孩子偷偷上网吧怎么办
亲子课堂专家团原创文章
微信全平台授权首发
本文选自《周正亲子二十法》:
第十九法
周正
百分之百不沉迷于网络的绳子(1)
不少家长很头痛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网络,除了玩游戏什么也不做。有一个家长说,她的孩子曾经21天不离开电脑,谁都拉不住,吃饭睡觉也要守着电脑,坚决不上学。也有些家长请叔叔舅舅来修理孩子,结果孩子把家长的头都打破了。于是,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玩电脑,孩子就去网吧,甚至偷钱离家出走,麻烦更大。
的确,网瘾对孩子的危害很大,但是网瘾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假如说你们家里有个有网瘾的孩子,或者说你亲戚朋友家里有,又或者你现在是个准妈妈,或是一个几岁孩子的妈妈,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地看下面的内容,看了以后认真执行,网瘾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根治了。它是百分之百可以根治的,它不是不治之症。
三种家庭的孩子沉迷于网络
网络确实分散了孩子很大的注意力,但在讲戒除网瘾的方法之前,需要明确的是,有三种家庭的孩子普遍沉迷于网络。这三种家庭的孩子很可能是网络痴迷、游戏痴迷、网恋痴迷。那么,是哪三种家庭呢?
第一、绝对禁止型。
为了不让孩子玩,家里就不买电脑,即使有电脑也不上网,即使上网也不准玩游戏。这种家长很有可能让孩子网络成瘾。
如果说你家里就是不买电脑,就是不让孩子玩游戏,那么孩子到了一定时候,大家都在说游戏、都在讨论游戏的时候,他肯定也非常想玩游戏。那么,他的冲动和愿望到哪儿实现呢?到网吧里。这种方式就是适得其反。实际上很多孩子迷恋网吧、沉醉于网吧,都是父母逼的。
有一个成语叫欲擒故纵。如果你对孩子的正当愿望、正当想法,都能予以实现、给予满足,他就不会沉迷。因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会有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他希望能和同学和朋友之间有一些共同语言,否则他就没法进入这个圈子,没法和大家进行交流。到那时他怎么办呢,只能跑到网吧里去。所以说,假如你坚持不让孩子接触网络和电子游戏,那么你的孩子反而最大可能地陷入网络而成瘾,甚至会天天跑到网吧里,不肯出来。
网络、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生活内容。现在的孩子如果不懂电脑,不会操作电脑,不知道怎么上网,不知道键盘怎么用,不知道怎么进行输入,他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这样反而妨碍了孩子在这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越是家里不买电脑,孩子越觉得不能进入这个圈子,他就会生出一种自卑感。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他怎么办?只能更强烈地去追求这方面的弥补。因此,有的孩子就会在网吧里待上一天,甚至两天,不回家。网吧老板会跟他说:“孩子,我这儿有方便面,我这儿有大衣,你随便玩儿吧。”只要给钱。
实际上,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沉迷于网络的。之所以会沉迷,就是因为父母的方法不对,不是孩子的问题。
第二、不负责任的家庭。
有一次,一个母亲来找周教授咨询,说:“我的孩子现在不上学了。”周教授问:“为什么不上学呢?”她说:“孩子天天玩电脑。”“为什么天天玩电脑呢?”她说:“我也不知道。”
这个孩子从小是要什么给什么。因为妈妈特别爱打牌,爸爸特别爱喝酒。妈妈不管孩子,爸爸也不管孩子。妈妈去打她的牌,爸爸去喝他的酒。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放任自流,丝毫不加管教。孩子说想玩游戏,父母说买盘去吧;孩子说想上网,父母说拿钱上网去吧。
我们现在有很多父母,由于自己生活、心境、夫妻关系、工作问题,或是其他一些社会矛盾没有处理好,他们就没有了心思,没有了对孩子的责任感,完全不负责任。只要孩子不给自己惹麻烦,不占用自己的时间,不找事,干什么都行。这种孩子往往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十个小时,连起来都不起来,连饭都不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第一任老师,你是什么样,孩子看到之后就会在心里种下一颗苗。
天底下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问题都出在父母身上,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是歪瓜劣枣的,尤其是在心理行为方面。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需要去培养的。他之所以现在走歪了,走偏了,走极端了,走出毛病了,都是父母的责任。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母亲责任最大,父亲或许还可以推托一点,母亲是责无旁贷。因为女人天生应该对孩子最疼爱、最体贴、最有责任心。母亲就是孩子的命。我们以前只谈男人的责任感,现在同样要强调女人的责任感。因为女人的责任感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前途。
作为夫妻双方来说,在要孩子之前就应该有一个很全面的心理准备。要知道,生孩子不仅仅是生养他,更重要的是教育他。因此,心理学家讲,爱不仅在于生,更在于养。
第三、将责任归于网吧、归于网络。
很多家长愤愤不平,整天向新闻报社、媒体呼吁,你们管管网吧,你们看网吧把我儿子给害成什么样了,他在网吧待着就是不出来,网吧老板明明知道孩子在那儿,他也不管他……很多人把这个责任归于网吧。
想说清这个问题,其实白熊资讯网很简单。一个罪犯拿了刀把人捅死了,这个罪犯的家庭能不能说:“谁让你们卖刀了?这个事情要是没有刀,我儿子怎么会去捅死人呢?”这是很荒谬的。每家每户都有刀,为什么别人没有拿刀去捅人呢?这不是刀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再比如,开车的把人给撞死了,“要是不生产车多好,要不开车不是没事儿了吗?谁让你生产车了,生产车就把人撞死了,原因不在我,而在于车,你去告车吧。”埋怨网络网吧的家长就是这样的人!
因此,不要埋怨电脑、网吧把孩子给害死了。如果家长有了这种念头,就真把孩子给害死了。
如果一个人是这么理解的,他把责任推到网吧身上、推到网络身上,推到计算机身上,这将会最大可能地让孩子网络成瘾。因为他们没有合理归因,不知道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原因主要在于父母,尤其在于母亲。
治病要对症下药,看问题的时候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要合理归因,是哪儿的原因就是哪儿的原因,这样才能把问题给解决了。
孩子百分百不沉迷于网络的绳子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家里是上述三种情况,那么孩子网络成瘾、电子游戏成瘾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我们应该怎样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怎样让孩子又玩又不影响他的学业呢?
要让孩子3岁就喜欢电脑
父母必须首先树立这么一个观念: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要把责任放到自己身上,不要推给学校,也不要推给网吧。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个性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责无旁贷,学校和网吧不负任何责任。
其次,家长之间的责任一定要划分清楚。你们家谁主要负责教育孩子?现在很多家庭,孩子出毛病很长时间了,都不清楚。很多家长是谁有空谁就说两句,没空的话就谁也不去管。至于孩子发展的整个轨迹是由谁来监控,哪些问题该放,哪些问题该收,没有一个责任人。
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家长,平常对孩子过问得很少。可往往过问得比较频繁的时候,也就是最严厉的时候,比如期末考试的时候,出成绩的时候。
曾经有一个父亲找到周教授说:“我们家真是闹翻天了。孩子玩电脑玩入迷了,奶奶说,你们这孩子要再不管,他就毁了。于是爷爷奶奶就过去把他电脑砸了。砸了以后,这孩子当时一时性急,就把爷爷奶奶给打了。周教授,你得帮帮忙,我现在是控制不住这孩子了,人家都说他不正常了。”
周教授问他:“你孩子多大了?”“十八了。”
周教授说:“孩子都十八了,你砸他的电脑,他当然要打人了。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管不住他了。”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一定要注意关键期,要在某些时候进行某些教育。比如说习惯教育,尤其是网络的教育,电脑的教育,最好是在3~8岁以前完成。因为这个时候,无论在孩子的视野方面,还是体力和经济方面,他都完全崇拜父母。
小孩不会倒水,“妈妈,你给我倒水。”你就给他倒水。“妈妈我想吃苹果。”你就给他削苹果。“妈妈我要上街。”你就带他上街。他一直觉得父母是万能的,在这个时候,他很乐意跟随父母,很愿意听父母的话。这时候他是仰视父母的,而且他的视野范围之外没有别的存在。等他长大了,他的视野就超出父母之外了。习惯教育的权威性反而不容易建立起来。所以说一定要在8岁,最迟12岁,再多不能超过14岁之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在青春期以后才进行,青春期以前才是我们习惯教育的关键期。关键期有几段,3~8岁之间最好,12岁、14岁还有希望。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很长的,做父母的有很多机会来更正自己的观念。
假如你孩子在8岁以前、12岁以前不玩电脑,你也要诱导他,尽量在12岁以前诱导他去玩。因为过了这个阶段,你就不好管了。有的孩子十几岁以后长到一米七八,体力也上来了,视野也开阔了,他对父母不那么崇拜了,他觉得父母不是权威了,甚至跟父母对着干,有一段的心理逆反期。青春期的时候,由于他的能量、他的视野极端寻求向外扩展,他很有可能把父母不放在眼里。他会觉得我的母亲不过是白熊资讯网个教师,我的父亲每月不过挣2000块钱,他就会这样去想。这个时候就处于习惯教育的不良时期。
所以说,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在玩电脑,你也不要庆幸。实际上,应该在青春期以前,12岁以前,最好在3~8岁的时候,就把他这个兴趣引诱出来,让他觉得玩是一种很正常的方式。
买电脑前的计谋——合约
从3岁到8岁,是孩子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你的孩子某一天可能会给你提出来:“妈妈,我要玩电脑。”因为他看见小哥哥小姐姐们在玩,觉得很有趣。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心理学——你的语言就是你的魔咒。在孩子第一次提出来要玩电脑的时候,你应该怎么说呢?这个话如果说错了,就会导致后来的麻烦。我们的标准答案既不是:“你还小,不准玩。”也不是:“好,现在就给你买。”这两种都不行。
这时我们要用教育孩子的计谋——玩住孩子,送给他(她)一条百分百不痴迷于网络的绳子。
标准答案应该是:“孩子,你是不是想玩啊?”
“妈妈,我真的想玩。”
“好,那买了电脑以后,你是天天玩啊?还是星期六星期天玩?”
因为现在电脑还没买,而他又有一个强烈的欲望和要求,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你占主动了,这个时候就应该预见到孩子天性当中的许多问题。那么,你猜猜,这个小孩只要智力正常,他会怎么回答。
他肯定会说:“只在周六、周日玩。”
他知道,他要是说我天天玩,妈妈就不会给他买电脑了。为了达到自己最后的目的,他就会顺着父母的心思想,那我周六、周日玩。
你的语言就是你的魔咒。根据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尤其是小孩白熊资讯网子,只要把话说出来,基本上都会按照语言的要求去做。
这时候还没有完,因为星期六、星期天还存在着多少小时的问题。
那么家长就得接着问:“那么星期六、星期天,你是整天玩呢,还是一天只玩两个小时?”
孩子当然会运用自己的智力说:“妈妈,我当然是每天只玩两个小时。”他再想全天玩,他也不会说出来。
“好,那你说话算数不算数呀?”
因为现在电脑还没到来呢。孩子当然会说:“妈妈我说话算数。”
甚至我们现在可以设定一些交换的条件:“那好呀,你都快5岁了,你的小手绢怎么还不自己洗呢?”
孩子就会说:“妈妈你放心吧,这个星期我一定会自己洗。”
“好,你只要坚持一个星期,妈妈下星期就会带你去买电脑。”
这个程序就是诱导他玩的动机,诱导他买前的协议。
买电脑后的投入——监督
有些家长,过去听过周教授的讲座,回来就说:“周教授,你不要以为你的这些方法都管用。我回去也是这么诱导孩子的,也是这么做的,可照样不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刚才讲的只是教育子女的第二步,还有第三步,就是,你必须舍得投入,不要想着省事,那天照着去做了,做完就不管了。在买电脑前要这么说,买了以后依然要盯着。
关键,在舍得投入这方面,该怎么理解呢?
电脑买回家了,你说:“孩子,你去玩儿吧,一天玩两个小时。”然后你就走了,你去钓鱼了,你去玩了,你去打牌了,家里没人了。90%以上的孩子不会守信用,因为家里一个人也没有,那何必呢,电脑多好玩呀,谁能控制住?在这种情况下,在没有任何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很多人的人性弱点就会展现出来。但是,在有个人监督或约束的时候,我们人性的优点就会展现出来,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在他的自控能力还很差的时候,特别需要别人去约束他。
你星期六星期天必须在家。你不要幻想,以为只要有了前面的协议,后面就行了。不可能,你这是只执行了一半。不要不舍得投入。
教育子女家长要舍得投入。曾经问过一些家长,你学电脑要花多长时间?他说,彻底弄懂的话,花了三个月。问他,一般背五笔字型,练成盲打要花多长时间?他说,至少要三个月。又问,那要学会开车呢?他说,要学会开车上路至少得两个月。那你花了多长时间学习过教育子女?回答:没有。
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在孩子出生前或出生后,去学习、研究、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实际上,白熊资讯网孩子要比电脑、汽车复杂、精密得多,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想到要花专门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孩子出问题了,也推给别人,自己依然不舍得白熊资讯网投入。
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比如说在英国,凡是登记结婚的人都要通过教育子女的考试才发给结婚证。以你是否会教育子女为标准来考验婚姻质量,这是老牌的、贵族式的国家所采取的方式。
在美国,父母双方必须有一个人要学会管理家庭、学会教育子女,这对于他们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中国的《三字经》也写道:“养不教,父之过。”出了问题就是父母的责任,没有说养不教,社会之过;养不教,钱之过。养不教,一定是从父母的这个角度出发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想养成习惯,一般来说,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即使是悟性特别高的孩子至少也需要三个月。舍得投入就是说,在孩子玩游戏的前三个月,每个星期六星期天,家里必须有人,时刻盯着他。
你不舍得这个投入,孩子将来玩疯了,到了你不让他玩都不行的时候,就只能怪你了。你为什么晚上8点才回来?你早上8点走,晚上8点回来,他不玩12个小时才怪。家里必须有人,做父母的必须要付出、要舍得。你不能以自己为主,要学会怎样把自己的应酬、不必要的人与事在时间上调整开,怎样把周六、周日给挤出来。
另外一条必须强调,就是爷爷奶奶不能充当监督者,保姆也不行。除非这个爷爷奶奶是非常理性的。我们现在的老人,不能说他们不善良,也不能说他们没有文化,但是在教育子女方面,尤其是在教育孙子女这一方面,很多人缺少正常的理性。有些父母认为爷爷奶奶在家看着就一定没事,但爷爷奶奶往往管不住。“孩子,关机。”“我不关。”爷爷奶奶就没办法了。在这种状态下,给孩子带来伤害最多的,就是爷爷奶奶。
当孩子不愿意关机的时候,爷爷奶奶放任他,表面上来看是爱他,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害,因为孩子会觉得他可以任意胡为。
爱,不是溺爱,溺爱和爱是两个范畴。
道理上虽然懂,但爷爷奶奶做不到。因为很多老人已经养成习惯了,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个状态。再加上人老了以后,有的时候会很固执,觉得我给你看着孩子就不错了,对于你说的这些道理,他压根就不注意。所以,要想让孩子把良好习惯养成,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爷爷奶奶身上。只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就像一棵苗,它要慢慢地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就需要有丰厚的营养供它吸收。那么这营养从哪里来呢?就是从父母那里来。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的爱确实是博大的,但这种爱是有局限性的产物。
如果没有责任人,父母有时间就管,没时间就不管,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仅仅会在网络或电脑方面出问题,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
有了责任人,爸爸妈妈在家,60%的孩子在玩电脑的时候都会按时关机。这是占主体的,因为我们人性当中,良知都是天生的。
那么,还有40%的孩子是不会按时关机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家长对人性缺少基本的了解。他觉得,说了没有用,他说他按时关机他咋不按时关机呢!这个时候呢,家长的语言又成了魔咒了。有很多家长这样说:“哎!买电脑之前你怎么说的,你说买回来你都按时关机。现在呢?我看你跟你爹一样,说话都不算数。什么你都做不成。”这种语言的指责和暗示,很容易起到反效果。
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是拿自己的配偶来做配角。有很多母亲,老是拿这种话来训斥孩子,给孩子定位。“我看你就做不到,你就是为了玩游戏,你爹就是这样,啥话说了都不算数。”她说的这些话没有错,孩子确实没有按时关机,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这样说。你不能给孩子这样一种定位。
我们现在有很多父母的想法就很愚蠢。曾经有一个家长找周正教授咨询,说:“我那孩子是个小偷儿,上次偷钱被我给抓住了。”周教授说:“你怎么抓住的?”家长说:“我家经常放些零钱在抽屉里。孩子今年七八岁了,过去不丢钱,这半年经常丢钱。我问他,他说没有拿,可家里除了孩子还能有谁?后来,我把抽屉悄悄拉开个口,在里边放了几十块钱,我就躲到那个帘子后里,躲了两天,终于有一天他过来了,他一伸手,我就过去把他给抓住了。”
如果父母用这种像防贼一样的方式来防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心理暗示呢?
这个家长就是自己给孩子定位——你就是贼,我证明你是贼。我们现在有很多家长就是,不把孩子证明成坏蛋、无赖,他就心不甘情不愿。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说:“我看你早晚得进监狱。”“我看你早晚什么什么。”虽然我们知道孩子是父母的最爱,可也往往被父母伤得最深。
实际上,对我们人类伤害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外在因素、犯罪因素。因为一个罪犯拿着刀到大街上砍人,他最多能砍一个小时;一个骗子骗你钱财,最多能骗你三个月,总有到头的时候。但是亲人之间的这种定位伤害是无止境的。所以当孩子没有按时关机时,你千万不要用恶毒的语言去定位他。
那么应该怎么说呢?在离关机时间还有5分钟的时候,父母应该到孩子屋里去拿件衣服、拿本书、转一转,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家,让他意识到,快到时间了,给他一个暗示。
因为,定的原则就是按时关机。这个时候,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在家的时候,20%的孩子会按时关机。
这样就只剩下20%。还有20%的孩子是绝对不会主动关机的。这怎么办呢?父母不要骂,也不要打,而是应该直接过去把电源关掉。关掉以后,有些孩子可能会闹,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去跟他闹,也不要跟他吵,唯一要做的就是不管他,不理他。
但是有一句话得说:“孩子,我们说好的,每星期玩两天,每次玩两个小时。现在时间已经到了,你如果按时关机的话,明天我们还会让你玩。如果你现在继续闹下去,明天你可能就玩不成了。”
孩子一想,我还有明天呢,他就会为了明天而停止吵闹。
如果孩子总是以闹来赢得某种胜利,那么现在你更应该用这个方法来克制他,让他将这种以打闹来赢得胜利的习惯慢慢克服掉。
你的孩子是你的,不是老师的,也不是专家的。利用有效的机会,如果孩子现在已经迷恋上了,没有关系,还不晚,照着这些方法来做就行了。抓住他的关键期,3~8岁是一个关键期,12岁是一个关键期,14岁也是一个关键期。那如果超过18岁呢?超过18岁就要找专业的咨询师去帮助他。18岁已经成人了,他对自己的行为应该负责任了,在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去管已经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了。
编辑:子然
qinzibaike123
您身边的亲子教育专家
亲
子
课
堂
播出时间:上午9:00,重播晚上20:10
END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孩子偷偷上网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