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日期:2022-08-15 14:07:03 来源:大通相玉 浏览:632次 栏目:百科

相玉小时候常听母亲说用“ 雀儿屎”搽脸,但到底是如何收集“ 雀儿屎”,又是如何搽脸的,并不清楚。还依稀记得她们把红枣嚼细用来护手……有一天读了女作家贾文清写的这篇《青海民间美容》,不禁豁然开朗,而且很是受教,忍不住从“大姨娘”贾文清处要来与大家分享!——相玉

青海民间美容

文 / 贾文清

在很早以前,当然,那会儿的青海还很落后,在人们的心目中很遥远,很偏僻。主要是那会儿青海交通落后,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只有几条人和牲畜踩踏出来的窄窄的羊肠小道。人们要想到外面去,得要准备上充足的盘缠,赶着毛驴车,或往东走,或往北走。往东走的路途比较短一点,但要穿过小峡、大峡、老鸦峡等等险峻的山路峡谷。脚底下是滔滔的湟水河,令人望而生畏,胆战心惊。往北走的路稍微好一点,但路途比较遥远,还要翻越陡峭的达坂山。进入甘肃的张掖,再往东走,到达兰州。这两条路都不好走,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和财力。因而,那会儿能出去见世面的青海人少得可怜,简直是凤毛麟角。

由于交通落后,以前青海的物资也很匮乏,由山陕商人带进来的一点有限的商品,只供达官贵人家享用。绝大多数的贫民百姓,都是自己动手制做生活用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倒也开启了穷人的智慧,在那个年代,人人都是五行八作的能工巧匠。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姥爷会擀毡,会捻毛线,会锔锅锔碗,还会雕刻房头上蹲着的石狮子。我的几个舅舅会打土坯,会盖房子,会修理自行车架子车,会杀猪,会给牛马灌药,还会做面柜、炕桌和婴儿车。

当然了,那会儿的妇女们也是自己动手制作各种生活必需品。柠条编的篮子,席芨草扎的笤帚,碎花布拼成的被面。还有,用布带盘成各种花型的纽扣。把草木灰装进布袋,自己缝制的卫生巾。现在的人什么都要花钱买,离了钱寸步难行,但在没有钱的年代里,人们自己动手创造生活中需要的一切,而日子过得并不比有钱的时代差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那么,在没有钱买化妆品,市场上也没有pCbFXc化妆品可卖的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妇女,是用什么来保养自己的皮肤呢?又是用什么方法,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人人都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和一口洁白晶莹的牙齿呢?

其实,高原上稀薄的空气和冷峻的气候,使这里的妇女们承受着比内地女子更多寒风的侵袭和烈日的曝晒。在以前,妇女小孩的脸颊上,常常有两块紫红的瘢痕,被人们戏称为“高原红”或“红二团”。殊不知,“”高原红“”和“”红二团“”已经是妇女们在脸上抹了一层厚厚的从酥油中提炼出来的油脂。否则,这里凛冽的寒风足以把脸蛋吹得皴裂,像土豆皮一样粗糙不堪了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进入冬季,青藏高原上的气候更加寒冷,妇女们尽管在脸上抹了油脂,脸蛋不致被寒风吹裂。但双手要干活,不能时时涂上油脂保护起来。所以,那会儿妇女的手上常常布满裂口。那些裂口趴在手背上,像小孩的嘴一样张着。有的人连虎口都冻裂了,渗出丝丝缕缕的鲜血。青海人把手上的裂口叫“风裂子”,意思是被风吹裂的口子。

妇女们只能在晚上睡觉时涂上蜂蜜保养一下手,白天要不停地干活,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双手的疼痛,任凭风裂子一条一条地撕裂开来。风裂子多了,就成了冻疮。又痒又疼,难以忍受。

但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情景就不一样了。腊八是个美好的节日,南方人要煮甜甜糯糯的八宝粥。青海人的腊八也很热闹,因为没有大米,青海人不煮八宝粥,而是煮麦仁饭,煮麦仁就是用去了外皮的小麦和肉一块煮。所以,这一天是舂麦子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杀猪的日子。先是家里的妇女和小孩们用木升子舀出来一升麦子,装在羊毛口袋里,来到村外人迹罕至的河滩里,通常,这时候的河水大多已经冻成冰河,凝固了。就在冰面上选一块干净的地方,凿出一个窝,把麦子倒进去,用木棒捣去外皮,谓之“舂麦仁”。麦仁舂好后,还要砍一些冰背回家,有的人家讲究,要把冰块放在宅院的各个角落,称之为“献冰”,意思献给腊八爷,让是冻死地里的虫子,来年庄稼不遭受虫害。

砍来的冰块除了“献”,还有让孩子们拿着当冰棍吃以外,剩下的冰块就放在一个盆子里,端到太阳底下慢慢融化。

当冰块全部消解,融化到只在脸盆的上面浮一层薄薄的冰时,那些手上长了“风裂子”的妇女,都来围着脸盆洗手,捞起盆中的碎冰刮洗手上的血痂。其实,这时候的水是最寒冷的,手伸进去冰凉刺骨,但妇女们就用这样冰冷的水洗手。这盆冰水有个专用名字,叫“麻浮水”,认为用麻浮水洗手,就会洗掉手上的风裂子,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手也不会再皴裂了。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不知有什么科学根据,抑或是什么心理作用,用麻浮水洗过的双手,果然变得光滑细腻,很少再皴裂出像婴儿嘴一样张着的血口子了。

而手上或脚上有冻疮的人,认为用麻浮水洗已经不起作用,他们也有自己的妙招。等杀猪匠将猪杀好,褪去猪毛,把肉吊在房梁上开膛破肚取下水时,他们提前嘱咐杀猪匠先取“猪肚子”,就是猪的胃。

把猪肚子趁热取下来,用刀划开一个口子,等候的人便会将自己生了冻疮的手或脚伸//www.czybx.com进去,在胃的内容物里捂。大约捂上一个小时,再把手脚洗干净,据说手上或脚上的冻疮就捂好了,并且以后也不会再犯。这个方法叫“捂冻疮法”,是那会儿穷人治疗手脚冻伤的最常用的方法。同样,我也猜不透这里面有什么科学依据。到我生长的年代,医药商店里已经有各种各样治冻疮的药,这种古老的捂冻疮法已经消失很久了。所以,我也没有亲眼见过,但自古以来一辈又一辈的人用这种方法治疗冻疮,估计还是很有疗效的。

除了用猪肚子捂以外,我还听说过另一种古老的治冻疮的方法,就是用烫过猪的水趁热洗手洗脚,也会治好冻疮。我没有从史料中找到这方面的资料,但我在贾平凹的小说《秦腔》中读到过类似的情节。可见,用筲子里的水洗掉冻疮的方法,在民间确实存在过。

腊月初八杀猪,对庄户人家来说,的确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一家大小提供打牙祭的肉食,为一锅当时就能喝到的香喷喷的麦仁饭,这都不用说。其实,青海人还懂得将辛苦喂养了一年的猪宰杀后,探寻出它最大的利用价值。在用猪肚子捂冻疮的同时,妇女们还要制作一件美容用品,那就是枣儿胰子。

那会儿当然没有香皂洗手液之类的,妇女们清洗衣物,就用一种叫做“青土”的物质,青土不是像洗衣粉那样融化在水中洗的,而是涂抹在衣服的脏污处,用手揉搓一阵后,将青土抖去。那衣服上的油污就会被青土吸附掉,相当于现在的干洗剂。至于洗手洗脸,就不能用青土了,而是用自制的枣儿胰子。

枣儿胰子也是在腊八杀猪的这一天做。妇女们在清洗下水的时候,特意将猪的胰脏、胸腔内的大网膜收集起来,交给自己的女儿妥善保管。等杀猪的一切事物忙完之后,妇女们就会搬出自家的石臼,青海话叫茶窝。将收集好的猪胰脏和大网膜放进去,再放进去一把碱面,几枚红枣,有条件的人家还要放几味中药,比如山奈、白芨等。把这些东西放进茶窝里用力捣,一直捣得像糨糊一样黏稠时,用手捞出来,拍成一个个圆形的小饼,放在太阳底下晒。晒上十天半个月,直到干透了再收集起来。

这就是枣儿胰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青海高原上的妇女们就是用这种自制的枣儿胰子洗手洗脸。而用枣儿胰子洗过的脸和手,皮肤格外的光滑滋润,而且不易生皱纹。

那么,洗完脸后,往脸上抹什么呢?用什么当护肤品呢?那时候的妇女也有办法。最大众的护肤品就是蜂蜜。当然了,那会儿的蜂蜜肯定不是用糖精和色素熬成的假冒伪劣,是纯天然酿造的真蜂蜜。真蜂蜜很稠,妇女们到养蜂人那里花上几个铜板买一小块,回来后,装到黑土陶罐里,兑上水,搅拌稀释后就可以当擦脸油用了。

除了蜂蜜,还有一种特别好的美容护肤品,那就是酸奶。把新鲜酸奶涂抹在脸和手上,不但有保湿滋润的功效,它还有美白的作用,会让皮肤变得白嫩细腻,就像酸奶一样洁白。

那会儿回族人家多养牛,所以,回族妇女一般用酸奶当护肤品的多一点,汉族妇女也有用的,但都是家里养了牛,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否则,酸奶也要花钱买,可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的。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生活在草原上的藏族妇女,承受着比生活在农业区的回汉妇女更多的风寒艰辛,她们要转场,要背水,要捡牛粪,要挤奶打酥油,还要到野外放牧牛羊。大草原上的风霜雨雪,毫无遮拦毫无顾忌地直接侵蚀着她们美丽的容颜。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和昼夜极大的温差,使她们脸上的红二团比农业区的妇女更加严重。草原上的妇女通常用的办法,就是包裹一块头巾,把头发和脸庞严严实实地遮挡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即便这样,那强烈的紫外线还是穿过头巾射向她们,使她们的皮肤又黑又红不说,还常常干裂掉皮。

聪明的藏族妇女也会自己动手做护肤用品。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在脸上涂抹酸奶。但这种在农业区可以美容滋润的护肤品,在这里就显得单薄了。在这里,晚上的寒风像刀子,白天的太阳像锥子,柔和的酸奶显然抵挡不住这强烈的寒冷和酷热。如果不是转场或到远处去放牧,而在帐篷周围捡牛粪或挤牛奶,妇女们除了涂一层酸奶外,在酸奶上面还涂上一层牛血或羊血。

牛血或羊血的营养价值很高,能有效地保护皮肤,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把血涂在脸上,毕竟有些吓人。在自己家干活可以,出门就不行了。脸上抹得血糊糊的,谁见了都要躲远一点,自己也不好意思。

出门的时候,藏族妇女们一般涂抹酥油。酥油是从牛奶里头提炼出来的一种油脂,高脂肪高热量,是草原上藏族人的主要食物。把它涂抹在脸上,也是藏族妇女主要的护肤品。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而如果要转场,或冬季出去放牧,在很冷的荒原中长途奔走,恐怕酥油都不管用了。这时候,藏族妇女就会在脸上涂抹一种叫“昂当”的油脂。

昂当的汉语意思是“浆液”,就是把打过酥油的奶水,加上曲拉、红糖,放在大锅里熬。熬到颜色发红,像糖稀一样又黏又稠时,舀出来,盛到特制的瓦罐里,这就是“昂当”了。昂当虽然叫浆液,其实它很稠,稠到用双手根本涂抹不开。藏族妇女们就用指头挑起昂当,一点一点地往脸上点,一直到点满为止。脸上厚厚的昂当如同厚厚的铠甲,再强烈的阳光也晒不透它了。

脸上的昂当像一个硬硬的壳,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给人一种奇妙感觉,久而久之,草原上的妇女们把涂抹昂当也当做一种装饰品了。

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熬昂当了。草原上的藏族妇女可以骑着摩托车很方便地到各处走走,外地来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自然也逃不脱她们的眼睛。想用什么牌子就用什么牌子,拿钱买就是了。

在以前,妇女们自制香皂,自制擦脸油,还会自制护肤面膜呢。这种纯天然的面膜据说很好用,但制作材料却不敢恭维,是用麻雀屎和童子尿调配成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还被母亲和舅妈们带着到树林里拣过麻雀屎。在寒冷的冬季,树叶落尽,草木干枯,萧索的树林中,只有麻雀站在枝头上无奈地鼓噪。林间空地上,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麻雀粪,妇女们每人拿一只小布袋子,极耐心地把麻雀屎一粒一粒地拣起来,装入小布袋中。拣麻雀粪还有讲究,要专门拣公雀的粪,公雀的粪粒又硬又直,品相比较好。母雀粪细小弯曲,不好拣,弃之不要。因为这个缘故,青海人还有一句俗语,叫“脖板轴成公雀儿的屎着”,是说一个人脖子扬得高高的,目不斜视。引申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见了乡亲们也不知道弯腰问好,好像在外面发了多大的财一样。是一句骂人的话,但含有一些酸溜溜的意思在里面。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公雀粪还是一味中药,药名叫“白丁香”)

把公雀粪拣回去后,还要再拣一遍,抖去尘土杂草,然后放到一个小瓷坛子里,再拿个缸子或小盆去找小男孩,接一些小男孩的尿。这种尿叫童子尿,据说很珍贵。有些小男孩不愿意被大人摆弄着撒尿,妇女们还要准备一些糖果零食,作为撒尿小男孩的犒赏。童子尿倒进小瓷坛里,把公雀屎泡上,这就是自制的面膜了。

到了晚上,先用小木棍把泡好的雀粪搅成糊糊,待脱了衣服钻进被里,就把这些黑乎乎的麻雀粪糊糊捞起来,一把一把地抹到脸上。脸上涂满后,再抹到手上。有的母亲不但自己抹,还要给自己的孩子每人都要涂上。孩子们嫌脏不愿涂,往往会遭到母亲的呵斥,被迫涂上。

但到了第二天早上,洗去那些黑乎乎的麻雀粪,就会发现,脸上的皮肤真的变得光洁滋润,摸上去滑溜溜的。手上的裂口也痊愈了,一双小手又白又光。

这是青海民间最古老的美容方法,一代又一代的妇女,就是用麻雀粪和童子尿作为美容护肤品,来保护她们靓丽的容颜。没有人能说清楚这里面有什么科学原理,也没有人认真考证过,它只是作为一种民间的偏方在流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电视里看到介绍慈禧太后的养颜秘籍,说她从来不用外国公使进贡的洋化妆品,她的美容护肤品,都是御医开出药方,然后照着药方自己配制的。其中有一款夜间涂在脸上的护肤品,竟然就是各种鸟类的粪便。当然,皇太后的面膜做得很精致,除了各种鸟儿的粪便外,还要配上各种名贵的药材。炮制方法也很精细,和我们的童子尿泡麻雀屎不可同日而语。但鸟类的粪便可以做美容护肤品,看来从皇家到民间都认可。我只能慨叹我们的中医学太博大精深。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脸面要好,头发也是代表女人形象的重要特征。青海人还有一句俗语,叫“一把好头发顶着女儿家的半个人才”。意思是女孩子的形象气质的一半,要靠一头秀发来支撑。所以,女人们对头发的保养呵护不亚于脸面和双手。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洗发美发养发的产品,大多推崇一个“天然”的概念。洗发液里面添加的天然草本植物越多,其价格卖得越贵。然而,里面又有多少天然的成分呢?大多数还是化学合成的制剂。

在这些化学物品还没有研制出来以前,我们的民间妇女用的倒都是纯天然的护发产品。不是说那会儿的人们环保意识强,或有超前的美容理念,而是那会儿的人穷,没有钱去买带包装的洗头膏之类。当然,即使有钱,也买不到,那会儿的市场上没有这些。

就像著名作家莫言说的,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视之前,人们的业余生活照样很丰富。同样,在没有发明各种瓶瓶罐罐里面装的洗发液护发素之前,女人们照样把一头秀发打理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用民间的方法保养出来的头发,比在任何美发店里花大价钱焗过油的头发要好得多。

先说洗发。那会儿常用的洗发用品就是皂角。但青海没有皂角树,也就没有皂角。偶然街上有卖的,那也得是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才能买得起。没有闲钱买皂角的人家,妇女们就地取材,也能把头发洗干净。一般人家就用碱面洗头。白熊资讯碱面有腐蚀性,会伤害头发,但把碱面炒熟了再洗,它的腐蚀性就会大大减弱。用熟碱面洗出来的头发,又黑亮又顺滑。所以,碱面是那会儿大多数农家妇女首选的洗发品。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就用醋和面洗头。也是在小瓷坛子里抓一把面,再倒进去一点醋,调制成糊状,就用这个糊状的醋面来洗头,洗出来的头发也很黑亮,还不容易掉头发。

生活在草原上的藏族妇女,她们也有办法洗净自己的头发。很早以前,据说是用沙子洗头。把干净的细黄沙晾干后,拌在散开的头发里,使劲揉搓。揉搓的过程中,头发上的油垢就会粘在沙子上,然后,抖落掉沙子,再用篦子把细小的沙粒梳干净,一头飘逸的长发就干干净净地披在肩膀上了。

当然,用沙子洗头发的说法,我只是听人讲过,没有亲见。但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草原上的妇女和牛羊打交道,吃的是油腻的酥油羊肉之类,头发特别容易沾染上油脂。用水洗,一般不好洗干净。而用沙子,则可以轻易地去掉油垢。

亲眼见过的草原上的洗发液,是曲拉水。曲拉是藏族人打完酥油后奶桶里剩下的一点清水,略带酸味。藏族人就用这种牛奶里面特有的水洗头,所以,藏族人的头发又黑又亮,还特别浓密。

藏族人用曲拉水洗头,生活在农业区的土族人,也有他们独特的洗发水。土族人有酿酒的传统,他们用青稞酿造的酩馏酒名扬四海。殊不知,他们在酿酒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保养头发的独门秘诀,就是用酩馏酒水洗头。当然,用于洗头的酒水肯定不是纯度很高的白酒,而是蒸锅蒸到最后,剩下的一点酒水。这时候,酒味已经非常淡,不能当做酒来喝了。土族人就用这种水洗头,洗出来的头发同样又黑又亮又浓密。因而,土族妇女都喜欢梳两条大辫子,辫梢上绑着五颜六色的丝线,来展示她们的秀发。大通一带的土族妇女更是喜欢打扮,她们用彩色丝线绣上精美绝伦的辫套,把头发装进辫套里,搭在两肩。上面是乌黑闪亮的头发,下面是色彩斑斓的辫套,仅是对头发的装饰,就能装饰出缤纷灿烂无限风情来。真应了青海人的那句俗语:好头发顶着女儿家的半个人才。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用牛奶里面的精华曲拉水洗头,用粮食里面的精华酩馏水洗头,想不让头发黑亮浓密都难。所以,藏族妇女才喜欢编满头小辫,戴精美华贵的首饰。土族妇女才喜欢绣出艳丽的辫套,来装饰她们的秀发。

用天然的洗发水,还要用天然的护发素。青海民间还有一个独特的保养头发的方法。这个方法汉族妇女用的多一些,就是用苦杏仁油。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把苦杏仁放进茶窝里捣碎,叫做“踏”。把苦杏仁踏得细细的捞出来,再使劲捏,捏出油来挤在小瓶里,就是做好的头油。用的时候,用指头尖挑一点苦杏仁油抿到头发上,头发就会又黑又亮又顺滑,这就是最早的头油了。很多明清小说中描述过,妇女用的头油是桂花油。青海没有桂树,自然也没有桂花,但青海妇女们制出的苦杏仁油,功效却是一点都不比桂花油差。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以前的妇女,做姑娘时一般梳辫子,而结了婚以后,就要盘头梳纂儿。不管编辫子还是梳纂儿,都讲究顺溜板正。头发要梳得光光的,纹丝不乱。不像现在,头发可以烫成各种花型,越蓬松凌乱越好看。那么,怎样让头发服服帖帖地盘成各种纂儿,不使碎头发乱飞呢?这个也难不倒民间的妇女们。那会儿青海人喜欢种胡麻。胡麻是一种油料植物,据说胡麻有很多种用途。可我只记得胡麻籽特别香,抹到花卷里、锅盔里,那馍馍就香得不同凡响。即便卷到黑乎乎的青稞面里,青稞面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油花。油花不再难以下咽,而让胡麻籽衬托得清香四溢。

胡麻籽除了含油,可能还含有胶质。妇女们把胡麻放在小罐里,加水熬煮。煮到那水变成一种粘稠的液体时,箅出来,晾凉,收藏在小瓶里,这就是熬好的胡麻水了。平时梳头时,也是用手挑一点胡麻水抿到头发上,然后想梳什么发型就梳什么发型,头发绝不蓬乱。胡麻水相当于现在的啫喱膏或弹力素,是固定发型的,但胡麻水是纯天然的定型水,一点都不伤害头发。

煮胡麻水抿头,还是条件好的人家。那么,条件不好的人家用什么抿头呢?也有办法。到木工干活的地方,收集一些刨花,用刨花熬煮成的水,同样可以固定发型,和胡麻水的功效是一样的。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学问,真正的智慧,就存在于民间,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无穷尽的。

青海民间美容,因为所有的美容美发品都是取自于原生态的动植物,有的还带有一定的季节性。前面说过的腊月初八用“麻浮水”洗脸,别的日子里因为没有麻浮水,也就洗不成脸了。那白熊资讯网会儿民间还有一个习俗,到了农历的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民间称之为“浴佛节”。跟佛有关的节日,当然要隆重一点。民间有很多的庆祝活动,这里略过不谈,只有一个特别美好的活动,与美容有关。四月初八的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时,就有女孩子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走出家门,每人手里提着一个小瓦罐。然后,呼朋引伴,相约到附近的青苗地里。这时候,青苗碧绿肥硕的长条形叶片上,聚集着一颗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女孩子们就轻轻地抖动叶片,把露水抖进瓦罐里。当然,也不要求都是麦苗上的露水,草尖上、花瓣上、树叶上的露水也可以。抖露水要动作敏捷快速,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收集一瓦罐的露水。因为太阳一出来,露水就蒸发了。

大多数女孩子都可以收集一瓦罐的露水,把露水提回去后,女孩子们就用这水洗脸洗手。据说,用四月八早晨的露水洗过,女孩子们都会变得像花儿一样美丽。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现在,这一习俗早已消失很久,但这美妙的景象常常在我眼前浮现。四月初八的早晨,天光微露,烟岚弥漫,空气中流淌着一股草药的香味,一群青春活泼的女孩子,手提瓦罐来到田野里,用纤纤玉手扶着麦苗,一点一点地收集露珠。这是多么美好浪漫的晨景啊,是现在多少伟大的艺术家构思的多么精致的行为艺术都比不过的。

到了农历的七月初七,青海人在这一天也有一个非常美好的习俗,妇女们用凤仙花染指甲。七月七传说是天上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因而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在青海人的概念中,这个节日称之为“女儿节”似乎更为恰当。因为这一天没有夫妻、情人们的节目,更多的是女孩子们在过这个节。女孩子们聚在一起比针线,要给家里的长辈缝一件衣衫。由此试探这个女孩子的裁剪、缝纫、绣花的功夫。还要比茶饭,比茶饭的主要功夫在于做面食,看这个女孩子揉面、擀面白熊资讯网、切面的功夫到底如何。到了晚上,女孩子们的“比巧”达到了高潮,不再用缝衣衫、做面食来比赛巧手艺了,而是两个女孩子围着炕桌面对面坐下,每人拿一枚针,一根线,把手伸到桌子底下,摸索着穿针线。如果谁穿上了,谁就是最巧手的女孩子。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到了天空升起星斗,鹊桥出现的时候,女孩子们要为自己的巧手染指甲了,青海人叫“包海娜”。把海娜花拔下来,稍微晾一晾后,就放到茶窝里捣碎,捣的时候还要加一点明矾,为的是固定颜色。把海娜花捣成稀糊状,然后在指甲上抹点清油,把捣得稀烂的海娜花敷在指甲上,用蜀葵叶子或向日葵叶子包好,外面再包一层布,就算把海娜包上了。

第二天早晨,撕掉包在外面的布和叶子,只见指甲红艳艳的真是好看。有的女孩子包的多,就连手掌和指头都是红的。

因了“包海娜”染指甲的美好,包海娜倒不分年龄性别。许多老奶奶也包,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指甲染成红色。还有年幼的小男孩,看见姐姐们包,他也嚷着要红指甲,母亲和姐姐们一般也会满足他的愿望,也会替他们染上红艳艳的指甲。还有的成年男性,因为不好意思把自己的手指甲染红,就在脚上包海娜,染红脚趾甲,过过包海娜的瘾。

倒也不完全是为了臭美。据民间传说,海娜有养血、明目的功效。那些染了红指甲的男人,就可以指着养生的名义为自己找借口了。

七月七过去不久,手上的海娜花还没有褪尽,时令已到秋天,庄稼丰收,瓜果飘香,人们就要打算过丰盛的中秋节了。

如果家里有即将出嫁的女儿,母亲就在这个季节保养女儿的身体,滋润女儿的皮肤。保养的方式就是把新鲜的水果切片后煮成汤水,让女儿洗脸洗手。最常用的水果是梨。母亲们每天熬煮梨汤让女儿洗脸,据说,用梨汤洗过的脸,就会变得像梨子一样洁白光滑细腻。母亲们如此呵护女儿,就是希望女儿在结婚的时候容光焕发,光彩照人,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做一个美艳的新娘

在青海民间,还有一些与美有关的习俗,也很有意思。有许多人可能注意到了,有些来自乡村的妇女手上,在虎口处点了五个梅花形的圆点,这应该是一种民间的纹身。那么,为什么要点五个圆点呢?据有关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古老的生殖崇拜。这个问题太复杂,这里不做探究,我只把这种美容现象介绍一下:每年的五月,青藏高原上一片春光明媚,迎春花、探春花、碧桃花都开了。探春花开完后,会结出一种紫黑色的果实,青海人叫“酸梅”。妇女们就把酸梅果摘下来,挤出酸梅的汁。先把酸梅汁点在手上,再用针一点一点地刺破皮肤,酸梅汁就会渗到皮肤里面。等伤口长好后,手上就会留下五个梅花形的圆点。现在,城市里的人已经不点这种圆点了,但在乡村,似乎还盛行用酸梅汁在手上刺圆点,人们把这种习俗叫“针刺梅花”,这也是青海人保留下来的一种美容方式,是对美的追求。

青海人还喜欢扎耳朵眼。扎耳朵眼也有日子,一般在正月二十这一天。这个日子刚好在正月里,母亲们不出去劳作,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正月里气候寒冷,伤口不易发炎。所以,正二十是非常适合扎耳朵眼的日子。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现在的女孩子扎耳朵眼,据说到美容院里拿枪打,现扎耳朵眼现戴耳环,方便快捷,一点也不疼。在以前,扎耳朵眼也算一件神圣的仪式。母亲们在绣花针上穿好红丝线后,要泡在清油碗里,泡好多天。到了正月二十这一天,如果下雪了,就抓一把雪揉搓女孩子的耳垂,一直揉到耳垂变得又薄又透,并且冻得僵硬时,才拿针穿过。如果不下雪,就拿花椒粒揉搓耳垂,花椒有麻痹的作用,扎耳朵眼同样不疼。如果连花椒都没有,就用大粒盐。盐有消炎杀菌的作用,扎过耳朵眼后伤口不易发炎感染。当把耳垂捻到又麻又薄时,母亲们拿起泡好的绣花针,一针穿过去,毫不觉疼。线上有油,时不时地拉着转一下,线和肉就不会粘到一块。过几天,褪去红丝线,耳朵上吊两只玻璃耳坠,在脸颊边嘀哩当啷地晃着,多美啊。

大约世间的事就如《三国》中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总是转着圈地往前滚动,那么,裹挟在历史长河中的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也是在轮回中重复着自己的使命。

人们常常有这种感觉,随着年岁的增长,会越来越怀旧,怀念小时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你年轻的时候极力追求的梦想,到一定年岁后就会变得无足轻重。而你少年时代嫌弃的厌烦的,总是想摆脱的生活,在你有了一定的阅历后,却能悟出它所包含的朴素美好的内涵。比如,母亲的唠叨,我们曾经那么不爱听,觉得母亲没文化,说出的话又土又落后,她一点儿都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等到我们也当了母亲,到了母亲的年纪,才慢慢感悟到母亲的唠叨,母亲没有章法的家常絮语,竟然有那么多的生活经验,那么多朴素的哲理,足以指导我们应付生活中的各种迷茫。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再比如,我们曾经追求的生活方式。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没有化妆品,看着黑乎乎硬梆梆的枣儿胰子,我们多么羡慕人家用的香皂;看着装在黑土陶罐里的麻雀屎,我们多么渴望有一瓶香喷喷的擦脸油;看着人家们剪得精干洋气的短发头,我们多么讨厌吊在脑后的麻花辫。

时代发展到今天,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充斥着市场,我们不再为买一瓶擦脸油发愁的时候,却发现,现在的擦脸油几乎都是化学物品,我们又开始怀念曾经用过的纯天然的化妆品。然而,现在,那些纯天然的原料也不好找了,我们只能在心里怀想一下,怀想以前苦涩中带着甜蜜的点点滴滴,之后,还是到市场上买又贵又不好用的擦脸油。

但记忆总归是美好的,青海人的民间美容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但愿不要被我们遗忘。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贾文清,青海省西宁市人,出版有小说集《银簪子》、散文集《老西宁记忆》、散文集《望穿天路》。作品散见于《当代小说》《时代文学》《文艺报》《北方文学》《天涯》《飞天》《西藏文学》《中国铁路文艺》《青海湖》《广州文艺》《青岛文学》《黄河文学》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散文曾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散文选》《中国企业职工文化大系》《散文选刊》《青海湖500期作品精选》等多种选本。

1. 青海方言说“吃” (赵元奎)

2. 那些青海人会说不会写的字 (王月邦)

3. 有钱没钱,光光头过年 (赵元奎)

4. 青海方言说“打” (赵元奎)

5. 大通城关汉族的婚礼习俗 (赵元奎)

6. 青海汉族孩子出生前后的礼俗! (赵元奎)

8. 碌碡哥, 你孽障…… (相玉)

9. 青海大通人怎么“行营干” (赵元奎)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耳垂下边裂口怎么办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baike/135521.html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