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头小怎么办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了。在民间中元节有很多叫法,比如叫七月半、祭祖节等。
在这一天,古人要按例祭祖,尽一尽后人的孝心。之所以会把这个节日安排在农历7月15,是因为《易经》记白熊资讯网载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在古人眼里是一个变化性很强数字。因此,古人认为7月月中,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
笔者还记得,小时候每一年到这个日子,家里总会有很多所谓的忌讳:
晚上不能在外面玩得太晚,最好是天黑了就不要出门;吃完晚饭后,家中老小说话都尽量轻声轻语,不能大呼小叫,等等。
现在咱们看这些“忌讳”,当然知道都是一种迷信,世上本无鬼。不过,从这些讲究里我们也能看到一种中国人对先人们的尊重以及对美好、平安生活的向往,这个出发点总归是没错的。
然而,虽然咱们知道“鬼怪”之说,只是一种迷信。但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听老人们讲故事时太过认真,再加上古书上的一些传说记载得太过惟妙惟肖,因此很多在外独居的网友每年到这一天还是觉得有点儿害怕,这可怎么办呢?
对此,笔者给大家出个主意:咱们看看“鬼”这个字,琢磨它的字形和每个部分代表什么意思,搞清楚后大家会发现这个字其实还有点儿可爱呢。
一:“鬼”字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象形字
汉语之所以比世界上其它文字,都更有意思、OeeaL更讲究,是因为从造字方法来看,它就已经非常严谨了。现有的造字方法共有6种,即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转注字、会意字、假借字。而“鬼”字,很显然是一个象形字。
在古人看来,鬼其实并不可怕,它只是生命延续的一种状态。《韩诗外传》认为,所谓“鬼者,归也”,意思是“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鬼”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它的变化过程是这样的:
“鬼”字的上半部分,最开始是一个田字,下面则是一个人的样子。之所以会这样安排,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田”字代表的是鬼头,是一个象形。古人经常幻想鬼的样子,认为它应该是大头大脑、呆头呆脑的。这样一想,是不是已经觉得有点儿可爱了。
其次,这个字的下半部分表示人的身形部分,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化着的。最开始甲骨文里这个OeeaL人是朝一边的,而后到了小篆时,人变得婀娜了许多。再到汉朝时期,这个人则更加灵动了,完全像是一个在起舞的人。一个呆头呆脑的大头鬼在翩翩起舞,是不是更可爱了?
二、中元节是一个祭祖的日子,不应该一味地制造令人害怕的氛围
中元节一直是一个祭祖的大日子,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清明、中元节、寒衣节等,都是如此。在这一天,各地人们会带着对祖先的敬畏之心,进行各种各样的民www.czybx.com俗活动。这些活动,目的都是祈求家人以后能过得更好。
比如河北等地,在祭拜完祖先后,外公外婆会把提前准备好的一些蒸羊肉给外孙,这个礼仪叫做“送羊”,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而河南有些地方,在中元节这一天全家会围在一起放风筝,希望风能把一切的不好都带走。
到了更南方,江苏人则流行折纸船放进水里。每一条纸船都有特殊的寓意,但总体都是希望未来一切都会更好。浙江部分白熊资讯网地区,则有放路灯的习俗,大家在这天晚上出门敲锣打鼓,沿途撒盐撒米,并每隔100米就放上一些祭品,这是一种团体化的祭祖方式。
这些民俗传统,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都能代表人们的美好愿望,这才是中元节的意义所在。然而近些年来,部分年轻人习惯了把我国的中元节,与另一些国家的万圣节相提并论。他们认为咱们在这一天,也应该跟外国人过万圣节一样,动不动就玩一些扮鬼吓人的游戏。
小结:对于这种做法,笔者无法认同。每一个国家的传统节目,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文化内核,不应该让它们被西化。老外的中元节,已经被他们彻底恶搞化了。但我们的中元节仍然保持着以前的民俗传统,这一点正是中华文化值得骄傲之处。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鬼头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