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宝宝不会蹲怎么办

日期:2023-01-23 13:36:16 来源:光明网 浏览:376次 栏目:百科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助推器,所有以“为你好”的名义进行的控制,最后都会适得其反,致使孩子形成单一的价值观和脆弱的自尊心。

文丨祝宇

宝宝不会蹲怎么办

近日,一群被称为“家里蹲”的年轻人通过媒体进入人们的视野,精准地戳到不少家庭痛点。

“家里蹲”是指类似于“蛰居族”的30岁以下青少年,他们没有社交和学习、工作,闭门不出,且宅家状态持续半年以上。与“蛰居族”不同的是,“家里蹲”一族通常接受过良好教育,也曾在走出校门时踌躇满志,却在现实的打压下逐渐缩回到自己厚厚的壳里——拒绝工作、拒绝社交、拒绝进步。

作为人的第一成长环境,家庭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把孩子养成“家里蹲”,是家长的失败。那么,如何避免培养出“家里蹲”孩子呢?

什么造成“家里蹲”?

关于白熊资讯网家里蹲的状态,有个关键词:回缩。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没有志向,而是因为经历了梦想与现实的落差,无力接受与理想中相悖的结果,才退回到了心理上的“安全区”。

二十年前,在“家里蹲”还小的时候,网络没有如今这样发达,他们看什么书,上什么培优班,学什么兴趣班,甚至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都取决于父母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孩子的价值观——什么是值得我去奋斗的。

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梦想。

那么“无力感”又是什么导致的呢?如今,孩子们的生活几乎都被学习这一件事情占据,“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家长们期待的状态。于是,孩子们对周遭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更不用说世界上的大小变革。

同样陷入作业、成绩漩涡的家长没有余力引导孩子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这就导致孩子对这个世界既不了解,也没有处理问题的经验,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选择退回到安全封闭的小世界里。“做题家”这个说法,虽然讽刺,却也真实。

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避开“家里蹲”?

首先,要避免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行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做法。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出,25岁至65岁的成年人,需要对抗的是生命的停滞感。此刻的我们,事业或已经定格,或按照既定轨道上升,于是便把更多精力倾注在孩子//www.czybx.com身上。

我曾经和几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聊天,他们的妈妈都是全职妈妈。我问他们:“你们希望妈妈上班,还是在家里照顾你呢?”这些九、十岁的孩子无一例外地希望妈妈拥有自己的工作,因为妈妈去工作,就不会一直在家盯着他们了。其中一位颇为机灵的小姑娘对我说:“我的妈妈每天都要陪我上网课,还说是想跟我一起学习,她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怎么可能想学习?她就是想监督我上课。”

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却成了亲子关系的转折点。这违背父母本心的状态,足以引起我们的警觉。

最好的亲子状态,不是忘我的陪伴,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成长,需要的不是干涉和监督,而是示范和引导,诸如成长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守规矩、交朋友、做选择、去坚持……这些都需要父母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亲身践行,而不是隔岸观火地对孩子进行约束和指导。

如今的亲子关系,不再是渐行渐远的亲人,而是并肩作战的盟友,父母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而是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以身作则的同时,也为亲子关系创造大量的留白空间。

在这样的缝隙中,孩子会像水泥裂缝中的小草,敏锐地捕获阳光和雨露,自主形成多元的价值www.czybx.com观,而不是非此即彼,非做某件工作不可。高容纳的心态,让孩子不容易被求职机构关上的大门击垮,因为他拥有很多扇窗。

孩子需要被看到

人们常讲,要给予孩子爱与自由,但是完全的爱与自由,又可能培养出毫无界限的“逆子”。爱与溺爱,自由与约束,这个度究竟怎么把控?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道:“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而在其《逃避自由》一书中也提到一个观点:自由越多,人生的无意义感和无权力感就会越强烈。

其实,与其说孩子需要爱与自由,毋宁说孩子需要被看见。

有一次,我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同学,是一个看上去成熟懂事的女孩子。上课时,我发现她一直低头看着课本,完全不和我互动,以为是害羞,于是特意点她回答问题。她也只是站起来,垂着脑袋,不看我,也不开口,我感受到了抵触的情绪。

课间休息时,我拿了一把椅子坐在她的身边,轻轻问她:“你是自己愿意来上课,还是爸爸妈妈要求你来的呀?”她一开始不肯说话,我搭着她的肩膀静静坐着,两分钟后,她声音很低,却十分用力地开始向我倾诉,大致意思是,她的妈妈来报班,然后通知她周五来上课——只是告知,完全没有征求她的意见。

接着,她抽泣PHneAQ着告诉我,她喜欢跳舞,这堂课却和舞蹈课冲突了,所以她才会抵触……上课了,我也没有时间去劝解她,但是神奇的事情却发生了——第二节课,她抬起了头,用眼神和我互动,第三节课,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后来的课程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仅仅是被一个陌生的老师看到,就能够给孩子带来这样的安慰和鼓舞,更何况是被自己最依赖、最信任的父母看到呢?

就像太阳照耀大地,如果孩子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都被父母看在眼里,并能够去接纳,这样的家庭一定是流淌着爱的,孩子也一定会感觉到自在,而非自由。自由是客观的状态,它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自在却是主观感受。

我曾经有一位三年级学生,小小年纪,文字就十分有感染力,行文短小精悍、逻辑严谨,在三年级孩子中已经出类拔萃。但有一个毛病——慢,以至于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完成写作,篇幅也不长,甚至达不到课堂要求。在他的家长眼中,他就是个不会写作文,只能到最后草草了事的孩子。

可是,据我观察,这个孩子之所以慢,是因为他的构思非常严密,下笔也很谨慎,虽然迟迟不动笔,但他一直在思考,在脑海中完成写作框架再提笔,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如果强行让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速度一致,必定会磨灭他的优点,岂不可惜?

父母需要看见,并且接纳孩子的全部,而真正的接纳,是不做是非判断,允许孩子的“不一样”。一个从小被看见、被接纳,甚至被欣赏的孩子,对自己有笃定的信心,懂得并敢于展示自己的长处,不会将视线拘泥于别人告诉他的“不可能”,而是努力去创造一切“可能”。

这样的孩子,成为“家里蹲”的可能性不大。

帮助孩子连接社会

家庭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的环境,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对孩子都是单纯的喜爱,即便到了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纯粹。

为了不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孩子需要与社会连接。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孩子只有在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在看到、听到或经历不同的事情后才能够习得人生经验,继而不断地形成、迭代自己的应对办法。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连接社会呢?

经常带孩子参加混龄亲子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的孩子从小都和同龄人交往,不了解不同年龄人的思想差异,更不了解大人的想法,也无法顾及比自己小的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就形成了“代沟”,难以彼此理解和体谅。混龄的环境,则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接纳身边的人和事,今后也能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避免成为“家里蹲”。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有选择地和孩子聊新闻,挑选适合孩子的新闻视频,帮助孩子透过新闻看世界。经由新闻,他会看到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会看到一个事件引发的诸多后果……除此以外,还要鼓励孩子去做小小评论员,从多角度去评论一件事情,帮助孩子建立多元价值观,也能通过新闻事件,增加孩子的阅历。虽不是亲身经历,但以此引发的思考却是比做数学题更加可贵的脑力训练!在聊新闻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逻辑思维、语言组织能力、是非观、价值观。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助推器,所有以“为你好”的名义进行的控制,最后都会适得其反,致使孩子形成单一的价值观和脆弱的自尊心。当原本的PHneAQ爱变成了桎梏,孩子将退回到最后的避难所——家里蹲。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实践者)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宝宝不会蹲怎么办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baike/193203.html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