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42天宝宝发烧怎么办

日期:2023-08-15 19:01:02 来源:顺德妇幼保健院产科. 浏览:641次 栏目:百科

(1)、 哪些孩子属于围产期高危儿?

围产期高危儿通常指在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的高危儿或较低体重儿,其它常见的高危儿有:母亲孕期感染、难产、剖宫产、产钳、吸引器、臀位产等,早产、过期产、宫内发育迟缓、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低氧血症、颅内出血等(曾经在新生儿科病房住过院的小儿,在新生儿期需要特殊护理的小儿等)这部分孩子在医生和家长的努力下,挽救了生命。但是部分孩子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伤残。为了避免和减少高危儿可能出现的伤残,应早期、定期给孩子做体格与智测神经系统的测试。并制定相应的早期干预方案,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2)、 高危儿保健与正常儿童一样吗?

早期的干预治疗能有效的防止围产期高危儿的伤残发生。因此,应高度重视高危儿的保健检查,特别是在生后的头一年尤其是前几个月定期接受专业医生系统的监测指导,对高危儿的智能和运动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高危儿保健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只做421检查。早期定期听力视力筛查、智能运动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6个月内每月一次,6月~1岁2月一次。专科医生制定干预方案、发现有问题转神经康复科治疗。婴儿的年龄越小,对脑损伤的代偿能力越好,未成熟的脑可朔能力最强。如果早期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感官刺激以及丰富的教育训练活动;如果早期综合干预,能使一些神经细胞代替另一些神经细胞的功能。在神经细胞损伤和破坏以后可以得到恢复。只要在生长发育早期,局部细胞缺失可由邻近细胞代偿,但错过了敏感期,损伤都成为永久性。所以告知高危儿的家长应与指导医生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地按照计划//www.czybx.com去做一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家长配合是成功的关键。开始干预的时间是成功的保障。

(3)、什么是小儿脑损伤?其早期有何表现?

小儿脑损伤是指出生前后一些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组织损伤,可表现有运动发育落后、中枢性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语言及情感障碍等。其中已有明显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者称为脑性瘫痪。其早期表现为:

1、 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打挺、有力屈曲或伸直,好象很有力;

2、 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时竖不起头;

3、 3个月不能抬头;

4、 4个月紧握拳,拇指紧帖手掌;

5、 5个月俯卧位是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 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7、 7个月不会发ba 、ma音;

8、 8个月不能独坐;

9、 头和手频繁抖动;

10. 整日哭闹或过分安静,喂养困难。

(4)、 宝宝需要做听力筛查吗?

刚出生的婴儿看起来很健康,但有些先天性疾病早期无法发现,尤其是听力障碍。许多孩子到2~3岁不会说话家长才意识到听力问题,这时却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听力筛查是将听力正常和听力异常的小孩区分出来,轻度听力障碍的小儿不容易及时发现,等到发现后再进行矫治,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所以早期进行听力筛查同时矫治很重要。目前多采用耳声发射方法,在婴儿出生3~5天内,由接产医疗机构在睡眠状态下进行,该方法无任何损伤及副作用,仅1~2分钟能自动快捷有效的检测新生儿听力。未通过的新生儿42天后要进行复查。

经初步筛查发现问题家长应配合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追踪随访,然后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确诊试验,如确患有新生儿疾病应进行正规及时的治疗,并定期随访。如确诊试阴性,也应定期做常规儿童保健体检。

(5)、 那些药物对小儿的听力有影响?

儿童由于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听力器官更容易受到损害,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的听力健康。目前医学上发现的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多种。主要有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其次,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药物性耳聋。有些药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用药量与中毒程度极不相称,少量用药即可导致不可逆的重度耳聋。另外,药物性耳聋,还与用药总量、疗程长短有密切关系。静脉给药危害性较大,肌肉给药和皮肤损伤后表面给药,口服相对安全。两种或多种耳毒性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损害的几率增高。临床观察发现,有些药物能从母亲的乳汁中分泌出来,损伤婴儿听神经,引起耳聋。还有的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先天性耳聋。因此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使用这些药物,需要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慎重。

(6)、 新生儿需要补钙吗?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在3千克以上,骨钙的含量约为25克至30克,身长约50厘米。体重每天以25克至30克的速度增长,身高在28天内约增长至55厘米。为适应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合理营养,特别是合理补充钙营养是非常必要的。母乳是最理想的营养品。虽然母乳中的钙含量比牛乳中的钙含量少,但母乳中的钙、磷比例最适宜(2∶1),钙极易被吸收。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母亲虽经服用催乳药及相关措施,但仍少乳或无乳时,新生儿应服用牛奶及代乳品。牛奶的磷为人奶的6倍,钙为人奶的4倍,牛奶的钾和钠也都高于人奶。牛奶中的钙大多数与枸缘酸结合或形成磷酸钙胶体,不易被吸收。所以在人工喂养时仍需注意补钙及维生素d。

新生儿早期低钙发生在出生后8~10天内,主要原因是甲状旁腺功能不全,肾功能未发育成熟,进食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合适及维生素d缺乏等。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要注意及时补钙及维生素d,同时应注意多晒太阳,以抵抗低钙血症及低钙惊厥。

(7)、 什么时候开始补维生素d,吃到什么时候?

佝偻病是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病,尤其是冬天出生的孩子易患此病。佝偻病的病因是婴儿体内缺少维生素d,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发生紊乱。鱼肝油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d,维生素d能促进孩子肠道吸收钙,减少肾小管钙的排泄,并促进血液中的钙向骨内转移,故能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加服鱼肝油呢?一般认为,给孩子添加鱼肝油应从新生儿期开始,即出生后3~4周起加服浓缩鱼肝油。若是早产儿、双胎儿以及患消化道疾病的新生儿,则应从出生后第2周就开始添加鱼肝油,同时可服适量钙剂。在服用鱼肝油的过程中,要观察孩子的大便,若发现有消化不良现象时应适当减少鱼肝油的用量,待孩子适应、大便正常后再逐渐增加。鱼肝油作为预防佝偻病、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的常用药物,可一直用到2~3岁。有些家长以为鱼肝油是营养品,多多益善,其实过多服用鱼肝油也会引起中毒。应让孩子多晒太阳,可减少鱼肝油的用量,因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孩子皮肤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从而促进体内钙磷代谢,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8)、吃母乳应给维生素k吗?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它参与人体凝血过程,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k,就等于缺乏凝血因子,就容易出血,或出血难止。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k”,需含“维k”食物在肠道合成。刚出生的小宝宝,肠道内没有帮助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再加上婴儿通常只吃母乳,奶汁虽然营养丰富,惟独维生素k含量偏低。出生至3个月内的婴儿通常单纯摄入母乳,因此容易缺乏“维k”。如果维生素k严重缺乏,婴儿会出现脐带残端渗血不止,皮肤出现淤斑等症状,最严重的会导致颅内出血,严重威胁生命。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是母亲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豆油、菠菜。其实,预防措施很简单,那就是补充维生素k。一般正常婴儿常规补充一次维生素k即可;患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慢性腹泻或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应每周到每月补充维生素k,授乳母亲也应定期补充维生素k;对于在孕期曾服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的孕母,在产前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

(9)、皮肤发黄是病吗?

关于皮肤发黄,首先应明确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一般新生儿刚生下来时,脸色红润可爱,可是过了两三天,婴儿的面部甚至躯干及四肢的皮肤渐渐变成了橙黄色,或是红里透黄,此种现象谓之新生儿黄疸。约有半数以上的新生儿都会有这种现象,表现为轻度黄疸,黄红色带有光泽,进展较慢,至生后4~6天时最为明显,多在生后7~10天逐渐消退,此谓生理性黄疸。这与新生儿发育过程有关。因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生成相对较多,处理胆红素的肝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因而造成体内的胆红素过多而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如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过深(全身皮肤黄染明显),或黄疸进展迅速超过生理性黄疸水平值(12~15mg/dl),或迟迟不退,或退而复现等情况则为病理性黄疸,需找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10)、频繁吐奶怎么办

婴儿出现吐奶,首先要明确吐奶究竟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婴儿时期除了喂养不当导致的溢奶外,许多因素都和婴儿吐奶有关。溢奶是属正常现象,常与喂养不当及婴儿生理特点有关。如果每次吃奶后孩子都吐奶,就需要对每次喂奶的数量以及间隔进行适当的调整。喂奶最好做到少而勤,并且每次喂奶后最好能帮助孩子拍嗝。如果孩子吐奶了,让孩子躺下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由于婴儿病理KjbKTE性吐奶常常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明确病因是最重要的。临床常见病因有:1.羊水吸入:新生儿羊水大量吸入,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常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但一般情况良好。2.幽门痉挛:新生儿时期由于幽门功能暂时失调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现喷射状呕吐,临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块,时好时坏。3.新生儿便秘:新生儿一般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粪,如果生后数日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临床也可出现腹胀、吐奶。4.感染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除消化道本身感染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也是引起婴儿呕吐的常见原因。5.肠套叠和肠蛔虫症。6.消化道畸形也是导致婴儿呕吐的重要原因。如食道闭锁:新生儿生后即发生剧烈的呕吐,吃什么吐什么,常吐出象螃蟹吐的泡沫状液体。幽门肥厚性狭窄:常在生后2周左右出现呕吐,进行性加剧,常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腹部体检时,可以摸到枣核样的块物。肠闭锁:生后1天内常出现持续性呕吐,吐奶后症状常有所缓解,但吃奶后几小时又开始呕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胆汁和粪便样的液体。肠旋转不良:生后数日内常出现间隔性呕吐,时轻时重,呕吐物可为奶汁或胆汁。先天性巨结肠:生后无胎便或有顽固性的便秘,临床常伴有进行性的腹胀、呕吐。综上所述,对婴儿时期的呕吐,了解病史、生产史、喂养史以及其他伴发症状是非常重要白熊资讯的,临床应该注意婴儿的腹部,观察有无胃型、肠型、腹部肿块以及应仔细检查肛门。对早期频繁呕吐者,明确诊断前应先禁食,一旦发生呕吐,应取侧卧位,以避免窒息的发生,同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11)、 打嗝是怎么回事?

打嗝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尤其多见于小婴儿。许多父母亲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认为婴儿得了什么病;殊不知这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而致,不算是病。膈肌是人体中一块很薄的肌肉,它不仅分隔胸腔和腹腔,而且又是人体主要的呼吸肌。膈肌收缩时,扩大胸腔,引起吸气,膈肌松弛时,胸腔减少容积,产生呼气。小婴儿由于神经发育不完善,使控制膈肌运动的植物神经活动功能受到影响。当小婴儿受到轻微刺激,如冷空气吸入、进食太快等,就会发生膈肌突然收缩,从而迅速吸气,声带收紧,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嗝”声。随着婴幼儿的成长,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打嗝现象也会逐渐减少。因此,家长不必为小婴儿打嗝而惊恐。打嗝时可以给婴儿喝些温开水,或者抱起轻轻拍背部,打嗝便可止住。

(12)、怎样判断小儿大便是否正常?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排出胎粪。胎粪是由胃肠分泌物、胆汁、上皮细胞、胎毛、胎脂以及咽进去的羊水所组成的,颜色黑绿黏稠,没有臭味。随后2~3天排棕褐色的过渡便。以后就转为正常大便了。由于喂养奶质不同,正常大便也略有差异。母奶喂养的小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软膏样,味酸不臭;牛奶喂养的小儿,大便色淡黄,均匀较硬,有臭味。一般吃母奶的新生儿,比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要多,每天4~6次,甚至达7~8次之多。如果母亲乳头有裂伤出血,大便可能呈柏油样,这都属于正常大便。大便带有鲜血,要看新生儿有没有假月经、肛裂、外伤及尿布疹。如果大便呈稀水样、蛋花汤样、绿色发酸,要考虑是喂养不当,饥饿所致。大便灰白色可能为胆道闭锁。

(13)、 眼睛不能追随周围移动的物体正常吗?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闭着眼睛,但正常新生儿对灯光的变化有反应。有瞳孔对光反应,但感觉敏锐度较差,由于眼肌调节不良,新生儿仅能看见60cm内的物体,最适宜的焦距是20cm。对视觉最早的刺激是母亲的脸,特别是在哺乳时。2周时对大物体比较感感趣,生后4~6周可在水平方向用目光跟随移动的物体,8~10周时可水平追视180度。新生儿对红与蓝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喜欢注视运动着的物体和物体的轮廓。以及轮廓线较多及有曲线的物体或图象。但在许多正常婴儿,在最初几天和几周内,眼的运动和协调不好,随着眼肌控制调节功能的发育,小儿辨别颜色、亮度及轮廓等初级视觉系统,在4~6个月时才有良好的协调性,并有较精细和较复杂的辨别力、6~8周开始出现视觉恒定(对物体大小及形状感知不因距离及方位不同而改变);2个月时已能利用运动视差(眼球转动时,较近的物体向相反方内移动,远处物体则向相同方向移动,且移动速度较慢)来感知场景的深度;6个月时辨别场景深度的能力更好。所以,当孩子眼睛不能追随周围移动的物体时,应作相关检查以排除眼部疾病。

(14)、孩子胖说明身体壮吗?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总以为孩子胖胖的就是健康。因而,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吃得好些、吃得胖些。事实上并非如此,孩子太胖了并不好,起码有下面几点害处:第一,孩子太胖,对发育不利。肥胖的婴儿比正常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要晚一些,而且容易患扁平足、髋内翻及膝外翻或内翻等。肥胖的儿童常常伴有动作笨拙、气促、易疲倦等现象,结果越胖越不爱活动,越不爱活动身体就越胖,造成“恶性循环”。有的肥胖孩子还因体态特殊,受到小伙伴的讥笑,而在心理上精神上发生异常,如不合群、性格孤癖等等。第二,孩子太胖,容易罹患某些疾病。肥胖的孩子易患呼吸道感染。若长期肥胖,还可导致糖尿并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以及血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增高,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第三,孩子太胖,婴儿期脂肪细胞数目增加,还是成年以后发胖的基础。许多成年肥胖者,追根求源,往往在孩童时期就是个小胖子。在儿童时期的肥胖者,成年后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人明显增高。由此可见,肥胖决不能与健康划等号。为此,应注意了解孩子的体重情况,及时调整孩子的饮食,并指导儿童进行锻炼。

(15)、孩子体重超重怎么办?

超过正常体重20%的孩子称为肥胖儿。孩子体重超重时应:1、增加运动量;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不要过度喂养。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相比,其视觉、听觉、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所以孩子的肥胖的确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孩子的体重看起来比身高增长得快得多时,就有必要咨询一下儿科医生。要是医生认为孩子的体重过高,就会要求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控制。无论孩子有没有超重,千万不要给他吃低脂肪食物,因为脂肪在大脑发育中很重要。肥胖的最大原因就是营养的过度摄取和运动量不足。因此在1岁之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如何养成这种健康饮食的好习惯呢?可按下面几个方面去做:1、多吃蔬菜,品种是越简单越好,有胡萝卜、白菜和土豆这些家常菜就可以了。尤其是冬天。2、不强迫喂食,孩子食欲不佳时不必强迫他吃下定量的食品。3、按时进食。有时当你喂孩子某种食物时他不吃,可是半小时之后他主动要求吃这种食物,这也容易发胖。4、学会咀嚼。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减少脂肪堆积。5、不要在两餐之间给孩子吃零食。

(16)、囟门过大怎么办?

囟门过大是指孩子出生后不久前囟逐渐增大,可达4~5厘米。提示:1、脑积水。最常见的是阻塞性脑积水,患儿的头形扩大,头围比正常儿增加2~3倍,前囟难闭,发育欠佳,智力迟滞,做头部ct,可见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等,需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做手术治疗。2、先天性佝偻病。孩子出生后,不但前囟大,而且后囟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这种孩子应到医院请专科医生进行检查,以早日确诊治疗。如果孩子的确是缺钙了,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治疗量钙剂及综合治疗。

(17)、头颅囟门鼓胀怎么办?

正常的前囟门是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或逐渐变得鼓起//www.czybx.com饱满,则是疾病及其他原因发出的信号。提示:1、颅内感染。多见于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因颅内压力增高所致。孩子的囟门突然鼓起,尤其是在哭闹时明显,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颈项强直、抽搐等症状。2、颅内疾患。如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可使孩子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3、药物因素。如长时间给孩子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等药,可使孩子的前囟门出现饱满现象。有的是由于某种原因给孩子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会使孩子的前囟门发生饱满。出现以上三种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www.czybx.com医院请专科医生进行诊治。

(18)、囟门小还要服钙剂吗?

一般前囟门在1~1岁半闭合。如囟门过小,应注意监测孩子的头围发育情况,如果头围的发育正常,就不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同时如孩子出现缺钙症状,不是完全不需要补钙,而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钙,因为严重的缺钙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一般的医生认为,孩子的囟门不要闭合太早,这个很容易理解,当他的囟门不闭合太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头发育的容量比较多,对孩子的头颅的发育比较有好处。当孩子囟门比较小或闭合比较快时,我们应该比其他的孩子补钙要更慎重一些,就是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或鱼肝油,这样防止孩子的头部由于囟门闭合太早,头围比较小,而对他的脑部发育造成影响。

(19)、个月头颅囟门已经闭合了有问题吗?

小儿囟门闭合的时间一般为12个月至18个月,7个月发现囟门闭合是有些早了。可以拍头颅片子看看是否真的闭合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影响头颅大小的因素很多,如遗传、骨化程度等等,不是单一的前囟门大小可以决定的。孩子的囟门小并不一定影响智力的发育,要看孩子的头围是否在正常的增长。囟门闭合早可见于:1、脑发育不良。发现孩子囟门早闭时,必须测量其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又有其他智力发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发育不良,应给孩子进行相关检查,以鉴别有无问题。2、见于正常的婴儿。有的小婴儿长到5~6个月时,前囟门闭合或仅剩下指尖大小间隙,看似关闭,其实并未骨化,如果头围在正常范围,且孩子体格和智能发育正常,只需定期监测和测量即可。

(20)、孩子的囟门多大闭合?

婴儿的头顶部有一个柔软的、有时能看到跳动的地方,医学上称之为囟门。出生时有两个,前囟和后囟,后囟一般在出生时就闭合,晚的在出生后2~4个月时闭合。前囟是由额骨和顶骨的骨缝构成的,出生时其斜径大小约为1.5~2.5厘米,6个月后逐渐变小,正常情况下1~1.5岁时闭合。如果前囟闭合太早或太迟都属于不正常。闭合太早,就要影响大脑和颅骨的发育,闭合太迟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呆小症及生长过速的婴儿。因此,定期监测头围大小及发育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42天宝宝发烧怎么办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baike/276851.html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