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14岁腰疼怎么办

日期:2024-06-16 08:07:01 来源:书虫子 浏览:555次 栏目:百科

第7章 黑暗无边的抑郁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失意与挫败,比如,工作没了、股票跌了、爱人跑了、亲人死了。我们因此变得悲伤绝望,整天什么也不愿干,闭门不出。我们失去了对美食娱乐,甚至性爱的兴趣。我们在床上辗转难眠,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了,也是噩梦连连,早早惊醒了,瞪眼到天亮。

我们按照指导,每天对自己说:“一切不幸都会过去的。我要振作起来,我真的很棒!”我们能如愿以偿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抑郁的年代。与我们祖父母年轻时相比,现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人数是那时的十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现在,患病者的平均初发年龄比那时早了十岁,抑郁症的魔爪已开始伸向了儿童和青少年。现在抑郁症已经成了心理疾病中的流感。

每个年代都有其特定的情绪。20世纪50年代是焦虑的年代,这种情绪基调是弗洛伊德奠定的。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而新世界又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当旧的价值体系被破坏而新的还没建立起来时,那个年代就会充满焦虑和不安。而焦虑也正是弗洛伊德的病人们在生活中最常体验的情绪,也是当时文学、电影和绘画的主题。这样,弗洛伊德自然就认为所有的神经病以及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源于焦虑。而其他的情绪——抑郁、恐惧、愤怒、尴尬、害羞和内疚都是些不重要的小儿科而已。

但是,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年代却是一个无控制力、无助的年代。我们的价值体系坚不可摧,但是个人和集体的奋斗之路永远都是从绝望中找希望。我们的奋斗也没能让政治和文学变得更加人性化,我们依然像心理治疗者那样过多地关注变态的东西。抑郁是眼睁睁看着绝望、挫败、失落一步步逼近,自己却无能为力时的情绪反应。焦虑的王朝已经落幕,现在取而代之是一个绝望和悲伤的年代。但是焦虑的残余势力并没有消失,它依然潜伏在我们生活中的某个角落里,让我们隐隐作痛。

测测自己算不算抑郁

这个测验可以测试你的抑郁程度,它被简称为CES-D(Center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仔细阅读题目并选出最符合你最近一星期情况的选项。

1.以前不会担心的事现在开始令我忧心。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2.我不想吃东西,胃口很差。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3.即使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助,我也无法摆脱低落的情绪。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4.我觉得我没有别人那么好。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5.我无法集TwjqmHhbMJ中注意力去做正在做的事情。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6.我感到沮丧。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7.我觉得做每一件事情都很费劲。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8.我觉得未来一点希望都没有。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9.我觉得我的人生很失败。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0.我感到害怕。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1.我晚上睡到很不好。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2.我过得不快乐。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3.我的话比平时少了。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4.我感到寂寞孤独。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5.人们对我不友善。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6.我觉得人生很无趣。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7.我有时会无缘无故地痛哭。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8.我感到很悲哀。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19.我觉得大家都不喜欢我。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20.我无法开始做一件事。

0 很少或没有过(少于1天)。

1 偶尔或很少(1~2天)。

2 有时或大约一半的时间(3~4天)。

3 很多时候或所有时候(5~7天)。

这个测验计分很简单,把各项得分加起来就是总分。计算出来的分数就是你的抑郁值,分数越高,越抑郁。如果你在同一道题上选了两个答案,以分值高的那个为准。分数范围是0~60分。

在解释分数之前,我必须说明这个分数高并不能作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有些人虽然得分很高但并不表示他就患了抑郁症,而有些患者反而得分很低。一个完完整整的诊断还要包括其他很多东西。比如抑郁持续的时间,除了沮丧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不良情绪。此外,还必须和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面谈后才能下结论。所以这个测验不是用来诊断抑郁症的。它的目的是告诉你,你现在的抑郁水平。

如果你的分数是0~9分,那你同抑郁是完全绝缘的。如果是10~15分,那你有点抑郁。16~24分是中等水平的抑郁。如果你的分数在24分以上,那你简直是陷入抑郁的深渊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你赶快去接受治疗!如果你深信一旦有机会你就会自杀,那不管你的分数是多少,我都建议你快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如果你的抑郁处于中等,但你常常想着自杀,你也快加入看心理医生的行列吧。如果你的抑郁水平属于中等,但并不想自杀,那两个星期内再测一次。如果第二次你的分数还是16~24分,那你也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抑郁知多少

这个测验包括了抑郁的四个症状。

第一,你在抑郁和不抑郁时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抑郁时,你会跟自己较劲,对外界横加指责,对未来绝望迷茫。你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并把原因归咎于自己的资质。认为自己资质平平,所以毫无前途可言。一点点的挫折都会变成不可逾越的障碍。你觉得万事皆空,生无可恋。你永远都能找出一大堆证据来证明你的成功其实还是失败之作。在抑郁时,悲观的解释风格会处于主导地位。而你也总是以阴暗的眼光来看待好的事情。

第二个症状是消极情绪的产生。抑郁时人会感到悲哀、消沉、绝望。你可能会嚎啕白熊资讯网大哭,也可能欲哭无泪。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变得暗无天日。以前那些让人舒服惬意的活动也变得平淡无奇了。笑话不再好笑,而成了变相的讽刺。悲哀不是抑郁时的唯一情绪,焦虑和不理智也常伴其左右。当抑郁程度越来越深时,焦虑和憎恨渐渐消失,这时你会变得如同行尸走肉,脑中一片空白。

第三个症状是行为方面的,抑郁的人会变得消极被动、优柔寡断、有自杀倾向。抑郁的人只会去做一些墨守成规的事情,根本没有开拓进取之心。他们遇到一点挫折就很容易放弃。抑郁的人在面临选择时也常常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一个患抑郁症的学生打电话叫比萨外卖。当接线员问他是要一般比萨还是要顶级比萨时,他只会盯着话筒发呆。15秒之后,他只好挂掉电话。其实有很多抑郁的人都会考虑自杀,也会付诸于行动。

第四个症状是当你抑郁时,什么都会来跟你作对,甚至是你的身体。你越抑郁,你越容易生病。你会发现自己食欲下降,吃不下饭。你的性趣也会大幅度减退。甚至连睡觉都变成了一种奢侈。你总是醒得很早,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闹钟响起,你不得不开始你抑郁而疲惫的一天。

但是请记住,并不是要这四个症状都具备了才算是抑郁。没有这些症状也不代表你就与抑郁无缘。只是说拥有的症状越多或某项症状越明显,你离抑郁的大门就越近。

直到现在,抑郁之谜才被解开。谁最容易患上抑郁症?抑郁症从何而来?我们应该怎么对付它?以前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无所知。但是成千上万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经过了30年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问题的答案开始有了大概的轮廓。如果一个人有严重的抑郁倾向,那他不是患单极抑郁症(unipolar depression)就是患双极抑郁症(biopolardepression)。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包括了躁狂症。

躁狂症看起来是与抑郁症完全相反的心境。它的症状是异常亢奋、狂妄自大、不停地说话做事、夜不能寐、夸大的自尊。双极抑郁症通常含有躁狂症在里面,所以又被称为躁郁症。单极抑郁症则不包含躁狂症。它们之间还有一个区别是双极抑郁症更具有遗传性。如果同卵双生子中的一个患有双极抑郁症,那另一个患病的概率高达72%(异卵双生子只有14%)。碳酸锂对于治疗双极抑郁症很有效。锂能够显著改善80%以上的病人的躁狂症和抑郁症,还能抑制其他的相关疾病。躁郁症是一种疾病,是身体的失调,理应用药物来治疗。它跟单极抑郁症是貌合神离,形似神不似。

心理治疗师很少因使用过时的或无效的治疗方法而被人控告玩忽职守。一个差劲的治疗师总是可以找到一些跟他使用同样方法的人来证明他的治疗方法是很“常见”的。但是现在已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锂是有效的。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躁郁症患者,你的治疗师只对你进行心理治疗而不辅以药物,那你应该马上走人。只进行心理分析,不加上药物或其他的辅助治疗是治不好双极抑郁症的。

事实上,单极抑郁症比双极抑郁症更加普遍,它的患病人数是双极抑郁症的10~20倍。单极抑郁症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疾病。滋养它的温床是未来那些不可避免的伤痛和失意。工作没了、股票跌了、爱人跑了、亲人死了,我们渐渐变老后,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因此变得悲伤绝望。我们整天什么也不愿干,闭门不出。以前那些有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我们失去了对美食、工作和性爱的兴趣。我们也无法安然入睡。

一段时间后,总算上天有眼,我们开始好转。我们会对轻度抑郁症(又称为正常的抑郁症)变得习以为常。不论什么时候,大约有25%的人患有轻度抑郁症。

单极抑郁症和正常抑郁症之间是否有关系目前仍众说纷纭。我认为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症状的数目和严重程度不同。某个人可能被诊断患有单极抑郁症,所以被认定是病人。另一个人可能也有同样的症状,但因为诊断结果是正常抑郁症,所以就不算病人了。其实这两种诊断的区别很小。

医学界认为单极抑郁症才是一种疾病,而正常的抑郁症根本不值一提。他们的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尽管有很多证据表明,单极抑郁症就是严重的正常抑郁症,但是他们的这种观点依然是主流。没有人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明确界限在哪里,就像没人能说清楚侏儒和矮子的划分标准一样。始终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能把它们区别开来。

但我认为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真正重要的是无论是单极抑郁症还是正常抑郁症,它们都是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的恶化。

年轻化的流行病

我们必须要知道这种抑郁症正在我们周围迅速蔓延,而受害者通常是女性

20世纪70年代,在一位颇有远见的生物精神病学家克勒曼(Gerald Klerman)的领导下,美国政府资助了两个有关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首先,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了9 500个美国成年人,然后进行面谈。面谈的内容和那些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的诊断性面谈一模一样。

这个样本足够大,年龄跨度也足够大,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全貌,也给我们提供了追踪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的线索。最令人惊讶的是,在抑郁症的流行风暴中,很多人未能幸免。显然,年纪越大,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就像摔断腿一样,你年纪越大,越容易摔断腿。

照此推断,出生越早的人,越容易受到抑郁症的侵害。一个20年代生的人应该比60年代生的人患病的概率大。在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之前,我们坚信本次面谈中,25岁的人只有6%的人曾患过重度抑郁症,而25~45岁的人患病概率会大一些,大约是9%。这个数据看起来合情合理。

但是当真正的统计数据出炉时,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这个研究显示1925年左右出生的人并没有遭受更多抑郁症的侵害,只有4%的人曾患过抑郁症。再看看更早的数据,看看一战前的数据,结果更加匪夷所思:患病者的人数只有1%。这表明下半个世纪出生的人比上半个世纪出生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一个实验研究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实验,并不足以盖棺定论。所幸的是,研究者们又做了另外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被试不是随机选择的,他们都是那些住院治疗抑郁症的患者的亲属。

实验又一次颠覆了我们最初的推断。研究表明本世纪有一种强烈的患病趋势。从世纪初到世纪末,患者人数增加了十倍以上。举个例子,当一战出生的人30岁时只有3%的人患过抑郁症,但当越战时期出生的人30岁时,这个比率高达60%了。后者整整是前者的20倍。这个实验中男性的统计数据也有同样的趋势,尽管男性的患病人数只有女性的一半。

不仅重度抑郁症越来越流行,患病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重度抑郁症的复发率高达50%,所以发病的人数会增加很多。

抑郁症低龄化这个趋势一致延续到了20世纪60年代。俄勒冈研究院的彼得•勒温森(Peter Lewinson)博士采访了1 710位青少年。他们一半生于1968-1971年,一半生于1972-1974年。研究发现,出生晚的人患病的情况更严重:生于1968-1971年的人,当他们14岁时,其中有4.5%的人患过抑郁症,而生于1972-1974年的人有7.2%患过抑郁症。

不管怎样,这些都足够把抑郁症定性为“流行病”了。

男人酗酒,女人抑郁

一个接一个的研究表明,在整个20世纪,女性的患病人数都比男性多。现在男女的患病比例是1:2。

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愿意去寻求心理治疗,才使统计结果表现出女性的患病人数比男性多吗?不是这样。挨家挨户的调查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是因为女性更愿意坦白她们的病症吗?恐怕也不是。公开的和匿名的研究结果都发现男女的患病比例是1:2。

是因为女性比男性工作条件更差,工资更低吗?也不是。同工同酬的女性和男性之间患病比例仍是这个数;富人中男女的患病比例是1:2,失业的男女的患病比例也是1:2。

是因为性别差异造成的吗?生物方面的差异的确是一部分原因,但是这种差异并不足以让男女比例大到1:2。有人研究了女人月经前和生产后的情绪变化。结果显示荷尔蒙的确会引起抑郁的情绪,但是这种影响也不足以让男女比例大到1:2。

是因为遗传的差异吗?也有些严格的实验研究了患有抑郁症的男女患者的儿女们的患病情况。结果发现男性患者的儿子的发病几率很高。如果考虑到染色体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母亲传给女儿的话,这个实验中男性患者的人数就太多了,所以这也不是造成男女患者比例如此大的原因。基因是会造成一部分差异,但并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

是因为性别角色的压力吗?也不是。现在女性承受的压力比男性大。妇女不仅要承担传统的相夫教子的责任,还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这些过多的责任造成女性过多的压力,增加了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但一般来说,工作的妇女比不工作的妇女更少患抑郁症。因此,性别角色的解释也讲不通。

那么,现在只有三个备选解释了。

第一个是习得性无助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我们这个社会,女性的无助感更多。男孩得到家长、老师的赞美及批评更多,而女孩常常被忽视。男孩被教养成自立、活跃的人,而女孩则被教养成乖巧、听话的人。当他们长大后,女性就会发现,社会并不看重妻子和母亲这些角色。如果她们进入职场,她们发现,她们远不如男性那么有活力。每次陷入困境时,习得性无助都会出现,每次出现,都会引起抑郁。

第二个解释是反刍。这个理论认为当遭遇挫折时,男人抵抗,女人思索。当女性被公司解雇时,她拼命去想为什么。她会把所有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清点。如果男人被辞退了,他们会出去喝一杯,或是找人打一架,甚至还会马上动身去找新工作,而不管自己为什么被解雇了。如果抑郁症是思维方式的疾病,那反刍就是雪上加霜。分析只会加重抑郁,起身反抗才是硬道理,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的。

事实上,正是抑郁让女性开始反刍的。当我们发现自己抑郁时,我们会怎么办?女性会试图去找到抑郁的源头,男性会去打篮球或寄情于工作来让自己摆脱抑郁。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男性酗酒和嗑药的人数要大于女性。这样我们就可以说:男人酗酒,女人抑郁。抑郁时,女人动脑,更加抑郁;反之男人动手,从而切断了抑郁进攻的通路。

反刍理论可能可以解释男女1:2的患病比率。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理性和自我意识的年代。我们认为最好的做法是“动脑不动手”。消极的思考会强化抑郁,所以抑郁时“动脑”,结果就是更加抑郁。

第三个解释是“以瘦为美”。女性总是被灌输瘦就是美的观念,而男性则很少有这种观念。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骨瘦如柴是不太可能达到的。如果你是追求“骨感美”大军中的一员,那你很容易患上抑郁症。因为你要么是那种喝水都要胖的人(95%的女性都不能减少多余的体重。而减肥失败会让你一直觉得“我太胖了”,这样你就会变得抑郁),要么你就是那种随时都处于饥饿状态的“排骨精”。而这两种情况最后都会指向一个后果——抑郁症。

从世界范围来讲,在以瘦为美的社会中,患有抑郁症的女性确实要多得多。在那些并不以瘦为美的社会中,就没有女性抑郁症患者多于男性的情况。

我参与过一个以七年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试图预测进入青春期后,哪些女生容易患上抑郁症。我们发现,对身材的不满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男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身材越来越健硕,越来越符合男性的“理想”身材;当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她们变得越来越丰满,而这与社会主流是相违背的。她们根深蒂固地认为,丰满不好看。青春期以前,男性比女性抑郁;但是进入青春期后,女性更加抑郁了。

到此为止,已有习得性无助、反刍和以瘦为美三个因素造成了男女患病比率高达1:2。但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以瘦为美的观念需要改变社会风气。改变女性习得性无助和反刍则只需改变治疗方法和教养方式。

如何对付职场抑郁症

大部分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抑郁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四种:www.czybx.com两种生物学的方法——药物和电休克,两种心理学的方法——认知疗法和人际关系治疗。这四种疗法在成千上万的人身上试验过,它们的疗效都一样——中等效度。

对除此之外的任何治疗单极抑郁症的方法,我们都应提高警惕。

药物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是三环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这些药都是在服药十天到三周后才发挥作用。服了这些药的人中,有65%的人的病症得到了显著改善,这是一个好兆头。

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坏消息。第一,大约有1/4的抑郁症患者由于有副作用而没能或没有服药。第二,一旦你停药,抑郁症还会再来。它卷土重来时杀伤力依然不减。你如果想杜绝复发,那就得一直服药,有可能终生都脱离不了。

电休克

这种疗法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面目可憎。它会产生很大的电流,但对人体是无害的。很多时候,这是种快速又有效的方法。它对重度抑郁症的治愈率高达75%。一整套的电休克治疗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它挽救了很多人想自杀的人的生命。

但它一样有副作用,比如,记忆力减退、心血管的改变和神智不清等。再者,它的作用途径也和药物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放弃电休克疗法。更重要的是,它并不能防止抑郁症的复发,它只能很快缓解症状。

由此可见,这两种生物学的方法都立竿见影,也都有副作用,都治标不治本,一旦停止,抑郁症还会卷土重来。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目的是改变一个抑郁的人对失败、打击、失落和无助的有意识思维。认知疗法共有五条原则。

第一,你得学会辨认自己的下意识想法。这些想法在你感觉最糟的时候冲出来,而且来势汹汹,让你来不及反应,也无力反抗。

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有时需要大声嚷嚷才能让小孩乖乖去学校上学。于是,她觉得很抑郁。在接受认知治疗时,她尝试着辨认在嚷嚷后,自己对自己说的话,比如“我是一个很差劲的母亲”等。在进行认知治疗时,她要学会认出自己的这些下意识想法。

第二,学会用相反的证据来反驳那些下意识想法。

这位母亲反复提醒自己,当孩子放学回家时,她会与他们一起踢足球,教他们学几何,并用他们的方式与他们探讨他们的问题。她收集诸如此类的证据来反驳她最初认为自己是个很糟糕的母亲的念头。

第三,学会不同的解释方法,这叫做重新归因。这也是用来反驳下意识想法的。

这位母亲学会对自己说:“我下午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感觉很好,只是早上感觉不好,也许我不适合早上做事。”

对于“我是个糟糕的母亲,我不适合当母亲,所以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想法,她现在学着用新的解释风格来反驳。她对自己说:“这完全不合逻辑啊!我只是不适合在早上带小孩而已,为什么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呢?”

第四,学会把自己从抑郁的想法中解救出来。反刍会让情况越来越糟,尤其是当一个人处于压力之下还得强颜欢笑时。最好的做法通常就是不去想它。你不但要学会控制思考的内容,还要学会控制思考的时间。

第五,学会质疑引起你抑郁的那些假设。这些假设束缚了你。

●“没有爱我活不下去。”

●“我是个失败者,因为我没能做到完美。”

●“我是个失败者,因为我没有成为万人迷。”

●“每个问题都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我得找到它。”

认知疗法非常有效,治愈率高达70%,这几乎和一般的处方药的效果差不多,但是略低于电休克疗法。认知疗法要一个月后才开始见效,通常要治疗几个月,一周进行两三次。认知疗法比单独的药物或电休克疗法的效果好,它教给你面临逆境时新的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减少你复发的几率。虽然它防止复发的功能要强于药物,但它也不能把复发率降到零。

我对认知疗法的看法有三点。第一,它对中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要好于重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患者应该先用药。第二,接受认知疗法的人应是受过相关教育的人,即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的人。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对自己情绪的影响。认知疗法对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和那些圆滑世故的人的效果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第三,重度抑郁症的复发率很高,即使接受了认知疗法,复发率还是较高。

人际关系治疗

人际关系治疗的焦点在于社会关系。在美国心理协会重点资助的关于抑郁症的研究中,这个治疗法本来是被当做安慰剂的。但结果证明,它的疗效同三环类药物和认知疗法不相上下。

这种疗法的根源可追溯到苏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和赖克曼(Frieda Fromm-Reichmann)的一个长期的心理分析治疗上去,但人际关系治疗不属于心理分析的范畴。它并不处理那些童年的创伤或是那些存在了几十年的防御机制,人际关系治疗也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只有2~6个环节,通常患者一周接受一次即可。

人际关系治疗以医学的眼光来看待抑郁症,认为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很多,生物的和环境的因素都有。而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所以,人际关系治疗要处理的问题就是人际交往问题。争吵、挫折、焦虑和失望是最核心的问题。人际关系治疗把目光集中在病人生活的四个方面:悲伤、矛盾、角色转换和社交。

处理悲伤时,人际关系治疗关注的是异常的悲伤反应。它找到延续时间过长的悲伤,然后帮助病人用新的社会关系来弥补他的损失。处理矛盾时,人际关系治疗会试着找出矛盾的源头。需要调解吗?还能亡羊补牢吗?是一条死胡同吗?患者要学习的是沟通、协商和当机立断的技巧。角色转化包括退休、离婚和自立门户。处理角色转换时,治疗师会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失去的角色,帮助患者抒发感情。治疗师要教会他们适应新角色所需要的技巧,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社会网络。处理社交问题时,治疗师会试图找到患者以前人际关系中旧有的模式,他们也会鼓励患者发泄情绪。他们会把患者社交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都找出来。当找到劣势时,他们就会让患者进行角色扮演,并鼓励他们增强自己的社交技巧。

人际关系治疗的最大好处就是简短(几个月而已),而且物美价廉。它没有什么副作用,疗效也很好,治愈率大约为70%。它唯一的缺点就是从业人员太少。这意味着,我们很难研究它,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所以很难大批量地培训治疗师。

日常生活中的抑郁

你的抑郁指数很有可能处于重度抑郁症和轻度抑郁症之间,大部分人得分都在5~15分之间。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你不需要接受任何抑郁症的治疗。也许你有较多悲观的情绪,也许你的生活缺少情趣,也许你劳累过度,厄运连连,也许你的前途不容乐观,但是这也不能说明你就患上了抑郁症。

如果上面说的那些情况你都有,那你真得好好改变一下你的情感状态了,因为轻微的抑郁情绪依然会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抑郁症的四个症状——哀伤、悲观、消极和食欲不振在轻微的抑郁情绪下也会出现,只是杀伤力没那么强。当轻微的抑郁已经成了你的生活习惯时,你就不得不去治疗了。

轻微的抑郁症是由悲观的思维习惯造成的。悲观主义者把失败和被拒归因到永久的(“永远都会是这样的”)、普遍的(“这会毁了一切的”)和人格化的原因上(“都是我的错”)。这些习惯性的信念通常不是真的,只是个人的主观看法而已。认知疗法的核心是:这些思维习惯是可以彻底改变的,即使是重度抑郁症患者。而轻微的抑郁症通常不需要治疗就可以得到改善。

乐观性思维的主要技术就是反驳。这种技术其实我们都会,只不过只有在面对别人的苛责时我们才使用。如果一个善妒的朋友告诉你,你是个很难伺候的上司或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你会搬出一大堆证据来堵住他的嘴。轻微抑郁症患者就是这样指责自己的,一天好几次。你去参加一个聚会,你对自己说“我没有什么可说的。没人会喜欢我。我看起来很糟糕”。这些指责从你心里跳出来时,你会把它们视做神圣不可侵犯。但你这种悲观的思维习惯其实是冲动的、不合理的。这些言辞都不是来源于事实,而是来源于你父母生气时对你的批评、你姐妹们嫉妒的嘲讽、牧师教给你的教条等。

你可以学会一些技巧来反驳你的这些悲观想法。为此我专门写了一本书——《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中有很多对你很有用的练习。一旦你学会了这种乐观的技术,你将终身受益。这不像节食减肥,过一段时间就会失效。在节食期间,你得拒绝你喜欢的食物,这很无趣,但是反驳你的那些悲观想法却很有趣。一旦学会了,你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魔力。一旦你开始运用自如,你就会想一直用下去。

表7-1 应对抑郁的方法

14岁腰疼怎么办

14岁腰疼怎么办

14岁腰疼怎么办

第8章 熊熊燃烧的愤慨

一个冒失鬼司机拐弯的时候没打转弯灯,你被别了一下,被迫停了下来。你心想:该死的!他真是个混蛋。你真想冲上去揍他一顿。

当有人惹恼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以牙还牙,还是息事宁人,或者甚至把另一边脸伸给他打?

俄亥俄州阿克伦城,晚上8:15。

凯蒂:刷掉盘子上的残渣后再递给我。

约拿:我正在用水冲呢!

凯蒂:水冲是不够的。我告诉过你N遍了,洗碗机是不会洗盘子的。

约拿:我知道!我正在洗啊。

凯蒂:你能不能少说话多做事啊?

约拿:我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我不想回家后还要做这些烂事!

凯蒂:你上班很累吗?那你去带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和一个六个月大的小孩试试看?

你以为我们是在度假吗?我要的是一个能帮忙的人,而不是碍手碍脚的人。

约拿:碍手碍脚?是谁在我上周的晋升聚会上什么也不做,就知道绷着个脸。你是个冷漠的女人!

(约拿摔门而出,凯蒂则气得直掉眼泪白熊资讯网。)

这种争吵场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洗碗这种小事就可以引发他们之间的战争。这些问题并不是慢慢浮出水面的,而是突然爆发,两个人都有点吃惊,都有点冲动和偏激。其实这种方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旧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每次争吵都是愈演愈烈。

你是否觉得自己和周围人常陷入这种“洗碗的争吵”中?事情是不是日积月累而从未得到解决?你是否喜欢新账旧账一起算?现在就来看一下你是否是一个比较爱生气的人?请做一下下面这个测验,你的分数体现了你的愤怒水平。

你是个暴脾气吗

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然后选出最能代表你通常感受的选项。答案并没有对错之分。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

14岁腰疼怎么办

14岁腰疼怎么办

分数。把每题的分数加起来就是你的最后得分。分数越高,说明你越爱生气。13分以下:你是最不爱生气的人,如果换算成百分制,你的分数是10分。14~15分:你是不怎么生气的人,如果换算成百分制,你的分数是25分。17~20分:你处于平均值左右。21~24分:你很爱生气,如果换算成百分制,你的分数是75分。29~30分:如果你是男性,换算成百分制,你的生气分数在90分左右。25~27分:如果你是女性,换算成百分制,你的生气分数在90分左右。30分以上:如果你是男性,说明你非常易怒,换算成百分制,你的生气分数在95分左右。28分以上:如果你是女性,说明你非常易怒,换算成百分制,你的生气分数在95分左右。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心平气和。如果你还不满23岁,那得分26分以上就说明你是个很容易发怒的人了。但是如果你已经25岁了,那24分就足以说明问题。

如果你的分数在平均分以上,说明你经常生气。

愤怒的成分

愤怒的第一个成分是思想,一个明白无误的想法:“我被冒犯了”。有时,事情的发生会快到你意识不到的程度。你只会简单作出反应,但是这个冒犯的念头还是隐藏在你的心里。凯蒂的潜意识认为“约拿从来都帮不上什么忙,他只会碍手碍脚”。约拿则认为“凯蒂根本不欣赏我”。

愤怒的第二个成分是身体的反应。你的交感神经系统和你的肌肉都随时准备作出反应。你的肌肉会紧张起来,你的血压和心跳会猛然上涨。你的消化系统会停止工作。大脑中枢的各个部分都已整装待发,大脑的化学物质进入攻击模式。所有的这些都是由愤怒这个主观感受引发的。

愤怒的第三个成分是攻击。前面两个成分都是给你的攻击做准备的。你的攻击行为可以马上直截了当地终止别人的冒犯。你开始出手还击。你的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击倒或杀死冒犯者。如果你涵养很好,你可能会控制住自己的攻击行为。

但是一个最有争议的事情就是,当你控制了攻击行为后,会发生什么?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理论是情绪动力学。愤怒就像是封闭管道里的水:你在这里把它压下去,它势必会在其他地方冒出来。如果愤怒时,你把怒气硬生生压了下去,那它会在其他不受欢迎的地方出现。它会提升你的血压,使你得胃溃疡,让你憎恨自己或是让你不得不把怨气转移到另一个更好欺负的人身上,比如你三岁的女儿。反对精神分析的人则认为,没有发泄出来的怒气会自行烟消云散。当你数到400或是把另一边脸给他打时,你的怒气早就无影无踪了。在本章结束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愤怒对你做了什么

你的愤怒可以追溯到你的童年、你父母的童年,甚至更早。它来源于我们祖先的生死搏斗。自然界中“牙齿和利爪上的红色”是适者生存的流行标志。虽然它不是完全正确,但是会愤怒的能力是我们人类,而不是其他早期动物,成为地球统治者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罗伯特•阿德里(Robert Ardrey)是一位人类进化学家。他认为人类的祖先并不是善男信女。我们的祖先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是食肉动物,他们没有被淘汰是因为他们会制造工具,并用这些工具来发泄愤怒。阿德里学派认为我们是无可匹敌的杀手的传人。

这种愤怒在保家卫国时表现得最淋漓尽致,而这也是愤怒最主要的功能。它会让你在心里默念“我的领土被侵犯了”。当我们保护小孩、保卫家园、保住饭碗、捍卫尊严和生命时,我们就从牧师、教师、会计和母亲的身份中脱离出来,变成了战士、恐怖分子和亚马逊土著。

愤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目的在于追求公正,旨在雪耻和索赔。它可以纠正错误,带来变化。比如当我们和自己的配偶争吵时,我们常常认为“我是对的,错的是他”。愤怒不像害怕或悲哀,它是一种道德情感,代表了“仗义执言”。它的目的不只是制止当前的冒犯行为,它还可以修复损伤。

别人会劝我们忍一忍,“随它去吧”,或是告诉我们不要拿鸡蛋碰石头。我们一般都充耳不闻。我们认为别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我们如果不反击就不能捍卫正义。如果我们不发威,别人就会当我们是病猫,我们就会被再次冒犯。

愤怒还有一个道德意义。我们把表达愤怒视为诚实的表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崇尚实话实说。所以如果我们生气了,我们就不应隐忍不发。

但是并不是大家都这样认为,而且愤怒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时间、地点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直率坦白是美德还是隐忍不发是美德。生活在这个电子时代,我们的听说读写都是高度概括、高度精炼的,这也使我们要放下那些掩饰情绪的冠冕堂皇、费时费力的礼节。

愤怒帮助我们保家卫国,这是一件正义的事情。此外,愤怒更是一件健康的事情,我们普遍认为,压制怒气相当于三种方式的慢性自杀。

第一,如果我们压制怒气,我们就会把怒气发泄到自己身上。当我们对自己生气时,我们会自厌、沮丧,最后走向自我毁灭。

第二,压制怒气会导致血压升高和一些心脏方面的疾病。这个理论很有说服力,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种情况发生。想象一下,你被敌人侮辱,而你还要强迫自己隐忍。你咬牙切齿、面红耳赤,你几乎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血压上升。事实上,有研究表明,驳斥那个辱骂你的人之后,你的血压会迅速回降。

第三,压制怒气还可能导致癌症。C型人格就是一种“倾癌人格”。这种人常常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认为没有表达的必要。他们不太表达愤怒,而是选择缄默不语,自己默默承受。C型人格的妇女比那些懂得表达情绪的妇女更容易患乳癌。而且,这些患乳癌的妇女接受了心理治疗后,懂得了如何表达情绪,她们就会活得更长。

愤怒是保卫自己财产最有力的工具。是正义的载体,是诚实的象征,是通往健康的康庄大道,这是一种多么光辉灿烂的情绪啊!

再谈愤怒的其他好处

愤怒真的有那么好吗?虽然我们美国人把愤怒视为美德,但是它的很多道德优势因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和一些被扭曲的事实而变得晦暗不明。

压制怒气真的会让人更容易患上癌症、心脏病和抑郁症吗?

癌症

能证明压制怒气会导致癌症的证据其实很薄弱。C型人格的人被认为更容易患上癌症,但C型人格其实包含了好几个其他的人格特质。比如C型人格的妇女除了不会表达愤怒,她们也比其他妇女更无助、更绝望、更焦虑、更抑郁、更不切实际、更毫无斗志。到底哪一个才是导致癌症的原因呢?不爱表达愤怒可能是致癌的原因,但是绝望、无助和抑郁看起来才是罪魁祸首。后面这三项都和肿瘤的生长有关,但是压制愤怒与此无关。事实上,C型人格论的研究者也发现,脾气暴躁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癌症。仅从癌症的证据中我无法得知愤怒是好还是坏。

心脏病

具有攻击性的A型人格有三个特征:充满敌意、急性子和争强好胜。和研究C型人格不一样,研究A型人格的人喜欢把这三个特征分离出来单独研究。他们认为充满敌意是愤怒指向外部的结果,很可能是真白熊资讯网正的罪魁祸首。急性子、争强好胜和压制愤怒看起来与A型人易患心脏病无关。在某项研究中,255名医学院的学生接受了一个人格测试,以测量他们的敌意程度。结果25年后,最愤怒的人患心脏病的比率大约是最温和的人的五倍。在另一项研究中,最易患心脏病的人就是那些表现得很愤怒,脾气暴躁的人。其中有18个人在事后回忆那些激怒他们的事情时,仍止不住怒火。结果他们心脏的动脉血管输血量平均下降了5%,流入心脏的血量减少了,而这一切都是愤怒造成的。

有研究发现,压制愤怒会使血压升高的情况只发生在男性压制对男性的愤怒时,也就是说,只有压制对同等地位的男性的愤怒时,血压才会升高。当一个学生压制对其导师的愤怒时,血压会减低,而当他发泄出愤怒时,血压会回升。发泄愤怒并不会使女性的血压降低,但表现出敌意则会让女性的血压升高。相反,对侵犯行为的宽容大度会降低血压。

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来说明情绪是如何影响心脏病的。你的心脏是一个泵,是有使用限度的。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它就会报废。如果你的心脏可以使用10亿次,那么一旦超过10亿次,你就会患上心脏病。使用限度在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是有差异的,也和身体的强壮程度、锻炼情况和童年病史有关。

有些加速心跳和提高血压的情绪能更快地消耗你的机体。愤怒和恐惧就是它们中的一员,它们以同样的方式激活你的交感神经系统,而放松和冷静正好相反。爱生气的人的机体消耗得更快。有时甚至还会一天消耗掉两天的量。恐惧和疑心重的人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危险之地,所以他们的交感神经活动得更频繁,机体消耗得也更快。所以是发脾气而不是压制愤怒消耗了你的机体,让你患上心脏病。

证据证明流行的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大发雷霆而不是压制怒气才对你的健康有害。

抑郁

有种错误的说法认为,抑郁是愤怒指向自身的结果。弗洛伊德在80年前构造出了这个理论的框架。当时并没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这个理论。他的抑郁理论和他的性压抑理论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有情绪就要表达的最强有力的支持。

20世纪50年代,这个领域的治疗师在心理治疗界拥有一席之地。他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鼓励病人把愤怒发泄出来。但是当我们让病人发泄愤怒,宣泄那些遗忘许久的创伤时,一些让我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

抑郁症患者通常是很安静、很腼腆、愁眉不展的人。他们通常不愿意谈起那些创伤性事件。但是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却要让他们尽情倾吐。他们开始了抱怨、咒骂,开始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有多糟。我们不停地鼓励他们,他们不停地大倒苦水,泣不成声。通常这样治疗之后,他们的伤口被撕开,但是我们又没办法把它们缝合起来。一个本来是轻微抑郁的患者变成了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时都可能自杀。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抑郁是愤怒指向自身的结果。抑郁症患者通常不愿想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好的事情。现在我们让他们把这些事件挖掘出来有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抑郁症。

所以我认为发泄愤怒对健康并没有什么益处。它和癌症并没有显著联系。它会增加,而不是降低你患心脏病的危险,还会加重你的抑郁症。

诚实?公正?有效?

我们以为把愤怒表达出来就是诚实。我们还认为,实话实说就是诚实。但诚实和实话实说还是有区别的。情绪,尤其是愤怒会让我们带上有色眼镜来看世界。这可能正是情绪存在的理由之一。情绪使我们对事情产生偏见,从而作出更有利于适应的行为。情绪给我们看世界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纱。愤怒使世界看起来比真实的情况更可怕,恐惧使我们更容易察觉到危险,并使我们更容易逃避。

抑郁使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灰,也使我们丢盔卸甲、自暴自弃。一个抑郁者眼中的世界比真实世界更凄惨。愤怒让我们具有攻击倾向——一个无辜的行为在愤怒者眼中就变成了侵犯行为。当一个五年级的毛头小子不小心把他的午饭倒在学校“大哥”的身上时,“大哥”会认为这是蓄意的攻击。这种“敌意归因偏见”是那些有攻击倾向的男孩的惯常思维,也是一个正常人愤怒时的思维方式。

所以愤怒是诚实的,但不是真实的。我们在生气时作出的判断常常是荒谬的,因为我们生气时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

正义也是这样。愤怒使我们捍卫正义——只不过这个正义是我们眼中的正义而已。愤怒不会让我们从被攻击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不仅如此,它还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有时愤怒是正确的,它使不法分子得到公正的惩罚;有时它又让人去报复无辜的人,或是把小事变大,惩罚过度。

最后,愤怒的效果并非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当然,在退无可退时,在浴血奋战时,愤怒赋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但是我们并不是时时都处于这种情境中。在被不友好的人羞辱,被同事抢功,老婆与其他男人搭讪,两岁的孩子不听话时,愤怒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愤怒可以让某些人变得巧舌如簧。他们变得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常常让人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愤怒只会扰乱他们的思绪。他们气急败坏,忘记了什么是重点。他们退化成了怒吼的野兽,过后会为自己的言行过失追悔不已。

愤怒让我们伤痕累累

愤怒的首要影响是它会带来暴戾。我们的社会鼓励我们发泄愤怒,还在电影中大肆赞美它。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暴治暴的社会。失控的愤怒是嗜血的魔鬼,我认为它比精神分裂症、酒精和艾滋病都要可怕得多。

愤怒的第二个影响更微妙,但破坏性也很大,那就是父母间无休无止的争吵。在过去五年中,我们调查了400个孩子的生活,关注其中父母打架(20%)或离异(15%)的孩子。我们认真比较了这140个孩子与其他正常的孩子。我们研究的结果对整个社会和已婚夫妇怎样处理自己的愤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家庭暴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生活和离异家庭中的孩子一样糟糕。这些孩子比幸福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感到抑郁。我们希望这些差异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但是三年后,这些孩子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父母的争吵不断地加重了他们的悲观。他们把不好的事情看做是永久的、普遍的,而且认为完全是自己的责任。即使他们的父母已经停止了争吵,这种悲观情绪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们的世界从无忧无虑的童年乐园变成了灰暗沮丧的成人战场。我相信,很多孩子都在父母的争吵中失掉了安全感。这种感觉是一个可怕的警示,标志着他们的生活开始走向烦躁焦虑。

但是有些孩子并没有变得抑郁,并没有变得悲观,他们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恢复了。看来,离婚和争吵并不能决定孩子一生的不幸,只是增加了不幸的概率。

在这些孩子的生活中,可能有一些更糟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的持续伤害也可能造成了他们长久的抑郁无助。这些糟糕的事情包括:

●同学的不友好行为;

●父母生病;

●学业失败;

●父母失业;

●自己生病;

●朋友去世。

这对于忍受父母争吵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父母的争吵也许从两个方面对孩子造成了持续的伤害。

第一个可能是,不快乐的父母之间的争吵和分居。争吵和分居打乱了儿童的生活,造成他们长时间的抑郁和悲观。

第二个可能是,意识到父母的不快乐。争吵和分居本身对孩子没有什么直接影响,父母的不快乐才是源头。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有待考证。数据虽然没能告诉我们哪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我仍然倾向于第一种。我不相信孩子们可以发现父母身上那种深层次的悲观。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父母的。所以这些不好的事情会带给孩子混乱,剥夺他们的幸福感。

许多人的婚姻是没有感情的,甚至充满了斗争和冲突。结婚几年后,许多人不再喜欢他们的配偶,不满情绪是夫妻争吵的导火索。用分居或争吵来处理不愉快的婚姻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长久的伤害。如果以后的研究显示罪魁祸首是父母的痛苦而不是争吵,那么我会建议婚姻咨询专家把自己的工作目标放在解决婚姻的缺陷上。但如果以后的研究证明真正的原因是分居或争吵,那婚姻咨询专家们会有很多解决之道。你愿意接受挑战和你不再喜欢的伴侣继续生活在一起吗?甚至愿意为了孩子克制自己不再争吵吗?

夫妻的争吵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有时你会赢得正义,但对孩子来讲,父母谁对谁错并不重要。所以我打算逆流而上,站出来高声疾呼,争吵不但危害你的幸福,也伤害到你孩子的一生。

暴力和童年的抑郁是愤怒造成的两个主要不良后果,但还有第三个后果,一个更温和却又更普遍的后果。它是最有说服力、最显而易见的后果——愤怒会破坏人们的关系。

愤怒往往来势汹汹,横冲直撞。一个愤怒的人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但是正确的判断需要冷静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因为我们很少压抑愤怒,所以我们的社会也不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我们经常做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破坏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际关系,下面就是这样一些例子。

●一个11岁的孩子在发脾气时,对着溺爱自己的父亲喊出“我恨你”。由于受伤和缺乏处理愤怒的技巧,这位父亲再没有对他的儿子表达过爱意。

●一个害羞的女人从来都习惯于在性生活上配合丈夫。当她第一次尝试去主动时,丈夫却全神贯注地处理自己的薪资税表,并粗暴地拒绝了她。从此她再也没有尝试过。

●一个优秀的心理学研究生激动地冲入教授的办公室,打断了教授一个重要的电话。他告诉教授自己新的愤怒管理理论。教授明显受了刺激,大声说:“去跟我的秘书预约。”学生受到伤害,调到了物理专业。

●一个女人对未婚夫在舞会上的调情愤怒不已,给了他一耳光。男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把调情变成了性行为,婚约最终破裂。双方都懊悔不已。

有些人认为,向别人倾诉可以缓解愤怒。这就是愤怒表达的宣泄理论,也是符合伦理道德的方法。宣泄也许起一时的作用,但经常事与愿违。西摩•费什巴赫(Seymour Feshbach),这位早期愤怒研究的先驱者通过和一群没有暴力倾向的年轻人一起工作来探寻宣泄理论。他鼓励他们打砸家具或玩暴力玩具。这些男孩宣泄了他们的攻击性了吗?一点都没有,反而增加了攻击性。这些男孩变得更有敌意和破坏性。

愤怒可以改变吗

我不确定愤怒是否可以改变。有关研究和临床实验都集中在焦虑和抑郁这两种负面情绪上。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比较和大量的研究结果,我可以肯定地说,惊恐症是可以治愈的。一般来说,抑郁症是可以缓解的,强迫症也是可以缓解的。我们并不能确定愤怒是否是一种精神失常。非常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参与治疗的患者也只有区区上百名,而且我们的治疗方法也很有限。我们对于愤怒的改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结论。所以,我在关于治愈愤怒的建议中加入了很多我在临床方面的经验。

让我假设一下你在愤怒列表中的得分属于前10%。你脾气暴躁,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阅读完这一章后,你认识到,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那你该怎么办?第一步是保证每周写一次“愤怒日记”,把它分为五栏,下面是示例。

14岁腰疼怎么办

这样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愤怒模式。会让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引发了你的愤怒?是些琐碎的小事吗?影响到收入还是感情?抑或是被一些杂事打断?大喊会使事情变得更好吗?你感到内疚吗?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它会很快过去吗?人们是否不如以前喜欢你了?你达到目的了吗?

一旦你了解了自己的愤怒模式,你就应该开始学习临床医师解决愤怒的方法。他们的策略很简单,你自己完全可以应用。愤怒有三个成分:愤怒的思想——被侵犯;愤怒的身体反应——血压上升、心跳加速、肌肉紧张;还有愤怒的行为——攻击。我们有相应的方法来各个击破。

思想

当我们受到刺激时,诱发事件和我们的反应之间的时间极其短暂。有一句老话说,想发火的时候在心里默念到十。这是非常好的建议。这种方法会在刺激和反应间争取时间。

时间有什么作用呢?数到十的建议假设时间可以抑制冲动。这里面似乎有些道理,但我们可以做的不仅是数数。你告诉自己“我正在阻断我的愤怒”可以在这段缓冲期内直接改变自己的想法。你应该尽量多找点方法,数数再加上20次深呼吸(更好的方法是睡觉)可以让你在这段时间里尝试调整自己,采取克制愤怒的方法。

你还可以想象自己是快乐游动的鱼。现在有无数的鱼钩,以侮辱的方式出现在你的面前。每一个鱼钩都给你提供了选择——要不要咬一口。问问自己这的确是种伤害吗?试着让自己从挑衅者的角度去看问题,重新分析这件事情。

●也许他也有难过的一天。

●没有必要认为他是针对你的。

●他不仁我不能不义。

●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可能是一个考验,放松去应对。

你还可以用幽默来化解。例如:一个莽撞的司机没有打转弯灯,结果迫使你停下来。你心想“这家伙真是个混蛋”。然后想象前面的车是一个屁股,上面还插了几根羽毛。

总之,在这个时间里,你要把思想从自我角度转到任务角度上。你要想:我知道这看上去很像是对我的侮辱,但它不是。这是一种挑战。不妨把自己看成是排爆者,你的工作就是冷静细致地拆除炸弹,为化解进攻者的威胁制订计划。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14岁腰疼怎么办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baike/434474.html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