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精神乏力怎么办
“春困秋乏,夏打盹”
一些人白天总感觉没精神
哈欠连天,甚至昏昏欲睡
但到了晚上
却怎么也睡不好
我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指出,夏季很多人容易患上“夏困症”,平时会发出“好困好懒啊”、“脑子晕晕的”之类的感慨。李中提醒:这类人应调整好作息时间,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在大多数医院的神经科都可以看到,由于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出现乏力、头痛、嗜睡等“夏季倦怠症”的病人不在少数。李中分析说,“夏季气温升高后,人们的皮肤血管和毛孔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应大脑的血量就会相对减少,大脑就会自动进行保护性调整,减低兴奋性,人们就可因脑组织的自我抑制而产生困感睡意,所以有些人夏季爱打盹。
另一方面,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加大,大脑一时无法调节对氧的依赖性,造成人体机能暂时不能适应环境而感到困乏疲倦。
另外,由于夏季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而随汗液可排出大量的钾元素,又因钾元素得不到及时补充,从而导致人们夏季倦怠疲乏、精神不振。”
保持合理作息、调整饮食
如何改善“夏困”?李中认为,一定要保持合理作息,只有晚上睡眠质量佳,白天才有精神,晚上11点到第二天6点是睡眠“黄金时段”。
此外,夏季午睡也尤为重要。建议午饭后半小时开始午休,午休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性,减少情绪波动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过重的压力,让身体太过劳累。
李中还强调,晚上睡觉应以正确方式开空调降温。开空调前,要先开窗使房间通风,温度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最适宜。不要过度贪凉,像出汗后对着空调吹,绝不可取。
在饮食方面,防止钙、钾、钠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要多吃含钙食品,如牛奶、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含钾食物如荞麦、玉米、红薯、香蕉、葡萄等。
犯困时,不妨用双手按摩头部的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每次按摩数分钟,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也可以配合使用风油精、清凉油等涂抹。
适当减重、警惕鼾症
据科学日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除了缺少睡眠,肥胖症也是规律性困倦的潜在原因之一。
“肥胖症和增重可以预测谁将出现日间嗜睡症状。”我院睡眠呼吸障碍专科张湘民教授如是说。“此外,减重也预测了谁将不再经历日间嗜睡,这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身体体重指数(BMI)与困倦之间的相关性与睡眠长短无关,这意味着肥胖的人可能会在白天感到困倦,无论他们晚上睡了多久。
导致肥胖者感到过度疲倦的主要潜在机白熊资讯网制很可能是低度慢性炎症。脂肪细胞,尤其是来自腹部脂肪的细胞,会产生名为细胞活素类的免疫化合物,它会导致各种效应,包括增加困意。
肥胖症也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后者是指在睡觉时停止呼吸的状况。睡眠呼吸暂停的一个标志便是日间嗜睡。这种病多见于体型肥胖、有酗酒等不良习惯的中老年男性。
打鼾是这类患者最典白熊资讯网型的症状之一,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复,白天很容易出现乏力、嗜睡的症状。出现以上问题,最好观察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必要时进行治疗。
锻炼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于领建议:在日常生活里应该多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现代人大多长期伏案工作,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不畅以及体温下降;而脑供血不足,则是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短时间的运动。比如在 5 分钟的时间里,可以这样做:
1、冲刺上下楼梯,当然,膝盖不好的小伙伴不要轻易尝试;
2、在走廊上用最大速度快走;
3、跳绳,努力连续不中断。
如果在办公室白熊资讯网里,同样可以利用狭小的空间进行锻炼,比如:
1、靠墙静蹲:双腿尽量并拢,站在离墙大约一步的距离,慢慢下蹲使头部、背紧贴墙壁,
弯曲 90,至力竭为止;
2、办公桌深蹲:站在办公桌前,两腿并拢,慢慢下蹲,想象自己正慢慢坐到椅子上;与此同时,手臂慢慢伸直,朝向电脑屏幕,保持 10~15 秒;
3、靠墙俯卧撑:站在靠近墙壁的地方,手臂伸直,手掌垂直撑在墙壁上;
慢慢弯曲手臂,如同做标准俯卧撑一样,直到面部基本贴近墙面,将手臂伸直,恢复起始状态;
4、原地冲刺:想象自己在进行冲刺跑,膝盖尽量抬高,手臂摆动,冲刺 30~60 秒,休息或原地踏步 30 秒,如此循环。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拉伸动作或者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把原地冲刺改成原地慢跑)开始做起,循序渐进。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除了可以有效增强睡眠质量、缓解疲劳,对于体型的改善以及长期健康的影响,都有很积极的作用。
TIPS
一个小动作 帮您赶走夏困
大家平时都觉得伸懒腰是懒人的专利,其实,适当拉伸身体,做伸懒腰的动作,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伸懒腰有助于调节血液的再分布。
只要情绪乐观,早睡早起
饮食有度,多加锻炼
自然就不会感觉困倦乏力了
神经科主任 李中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及八年制医学生长程导师。中山六院神经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高访学者(Honor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研究组员。在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教研工作28年,获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奖、南粤优秀博士奖;2015年入选首届“羊城好医生”,2015、2016、2017年连续入选“岭南名医录”名医,2017、2018年连续两届入选胡润榜“中国好医生”。
现任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委会首任主委、健康管理学会运动与体质健康专委会副主委、药理学会第二届神经药理专委会副主委、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及神经调控专委会副主委、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脑心同治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队长。国自然、省自然基金及国家卫计委项目评审专家、美国IJMEI杂志(www.inderscience.com)编委及审稿人。
主攻认知睡眠障碍及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天然药物干预及干细胞应用研究。承担和主要参与国家级、部省级等科教研基金课题16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与人),专业研究领域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6篇,第一或通讯作者IF>3.0论著6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著作3部。
耳鼻咽喉科 张湘民 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眼耳鼻咽喉睡眠病区副主任,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专科主任。
学术任职:广东省政协第九、十届委员,第十一届特聘委员,广州市政府参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北美颅底外科学会会员,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会员,国际睡眠外科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耳鼻咽喉医学工程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委。曾兼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备科科长,耳鼻咽喉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副理事长。获中国及国际PCT专利40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评为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临床专长:鼾症(睡眠呼吸障碍)诊疗、耳鼻咽喉显微及内镜微创外科手术、鼻-鼻窦及颅底外科手术与修复重建、颅面创伤骨折修复矫整形。鼻咽癌显微内镜检查及早期诊断,咽鼓管功能及听力障碍的检查与治疗以及耳鼻咽喉疑难病例诊治:如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鼻颅底及侧颅底(听神经瘤等)肿瘤、鼻咽喉气管肿瘤、复杂型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鼻漏及脑膜脑膨出等。
创新与特色:自80年代开展儿童及成人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诊断与治疗,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着力进行OSAHS临床及基础研究,创立十余项新型的微创手术方法:改良咽侧成型术、改良舌根牵拉术和改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对各种鼾症及OSAHS病例疗效良好。研究成果已发表国际专业杂志并参加学术交流,获得高度评价。手术植入装置已获得多项中国及国际专利。2012年7月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组建我国南方规模较大的睡眠呼吸障碍诊疗及研究中心,应用当今世界各种先进诊疗技术及创新专利微创技术治疗OSAHS及相关疾病,促进临床新技术推广应用,造福广大OSA白熊资讯网HS患者。
王于领
康复医学科主任 主任物理治疗师
学术任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本科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www.czybx.com学系博士
澳大利亚Curtin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治疗国际化教育物理治疗学专家委员会主席
中国物理治疗师资质认证考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康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物理治疗师分会会长、康复医学教育分会副会长。
学术专长:从事康复医学与物理治疗临床工作23年,专长于骨关节疾病、颈肩腰腿痛、运动损伤的康复和物理治疗。擅长中西式手法治疗和运动干预疗法,运用姿势控制理论和运动认知行为干预体系,整合现代主动康复理念,促进疾病的预防与康复。先后被评为“岭南名医” 、“全国十佳康复治疗师”、“羊城好医生” 。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1项、教育部教学项目2项,主持“985”二期建设“博学工程”教学改革项目等基金15项发表科研论文及教学等论文30余篇。
参与编写卫生部《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编写,物理治疗篇副组长;《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学指南》副主编;主编《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手法治疗学》,主译Kinetic Control, Orthopedics Rehabilitation, Manual Therapy等多部专著,是全国本科规划教材《康复医学》、《康复功能评定学》、《神经康复学评定方法》的编委,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运动治疗技术》主编等。
任《康复学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和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Disabilities编委,是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和BMJ Open等14本SCI杂志的审稿专家。
审核:简文杨
文/中山六院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没精神乏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