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三月三放假安排2021通知 三月三放假几天2021
每年农历的三月三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可是很多人对于这个节日并不熟悉,在很多少数民族中,三月三的重要性不亚于春节,而在农历三月三这天还会举办传统的风俗活动,场面非常热闹喜庆,其实在小编的家乡,农历三月三是会吃地菜煮鸡蛋的,而一些白熊资讯网少数民族也是会放假的,那么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三月三放假安排2021通知?三月三放假几天2021?下面就跟随白熊资讯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也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白熊资讯网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农历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1、三月三是壮族等南方广大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的传统节日,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广西有权根据本自治区民族风俗习惯来灵活安排传统节日放假。
2、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歌节一般持续两三天,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壮族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3、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
4、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白熊资讯网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5、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白熊资讯网、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6、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7、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8、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
广西三月三放假安排2021是怎样的?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8号),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21年“壮族三月三”放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星期三)、4月15日(农历三月初四,星期四)放假,4月16日(星期五)调休,即4月16日(星期五)休息,4月18日(星期日)上班。
2.“壮族三月三”假期期间,各地各部门要按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性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度过平安祥和的节日。
2021年三月三放假几天?
2021年广西三月三放假政策是放假4天,分别是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星期三)、4月15日(农历三月初四,星期四)放假,4月16日(星期五)调休,即4月16日(星期五)休息,4月18日(星期日)上班。
哪些民族过农历三月三?
1.汉族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2.黎族
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3.苗族
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白熊资讯网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4.壮族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相传三月三这一天还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5.瑶族
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