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HR让没学历的求职者找人包养
小暑已过,炎炎烈日也挡不住求职者四方奔走的步伐。可此时的他们并未想过,当自己满怀期待地走进一家公司时,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充满希望的工作机会,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7月11日晚,一则标题为“面试一定要保护好个人隐私”的新闻登上热搜。抖音博主@写手小程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在参加某公司面试前,被要求必须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其中不仅包括身高、体重、血型等,还涉及父母工作经历、年收入等。在草率而短暂的面试结束后几天,该博主收到了大量借贷、相亲公司的骚扰电话和短信,由此怀疑求职公司以招聘为名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并出售。
@写手小程告诉南都记者,在他认定求职公司是假借招聘之名骗取求职者信息并通过出售牟利后,便在相关招聘平台上以诈骗为由举报了这家公司,但平台却称此事超出调查范围而拒绝了他的要求。
有专家指出,该公司要求求职者提供血型、星座、父母工作信息等的做法明显违背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但现在仅能认定公司的过度收集行为涉嫌违法,判断其是否非法向第三方提供了个人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求职不成反1 被骗??
7月11日至12日,标题为“面试一定要保护好个人隐私”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截至发稿前,该词条阅读量已有2.1亿,讨论次数高达1.1万。
微博热搜
7月10日,一位昵称为“写手小程”(下称“小程”)的抖音博主发布一条视频,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原来,当小程近日前往上海某公司应聘时,公司以背景调查为由要求其完整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否则无法参加面试。要求填写的内容不仅包括身高、体重、血型、生肖、星座等,还涉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年收入等。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麻烦,就问公司无关信息可否不填,但被拒绝了。”小程告诉南都记者,和填表花费了很长时间相比,整个面试过程显得十分“潦草”——面试官随意地和小程聊了几句就让他回去等消息,“我觉得他不懂(这个行业),从态度上看也不希望我入职,一直在说他们公司可能不适合我。”
小程感觉自己似乎被欺骗了。面试结束后的一周内,他开始陆陆续续收到来自借贷、保险、相亲公司的骚扰电话和短信,怀疑的念头开始滋生。他表示,电话里的对方可以精准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所在地区等,相亲公司甚至直言小程的各方面条件不错,想找对象可以给他oZXrcSOY各种优惠。
“我的信用很好,从不借贷,也没有上过任何相亲网站……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怎么会找上我?”在小程认定是求职公司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后,他在招聘平台上以诈骗为由进行举报,但平台称该情况超出调查范围,无法继续回应诉求。“现在这家公司依然在软件上招聘。”小程说。
“面试是假,套取隐私才是真”“不填不让我面试”“虽然不愿意,但怕影响面试结果还是认真填了”……消息一出便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经历。为此,南都记者找到了多位求职者了解情况。
2
公司以错填无关信息为由解雇员工不合理
如果线下面试还有与公司直接商量的机会,那已经十分普及的网上申请却几乎没有绕开的余地。
在网上申请中投递了多家银行的墨瑾(化名)告诉南都记者,生源地、身高体重、住址以及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在网申中几乎都是带星号的必填项,如果不填写就提交会显示信息填写不完全,直到填齐所有信息才能提交。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她有部分学业证明资料未提交,HR直接给她和她父亲打电话提醒,明确告知未填写完整可能会影响投递结果。
墨瑾接到的推销电话
“接到营销电话和骚扰电话的次数较之前提高了很多。”墨瑾说,应聘之后,她接到的骚扰电话主要来自教育行业,对方可以明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和姓氏,而墨瑾母亲则接到了许多银行打来白熊资讯网的电话,询问她是否需要贷款。
夏晚(化名)在本月12日刚刚应聘了一家公司的设计部。在她看来,申请表上的身高体重、户籍地址、身份证号以及父母的详细信息都属于隐私,“即使入职之后也不太想透露给公司”。她的应对办法是“写的比较潦草”,还对身份证号和住址都做了小部分修改。
夏晚收到的登记表
尽管如此,夏晚仍然在表格“本人保证上述内容填写属实,如弄虚作假,愿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一栏中毫不担心地签名。“到时候问起来就说我写错了,我还告它(公司)侵犯我隐私权呢。”她说。
选择填写虚假信息的远不止夏晚一人。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公司对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让人不适,填写虚假信息既不耽误当下的面试,又不用担忧公司泄露信息。不过,也有如小程一样的网友担忧“万一公司是正规的,背调时发现信息是假的,可能oZXrcSOY让我丧失工作机会”。
求职时填写虚假信息的做法可取吗?将来可能面临什么法律后果?江苏尚维律师事务所律师杨雅雅表示,对于劳动者而言,应当如实提供与求职相关的信息,如教育经历、职业资格、工作技能等。如果求职者提供的个人信息或入职资料是虚假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不过,她也指出,如果求职者所填的信息与工作内容或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并无直接关联,就不能太过苛责劳动者,比如求职者填写了虚假的星座、血型等信息,企业以此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不太合理。
“《劳动合同法》第8条也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换句话说,用人单位向劳动者了解的基本情况应当以‘与劳oZXrcSOY动合同直接相关’为限。”杨雅雅说。
3
证明公司出售求职者信息缺乏证据
公司过度收集求职者信息的情况并不鲜见,//www.czybx.com而对于其泄露信息的担忧更是从未停止。那么,在求职过程中,公司要求求职者提供哪些信息是合理的?求职者应如何进行维权?网上招聘平台是否需为此承担责任?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王琮玮直言,目前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求职者在应聘时必须提供哪些个人信息,但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必须遵守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的原则。
她表示,用人单位可以收集求职者的姓名、学历、联系电话、工作经历等与求职相关的必要信息,以帮助其辨别求职者是否符合招聘要求。然而,在该事件中,公司要求求职者提供血型、星座、父母工作信息等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必要性原则。“求职与其父母的经历没有必然联系,公司这样过度收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涉嫌违法。”
杨雅雅对此持有类似看法。她表示,很多企业会要求求职者在求职时填写一份登记表,内容通常包括姓名、性别、政治面貌、教育和工作经历、联系方式等,若要细化工作经历,可能还包括此前工作的离职原因等。她认为,该事件中企业过度收集求职者个人信息的做法不当。
尽管小程等求职者认定近期收到许多骚扰电话和短信与求职经历有关,但依然缺乏证据证明求职公司曾出售自己的信息——这也是众多有同样经历网友的维权难点。
“收集(个人信息)并不等于就泄露了。”王琮玮表示,“我们现在能认定的是公司的收集行为涉嫌违法,但其是否非法提供个人信息还需要一定的证据。”她强调,公司非法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买卖、交换等,除了非法提供,数据库泄露也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杨雅雅直言,面对这类情况,求职者想要维权较为困难。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维权的基础是对方违反双方协议即劳动合同或相关法律法规。然而,企业不录用劳动者的行为可能偏向于一种双方选择,该事件中双方的劳动关系还未建立,因此缺乏维权基础。
谈及平台的责任问题,王琮玮表示,在该事件中,平台有责任和义务提醒用人单位在收集求职者个人信息时要依法依规,不过“想要防范公司在线下以不合法的形式收集个人信息比较难”。
为此,她建议,如果求职者在向公司提供了个人信息后,收到了疑似骚扰电话或短信,可通过自己提供个人信息的途径自测个人信息泄露主体,保存相关记录并向公安部门反映情况。
“在具备立案条件后,经过相关部门调查,才可能确认公司是否将非法收集的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进而追究公司的责任——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立案、调查、证据充分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下,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她还强调,当求职者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时,还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信部以及网信办等部门投诉。
采写:南都记者樊文扬 实习生 程雨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