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印度死亡病例可能将超百万 印度政府要为此负责

日期:2021-05-10 09:54:45 来源:肖肖 浏览:508次 栏目:热点

印度一直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他们的思想和经济都比较落后,这也导致这么久了印度疫情一直控制不住,反而还爆发,近日有新闻报道印度死亡病例或超百万,印度政府要为此负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下面大家跟白熊资讯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印度死亡病例可能将超百万 印度政府要为此负责

印度死亡病例可能将超百万

截至9日,印度连续两天新冠肺炎单日死亡病例超过4000例,连续4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40万例。印度目前已有24万人死于新冠肺炎。有研究机构预测称,到了8月1日,这一数字可能达到100万。燃烧的疫情将莫迪政府置于炭火之上,印度反对党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将疫情称为“莫迪疫情”,印度国内要求实施全国封锁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就连西方媒体也纷纷指责莫迪政府在抗疫方面“自满”。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8日直言,如果上述预测成真,那莫迪政府要为“自己造成的国家灾难”负责。

多个邦实施封白熊资讯网

根据印度卫生部门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过去24小时,印度累计报告新增确诊病例约40.3万例。截至10日凌晨,印度累计2223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就在8日,两名曾经参加过奥运会的印度知名曲棍球运动员因新冠肺炎去世。雪上加霜的是,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8日对法新社表示,研究表明,在印度快速传播的变异病毒更具传染性,还能够规避现有疫苗形成的免疫保护。她警告称,仅靠疫苗接种不足以控制印度疫情,“虽然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但直至今日,也只对全国约2%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种,要达到群体免疫所需的70%至80%的接种水平,将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在此背景下,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9日宣布,将延长在首都地区的封锁措施至17日。据《环球时报》记者统计,截至北京时间10日凌晨,马哈拉施特拉邦等26个地方邦或直辖区陆续实施程度不同的封锁措施。换句话说,印度约3/4的地方邦已经进入“封城模式”,距离全国封锁只有一步之遥。

为帮助印度抗击疫情,中国红十字会决定通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向印度红十字会提供100万美元现金援助。此外,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的首批100台制氧机、40台呼吸机等抗疫物资9日从中国成都运抵印度。

多国发现感染印度变异病毒患者

据路透社报道,南非和孟加拉国卫生部8日相继确认,两国分别发现4名和2名感染印度变异新冠病毒的患者。孟加拉国已决定将其与印度接壤的陆路边界封锁延长两周。斯里兰卡日前宣布关闭和印度的边界。

CNN称,随着印度疫情的加剧,新一波的感染浪潮正迅速席卷南亚和东南亚越来越多的国家。从印度北部的尼泊尔,到南部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周边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激增。此外,在东南亚等更远的地方,比如泰国和柬埔寨,疫情也不容乐观。邻近印度的尼泊尔近来新冠病毒阳性检出率达到44%,8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9023例。当地官员警告,若不加以遏制,印度现在发生的一切将在尼泊尔重演。尼泊尔的人均医生数量少于印度,疫苗接种率也较低。分析称,与印度频繁的人员往来是尼泊尔疫情恶化的原因之一。

印度死亡病例可能将超百万 印度政府要为此负责

莫迪政府遭国内外批评

国内疫情难以控制并向其他国家蔓延,莫迪政府的抗疫措施引发强烈批评。拉胡尔甘地7日致信莫迪,对政府抗疫不力表达不满。他表示,印度政府缺乏清晰且连贯的疫情应对和疫苗战略,又在病毒呈指数级传播时傲慢地过早宣布胜利,把印度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对于疫情的不断蔓延,印度民众也将怒火对准莫迪政府。“#莫迪辞职”一度成为脸书的热门标签。印度医学专家和机构、政府官员等都要求政府实施全国封锁。据美联社报道,甚至美国抗疫专家福奇博士也建议印度实施两到四周的全国封锁。

“莫迪试图扼杀批评和公开讨论(政府抗疫表现)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8日发文,这样批评印度政府的抗疫工作。上月24日,印度政府向推特公司提出一个“法律请求”:要求删除推特平台上数十条批评印度政府抗疫不力的推文。文章说,印度浪费了早期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的成功。莫迪政府给外界造成这样的印象:在经历几个月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量降低白熊资讯网后,尽管有关第二波疫情暴发和新毒株产生的警告不断出现,但印度已经“击败”疫情。印度政府允许举行宗教活动和政治集会,并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参与。《柳叶刀》呼吁,在疫情加剧之际,印度必须调整其应对措施,而印度能否成功克服危机取决于莫迪政府能否“承认自己的错误”。

《柳叶刀》并非首个批评和质疑印度政府抗疫表现的西方媒体。欧美媒体曾将印度作为民主的典范,然而近期大量西方媒体对印度在疫情期间管控新闻的做法大加鞭笞。《纽约时报》称,莫迪治下,印度媒体不再那么自由;法国24小时电视台称,随着确诊病例激增,莫迪政府加强了对推特的控制。《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卫报》等媒体也纷纷批评说,莫迪政府骄傲自满,无视第二波疫情多次举行集会活动。CNN提出问题:世界向印度提供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抗疫援助物资,为什么它们没有被送到最需要物资的人手里?

世卫科学家:在印度肆虐的变异株传染性更强且能逃避疫苗部分抗体

据联合早报消息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说,在印度传播的变种病毒B.1.617更具传染性,并可能逃避疫苗的部分抗体,造成该国的暴发性疫情。

据法新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Soumya Swaminathan)8日警告说:“我们今天在印度看到的流行病学特征确实表明,这是一种能够极其迅速传播的变异毒株。”

尽管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控制疫情,但是持续恶化的疫情已经让其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而且许多专家怀疑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和病例数字被严重低估了,并且疫情的最高峰仍未到来。

身为印度儿科医生和临床科学家斯瓦米纳坦表示,去年10月在印度首次发现的B.1.617变异株显然是印//www.czybx.com度疫情失控的一个影响因素。

但迄今为止,世卫组织尚未将该变异毒株列入“忧虑变种”(variant of concern)的最终候选名单——这一分类意味着该病毒变异株更具危险性,有更强的传播性、致命性,或者能够获逃脱疫苗的保护。

目前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卫生当局已经将B.1.617列为一种令人担忧的变异毒株。斯瓦米纳坦表示,她预计世界卫生组织很快也会做出调整。

不过斯瓦米纳坦认为,印度出现的病例和死亡人数急剧增加,不能仅仅归咎于病毒变异,而是印度似乎过早放松了警惕,出现了“巨大的社会大规模集会”。许多印度人认为危机已经结束,放弃了戴口罩和其他保护措施,但病毒仍在悄悄地传播。

虽然印度现在正试图扩大疫苗接种规模以控制疫情,但斯瓦米纳坦还警告说,仅仅接种疫苗是不足以控制局势的。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但是在13亿多人白熊资讯网口中,目前只有大约2%的人完全接种了疫苗。她表示: “要达到70%,至80% 的覆盖率,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斯瓦米纳坦强调,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需要依靠经考验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来降低传播。她说:“病毒复制传播的越多,突变产生和适应的可能性就越大。积累了大量突变的变异毒株最终可能会对我们现有的疫苗产生抗药性。”

印度死亡病例可能将超百万 印度政府要为此负责

印度疫情为何会突然失控?“罪魁祸首”浮出水面,中国公开表态

连续10日单日新增患者数量超过20万,最高达到了单日30多万的增幅,如此恐怖的疫情弥漫速度,让全世界都开始紧张起来,因为这个国家不是一般的国家,而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

印度拥有13亿人口,一旦疫情在印度失控,那么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灾难,事实上印度的疫情已经失控了,为了防止印度疫情给本国带来冲击,加拿大、法国等西方国家都已经开始限制印度的航班了。

那么印度疫情为何会突然爆发呢?有专家认为,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印度的防疫措施过于松散,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隔离措施。不过这个观点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有人就认为印度的疫苗接种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防疫措施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这些观点白熊资讯网都被推翻了,根据印度官方的消息报道,印度卫生部门已经在从印度各地收集的疫苗当中发现了一种双突变的变异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对疫苗的免疫系统形成破坏,这才是造成印度疫苗失控的原因。

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要知道,这种变异病毒已经在美国、巴西等国出现过了,尽管比一般的病毒危害更大,可毕竟还是可以防控的,只要能将人与人隔离开来,又有什么传染病毒是不能阻止的呢?

说白了还是印度当局对于自己生产的疫苗过于自信,导致防疫措施松散,这才是疫情失控的最大原因。

中国公开表态

面对印度疫情的失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支持印度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愿根据印方需求提供支持与帮助,正就此同印方保持沟通。中方相信印度人民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然而面对中国的善意,印度却表现地非常的冷漠,印度的官员甚至公开表示,中国并不是印度优先选择采购医疗物资的国家。

要知道,眼下的印度医疗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氧气瓶供应严重不足,就已经到这种情况了,印度还不能放下其高傲的身段,始终把自己当成超级强国,什么都能自己解决,不需要依靠他国的援助。

更为可笑的是,印度那些死要面子的官员对于印度向其它国家购买医疗物资的举动称为是他国向印度提供的便利而不是援助。

不得不说印度人的想法我们是真的难以理解,和生命相比,面子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印度死亡病例可能将超百万 印度政府要为此负责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1236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