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2-07-30 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

日期:2022-07-30 11:03:23 来源:是个人物 浏览:451次 栏目:热点
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

从县城考出来的沈琼觉得自己想得「透彻」:一个字就是「稳」,报的学校和专业要有助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她觉得像自己这样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学子,没有太多试错的空间,只能务实、谨慎一些,把养活自己、改变生活列为首要目标。如果只能去读不好找工作的专业,那些上985大学的机会,也可能会被一些考生抛弃。

文|高越 李清扬

编辑|楚明

图|视觉中国

985,不灵了?

这些天,确定录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周世凯常常被问一个问题:「你这学校是一本么?」他不想解释,总是开玩笑一般地回答:「是专科。」听见这样的回答,对方的脸上会有一种掩饰下的开心,周世凯猜到,他们可能在想,「原来你不如我家孩子考得好」。

他不会生气,反而还有一种「小小的平衡和快感」。很多人对他的选择不解甚至惋惜:作为一名经受过「高考工厂」模式洗礼的衡水一中毕业生,他以618分、全省4800名的位次,放弃了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985大学,而是选择了一所名气不够大——许多人查过才知道是211的学校。

看到录取结果的一刻,周世凯的心情很平静,「完全符合心理预期」,因为他就是奔着这个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去的。

广东的邓曼,也成为受人羡慕的「另类」。她的微信朋友圈里,一时间挤满录取结果,左一个中山大学,右一个华南理工,在这两所985名校交替出现的缝隙中,她的去向只有一句话——「中财大见」。最简单,点赞却最多,还有人在下面评论,「真酷!」

「酷」的地方在于——她以总分630多分、全省6千多名,一个稳录985的成绩,填报了一所北京的211学校为第一志愿。出分后,妈妈一开始认准了中山大学,比着分数线,一一拉下来,要给邓曼填报生态学、物理学、航空航天专业,甚至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邓曼吓坏了,感觉自己如果真的读了,仿佛大学四年会「一片黑暗」,也担心将来就业空间会比较窄。

为了找工作时更「实际」一些,邓曼想学金融,上网查消息时发现最硬的学历敲门砖是「清北复交人」和「两财一贸」。叠加北京的城市优势后,她自己做主,填报了中央财经大学。

与邓曼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晶晶,也做出了放弃985的选择。查分那天,晶晶拿了一张纸,遮在屏幕上,用手一点点往下挪,像是开彩票一样,一门门成绩陆续「开奖」。第一个是语文,132分,她心里一喜,还没等按下激动,就被数学激得「咯噔一下」——91分,差点不及格,随后更是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迎来了高点——146分的英语,以及低谷——78分的物理。

数学和物理的滑铁卢,让晶晶忍不住想,「可能我就不是学理的料」,这也打击了她报考理工科的信心。翻着厚厚的志愿指导手册,新闻学引发了她的兴趣,感觉有些奇妙,「跟一见钟情似的」,她很快决定,就报这个专业。但她陷入了选择学校的纠结之中,一个是华南理工大学,理工科见长的985名校;另一个是暨南大学,将新闻学列为王牌学科的211。

晶晶考量了一番,王牌专业的就业优势最终还是击败了她心中的「985情结」,将暨南大学当做首选。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志愿时,倾向把专业摆在第一位,而985大学的标签,似乎变得不像过去那么灵了。放弃985的光环,而去选择更好就业的专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这与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方式的改变有关。2010年开始,全国大多数省份采取的是「平行志愿」模式,先选学校,再选专业。改革后,新增了「院校专业组」模式和「专业(类)+学校」模式。例如,今年,广东实行的就是「院校专业组」模式,学生先选择专业组,再在每个组中选择6个专业,一共投递45个专业志愿。这样以来,选择什么专业,会被首先考虑。

另一方面,就业的不确定性变大,也促使考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作出改变。

从县城考出来的沈琼觉得自己想得「透彻」:一个字就是「稳」,报的学校和专业要有助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她觉得像自己这样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学子,没有太多试错的空间,只能务实、谨慎一些,把养活自己、改变生活列为首要目标。如果只能去读不好找工作的专业,那些上985的机会,也可能会被一些考生抛弃。

保守、务实,追求稳定——许多放弃985的高分考生,在面对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时,有着这样相似的价值倾向。

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

某高招咨询会现场

选一个「好赛道」

高考交卷的那一刻,同一条路上跋涉了12年的考生,终于走到目的地。这不是结束,只是新一轮社会竞争的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专业的背后,对应着一个个行业,或者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赛道。选择什么专业,可能就是在为未来框定一个人生赛道。

有的专业将驶入风头正劲的赛道。周世凯瞄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既要学焊电路板,又要学算法编程,进可攻电子芯片,退可守计算机行业,就算「不去互联网大厂,也有华为、中兴可保底」。

最让周世凯心动的,恰恰是华为的「入场券」。他通过社交平台上的一些信息了解到,华为每年在西安电子科大招收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在国内高校里居于前列,大概六七百个,甚至比很多传统985大学的还要多。

华为的高薪,众人皆知。今年18岁的周世凯不担心社会上流传的「35岁离职期」,他率直地认为,「如果我35岁,就赚到了别人60岁才能赚到的钱,那早点退休也没什么。」

一名高分考生,放弃了985高校的冷门专业,转身选择了「双非」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身边人没有不理解,相反都认为他「做对了」,因为他选择的是强势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而且这个学校在杭州,周围遍布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就近参加校招,「毕业直接进阿里、华为和海康威视」。许多人更是在考研时,发现了杭电的就业优势,以985本科生的身份热情地奔来。

但这名考生有些遗憾,因为自己没能考进杭电的人工智能学院。该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制造了「传奇」:56人中34人考研「上岸」,而选择就业的学生中,人均起薪超过30万元。其中一名学生,大二就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搞研发,还没毕业就带着十几人的研发团队创业,年薪已过百万。

吸引周世凯的正是这清晰可见的路径。在《2022高考搜索大数据》中,人工智能专业,热度上升幅度54%,成为热度最高专业,紧随其后的是机械工程和电气专业。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高考热门专业从英语、法学、会计、国际贸易等人文社科类专业,逐渐转向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大数据技术等「向实」性专业。

还有的专业一直稳健,并且有高薪光环。金融行业一方面以竞争残酷而著称,另一方面又以收入高而不断将人吸纳进来。从统计局发布的北京近15年来各行业平均工资来看,金融业的榜首位置至今还没动摇过。

邓曼家里不算富裕,她就想毕业后能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她从小数学好,对政治必修一的《经济生活》也很感兴趣,政治常常考第一名,高考也考了97分,加上她是「金牛座,天生对钱敏感」,笃定自己要学金融学。

她是较早收到邮政消息显示录取通知书正在派送的考生,这意味着,她在专业内的录取分数排名靠前。毕竟她是高分考生,分数足以上一个还不错的985。

被录取后,一个就读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高中学长,迅速找到了邓曼的联系方式,告诉她,学金融一定要努力拓宽自己的圈子,之后才能更好地找工作。

邓曼很庆幸,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学历、人脉分外重要的金融圈,她认为自己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

「前脚毕业、后脚入编」

在今年,许多家长和考生心中真正的「热门」,是能「前脚毕业、后脚入编」的专业。

沈琼家在河北邢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她读的是县城里的高中,同学都是周围几个村的孩子。她这次考了591分,能排全校第五六名。父母都是农民,不太懂大学和专业。一开始,听到她录取的学校是中国矿业大学时,爸爸不太高兴,只看到了「矿业」两个字,总觉得「是不是要去采矿,下煤窑」,在手机里查了很多信息:这个专业适不适合女生?学出来以后能干什么?

沈琼向他解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这个专业现在很吃香,「大家都说,一毕业就能进国家电网这样的央企,或者是有编制的电力部门」。一听到「编制」「稳定」,爸爸才放下心来。高中母校也觉得沈琼争气,考得好,拉着她跟其他高分考生一起做招生宣传,一连几天录了好几个小视频。

她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见到了身边的例子。表嫂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毕业就进了国家电网,生了孩子之后,主动申请调离一线,负责文职工作。「稳定、踏实」,完全符合大多数父母的期待。她也听取表嫂的建议,报了电气专业。

过去,因为定向专业面向的通常是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在入学前还要签协议,很多考生因为不想受到限制而不愿意报考。但今年,这份确定性显得尤其珍贵,定向专业变得极受欢迎。

一名选择成为定向医学生的江西本科毕业生,在经历了规培3年、基层卫生院3年服务期后考取了省直编制。这样的经历,让她成为亲戚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高考志愿填报把关人。她指导表妹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定向医学生。

因为受到热捧,身为双非的河南医科大学的身价近几年连连上涨,今年已经涨到590分,超过一本线89分。

另一名606分的江苏考生,放弃了南师大、苏州大学等热门211学校,报考淮阴师范学院,毕业后去南京高淳区定向就业。周世凯有一个同学,成绩只比他低3分,也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只不过定向的地区是乡镇,服务时间更久,需要10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警察学校也越来越热。2022年,四川省理科(女)的本科提前批录取调档线为643分,高过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名校。在河北,专科的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比本科线还要高50多分。

在很多家长心中,如yhUlfcw果学的专业将来不好考编,即使是录取了985,也没法真的舒心。这几天,施诗有些郁闷。查看录取结果那天,她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等待,看见是中山大学的历史学,并不是首选的汉语言文学,愣了一下,但心里还是蛮开心。把截图发到家族群里后,迎来的却是漫长的沉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发言,后来第一个出现的是舅舅,他在群里问读汉语言文学的女儿,「历史学以后能考公考研么?」

看到这句话,施诗有些失落,但还是拿出手机,给父母看录取界面,没想到,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愣了,看施诗表情不太开心,才提起笑白熊资讯网容说:「挺好、挺好。」

读汉语言专业而后考公务员,原本是妈妈为施诗打算好的路。妈妈就是汉语言文学出身,考了公务员,现在已经进入单位领导层。这样的考量很实际,一看国家公务员招考岗位表就会明白,法学、计算机、会计和汉语言文学,是考公中最吃香的专业。因为现在的岗位大多会限定专业,而汉语言文学几乎满足三分之二的岗位,从而有更多的入编机会。

后来,每次吃饭时,妈妈总是以「有的同事说」为开头,劝说施诗,在大二时「转个专业」。施诗一边敷衍地点着头,一边忍不住难过——「转专业哪有这么容易,我好不容易考上了985,却没有人真的为我开心。」

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

考生们冒雨进入公务员考试场地

被「冷落」的老王牌

不同于普通院校因为专业受欢迎而火热,一些985大学今年在部分省份受到「冷落」。

最典型的是同济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分数线是564分,录取排位比去年低了41522位。其余多所上海和东北的高校,比如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投档线下滑,而吉林大学的最低录取位次掉落了7万多名,堪称「暴跌」。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山西等多个省份。在山西,东北大学和吉林大学也出现断档,以536分和533分排在985的最末。

看到母校受冷遇,有校友感到愤懑不平。一名吉林大学的学生在法学院度过了本硕7年,刚刚毕业。当年他所在年级里文理科加在一起,30多个尖子生都去了吉大。在他眼里,吉大是「实实在在的顶尖985」,不知为何,「今年怎么就这么不受待见呢?」这两天,一有时间,他就在社交平台上看关于志愿填报的帖子,遇到任何咨询吉大的人,他都热心地评论、回复私信,「为母校说好话」。

如果上海和东北等名校的遇冷,可能与前几个月疫情下,高校招生组的线下宣传受到阻碍有关。有的985大学「被嫌弃」,却是大势所趋。

湖北的宋依依,临睡前查了弟弟的高考志愿状态,结果显示「已调剂」,专业类别09组、建筑类专业,学校是武汉理工大学。这一下,让她感觉好像两眼一黑,完全没了睡意。作为姐姐,她把给弟弟报一个好志愿当做自己的责任,一开始的设想是,学计算机专业,之后走人工智能。没想到,现在误入了「死胡同」,她只能安慰弟弟,「要把大一当高三,好好学习,努力转专业」。

对许多毕业生来说,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正在丧失吸引力。随着2020年清华大学将土木工程专业转为提前批后,多所学校跟上了这一脚步,试图改善生源,但效果依旧不好。今年,武汉大学土木工程方面的实验班,未在河南省招满,东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也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而以土建为特色的同济大学的投档线下滑明显。

曾经,这类专业是清华、同济和东南大学等名校的王牌专业,流传的是「设计院用麻袋装钱分年终奖」,「中铁一局来招毕业生,根本不看成绩,签字就给1万块安家费」的故事。

但如今,情况已经大不一样。宋依依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弟弟录取结果的帖子,看到底下的留言里,「劝退」的理由五花八门:「工资低,没钱没前景」「毕业就进工地」……统一的结论都是「快跑!」

一名同济大学2012届的毕业生非常怅然,他回忆,自己当年入学时,土木工程是分数最高的专业,甚至许多学计算机的学生,会在大二时转学土木,「短短10年,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建筑和土木专业「被嫌弃」 ,有分析认为跟近两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有关。同时,土建经历了数十年高速发展,已经享受过巨大红利,人们对这个行业未来的预期开始降低。

同样受冷落的,还有一些外语类院校。今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3022名,比去年降了52103位,也是「暴跌」。

曾经,外语专业也是无数毕业生的宠儿。学好外语进外企,风光又时髦,还拥有高薪、假期、补贴、跨国出差、住五星级酒店等一系列远超国企民企的待遇。但现在,外企光环褪却,没了当初的优势。疫情之后,出国留学、出差也不便捷,外语专业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了。

如此一来,一些录取名额留给了「胆大敢报」的考生。一个河南考生,高考发挥不太理想,已经准备复读,填报志愿时只是为了「过把瘾」,填了一溜985名校。没想到,有天突然打开网站,他竟然发现自己被同济大学录取。其他地区也有「捡漏」的幸运儿,一名广西考生,583分上北师大,山西也出现了522分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例子。

有人「嫌弃」,就会有人「捡漏」,这似乎是一个微妙的平衡。

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

打破985烙印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两股声音一直争论不休。学生们想要走向「专业为王」的战营,并不容易。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摆脱一些人为想要刻www.czybx.com上的「烙印」。

有些烙印,来自学校。周世凯中考裸分556分,是秦皇岛市的第8名,出成绩后,父母的电话被各个中学打爆。为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他选择了衡水一中。在这里,考名校、上985,就像是符号,要被印在每个人心里。

早上6点,是全校跑操的时间,每个班级队伍打头的两个人,要举着两面旗子,一面写「985冲40人」,另一面写「211全员上线」,学生们觉得尴尬,但没办法,年年如此。贴在墙上的「梦中情校」,也有着等级标准:尖子生要「冲清北」,普通学生要「冲985」「保211」,如果写的老师不满意,一律打回重报。当时,周世凯有学法学的打算,写了中国政法大学,才得以「侥幸通过」。

其他地方的高中名校,也有着类似情形。邓曼和沈琼毕业于汕头的一所私立高中,学校一本率超过80%,一直以来,家长对他们耳提面命:「绝不出省」,「中山、华工堪比清北」。

每次考试后,邓曼的班级都要开班会,一个固定环节是「划线」。班主任手指着成绩单,告诉所有人,这次考试,「能过211的有多少人,能过985的有多少人」。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特殊的「分数线」,叫做「中山线」和「华工线」。高考后,学校开了一次线上的志愿填报会,校长声情并茂地不断暗示:要为学校考虑,「能报985,绝不报211」。

坐在书桌前,邓曼常常觉得迷惑,校长说的话,她全都「左耳听、右耳冒」,不想受到影响。

在日复一日的浸染下,许多学生被说动了,有了985的「执念」。周世凯有一个同学,为了进北大,以文科660多分的成绩,压线进了朝鲜语专业。聚会时,两个人面对面,彼此脸上都是不理解,同学纳闷,周世凯放着985不上,竟然去个「听都没听过的学校」,周世凯同样不解,对同学说:「这么高的分,走个复旦、上交的金融学,就业宽广得多,非得选小语种,以后找工作多费劲,赚得也不多。」

除了学校会为了录取率和好生源而使劲之外,家长们也在为刻上985「烙印」出力。一天,邓曼独自在家,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外婆,她的心一凉——外婆并不会用手机,肯定是特意叫来舅舅帮忙拨号的,如此着急,一定是为了她的志愿填报。果然,接通电话,外婆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就选中大!」

邓曼从小是外婆带大的,两人感情深厚,外婆一次又一次说,「村子里的人只认识中大,这多气派,如果外孙女也能上这个学校,就人生圆满了。」

邓曼感到一丝被亲情「绑架」的无措,一方面她不想让外婆难过,但另一方面选学校和专业,是影响一生的大事,要为自己负责。没办法,邓曼只能「先斩后奏」,瞒着外婆填报志愿,之后再慢慢劝说。

这份被学校和家庭反复烙上的985印记,也有很现实的一面。一直以来,985毕业生的标签,作为一种通行证或者身份「特权」,赋予一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尤其在职场上,一些企业、单位在招人时会用985、211以及双一流等作为门槛来筛选人。

另一//www.czybx.com方面,疫情之后,很多人感受到不同行业的起伏变化。行业的命运,可能影响个人的机遇。在行业分化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趋势面前,985、双一流的身份标签,也不是万能的。像邓曼和周世凯这样的年轻人,宁愿放弃上985,而更希望将来能在强势行业的风口上。

各种行业的大风吹过,还是有一些人,仍然坚定选择跟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相符的专业,哪怕是冷门,也没关系。

毕业于北京某名校的张澈就是其中之一。她高考678分,本可以参加清华强基的考试,但她最终放弃了,选择投入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怀抱。出分后,许多人劝她放弃建筑专业,理由通常也是:辛苦、薪酬低,做乙方很憋屈,没有创造性。但她没有犹豫过,因为想学建筑的心,很早就有了。

高二时,张澈认识了一名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学长,视频聊天分享学习经验时,对方常常出现的背景就是学校里的建筑馆。听说张澈对建筑感兴趣后,学长又回答了许多专业内容,加深了她的热情。

张澈一直记得,清华大学一位建筑学教授在讲座中说的一句话,「不管外界的声音怎么样,这个时候还是需要建筑师的。」那些泼过来的冷水,并不会吓到她,她认为,那些都是入行初期必经的「痛苦」,自己也不会「永远待在行业的底层」。

这个18岁的高中毕www.czybx.com业生,不知道人们常说的风口究竟在哪里,只是单纯地觉得选择了一个想学的专业,起码此刻「会很开心,也不后悔」。

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2-07-30 高分考生放弃985:养活自己最重要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12902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