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7 母女接力传承扬州绒花制作技艺
热播古装剧《梦华录》,让被称为宫花、喜花的扬州绒花,占据了“美到头”的荣华巅峰。铜丝为骨,蚕丝为肉,扬州绒花非遗传承人刘梅和女儿,以一剪一镊,将江南之美幻为花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社
征珊珊 绒梅绮品牌主理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绒花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
刘梅 绒梅绮品牌创始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绒花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
绒花制作的头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的繁花似锦,向来为文人墨客称道,但不为人知的是,扬州绒GhnrO花在历史长河中几经飘零,差一点就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扬州绒花技艺非遗传承人刘梅的工作室里,五六个师傅熟练地下条、打尖、传花,手中的蚕丝和铜线一缠一绕,反复修剪塑形,经过十几道工序,最终幻化成了牡丹、百合、杏花、桃花、紫藤、铃兰、山茶花……这些色彩丰富、玲珑精致的绒花,将江南春色凝集于一身。
“头戴一枝芳”,摇曳古韵美
绒花制作的点翠创新头饰
“云鬓花颜金步摇”,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绒花的兴盛与自古以来的簪花传统密不可分。华冠高髻上一曲婀娜古韵,蕴含着中国人对美的别样追求。
绒花,又称宫花、喜花,早在唐代就作为贡品供宫廷使用。李白在《宫中行乐图》中写道:“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宋代戴花习俗达到鼎盛,男女皆戴花。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云:“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今天,白熊资讯网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清代皇室婚礼庆典用绒花。刘梅介绍,《清史稿》记载,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结发皇后极为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正是以她为原型。母仪天下的孝贤纯皇后日常佩戴绒花,或雍容华贵,或清新明艳,后宫嫔妃纷纷效仿。
后来,簪花风俗逐渐走出宫门,流入民间。民国时期,家里做寿、婚嫁或过节,兴佩戴绒花。“戴福还家”“戴花为美”的观念,催生绒花产业繁荣,逐渐形成北京绒花、南京绒花和扬州绒花等流派。
“一剪梅”,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绒花发箍和手腕花
上世纪80年代,绒花大环境已开始衰落,但在扬州绒花发源地江都区,绒花制作的浓厚氛围却尚未散去,邻里街坊家家户户都做绒花。上学时,刘梅学校隔壁就是绒花厂。每天放学,她第一时间跑到绒花厂看师傅做绒花。童年时的她已经对绒花的奇特造型和绚丽色彩着迷,想一试身手。
15岁起,刘梅就跟师傅学绒花打尖技艺。三年后,开始在镇江和平工艺厂学习绒花全套制作技艺,她被安排在样品间负责样品设计制作,老虎、狮子、马、小鸡等绒花新品远销海内外。“创作灵感多来源于生活,一花一草、飞禽走兽……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变形与创造。”刘梅用流畅线条和细腻手法来表现人物、花草、动物,灵动的造型、深浅得宜的配色、恰当的布局,相得益彰,工艺考究。“细到连狮子的胡须都是小的绒条搓成的。//www.czybx.com”
一朵绒花的诞生,是巧思与匠心的凝聚。绒花技艺每一道工序都无法用机器替代,尤其需要耐心与细心。染色、劈绒、软化黄铜丝、下条、打尖、传花……每一道工序拿捏得当,才能保证绒花整体效果和谐统一。“制作一朵直径10厘米的绒花,要耗时三天,这还不算前期的准备。”
上世纪90年代,扬州当地很多绒花厂解体。刘梅和从事绒花销售业务的丈夫白熊资讯网商量,收购了当时业务大为滑坡的江都丝绒工艺厂,后更名为扬州征诚丝绒工艺品有限公司。夫妻俩把目光转向海外,主打西方节庆文化,每年卖出百万只“复活节”丝绒小鸡。
三十年来,刘梅剪刀和镊子几乎不离GhnrO手。她在家里置工作台,即使工厂放假,也会在家里“过把瘾”,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一步步变成绒花作品。然而,受困于越来越窄的市场,和很多非遗技艺一样,绒花也面临技艺濒危、后继无人的境况。如何让扬州绒花技艺传承下去,是刘梅埋藏心底的头等大事。
“满庭芳”,振兴“老时尚”
故宫收藏款的复刻
刘梅的90后女儿征珊珊大学期间攻读服装设计与皮革工艺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服装公司做电商运营。“电商运营我可以驾轻就熟,也很有成就感,但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好像始终笼罩着来自家乡的一抹乡愁。”
在征珊珊的童年,绒花行业已大不如前。从小在绒花厂里长大,她每天看着父母和师傅们为出口用的复活节小绒鸡忙碌着。“但是,肉眼可见工厂里的师傅越来越少,街坊邻居也不再操持绒花技艺了。”成本高、耗时长的绒花制品几乎淡出扬州人的视野。“有些老人逢年过节还戴花,但大多是工艺简单的绒条制品,不是真正的绒花。”
近些年,传统文化复兴成时尚。全国各地兴起了“着我旧时裳”的汉服热,各类国风活动盛极一时,与传统服饰相得益彰的绒花再次受世人瞩目。凭着对中国传统衣冠之美的理解和在电商运营方面的经验积累,征珊珊心里有一个大胆的计划——返乡振兴绒花技艺。
听说女儿要回来做绒花,做了二十年绒鸡业务的爸爸坚决反对,妈妈刘梅倒是支持。“做绒花很苦,他就这一个女儿,舍不得她做绒花。”做绒花需要繁杂的工序和长久的劳作,刘梅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严重的颈椎病让她的肩膀贴满膏药。“绒花是我的生命,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虽然苦也要让女儿传承下去。”
绒花制作体验很难用文字记述,传承更多靠手艺人口传心授。“一枝独秀不是春”,刘梅希望绒花技艺能够开枝散叶。她举办多期工作坊,吸引五湖四海的人来学做绒花,可惜绒花技艺繁杂,周期长收益慢,很多学员乘兴而归后却很难真正做起来。
刘梅感慨,绒花是要用一辈子去钻研的技艺,她始终秉承“一生一事一贯”的执着精神,也希望女儿能将自己研习30年的技艺传承下去。
母女齐上阵,小家碧玉"道不远人"
海浪绒花抽象表现
2017年,征珊珊辞去大城市的工作,一边跟随母亲钻研绒花技艺,一边借助电商平台让更多人“看见”扬州绒花。“扬州人无论贵贱,皆戴花。”相比北京、南京皇城根儿的绒花,扬州绒花更有平民气息,配色柔和清丽,被誉为“小家碧玉”。
工作室的橱窗里,陈列着刘梅和征珊珊的绒花作品:绒鸟、绒凤、狮子、老虎栩栩如生,插花、盆景、摆屏和装饰画生动唯美,各种花果色彩层次多样,泛着丝绒特有的光泽。“一朵紫藤花,有三个甚至五个层次的颜色,浅浅淡淡,媲美大自然之花。”
成为扬州绒花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后,征珊珊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精美的鬓头花、帽花、蝴蝶结、耳坠、钥匙扣、车饰等,还和母亲打造典雅的花鸟框画、摆屏等居家产品,为有着千年历史却日渐式微的扬州绒花艺术赋予新内涵。
征珊珊出嫁那天,刘梅亲自为女儿戴上悉心制作良久的绒花,表达了对女儿沉甸甸的爱和期许。
虽然绒花市场依然小众,但征珊珊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绒花。她深感庆幸,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绒花回归大众视野并绽放异彩。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北京非遗绒花作为礼服绒花和颁奖礼花亮相,让世界领略绒花非遗手艺的华彩古韵……未来,征珊珊会守正创新,设计一系列文创产品,让非遗“道不远人”,让扬州绒花永世流芳。
【来源:中国妇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