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协议生效后巴以双方再起冲突 约旦河西岸地区巴以双方再起冲突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了7年以来最大的冲突,双方交战已经长达两个礼拜,这也让国际社会关注到这两个国家,在长达11天的开战后,双方愿意和谈并且签订了停火协议,不过在停火协议生效后,双方再次又爆发了激烈冲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跟随白熊资讯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停火协议生效后巴以双方再起冲突,约旦河西岸地区巴以双方再起冲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后再起冲突;“难民营恐变成新冠超级传播区”
根据当地时间20日晚以色列政府安全会议的决定,以色列接受埃及提出的巴以双方无条件停火协议。协议于当地时间21日凌晨2时生效。同时根据巴勒斯坦当地媒体援引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媒体官员的采访说,如果以色列遵守该协议,那么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武装组织也会遵守。不过,在当地时间21日中午,巴以双方在阿克萨清真寺再起冲突。
空袭让一些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失去了家园,很多人涌向了难民营,密集的人群、有限的医疗等让这个地区被确诊新冠的人数持续增加。
停火协议凌晨生效中午再起冲突
在停火协议生效前的几个小时,当地时间20日晚间,加沙地带武装组织持续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白熊资讯网箭弹,造成以南部边境地区一人受伤。同时,哈马斯下属武装组织卡桑旅警告说,如果以色列不遵守停火协定,它将对以色列全境发动广泛的攻击。
根据以色列军方发布的消息,自20日早间至21日凌晨,加沙地带武装组织向以色列发射了约300枚火箭弹,随后以军对加沙发动空袭,击毁了30多处火箭弹发射设施。以军强调,自交火以来,以方总计遭到加沙地带武装组织4340多枚火箭弹袭击。
自当地时间21日凌晨2时以来,双方暂未发生新的交火。但以军方仍要求距离加沙边境7公里以内的以色列居民保持待在家中,勿前往开放的室外区域。与此同时,加沙地带多地民众举行大规模集会,庆祝“抵抗以色列取得胜利”。
另据当地媒体报道,埃及将派遣两个安全代表团前往巴以,分别落实执行停火协议,并商定之后的措施。
据巴勒斯坦马安通讯社消息,在当地时间21日凌晨2时巴以停火协议生效后,当天中午,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老城内的圣殿山附近再起冲突。民众在骚乱中向以色列警方投掷石块,以色列警方随后冲入阿克萨清真寺庭院内,向前去参加周五礼拜的民众投掷瓦斯弹和震荡弹,礼拜人群在寺内大量聚集并高声抗议。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感染新冠后把孩子送到亲戚家,担心见不到了
连日来的空袭让加沙地带饱受磨难,除了要躲避炮火的攻击,近期不断恶化的新冠疫情也让他们的生命又多了一份威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日报道,不到两周前www.czybx.com,居住在加沙的拉莎新冠检测呈阳性,她的丈夫穆萨也同样被确诊。患病后,这对夫妇无法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这是世界上许多父母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担心的情况,但是这对住在加沙的夫妇,他们要担心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照顾问题。
就在两人把孩子送到亲戚的公寓(和他们的公寓在同一栋楼里)的两天后,他们的家门口爆发了多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穆萨说,尽管他和妻子的病情令人担忧,但他们无法获得医疗服务。在以色列空袭他们居住的地方附近时,他们的孩子——分别是10岁、8岁和两个4岁的双胞胎——正在与他们分离着。
“我还病着呢,我看不到我的孩子们,他们在亲戚家。我妻子也被感染了,我们只有一些药。”穆萨在家里通过电话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
拉莎忍不住想到最坏的情况:尽管孩子们就在附近,但她担心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害怕失去其中任何一个孩子,想到在这艰难的时刻中不能在他们身边,这是如此可怕。我一直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冷静下来,告诉他们我就在身边。”拉莎说。
曾为难民接种疫苗冲突开始后暂停
联合国援引巴勒斯坦卫生部4月份数据的一份报告显示,加沙地带新冠病例增加了60%,不过感染情况似乎在月底前有所缓解。截至4月底,加沙地带只有不到2%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
现在加沙居民、当局、医务人员和人道主义机构担心,加沙地带可能会受到第三波新冠疫情的影响,尤其是在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救济机构开办的几十所学校中,这些学校很多已被改造成避难所。
当地安全与感染控制部门主任拉米阿巴德拉说,当地卫生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服务正在崩溃,“事情变得越来越困难,学校里人满为患,无法保证社交距离”。
“我们非常担忧我们的学www.czybx.com校变成难民营后,这里可能会成为一个超级传播区。”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女发言人塔玛拉阿里法伊告诉媒体记者,“(和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由于加沙地带的高感染率和低疫苗接种率,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此前,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工作人员给加沙难民接种疫苗,但自从巴以爆发冲突后暂停。
中方回应:对巴以冲突双方实现停火表示欢迎
5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北京时间5月21日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实现停火。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表示,中方对巴以冲突双方实现停火表示欢迎,希望有关方切实停火止暴。中方赞赏埃及和联合国等方面的调解努力,我们也做了大量劝和促谈工作,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促进巴以紧张局势进一步缓解。十多天的冲突,导致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形势十分严峻,急需国际社会伸出援手。
赵立坚介绍,中方将向巴方提供100万美元紧急人道现汇援助,并将根据巴方需要,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支持,积极参与加沙重建。我们还将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100万美元援助,并向其援助20万剂新冠肺炎疫苗,为巴勒斯坦人民提供切实帮助。
赵立坚指出,为防止巴以冲突悲剧再次上演,国际社会应推动巴以双方重启和谈,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巴勒斯坦问题的全面、公正、持久解决。中方将推动安理会全面审议巴勒斯坦问题,对“两国方案”进行再确认,并将适时邀请巴以和平人士来华举办研讨会,也欢迎巴以双方来华举行直接谈判。
巴以冲突再起,双方的矛盾根源是什么?五次中东战争又在打什么?
5月4日,巴勒斯坦激进份子从加沙地区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以色列随即以对加沙地带的大规模空袭进行回应,双方冲突至今,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而以色列更是不理国际社会的调停,持续对哈马斯武装进行打击,大有将阿拉伯人彻底赶出去的意味。
按照《圣经》和《古兰经》的记载,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中东闪米特人的后裔,他们拥有共同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人称之为易卜拉欣)。那么,双方关系既然如此紧密,巴以冲突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巴以矛盾又为何难以调解?而先后爆发的五次“中东战争”,又究竟在打什么呢?
01.巴以冲突的根源,宗教问题最为严重
亚伯拉罕原本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迁徙至迦南,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亚伯拉罕与妻子撒拉生下的以撒,便是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与妾夏甲(撒拉的侍女)生下的以实玛利,则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因此,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可以说是同宗同源。
公元前587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王国所灭,大批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在此期间,犹太教开始得以广泛传播,犹太教经典《塔纳赫》(也称《亚伯拉罕经》,基督教称《旧约》)开始被犹太人广泛接受,宗教成为了犹太人生存的希望。犹太人相信,上帝终有一天会出手拯救他的选民。
结果,犹太人在被征服了五十年后,即公元前538年,巴比伦王国被波斯所灭,波斯国王居鲁士发布文告,释放并准许犹太人返回原来的土地,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国得以重建。这次复国让犹太人更加坚信,正是他们的信仰,才换来了上帝的拯救。
公元70年,罗马主将提图斯率兵攻破耶路撒冷,并随之再次攻灭犹太国,而为了防止犹太人复国,罗马将剩余的犹太人彻底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自此,从摩西颁布十诫,历经千年兴衰的犹太国从此消失,犹太人开始在全世界流亡。不过,流亡中的犹太人并未放弃他们的信仰,而正是由于坚定的信仰,使得犹太人虽然历经两千年流亡,却始终没有被其他民族所同化。
犹太人离开家园之后,《塔纳赫》(即《旧约》)却依旧在故乡耶路撒冷地区继续流传。与此同时,耶稣去世之后,耶稣的门徒也将耶稣的故事和教诲写成了书,一个新的宗教就此孕育而生。基督教认为,《塔纳赫》是上帝与子民旧的遗嘱约定,因此将其称之为《旧约》,而新的书籍则是耶稣与子民立下新的遗嘱约定,将之称为《新约》。《新约》的出现,成为了基督教建立的源头,并立刻以燎原之势得以迅速传播。
不过,罗马当时信奉的是希腊诸神,他们对于基督教的壮大极度排斥,将其定性为邪教。然而,基督教义却成功的感化了罗马君主君士坦丁,正是他下令将基督教合法化,这才使得基督教迅速在欧洲传播。
又过了五百多年,阿拉伯世界穆罕默德出现,为了统一阿拉伯半岛,并教化这里的子民,他同样以《塔纳赫》为蓝本,通过加入“真主启示”等内容,又续写了一部宗教著作,于是《古兰经》得以问世。《古兰经》的出现,则拉开了伊斯兰教建立和传播的序幕。
如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承认《塔纳赫》,也都奉耶路撒冷为圣地。不过,三教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而这也造成了三者之间的宗教冲突。
三者都承认上帝的存在(伊斯兰教称之为真主安拉),但对于上帝(安拉)派来的救世主(先知)却有争议。其中犹太教具有典型的排他性,他认为上帝应许犹太人会有救世主(弥赛亚)降临,但只会拯救犹太人。由于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派来拯救全人类的,因此犹太人认为耶稣根本不是救世主,只是个妖言惑众者,同时也认为穆罕默德对《塔纳赫》理解有误,拒不承认其为先知,而只承认亚伯拉罕和摩西为先知。
于是乎,虽然三大宗教同源,虽然他们信奉的是同一个神,但由于教义的冲突,使得他们的矛盾根本难以调和。犹太教认为耶路撒冷是上帝赋予希伯来人的应许之地,而基督教认为耶路撒冷是基督遇难而又复活之地,伊斯兰教则认为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见上帝的地方,结果导致三大宗教的圣地全在耶路撒冷,例如犹太教的哭墙(西墙)、基督教的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的圆石清真寺。于是,自古以来,围绕耶路撒冷的争夺,便始终没有停止过。
综上,虽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血缘关系上极为紧密(事实上仅凭外表很难区分),但由于宗教间的明显冲突,导致双方在文化、民族方面冲突极为严重,而这实际上是造成双方矛盾冲突的根源问题。
02.以色列宣布建国,成为了战争导火索
随着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与阿拉伯帝国战争中的失败,巴勒斯坦地区在公元七世纪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此后阿拉伯人不断迁入,并和当地土著民族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而犹太人在流亡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坚实的土地财产,经商便成为了犹太人的主要谋生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革命之后,资本取代土地开始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此时犹太人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富,甚至掌握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命脉。
然而,当一个民族拥有了太多的财富,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政治地位,那么很容易便会沦为政治家转嫁国内矛盾的目标。于是,犹太人开始被打上吝啬、剥削等负面形象,甚至直接遭受到迫害,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二战时期犹太人在德国的遭遇。
因此,为了避免继续遭受迫害,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犹太复国运动”开始兴起。前文说过,犹太人虽然历经了长达两千年的流亡,但由于其坚定的宗教信仰,以及坚持使用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使其避免了被同化,因此当“犹太复国运动”兴起之后,大量犹太人开始纷纷想方设法返回曾经的应许之地——巴勒斯坦地区。
凭借着手中的金钱,返回“应许之地”的犹太人,通过向当地人购买土地的方式,重回故土定居,这导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开始越来越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犹太人再度掀起了移民浪潮,而随着该白熊资讯网地区犹太人的持续增多,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由于国际联盟于1920年时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地区,英国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便于1922年将该地区划分为了两部分,其中东白熊资讯网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则为犹太人居民区。
然而,居住区的划分,并未能化解双方的矛盾,双方仍然时常爆发激烈冲突,英国于是又在1939年颁布白皮书,将犹太人的移民数量限制在了7.5万人,并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不过,随着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犹太移民浪潮再度兴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已经多达60万。
然而,随着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持续增多,双方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犹太人希望重新在“应许之地”建国,毕竟自己的祖辈就生活在这里,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则认为,当初将你们赶出去的是罗马人,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你们如今肆意侵占土地,就是侵略行为。于是,在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该地区的冲突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二战后随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衰弱,以美国、苏联为首的新兴强国开始崛起,为了从英法等国手中夺取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在美苏的主导下,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宗教圣地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则国际化。
于是,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结束托管前一天,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国,仅仅16分钟以后,美国便宣布承认以色列。
早在联合国宣布181号决议通过之后,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代表便直接愤怒离场,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在阿拉伯国家看来,允许以色列建国,就是自己的耻辱。因此,就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也门便组成联军,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进攻。
03.先后五次中东战争,到底都在打什么?
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到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几乎没有停止,那么先后爆发的五次中东战争,到底都在打什么呢?
第一次中东战争:意图将以色列扼杀在摇篮。在联合国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中,不仅存在着对巴勒斯坦土地分割的不公平,而且还只规定了双方的国土面积,而没有划清具体的国境线,决议规定具体的边界由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协商,然而双方的这种关系,又怎么可能坐下来协商。5月16日凌晨,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也门七国便以阿拉伯联盟的名义对以色列宣战,4万多军队分别从东、南、北三面发动进攻,直逼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意图直接将以色列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除。当时,刚刚建国的以色列,根本没有自己的军队,全国上下仅有3万多人的民兵,哪里顶得住阿拉伯联盟的进攻,被打的节节败退。
后在美国的呼吁,安理会的命令下,双方决定于6月11日起休战四周。结果,以色列却利用四周时间,在全世界犹太人财力和人力的帮助下,迅速组织起了一支六万人的机械化部队,当双方再度交战时,阿拉伯国家面对以色列的迅猛攻势,迅速陷入溃败。此战之后,以色列控制的土地,实际已经超过了联合国划定的面积,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约96万巴勒斯坦人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争夺战。1954年,埃及新任领袖纳赛尔上台,为了让埃及富起来,纳赛尔于1956年7月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以色列于是与运河原控制国英法两国联手,决定重新夺回运河控制权,埃及的军事实力虽然在以色列之上,但又如何是三国联手的对手。
无奈之下,纳赛尔只好下令凿沉了五艘货船阻断运河,国际社会物资运输就此中断,更要命的是石油运输断绝。结果,以色列、英国、法国遭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无奈之下只得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此战之后,埃及最终实现了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目的,但以色列也成功取得了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反制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后,纳赛尔的声望迅速得到提高,而纳赛尔也很快以阿拉伯世界领袖自居,开始积极组建阿拉伯联盟并准备再度对以色列进行毁灭性打击。于是,纳赛尔对内加强统治,积极整军备战,对外宣扬泛阿拉伯主义,激励阿拉伯人民反抗犹太人的复国。1964年5月,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并开始袭击以色列,与此同时埃及也向苏联购进了10亿美元的军火。
由于建国以来的遭遇,以色列本就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国家,在预感到阿拉伯国家的异动后,以色列决定先下手为强。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只留下了12架战机负责本土防御,其余战机集体出动,凭借着出色的情报工作,以色列战机躲过埃及防控雷达,迅速空袭了埃及全国各地机场,将埃及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后又摧毁了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之后,以色列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突进,在仅仅五天时间内,便占领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继而攻占了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以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约旦、埃及、叙利亚先后被迫同意停火。此战之后,以色列将战略纵深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再度有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灭亡以色列之心不死。接连的失败,让阿拉伯各国感到无比耻辱,阿拉伯各国首脑上台后的宣言,都是“收复失地、灭亡以色列”,再加上美苏为争夺中东话语权,分别对阿、以的支持,双方的战争一触再发。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联合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解组织,利用犹太教赎罪日对以色列发动进攻。
当时,以色列对于阿拉伯国家的进攻预感不足,再加上大部分人都在过节,因此战争初期极为被动,至10月10日,埃及、叙利亚便已经初步达成了作战目标,并进一步想要彻底铲除以色列。以色列则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以北线为重点,利用空军主力对叙利亚部队和后方大城市展开进攻,不仅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形成威胁,并打击了伊拉克、约旦援军。与此同时,集中地面部队,对埃及发动进攻,并于10月15日迂回穿插至西奈半岛埃及军队背后,断绝了西奈半岛第三集团军的退路。1973年10月24日,埃及在安理会调解下决议停战。此战之后,埃及为了挽救被困的第三集团军,承认以色列主权,双方正式建交,而以色列也归还了埃及的西奈半岛。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对巴解组织的打击。1970年,巴解组织主力军队由约旦进驻黎巴嫩,并随后介入了黎巴嫩的国内斗争,扶植并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并不时侵入和炮击以色列西北部地区。1982年6月4日,以色列出兵黎巴嫩,对黎巴嫩的巴解组织军队展开进攻,并袭击了叙利亚军队的贝卡谷地。
6月27日,联大第七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停火,并无条件从黎巴嫩撤军。此后,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就撤军问题展开谈判,但始终难有进展,8月5日,以色列包围了巴解组织总部大楼,6日对大楼展开空袭。后经联合国斡旋,巴解总部和游击队被迫全部撤至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南也门和北也门8个阿拉伯国家,后经五个月的谈判,黎、以双方就以军撤出黎巴嫩的问题达成了《黎以撤军协议》,以色列全面撤出黎巴嫩。
如上,以色列在阿拉伯国家环绕的情况下,先后参加五次中东战争,然而以色列却是越打越强。如今,巴以冲突再起,但周边阿拉伯国家已经无力进攻以色列,而失去了阿拉伯国家的武力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面对以色列更是难有还手之力。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