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走过的103小时 嫦娥五号完成样品在轨转移
近日大家都有注意到嫦娥五号对接组合体成功分离,并且已经进入了环月等待阶段,目前已经准备择机返回地球,那么在这个嫦娥五号走过的103小时发生了一些什么,此前嫦娥五号完成样品在轨转移是怎么样的,接下来大家就随白熊资讯网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嫦娥五号走过的103小时
12月6日消息,据“中国的航天”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时间 12 月 6 日 12 时 35 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
今日 5 时 42 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 6 时 12 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而据航天科技集团官网此前消息,此次嫦娥五号任务总共历时 23 天,将采集约 2 千克的月球岩石、土壤样本返回地球。从 11 月 24 日凌晨发射到今天,已经过去 12 天,时间已经过半。
按照计划,在完成月面工作后,经历月面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和再入返回等飞行阶段后,嫦娥五号返回器将最终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11 月 24 日 4 时 30 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 2200 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储存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二是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重大进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积累重要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记者见证嫦娥五号不平凡的103小时
嫦娥五号任务被称为是目前为止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经历了嫦娥一号到五号,他说,嫦五到目前的表现可以打100分。而说到嫦五任务的难度,叶院士这么说,难度就在从采样、起飞上升、交会对接到带着样品返回,都没干过。我们通过直播HAtcycNRG见证了这诸多第一步的迈出。而那些和嫦娥五号朝夕相处的航天人,那些直接遥控嫦娥五号迈出一个个第一步的航天人,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如何看待这些第一步?总台央视记者在现场记录下了嫦娥五号迈出三个第一步的103个小时。
2020年12月1日23时探测器即将进行月面着陆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飞控大厅,那么今天对于嫦娥五号任务来说,它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去完成,它要下降//www.czybx.com到月球的表面,开始它的自动采样的工作,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挖土”,那么我也会在现场和大家一起来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探测器月面着陆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掌声告诉我们嫦娥五号的着上组合体已经成功的着陆在月面,这是中国的航天器第三次降落月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 北京总调度 刘建刚:一直想当嫦娥五号任务总调度,也是感觉自己付出了好几年的努力,有一个好像开花结果的这么一个感觉了。
整个落月过程堪称完美。和刘建刚一样牵挂嫦娥五号的还有这些年一直陪着它成长的老航天人。在这里,我也见到了从嫦娥一号任务那天起,就一直陪伴它长大的叶培建院士。他给嫦娥五号落月打了个满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到现在可以打100分了,下面从现在开始钻取、表取、起飞、上升都是没做过的。
记者:您觉得嫦娥五号这次的任务难点在哪?我看刚才的下降我看非常的平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难点就在今后。采样没干过,起飞上升没干过,交会对接就没有干过,带着样品返回没干过。
2020年12月2日凌晨3点探测器开始钻取
2020年12月2日凌晨4点53分探测器钻取完成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现在已经是到12月2日了,嫦娥五号在今天的凌晨已经完成了钻取的工作。我所进来的大厅叫做遥操作厅,就是嫦娥五号在月球上面的所有的操作的动作都是由这里来遥控指挥发出指令的,我们去寻找一个一直从昨天晚上开始坚守在个岗位上的航天人。
于天一是我在北京航天城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嫦娥五号月表采样是通过机械臂来完成的,远在38万公里外的嫦娥五号怎么能收到相关指令,用机械臂来进行采样工作呢?这就需要在地面有一套遥控操作系统,于天一团队就是负责这套系统的人。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型号副总师 于天一:这是我们嫦娥五号实时下传的监视相机的图像。从这里面可以看到,我们已经做了三次的采样,这是第一次采样留下的痕迹,第二次采样,第三次采样的痕迹。 我们觉得确实也是感觉挺骄傲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开挖掘机的,但是这也算是我们能够在月球上真的刨到的几捧土,并且能把它们带回来。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月面起飞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上升器从月面起飞的画面,非常的漂亮。
2020年12月6日凌晨5点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今天对于嫦娥五号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此前它在完成钻取和表取之后,上升器已经顺利地从月面起飞,接下来它将和在月球轨道等待它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的组合体来完成交会对接。在38万公里的月球进行无人的交会对接,这在中国的航天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的航天史上也是第一次。
2020年12月6日5时42分上升器成功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
2020年12月6日6时12分样品安全转移至返回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 中国科白熊资讯网学院院士 叶培建:今天嫦娥五号的样品转移,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轨道器返回器的组合,和上升器的交会对接也是世界第一次。我认为今天非常漂亮,超出我的预料。 我前几天写了一首诗,网上传她叫五姑娘,因为从大姑娘开始,我就开始送她出嫁,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当然五姑娘和她们都有一个不一样,她是要回来的,我们会等五姑娘回来的。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北京总调度 刘建刚:祝福返回器平安回家,我在北京等你。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型号副总师 于天一:返回器,我们地球见!
嫦娥五号完成样品在轨转移
据新华社电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6日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
“抱爪”设计理念世界首创
通过远程导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获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那么,什么是“抱爪方式”?
“抱爪机构具有重量轻、捕获可靠、结构简单、对接精度高等优点。因此,我们在嫦娥五号上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了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些设计理念都是世界首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说。
“所谓的抱爪,形象地说,就像我们手握棍子的动作,两个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轨道器技术副总负责人胡震宇介绍,探测器采用的对接机构就是由3套K形抱爪构成的,当上升器靠近时,只要对准连接面上的3根连杆,将抱爪收紧,就可以实现两器的紧密连接。
捕获、收拢、转移,看似简单的过程,但在38万公里之外高速运行的飞行器上实现却没有那么简单。
“月球轨道相对于地球轨道有时延,时间走廊较小,这就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一气呵成完成对接与转移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对接机构与样品转移分系统技术负责白熊资讯网人刘仲解释:“对接全步骤要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为此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从启动开始到交会对接,全部采用自动控制。”
“对接助手”可靠给力
此次,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5所研制的嫦娥五号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作为中远距离测量的“助手”,成功引导完成了嫦娥五号的交会对接任务。
微波雷达是一组成对产品,由雷达主机和应答机组成,分别安装在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上升器上。当轨道器、上升器相距约100公里时,微波雷达开始工作,不断为导航控制分系统提供两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参数,并进行双向通信,两航天器根据雷达信号调整飞行姿态,直至轨道器上的对接机构捕获、锁定上升器。随后,上升器中的月壤样品转移至返回器中。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总工程师孙武介绍,此前的任务中,我国航天器在近地轨道进行过多次交会对接,都应用了该微波雷达,优异的表现证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但不同的是,这次交会对接是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难度更大。
“与近地轨道相比,月球轨道环境更复杂,要克服月球引力影响,所以自动交会对接对微波雷达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为此,研制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孙武说。
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上升器交会对接,是体量相差巨大的“大追小”复杂受力过程,需要微波雷达的测角精度更高。微波雷达项目主任设计师贺中琴介绍,微波雷达主要作用在100公里到20米的中远程范围,精度的提高大幅提升了精准对接的胜算。
此外,装有对接用应答机的上升器在落月时难免形成扬尘,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干扰将会严重影响测角精度。
为确保安全度过月球之旅,设计师们在应答机上白熊资讯网安装了特殊材料制成的防尘罩,“就像戴上了护目镜,嫦娥的‘千里眼’就不会变成近视眼。”25所设计师纪博说。
减轻每一克都意义重大
事实上,25所研制团队为这次交会对接打造的微波雷达,不仅是“千里眼”,更是“顺风耳”,升级后的它更小巧、更强大、更可靠。
微波雷达在保证交会对接测量“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开发了航天器之间双向空空通信的“第二职业”,从雷达与应答机之间“一问一答”的传输方式,升级至轨道器与上升器之间的“沟通对话”,实现了遥控指令和遥测参数的双向传输。
“以前就像老师上课点名,雷达发消息,应答机答到。现在,它们还要负责上升器和轨道器之间的信息传递。”贺中琴说。
同时,在此前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已经实现减重一半的基础上,这次又进一步开展了轻量化改进。“每一克重量的减轻,对嫦娥五号任务的意义都是重大的。”孙武说。
拍下月壤样品返回对接的“太空摄影师”
据新华社电 6日6时许,在38万公里外的环月轨道,航天器上的镜头清晰地记录了嫦娥五号上升器携带月壤样品与轨返组合体的交会对接过程。
这张“硬核大片”背后的太空摄影师,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研制的红外及可见光双谱段监视相机。
八院控制所光学导航专家郑循江介绍,该相机主要记录嫦娥五号轨道器与上升器的交会对接过程,以及轨道器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与支撑舱分离过程,集红外和可见光成像于一体。红外和可见光传感器经各自的光学镜头,获取图像数据,根据遥控指令的要求,可在六种拍摄模式中自由切换,实现红外和可见光分别或同时成像。
“相当于给普通相机加了一个夜视仪,即使交会对接过程发生在月背,接受不到太阳光照,我们也可以通过红外相机记录下全过程,确保全天时、全光照条件下记录交会对接过程。”郑循江说。
链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
据新华社电 12月6日11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四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立体测绘卫星,可高效获取全球范围高精度立体影像,测制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生产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和数字正摄影像图等产品,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保障。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4次飞行。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