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4 湖北甘肃健康码取消核酸超时提醒
12月初,多个大城市优化了通行政策,核酸证明的时效不再www.czybx.com作为通行的硬约束条件出现,健康码上的核酸时效模块引发广泛关注。【相关阅读:5个超大城市同日优化出行政策,超1亿人通行变得更方便】
12月3日晚间,有湖北、甘肃的网友爆料称,两地的健康码已经取消了核酸时效部分的不同颜色显示。而之前,湖北、甘肃曾改版过健康码,在绿码上增加了核酸时效的模块,根据核酸有效期在模块显示对应不同的颜色。
健康码最初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市民快速通行,随着越来越多的附加模块出现,健康码在帮助防疫的同时,也让拥有绿码的市民在出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的防疫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MLQNls湖北、甘肃率先取消健康码上的核酸超时提醒,显然对方便市民出行和快速恢复经济活力有着积极意义。
湖北、甘肃改进健康码核酸证明标识
12月3日晚间,微博一位网友爆料称,武汉健康码已经发生了新变化,核酸检测时间武汉的健康码已经取消了核酸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显示。
第一财经记者于12月4日下午2时分别从微信和支付宝两个端口打开自己的湖北健康码时发现,目前从“i武汉 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进入查询湖北健康码,所显示的页面上已经取消了核酸检测时间的超时提醒,搜索“湖北健康码”小程序则显示系统更新维护中,支付宝的健康码上仍然显示“核酸检测超过5天”,并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提醒“超过120小时,请尽快完成核酸检测”。黄石市防疫办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健康码由大数据局负责管理。
湖北的健康码与核酸检测证明挂钩起源于今年6月。
2022年6月22日起,武汉核酸检测由“三天一检”调整为“五天一检”。与此同时,湖北健康码也进行了功能升级,核酸检测超过三天(72小时),但未超过五天(120小时),核酸色彩模块显示为深蓝色。
“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号8月29日消息,8月30日零时起,市民群众进入社区、小区、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须提供两日内(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核酸已采样信息。市民群众可就近前往各便民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对核酸应检未检人员健康码赋予灰码管理,市民群众超过两日未进行核酸采样,健康码将变“灰码”。
更早一些时候,4月15日,武汉市试点对核酸应检未检人员健康码赋予灰码管理,两类人群会赋“灰码”:一类是外省来(返)汉人员未及时落实三天两检落地核酸检测的人员;另一类是在汉人员未白熊资讯网落实48小时内核酸检测者。武汉市对灰码人员采取以下管控措施:一是严格限制进入武汉市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除医疗卫生机构以外)。二是严禁在武汉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网约车。
不仅仅是湖北,据甘肃网友反馈,目前核酸检测结果处底色不再区分蓝、黄、红三色,统一为白底绿字。8月10日“健康新甘肃”曾发布消息称,即日起甘肃健康码页面将提供首页核酸模块区分,蓝色表示拥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黄色表示核酸检测结果已经超过3天未满7天,红色表示已经超过7天。
多地优化出行政策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11月30日的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以人民为中心,防控工作稳中求进,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走小步不停步。12月1日的座谈会上,她再次指出,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多个大城市迅速调整防疫政策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生活。
12月2日,成都、广州、天津、北京、重庆先后发布新的出行政策,12月3日~4日,深圳、上海、昆明、南宁、哈尔滨等地也宣布了新的出行政策,“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绿码”成为这些政策中共同的关键词。
根据新的出行政策,成都市民除医疗机构有特殊规定外,持绿码可通行其他公共场所及乘坐公交、地铁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广州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白熊资讯网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重庆宣布“回家、回社区(除高风险区以外)以及乘坐公共交通这些都不需要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天津地铁运营”官宣取消72小时核酸证明查验天津交通取消查验;深圳市多部门3日发布通告,调整市内公共交通工具、药店、公园、植物园、室外旅游景点等场所疫情防控措施,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上海12月4日宣布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北京自12月5日起公交//www.czybx.com、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目前多地健康码页面均关联了核酸检测信息,随着这些城市的出行政策调整,“健康码绿码通行”能否回归到原本是方便市民快速通行的初心,成为群众广泛关注的话题。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