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3-02-01 专家:应早准备应对第二波疫情冲击

日期:2023-02-01 15:03:3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浏览:742次 栏目:热点

1月30日,世卫组织发表声明称,尽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目前仍构成//www.czybx.com“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在1月25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中提到,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www.czybx.com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疫情能从高点回落下来,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人群免疫力。通过这波疫情,人群中形成了免疫屏障。”国内一名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经历第一波广泛感染后,一般不会再出现导致医疗挤兑的大规模疫情。但现阶段也不能完全松懈,在加强疫苗接种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病毒变异的监测,如果发现有疫情回升趋势,医疗系统要早做准备。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只是时间问题,预计世卫组织会在1年内将其取消。

应尽快开展血清抗体水平调查

中疾控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显示,各省份报告的核酸检测阳性人数2022年12月22日达到694万高峰后逐步下降,今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2022年12月2日,核酸检测阳性率达高峰29.2%后逐步下降,今年1月23日降低到5.5%。各省核酸检测阳性率达峰时间和达峰后下降速度不一,超过七成省份降至10%以下。

公布的抗原检测数据显示,报告省份的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后快速上升,12月22日分别达到33.7 万和21.3%后波动下降,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

“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感染人数,这波疫情过去后,可以通过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学模型估算等方式确认感染人数。”前述流行病学专家解释说,“大规模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一般由疾控中心牵头开展,现已经可以开始做了。这些结果在制定后续防疫政策、疫情预判,以及确认病毒传播特征、重症比例等方面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该流行病学专家表示,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体内抗体水平,可以准确鉴别是否感染过新冠。这中间涉及到区分究竟是由接种疫苗诱导的抗体,还是由自然感染诱导的抗体,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辅助分析。

1月3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北京已建立临时人群免疫保护,近期发生流行的风险较小。下个月,北京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全面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

据了解,该调查计划于2023年2月至3月完成,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北京市16个辖区和经开区中选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调查表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发病就诊转归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

前述流行病学专家表示,还可以借助数据模型来估算感染人数。按照疾病的传播动力学原理,疫情之所以会呈现上升和回落,和感染人数以及感染后形成的群体免疫水平有关,整个过程可以用模型来估计,好的模型模拟出的结果跟真实情况非常接近。

去年12月份起,国内多个省份曾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统计地区感染率。“问卷调查也是一种方法,但这种方式没办法获取无症状感染者和症状非常轻微的感染人群数据。”前述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大流行结束后,新冠并未消失,而是转为地方性流行病,人们仍需要常年与其“打交道”。每年仍会有人感染,也会有人感染后发展到重症,甚至死亡,只不过这个比例相较这一轮会小很多。“现在有必要弄清国内真实的感染数据,下一步才能有较为清晰的应对方案。”金冬雁说。

把握好“窗口期”,加快抗病毒口服药储备

多名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肯定是形成了短期的社会面群体免疫,这轮疫情已经进入尾声。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后续一定还会存在第二波、第三波疫情,但不会再像这一波疫情那样凶猛。

专家:应早准备应对第二波疫情冲击

新冠疫苗接种 来源:视觉中国

“现阶段非常大部分人都经历了感染,加上本身比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免疫人群比例非常高。”前述流行病学专家说。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德国,感染峰值被拉长,感染后的免疫屏障并不同步形成,大家不会一下子普遍都易感,随着反复感染,免疫屏障也会越来越稳固。相比之下,国内的大规模感染很快过峰,形成的人群免疫力也有很强的同步性。如果不抓好这段窗口期,再度出现一定规模感染和“反复过峰”的可能性会加大。

陆蒙吉预计,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随着人群免疫力的下降,人群感染风险会增加,五六月份时,疫情变化会非常明显,到时候可能会面临第二波的冲击。但第二波疫情会出现在3月份还是五六月份,取决于是否会出现一种冲击力非常大的新毒株。

据报道,一种名为CH.1.1的奥密克戎亚变种已在美国出现。它属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有专家将其命名为“Orthrus”,意为希腊神话中的“双头犬”。截至2023年1月30日,国内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现在新冠病毒的进化趋于稳定,层出不穷的新变异株无需过于担心,但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变异株的动态。其实CH.1.1并不是最近才出现,它最早于2022年1月9日发现,以往也曾在英国流行毒株中占比1/3,当时也没有发现它传播更快或致病性更强。”金冬雁表示。

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日前发文解读称,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疾控原主任高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如果三四月份,XBB变异株在国内kRtOYDB最终流行开来,从疫苗和免疫角度,可能大家会再感染一次。XBB进入国内后,如果现在流行BA.5、BF.7能对XBB提供一些交叉保护,也可能XBB就流行不起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对国内而言,第二波疫情来临前,仍有一段“窗口期”。

“不能毫无干预地等待第二波疫情发生。”陆蒙吉说,如果第二波疫情的发展过程也很短,很多年轻人能白熊资讯网度过这一关,免疫力增强,但对于很多老人而言并不是这样。现在很多感染过的老人正处于身体恢复期,很多体质差的人再感染一次,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这个阶段,没发生感染的部分有免疫缺陷的高危人群,也可能面临下一波疫情的冲击。

“想要更好应对下一波疫情,要把握好下波疫情来之前的这段窗口期,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抗病毒口服药的储备。”金冬雁表示。在他看来,如果疫苗本身无法针对新毒株,打疫苗有效性也会被削弱。此外,他建议,未来加强疫苗接种的同时,也应加快mRNA疫苗的批准和引入。

“在香港,50岁以上或免疫力弱的人群,阳过之后三个月可以接种疫苗,尤其是高危人群、有基础病的老人。”金冬雁建议,要建立公平的药物分发机制,保证脆弱人群一旦感染能及时用药。

前述流行病学专家表示,国内对于新冠长期预防的疫苗策略现在还没有定论。

多久需要再接种一次?该流行病学专家表示,如果要预防感染,重复接种频次就要高,大概6个月就需要接种一针,而且要尽可能接种跟流行毒株匹配的疫苗;如果以防重症为目的,再次接种的周期可以拉得长一些,一年甚至两年,因为疫苗的保护期至少在一年以上。不过,前者的可行性比较差,只有少部分脆弱人群,需要这样频繁接种。

一位公卫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窗口期应做好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和对老年人群,尤其是未接种疫苗老年人群医疗救治的准备工作。

金冬雁表示,国内经历的这次疫情“海啸”为应对下一波疫情赢得时间,在这个时//www.czybx.com间内应该筑牢“三道防线”,即接种疫苗、储备新冠抗病毒药、筑牢医疗体系,把大家对新冠的认识理顺,既不恐惧,也不麻木,正确对待,将各方面的损失尽可能降低。

记者:牛荷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3-02-01 专家:应早准备应对第二波疫情冲击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19667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