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7 救援队长: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只是传说
文/亦凡 思齐
编辑/漆菲
两场历史难遇的强震,将土耳其南部与叙利亚北部诸多地区夷为废墟。截至2月16日,土叙两国有超过4.1万人在世卫组织所称的“世纪灾难”中丧生。当难以名状的悲痛撕裂土叙,来自全球的救援队也在拼尽全力挽救幸存者,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的救援力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月15日表示,中国政府派出中国救援队82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派出香港特区救援队59人,此外还有17支中国国内社会应急力量441人,前往土耳其地震灾区开展救援。
这17支社会救援队伍中,公羊救援队是最早抵达救援一线的。公羊救援队成立于2008年,是公益组织公羊会下属的国际化专业救援队伍,专门应对灾害事故应急响应。迄今为止,公羊队承担国内外救援任务288次,其中17次是跨国救援行动(包括这次土耳其地震),共成功救援7897人。
公羊队参白熊资讯网与救援的地点在哈塔伊省(Hatay),这里位于土耳其最南部,紧邻地中海,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当地时间2月8日下午到12日晚上,公羊队共救出幸存者9人、搜寻到遇难者15人,同时协助土耳其当地政府救援力量定位有压埋人员线索的现场16处。
根据救灾现场的发展态势分析,当地幸存者生还概率已经极小,公羊队的救援任务也宣告结束。当地时间2月14日,在伊斯坦布尔等待启程回国的间隙,公羊救援队队长何军接受了《凤凰周刊》的专访,描述了救援中的难忘瞬间与背后的辛苦付出。
公羊队队长何军
救出幸存者是我们收获的最好回报
《凤凰周刊》:公羊队是中国首个抵达前线的社会救援力量,你们为何能如此快速,是如何做准备的?
何军:公羊会是一个全球华人公益组织,总部在中国,海外12个国家(也包括土耳其)和地区也有公羊会组织,我们此前有过十多次海外救援经历。
2月6日土耳其地震发生后,最初报道有四十多人死亡,但通过分析现场的人口密度,我们判断,这肯定是一场很大的地震。因此我们立刻开始做国际救援准备,先对旅行证件和线路进行确定——好在如今国门已经打开。除了规划线路,还要规划救援装备,总体来讲有条不紊。
其实在6日傍晚,我们就已经做好准备,包括装备和人员。但由于航线选择受限,需要转机,只能选择7日最早一趟航班从杭州出发,到香港转机前往土耳其,最后抵达哈塔伊省。
公羊救援队从杭州出发,是最早赶赴现场的中国社会救援力量
《凤凰周刊》:哈塔伊省是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能回忆一下抵达后的情况么?当时最大难题是什么吗?
何军:我们在伊斯坦布尔转机的时候是2月8日凌晨,当时好多国外救援队都到机场集结了,大家都想尽快赶往哈塔伊。但很多机场www.czybx.com跑道受损,哈塔伊只剩下一个机场可以降落。当时情况比较忙乱,除了救援队,还有很多本地居民想去寻找亲友,大家都想搭上这趟航班。好在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搭上了飞机,并于当天下午抵达目的地。
《凤凰周刊》:救出幸存者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瞬间?
何军:我们到达哈塔伊以后,迅速抵达营地并做完调整。我们从中国带来一些关键搜索装备和搜救犬,但因为坐的是民航客机,很多重型装备或者大型装备没有办法携带。但在出发前,我们已经列出清单给土耳其这边的公羊队,包括木工、电工、钳工以及很多后勤保障人员,我们还列出所需工具,比如44、88的木料,为的是在现场做支固用。这些东西很重、体积很大,所以需要在当地采购,土耳其当地企业和中资机构提供了很多支持。
到了现场以后,我们带着装备和救援GXtBP专车赶到附近一个受灾区域。当地大概5点多就天黑了,到晚上6点的时候,我们进入现场开始作业。当时气氛还是比较紧张的,我们路过地中海的时候,有个装卸集装箱的港口着火,可以看到大火熊熊燃烧,整个路上都很堵,车队行进也很慢。
进入现场以后,当天工作到晚上12点多才返回,至少排查了三处作业点,给当地救援力量和政府提供了线索。不过,因为天太黑了,很多房屋的受损情况也不确定,所以我们暂时先撤回来了。
次日(2月9日)上午,我们听说有个叫拜伦镇(Belen)的地方受损非常严重,所以赶过去投入搜救。根据土耳其灾害和应急管理局(AFAD)提供的线索,在现场我们先找到了两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他们被救出后送往医院。
到中午11点,我们进入另外一处公寓。我对这个公寓印象很深,整个楼坍塌且已经下沉,远处是土耳其著名的南部山脉,平时这个公寓风景肯定不错,但是震后现场很惨烈,所有公寓都已经斜倒。
我进入到其中一户人家,这一家有父母和两个小孩,当地人告诉我们有一个小孩还被埋在下面,可能在地下室或是仓库躲避,但不知道具体位置。到现场以后,我们马上开展搜索,在厨房看到一家人的照片。我们一直在找这个小孩,但很遗憾,最后发现时他已经罹难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当地政府让我们吃点东西,我们就站在大街上吃了几片面包,可能吃了没5分钟,有线索说附近有一个大的公寓里面埋了很多人,疑似有活人,我们立马丢下东西往那边赶。只花了15分钟,我们跑步到了现场。
当时,土耳其陆军搜救队的负责人已经在等我们,他们人很多,但缺乏有效工具,也缺乏专业救灾的经验。他们希望专业队伍到现场以后,能迅速协助他们定位并找到幸存者可能的位置。
我们观察了一下,这个楼的通道比较狭窄,所以只能让三个队员进去。他们进去后,我们通过搜索设备居然真的听到了声音,雷达测到下面有人,而且可能还不止一个人。当时大家都很兴奋,所有人都在外面等着。我们的队长王斌带着两名队员找到大概位置以后,听到下面有人在说话。对救援队员来说,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因为空间很狭窄,我们利用工具进行简单破拆,当地军队也配合我们。终于在两个小时以后,我们打开了一个通道,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家人——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三个小孩。王斌第一个冲进去,把三个小孩依次抱出来。因为按照救援顺序,需要先救孩子。
公羊队救出一家五口中的第一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我在现场接住了他,小孩眼神惊恐、开始流泪。很多人长期困在地下,环境很暗,一下子接触到阳光,对眼睛有极大的伤害。我拿了一个眼罩给他戴上,这是飞机上空乘给我的。这个小孩后来被送上了急救车。很快,另外两个小孩也被送出来,他们都很幸运。孩子父亲可能因为长期被困,生命体征不//www.czybx.com太平稳,我们把氧气和一些医护设备给了他们,最后用担架把这个父亲从里面抬了出来。最后被救出来的是小孩们的母亲,她出来的时候已经不能说话了,但是我看到她竖着大拇指,给我们所有人点赞。
能够救出幸存者,对救援队员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一般如果现场救出幸存者,所有人会在现场欢呼、鼓掌,但如果找到的是罹难者,现场会很安静,我们会给他盖上毯白熊资讯网子或被子再送出去。这时,当地人处在很悲伤的氛围中,我们也要尊重伊斯兰的风土人情。当然,我们更愿看到鼓掌,这种掌声代表着生命。
哈塔伊省是震后受损最严重地区之一
《凤凰周刊》:这种低温环境不仅对灾民是个考验,对救援队员同样是考验。你可以分享一下救援队在当地这些天的生活吗?如何休息,后勤保障如何?
何军:我们救援队是长期从事国际救灾的队伍,通常会做两套预案,一个是最紧急状态下的预案,每个人会带单兵帐篷。在地震灾区,救援现场没有旅馆酒店可以住,我们也从来不会带大帐篷,因为很麻烦,而要轻量化。所幸这次后勤做得非常好,土耳其当地企业在安全的地方给我们提供了板房,总体来讲(住宿)条件非常棒,后勤是有保障的。
当我们进行切割和破拆,很多时候是在狭窄空间干活,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外面的队员,会将矿泉水瓶的水喝掉一半,然后把水瓶倒立,如果这个瓶子倒了,说明要注意现场的稳定。
我们也带了很多木料,现场还有很多人,包括木工、钳工,要做临时管件作为支撑工具,对现场进行加固和支撑,确保救援人员钻进去以后能出来。虽然我们会做很多预案和准备,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现场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公羊队在废墟上作业
专业救援没有“黄金72小时”法则
《凤凰周刊》:不少人说,这次土耳其地震救援难度极大,它的困难之处在哪里?
何军:这次地震在土耳其南部,这里城市很多、人口密度大,很多建筑又都是1980年代、1990年代建的,比如像哈塔伊省。而且这次地震是浅表地震,这种地震发生在任何城市都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很多家庭几乎全家罹难,当地人也沉浸在痛苦中。但是,土耳其人民很坚强,特别是男性,一旦有要帮忙干活的都会冲在前面。他们对我们也很尊重且友好,因为看到我们很专业,可以给他们很多有益的建议,所以我们之间配合得也非常好。
整个救援行动都是和时间在抢生命,毕竟乘坐越洋航班过来,没办法在当天赶到现场。但每天都有人告诉我,我听到(家人的)声音了,希望我们救出他的家人。我们只能尽可能和当地人解释,搜救队资源有限,包括搜救犬、声呐雷达,只能对有可能的地方进行搜索。
作为专业救援队伍,我们必须搜索一切和生命有关的信号。所以有时候,我们只能遗憾地告诉对方,“经过侦测没有发现生命迹象,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如果我们有时间,会返回现场挖掘遗体,但现在必须赶到下一个现场去,因为那边有人在等我们。”他们对此也很理解。此时我们也要尽量压抑自己的情感,先以任务为重。
《凤凰周刊》:如果灾民求助,如何判断救援工作的优先级?
何军:普通居民向我们求助时,我们需要观察,对建筑进行评估。比如遇到像馅饼一样坍塌的建筑,我们只能告诉对方,找到活人的可能性极低,救援难度很大。如果是当地救援人员提供信息,我们会更为重视,因为对方是专业人士。
找到一家五口后,公羊队与当地搜救队合影
《凤凰周刊》:地震救援中有个说法是“黄金72小时”,但对国际救援来说,从所在国赶到现场可能已经耗时一两天。你们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何军:理论上来讲,“黄金72小时”是一个“民间传说”,在我们专业搜救领域中,从来没有这个法则。我们救援队伍的工作表会排出一个星期,所有工作包括后勤保障也都是按照一个星期来准备。
从人员幸存角度来看,存活时长和当地的气温、环境等因素有关。比如说一个人没有受伤,虽然被困在废墟下面,但只要有足够的氧气,可以存活一个星期,要是能有水、食物,可以活得更久。但如果环境很炎热,或是缺乏氧气、身体受伤,这种情形下几个小时或是更短时间内就可能失去生命。
所以“黄金72小时”的概念不会被当做重要指标,每个人的生理特征、生存指数都不同。我们只会关注更普通的概率,比如说这几天能够救出活人,我们就要努力,如果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救出活人,这种指标就下降了。
《凤凰周刊》:每救出一位幸存者都可能要耗时很久,这个过程中你们通常会如何分工?以及,是否会对幸存者给予言语鼓励?
何军:老实讲,我们没有时间去做类似于鼓励这样的事情,所有救援队员在现场都有分工。从我们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有时候现场忽然很安静,大家都没有声音,挖掘机也停止,因为搜救犬、雷达、红外热成像仪正在工作,外面不可以发出噪音,有时候甚至需要清场。
总而言之,救援现场需要各方配合,形势也瞬息万变。一会儿“夸夸夸”马达开始转动,我们开始使用破拆工具,说明又在挖掘了,这个过程是一步紧接着一步。救援过程中,我们也几乎感受不到什么余震,因为旁边的机器一直在工作。整个救援过程需要集中精力,很可能几个小时都专注于一项工作。
《凤凰周刊》:我发现公羊队在前方参与救援时,很多现场视频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就被发到社交媒体上。你们前期对此有所准备吗?
何军:在土耳其的时候,只要有网络,我们都会抓住空隙传输视频。而且我们也带了自己的网络设备。我们后方还有一个救援协调指挥中心,做视频采集的时候,后方有很多专家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判断现场状况。可以说,这也是我们的强项,整个过程就像医院会诊,我们建立信息通道,把情报汇集起来。此外,利用已经建立起的通道,我们也会与媒体进行互动,通过发布视频回应公众关切,也让大家知道土耳其的真实情况,这是有必要的。
公羊队的搜救犬Lucky
《凤凰周刊》:你们参与过很多大型灾难的救援工作,灾难现场可能会对救援队员造成一定心理创伤。你们如何应对这种创伤,日常训练中是否设置了相关课程?
何军:我们会为初级队员设置这种课程,对于经常参加国际救灾的重型救援队员来讲,这早就是必修科目。其实我们的队员都很坚强,已经看淡了生死。对我们来说,这更多是一份工作,我们就希望把活人救出来,希望罹难者能被妥善处置,没那么多时间去想别的事情。
《凤凰周刊》:你们日常训练包括哪些内容?平时怎么进行训练?
何军:有机会欢迎大家前来参观。公羊队的总基地在杭州,但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分部,包括北京、新疆、宁夏、四川、广东等地。我们在杭州有4个训练基地,包括水域的,进行水上科目训练,还有建筑勘察、地震救援基地。我们也有高角度的训练项目,比如雪山救援,此外还有直升机、航空救援训练科目。我们就像运动员一样,想保持状态、在赛场上获得好成绩,需要靠平时的训练积累。所以队员们很辛苦,一年四季不论寒暑,都会按照科目完成训练。
公羊队有四个专业救援训练基地
《凤凰周刊》:这次从伊斯坦布尔回国之后,下一步安排是什么?
何军:志愿者会回家与亲人团聚,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们还要赚钱养家。至于我们专职队员和指挥体系,会保养装备、总结救灾经验,找到我们的短板和不足,为下一次行动做准备。
《凤凰周刊》:所以说,这次参与土耳其救援的队伍是临时集结的?
何军:公羊队的队员中,除了指挥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是专职人员,其他大量队员都有本职工作。但有一点很重要,他们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公羊队的公益事业,有空就会参与训练,参加很多科目提升救援技能。所以当召集发出时,他们才能够拿上工具,像一个老兵一样,随时返回战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