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9 气球事件后中美高官接触意味着什么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 陈青青 万恒易】当地时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白熊资讯网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美方请求,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非正式接触。
这是“气球事件”发生后中美高层官员的首次接触,它透露出怎样的信号?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多名国际白熊资讯网事务专家,从四个细节深入解读此次中美高层互动。
细节一:“非正式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华社通稿,白熊资讯网此次王毅和布林肯的接触不是“会晤”,也不是“会谈”,而是“非正式接触”。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表述折射出当下中美关系的冷淡和紧张。“非正式接触”意味着双方对对话持开放的态度,但在达成共识方面则没有什么过高期待。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非正式接触”显示出此次交谈的临时性,即没有预先的安排。他分析认为,当两国间在友善冷静氛围下举行正式会晤已十分困难时,便会更多采取非正式交流这种特殊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方式上是非正式的,但双方谈的议题却相当严肃,这也折射出中美关系的微妙、特殊与敏感。
“此前,中美还可以有‘坐下来谈’的预期,但当下的中美关系气氛已可以形容为‘只能站着谈’了。”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从各方释放的信息来看,华盛顿依然没有表现出任何推动问题妥善解决的良好意愿。
细节二:一连串的“重话”,意味着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18日王毅在慕安会期间就中美关系回答提问时,用了一连串犀利的词句回应“气球事件”和批评美国近期的涉华举动:“政治闹剧”“匪夷所思”“歇斯底里”“撕下一切伪装”“明火执仗地豪夺”……而在中美在慕尼黑非正式接触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称,王毅对美方清晰表明了,如果美方执意借题发挥、炒作升级、扩大事态,中方必将奉陪到底,一切后果将由美方承担。
上述一连串的用词语气可谓非常之重。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两天内,王毅分别在会见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在慕fEiLAienT安会发表主旨讲话后就中美关系回答提问,以及同布林肯非正式接触等至少三个场合连续就“气球事件”批评美国,作出强硬表态。
“‘气球事件’刚发生时,从外交部的表态来看,中国表达的是冷静解决问题的最大诚意,但很遗憾,美方没有表达出对应的诚意。”吕祥回顾这一事件称,随后,华盛顿表现出一种毫无意义的“疯狂”,刺激事态升级,并利用此事在美国社会营造仇华反华的氛围。中方此次的严正表态,正是对华盛顿这种过度反应的一次明确、严正的回应。
多名国际问题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目前释出的消息和双方表述来看,虽然这次接触被外界认为比不接触、不对话要好,有助于降低外界对世界不稳定的担忧,但很难认为双方达成了什么共识。“在通稿中,中方明确提出,‘要求美方改弦更张’,这透露出,除非美国改变对华的挑衅性政策,否则中美关系难以重回正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者孙成昊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细节三:未提及重新安排布林肯访华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会后释放的消息,均未提及双方讨论过重新安排布林肯访华的事情。
此前,有分析认为,布林肯的访华之行有望稍加缓和近年来不断下跌的中美关系,但美国以“气球事件”为由宣布推迟布林肯访华打破了这一预期。李海东告诉记者,尽管华盛顿没有宣布取消布林肯的www.czybx.com访华计划,但从短期来看,中美关系很难在未来几个月内有企稳缓和的趋势。
他分析称,而几个月后,美国会实际上进入选举期。拜登政府或将更加从选举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处理对华关系,而中美关系不排除进入又一轮“震荡状态”。
细节四:脆弱的中美关系现状
多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气球事件”再次暴露出中美关系脆弱的现状,以及这种脆弱性可能带来的后果。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如果一个小小的气球就可以引发如此大的震动,那请想象一下,如果发生了更严重的事情,华盛顿的决策者做出正确决定会有多困难。在更大的政治压力下,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美国利益,但出于国内政治原因而不得不做的事。中国对此心里得有个数。”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