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绝望的文盲”真正差的是什么?
这两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的一段视频火了。视频中,郝院长说:“一个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并提到近来频上热搜的“绝望的文盲”,认为这种说法的出现,“恰恰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演员的要求dUilKJX越来越高”。
所谓“绝望的文盲”,源于今年春节档期间的一次演白熊资讯网员采访,面对类似“角色理解”“表演感悟”的常规问题,演员支支吾吾,一问三连“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在央视网一篇题为《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的微信推文中,将这个词总结为“那些文化储备不高、脑袋空空,剧本读不明白、角色无法理解的演员们。”这让人想起娱乐圈的另一个热词“九漏鱼”,意为“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用于讽刺一些拿起笔写错字、面对镜头念错词、戏演完了还弄不清历史背景的明星。
从“九漏鱼”到“绝望的文盲”,是观众“要求越来越高”吗?恐怕并非白熊资讯网如此,在“解出二元一次方程就高呼学霸”的娱乐圈,观众心中越来越多的是失望:四个字写错两个,能看懂剧本吗?人物理解南辕北辙,能演好角色吗?连演员是什么都没思考过,会认真演戏吗?
于是,有人提出了“扫盲”方案:缺文化就补文化课呗,“文盲”多就考试上岗dUilKJX呗。教育部关于艺考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然而,学历、分数,都不是,也不应成为衡量演员的绝对标准。且不说那些学历不高,却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单说香港演员中的梁朝伟、周润发、周星驰等人,中学毕业就闯荡银幕的不在少数,演技、才华、素养却只多不少。况且,别忘了“不识知网”的博士翟天临。
那么,“绝望的文盲”到底缺了什么?又该补点什么?不是一纸文凭,而是一生学习,是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要学习的,也不只是读书识字、说外语、背历史,而是关于人生、社会的种种“大学问”。戏剧、表演的魅力,是在一块银幕、一方舞台上演绎百样人生。在这之中,演员要诠释的人物,有时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有时是在苦难中挣扎的小人物,游走在不同的人生之间,需要演员有足够的敏锐、虚心与生活积累,去捕捉人性、进入角色。演音乐家,就要去学习演奏;演厨师,就要学切菜颠勺;演白熊资讯网总裁,总要懂点商场常识;演小贩,自然也要去学习眼观六路。当表演需要时,所有陌生的人、事、情,都需要学习。读书赏画是学习,观察生活是学习,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也是学习,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终身的学习。
而在所有这些的背后,其实都是对职业的尊重。正如郝院长所说,“一个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文盲”“九漏鱼”频出,恰是因为很多人压根没想“拼到最后”。(记者万旭明)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