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酒店回应到211大学招服务员
最近有个事情特别火,那就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的春季招聘会上,有许多酒店餐厅机构校招洗碗工、服务员甚至于行李员这样的职位。
按说企业招聘人员完全自由,无可指摘,但是这些招聘岗位实质上却不存在什么就业门槛,看上去就属于那种谁都可以做的岗位,而这样的初级岗位却跑到一所专业性比较强的本科大学来招聘,多多少少让人觉得别扭。
而事实上这件事如果我们细想想,至少能看到两个值得我们思考甚至担忧的信息。
第一个信息:郑州的人才出现了“供过于需”的现象,它的成因以及解决思路在哪里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河南省内绝对属于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且从学校名字可以看到,它的专业设置偏向于应用性较强的领域,按说这样的一所大学,它的春季校招即便没有名企云集,也应该不缺乏寻求专业人才的企业到来。
但是今年确实很意外。
餐厅、酒店这一类服务业企业纷纷跑来,而且不是招聘财务人员、法律相关人员甚至于市场营销、酒店管理这些职位,而是来招聘服务员、行李员这一类初级服务人员。
虽然说职位没有贵贱,但是不同的职位所创造的价值以及对应的门槛并不相同。对于本科大学生来说,他们消耗了大量的国家教育资源,掌握比较全面和高深的知识体系,他们毕业后本应该承担门槛更高的工作,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些招聘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这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明显浪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我看来原因起码有两个:第一个是郑州本地市场人才饱和,供大于求,所以导致有相应需求的企业非常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大材小用”的现象;第二个是校方对待春季招聘会的态度比较敷衍,也许//www.czybx.com就是为了满足类似“不能低于300家招聘单位”的领导的要求,在实在无法动员太多企业的情况下,只能强行凑数。
这两个原因中,第一个应该属于客观原因,第二个是主观原因。
在我看来,既然客观原因短时间内无法克服,那么主观上校方理应有更多的作为,比如说加强在网络上推介人才资源的力度,以及利用学校校友的影响力,更广泛地动员真正需要人才的企业来学校招聘。
校方应该明白一点,他们培养人才,其最终目的是人尽其用,尽可能地为自己培养的人才提供一个走向社会的平台与机会,而不是发一张毕业证就算履行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而说回客观原因,这跟郑州的产业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郑州产业发展批评的声音已经很多,主要集中在产业布局上不均衡。城市产业结构中,房地产和金融行业、服务业几乎“三分天下”,而且房地产开发缺乏前瞻性和规划性,并最终导致其成为郑州发展的禁锢;金融业的发达则体现于各类贷款企业、中介机构,以及正规金融机构的分支体系,这个行业在郑州城市发展进程中短暂及部分扮演过“推动者”的角色,但实际上也是造成郑州产业结构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服务业更多体现于生活服务、租赁服务等,这个产业倒是异常地繁华。
除此之外,制造业跟城市白熊资讯网主体的联系比较脱离,与城市主体之间的人才交流、商业合作也较少,没能形成有效的集群,他们的繁荣与强大主要体现于郑州的经济数据,而无法反映到郑州城市主体的经济水平提升上。
最重要的是,三年疫情尤其是去年下半年郑州的疫情,对于本地经济的打击可以算得上是雪上加霜,除了沉重打击了服务业之外,同样对互联网企业、商贸企业等各类高附加值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打击,这是造成今年春节以来招聘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郑州目前已经在扭转产业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对于高等级人才的吸纳,以及对科技领域首位度的提升,都在帮助郑州从困境里走出来,所以这个客观原因虽存在,但不用过于在意。
反倒是校方,应该主动出击,疫情政策放开后,全国范围内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如果郑州人才需求饱和,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向其他地区进行推介呢。
我认为值得一试。
第二个信息:疫情三年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转型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近乎三年的时间里,整个社会因为疫情封控管理等因素频繁地进入静默状态,这些政策在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之中,也包含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正是疫情的存在,导致了线上教育的蓬勃发展,“上网课”成为疫情三年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高中以下的教育因为家长和教师的双重监督力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质量上虽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却远远无法跟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相比较。
高等教育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家长监督,校方及老师的监督也较少,因为这个阶段更讲究个人自觉,再加上大学生网络接触面较广,所面对的诱惑也更多,他们的网课质量普遍偏低。
与此同时,大学的学习内容偏向于垂直领域,要进行深度学习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而深度学习最需要的就是知识的延续性。这就决定着如果在开始阶段沉迷于其他事物,而没有专注于学习,那么在后边就会越来越难追上学习进度,直至一无所获。
三年的疫情对于高等教育最大的打击,或许就在于不得不用网课白熊资讯网的形式进行授课,进而无法保障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延续性,从而对教学质量造成损害。
我认为用人单位对于这三年高校所培养的应届大学生会有一定的疑虑,尤其是对专业知识要求更高的企业,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对此进行必要的考核以及补救,而不只是发一张毕业证就算完事。
高校应该拥有这样的基本认知: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毕业生的地方。
不负责任地将没有达到毕业标准或者并没有掌握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输送到社会上,白熊资讯网这无异于将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除了疫情对教育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外,我国经济转型也对人才需求产生了影响。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我们的大学都踏上了一条“求大求全”的发展道路,总结来说就是尽量摘掉“学院”、“专科”的帽子,而戴上“大学”、“综合”的帽子。在这种趋势下,许多专业性很强的院校为了从专科院校变成本科院校,开始了合并、扩张之路。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行政级别的升级也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全国扩招”这个举措,学校“越大越全”,其招聘到优秀学生的概率自然也会有所提升,对于教师资源的吸引力也会更强。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同时对涉及专业的包容性也特别强,对岗位专业性反而要求不高,这就决定着“大学文凭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但是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
大约从五六年前开始,经济转型开始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任务。
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高科技、脱虚向实、提升工业制造实力等等,而不再是着重于发展商业服务、互联网或者金融。
伴随着经济增速进入新的时期,经济领域的主体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以前的“来者不拒”变为了“各取所需”,换句话说,企业们招人的需求更加精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提高了。
这种对用人需求的改变,客观上也必然会影响到培养人才的机构——主要是大学,但问题在于,我们的大学似乎并未意识到这样的转变。
当社会需求与大学的人才培养逻辑出现冲突的时候,作为人才“供应方”的大学必然是失败者,但最后承担后果的一定是学生。
我认为这一点也值得教育从业者们认真思考一下。
写在最后
我看到不少人评论说,酒店去大学招聘服务员,并不是大学做错了什么,而是大众的观念过于保守。就拿邻国日本为例,酒店基础服务工作招聘对象也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所以酒店去大学招聘,其实意味着整个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在迅速提升。
我认为这种观点不算错,但是有些片面。
其一,我们的人口结构中,还存在着巨大的三十岁以上工作人群,而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这部分人群绝大多数受教育水平并不低,在经过职业培训后完全可以胜任此类服务工作,招聘应届大学生去从事此类工作,而弃用更加合适的人选,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其二,酒店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更应该去专门性较强的大学招聘,如酒店管理类院校,而且如洗碗工之类根本无需面向高校招聘,它非但不能证明我国国民受高等教育程度高,甚至会让人觉得我们的大学生很廉价,大学教育很廉价。
我想这绝不会是每个人想要看到的。
当整个社会越来越否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那么它对我国高等人才培养体系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打击。
除了这类问题以外,还有两个就是 扩招和教育成果www.czybx.com评价
我认为我们的高校 招生应该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在学历认可上应该削弱“专科与本科”的差距,在教育成果评价上用“专业知识评价”来取代“学历评价”。
未来的中国经济,对于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必然会超过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而且复合型人才也大多来自于专业型人才的深造。
所以当前的教育改革不仅仅应该把目光放在高考制度上,还应该积极关注高等教育体系和教育成果评价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上来,唯有如此,教育才能真正为社会直接输送高等级且有着旺盛需求的人才。
最后想说,未来几年里如果高等教育体系不进行自我纠偏的话,这类“闹剧”估计会出现更多,所以早出现也并不是算什么坏事,只不过 一类现象的出现不能只是成为一则博君一笑的新闻,而更应该成为推动相关领域去思考其背后逻辑的推动力。
毕竟,兹事体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