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1 委员建议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机制
两会●高见
抑郁、焦虑、自伤,当这些字眼和孩子联系在一起,就更让人揪心。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议题。民进中央为此提交了一份《关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管理体系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在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建议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监测和干预机制,教育部门和卫健部门要加大专业支持力度,并考虑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减轻青少年患者家庭的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
从源头上提高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预处置能力列入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南都:今年年初发生的“胡鑫宇案”让社会再次关注到青少年的心理白熊资讯网健康问题,民进中央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管理体系的提案》,其中提到www.czybx.com的“家校社协同管理”怎么实现?
张志勇:在中国儿童少年ZRZJe基金会和中国平安集团的支持下,我们在深圳和临沂开展了“平安少年”家校社协同心理关爱和心理问题学生康复干预公益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总结“平安少年”公益项目的经验,我们建议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监测和干预机制,教育部门和卫健部门要加大专业支持力度,建立常态化专业支持机制。
一方面,县级教育部门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积极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推广使用科学的心理测评量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
学校应当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
另一方面,卫生健康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为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医疗帮助。同时,当地政法委、公安部门要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南都:如何有效培养教师“发现和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为什么建议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预处置能力列入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在职教师快速学习到这些能力?
张志勇:建议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预处置能力列入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是希望师范院校强白熊资讯网化师范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育,从源头上提高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校应当强化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配备,我们建议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
有了专业教师,还需要配套条件。建议县级教育部门要为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门场地空间及软硬件设备,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室。
此外,中小学应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
减轻青少年患者家庭负担
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南都:《提案》建议,“考虑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这样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诊疗会带来哪些帮助?
张志勇:面对青少年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的治疗,家长既要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亲属陪护负担,还要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将青少年此类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既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的人文关怀,更能实质减轻因子女康复治疗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
南都:近年来,中小学生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背后哪些深层次原因值得关注www.czybx.com?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做出哪些改变?
张志勇: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与以下三个因素交叉叠加出现不无关系。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学业压力总体上居高不下,导致不少学生出现严重的学习焦虑;二是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更加普及、便捷,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时间加长,现实生活的沟通交际时间减少;三是受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的影响,进一步阻滞和压缩了学生、同伴之间的正常社会交往,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做出积极变革。从学校层面讲,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重要。中小学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课程应该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
学校应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比如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
我们还建议学校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育人导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主动采取举措,避免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
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比如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两个一”行动,即促进学生每天与同学、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运动。
此外,学校可以为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遭遇校园欺凌、丧亲等处境不利的学生,更要给予重点关爱,必要时应开展心理干预。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应实现协作。学校应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积极导向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家长。针对中小学生出现的异常情况,中小学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共同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南都两会报道组出品
策划:程姝雯 潘珊菊 蒋琳
统筹:梁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发自北京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