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 形势逼人 小鹏难逃现实引力
形势逼人,小鹏也难逃脱现实的引力。
1
“蔚小理”将成“理蔚华”?
几个月前,美团王兴再度大胆预测,在接下类的竞争中,加上了华为,但没了小鹏。
多年前,在“蔚小理威”作为新能源四小龙的时候,王兴就曾言预测过,中国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其中3家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曾经被业界认为最有冠军相的威马,不在王兴的预测中,如今再看威马现状,不由得让人唏嘘感慨。
而继威马之后,王兴这次的预测中,不见了的,成了小鹏。
还是先看数据。
截至到3月1日,蔚来的市值为159.9美元,理想261.6亿美元,小鹏83亿元。
销量上来看,2022年蔚来销售12.25万辆,同比上涨33.97%;理想销售13.32万辆车,同比上涨47.25%;小鹏销售12.08万辆车,同比上涨23.03%。
可以看到,无论是市值,还是销量,亦或是增长,小鹏的表现相对来说是最差的。
今年以来数据也不容乐观,1月交付5218辆,环比暴跌近60%,2月交付6010辆。两个月合计销量为1.12万辆,同比下滑41.4%。
这样的数据还是建立在降价的基础上,幅度在2万元-3.6万元不等。
据财联社报道,小鹏疑似还在降价,多家小鹏汽车北京体验店表示,小鹏P7清库存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虽然其中也有政策补贴红利消失、特斯拉降价等影响,但小鹏内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前阵子,关于“小鹏汽车多名核心高管处于已离职或者将离职状态”的传闻,小鹏回应文章存在不实。
相关报道中提到,有知情人士透露,小鹏已离职的高管包括,动力总成副总裁刘明辉、首席人才官兼销售副总裁廖清红;两名核心创始成员夏珩、何涛或将也会出现变动。
虽然小鹏回应文章存在不实,但是小鹏的管理层,也确实出现了不少变动。
首先就是自己清华毕业的同门师兄弟,也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夏珩。
去年11月30日,夏珩辞任公司执行董事,保留总裁职位。
今年2月和3月,夏珩接连卸任广州小鹏科技(全称“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小鹏科技(全称“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经理、董事,空缺由何小鹏亲自顶上。
可以看到,夏珩已逐渐淡出小鹏汽车高层,何小鹏将权力逐渐集中到自己手上,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小鹏汽车刀刃向内、力求变革的决心。
另外一个重大变动,应该就是今年年初王凤英和易寒的加入了。
王凤英号称“铁娘子”,在长城汽车任职期间,一路从一线销售升任至长城汽车总裁;此次接任小鹏汽车的总裁,主要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和销售体系。
易寒则是原吉利雷达品牌CGO,长期从事新品牌的发展运营。
二人都是长于营销,而小鹏自G9哑火,被议论较多的就是混乱的品牌营销,此次王凤英和易寒的加入,大抵就是为了补足这一块儿。
2
现实的引力
调整内部组织管理还只是小鹏自救的第一步,落到具体的业务上,小鹏需要做的还不少。
相较于其他新能源车企,小鹏汽车一直给人一种更为“技术宅”的感觉。
小鹏在定位上是未来出行的探索者,但是回归现实,汽车作为一个产品,还是要消费者买单,落点也得回归到服务消费者。
一周前,多方媒体曾报道,一位小鹏车主公开吐槽称,自己为了更新某款车内APP,需要去往车外,并且半蹲,才能完成车身前摄像头的人脸认证。
消息发出后很快引来热议,甚至还有网友恶搞,“半跪”以完成小鹏车前的人脸认证。
不止是人脸识别,还有不少小鹏车主吐槽自己买了智能汽车,却连基本的行车记录仪功能都没有。kWOcy
原本服务于消费者的产品,结果用户钱花了,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却是一言难尽。
对此,小鹏汽车的产品经理回应:“小鹏确实忽视了用户对行车记录仪的需求,在硬件架构上缺少相应布置,考虑不周。”
关于此次事件,其实也体现了小鹏汽车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小鹏的定位是未来出行的探索者,主要就是智能化。
早期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方面,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概念,与传统汽车相比还是比较具有辨识度的,但随着其他新能源车企也纷纷跻身而上,这一点智能化的优势也变得越发不明显。
而沉迷于讲述科技故事的小鹏,尚没完全弄明白地上跑的,又去做了飞行汽车和机器人。
2020年底,何小鹏的精力逐渐倾斜到飞行汽车业务所在的小鹏汇天,和机器人业务所在的小鹏鹏行,反倒是主营业务时有掉链子,据36氪,小鹏高管们苦恼于经常不能及时找到何小鹏。
在相关投入上,无论是车企中独一份的“科技日”活动举办,还是研发投入,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据悉,小鹏累计研发费用已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22年第三季度,小鹏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为21.97%,而理想的比率为19.31%。
钱是花了不少,实际落地的产品,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小鹏G9的滑铁卢,比如半蹲才能进行的人脸认证。
小鹏G9的发布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新车发布,上市后有吐槽高价低配的,有吐槽价格配置混白熊资讯网乱的,还出现发布不到48小时就改款重新上市的情况。
不仅没能改善亏损局面,反而让外界窥探到了公司内部积累已久的治//www.czybx.com理问题。
何小鹏本人也将精力从生态企业(飞行汽车和机器人公司)拉回到小鹏汽车上。
11月30日晚,小鹏三季报沟通会上,何小鹏直接提出,要减少对生态企业的参与度,要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公司战略、产品规划以及组织变革等层面。
从小鹏G9的二次发布以后来看,起码在产品分类和命名上,没有了过去繁杂的配置和看不懂的命名,小鹏似乎也在试图回归主业挽回消费者。
之前的小鹏G3、P7等车型,一款车就有5、6种电池包、配置更是多达十几种,选择困难症看了简直要原地自闭。
命名也是类似的问题,用的是X、P、E、N、G,直接观感上并不能迅速判断车型的高低配,同时字母后面还有后缀,并对应不同的硬件系统。如果消费者想要了解小鹏的产品,从命名上就被拉高了认识门槛。
小鹏G9之后,混乱的命名开始简化,基本采用Plus、Pro、Max这种一目了然的命名方式了。
3
能否重新赢回消费者?
诚然,小鹏汽车正试图重回正轨,但外部的环境也已出现了不小的变化,能否稳住现有的市场地位都还两说。
年初特斯拉就高举价格屠刀,20万元-3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企一片哀嚎;前阵子何小鹏湖北老家那边的燃油车又爆发了降价潮,东风系在政府补贴下降幅可达9万元。
车企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此前即使百般不是,万般吐槽,但是大幅降价后,缺点也不是不能忍,对于相当部分群体来说,还是爱你“不贵”的模样。
小鹏汽车对“技术”的追求,在早期也确实收获了一些好感,但回到产品上,价高了卖不出去,降价了不赚钱,要想从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实现盈利,恐怕没那么容易。
而且小鹏的产品定价,横跨15万-47万,产品多,跨度大,对于新势力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这对比亚迪、特斯拉有一定技术壁垒的品牌可能是优势,贵的可以靠品牌打溢价,便宜的也比较好入手,各个价位和各种类型的用户都有人认可。
但是小鹏作为新势力,资金也好,管理经验也好,技术积累也好,还是比较有限,像同一梯队的蔚来、理想都是从锚定主要人群开始,比如理想的主要客群“奶爸”,定位清晰,用户粘度//www.czybx.com高,而小鹏下沉市场也好,高净值用户也好,都颇有点高不成低//www.czybx.com不就的。
智能化的定位是针对产品的,而不是用户,如果你的品牌效应可以覆盖足够多的人群,再推出多产品线战略还可以理解,但是尚未积累起一批足够多的忠实用户保证销量,就有点主线不清晰的意味了。
最后一点,就是华为的入局。
华为此前的品牌效应和溢价水平都比较突出,如果真的完全介入整车业务,更是先天就具有资金、技术、品牌效应等优势。
而华为宣称的三年不造车就剩下差不多半年了,近年来,关于造车的业务,华为也是基本该沾都沾了,目前已经与数十家车企达成过合作。
之前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近日更是直接改名为“HUAWEI问界”,这意欲何为,答案也大概呼之欲出了。
华为可以说是布局已久,如果开始造整车,那到时候会不会是“理蔚华”不带小鹏玩了,还真的不好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3-03-16 形势逼人 小鹏难逃现实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