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阿迪达斯为何在中国市场“跌跌不休”
01
前不久,全球知名的服装品牌,阿迪达斯,公布了自己的2022年财报,营收微增了1%。
看上去好像还有增长,对吧?
实际上,阿迪的利润不仅暴跌了近7成,在中国的营收更是难看。
从2021年的45.97亿欧元,跌到2022年的31.79亿欧元,跌幅达31%,等于白熊资讯网一年时间,中国市场三分之一的业务没了。
在21年年初,阿迪还把大中华区单独剥离出来,冠以“三大战略重点市场之一”的名头。
今年新上任的CEO比约恩古尔登还说,中国市场是驱动阿迪发展的重要引擎,非常看好中国。
结果,大中华区成了拖累阿迪全球业务的“主力军”,属实有点滑稽。
那么,阿迪达斯为什么会在中国市场“跌跌不休”呢?
02
一般来说,很多企业的年报不会直说业务下降的具体原因,通常都会把锅扣在疫情、国际局势、经济增长放缓这些“万金油”上。
但阿迪这次做了回“实诚人”,他们甚至早就反思了大中华区业绩不佳的原因:
库存高企。
还正如库克所说,库存是最根本的邪恶。
但我们另外做了一些深入研究,阿迪的库存问题只是各种深层因素的表现而已,真正的病根,还得继续往里翻。
早在疫情之前,阿迪的财报就暴露了库存压力过大的问题。
2019年末,阿迪库存是40.85亿欧元,作为对比,公司同一时间段的现金流仅有8.73亿欧元。
这就像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一样,阿迪的库存病已经在“肌肤”了。
但三年疫情过后,阿迪的库存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了。
有人认为是阿迪因为“政治正确”放弃了爆款椰子鞋,积压下5.3亿美元的椰子库存。
这么想就小巫见大巫了。
在2021年,阿迪库存40.09亿欧元,但到了2022年底,库存飙到了59.73亿欧元,同比增加49%。
椰子也就占到十分之一的力量,可见阿迪的库存病早已不在“肌肤”,而是进入“肠胃”了。
事实上,阿迪为了解决库存的问题,也挺“努力”的,就是采取的方式有些让人无语。
比如说内部采购,自产自销,卖不出去的库存让员工内购去库存,降杠杆。
买的多了,员工也不乐意了。
既然员工的韭菜不好割,那只好连根拔起了。
为了解决旗下子品牌NEO的库存压力,阿迪关闭了中国区所有NEO门店,裁掉所有员工。
要知道在21年前后,NEO在中国还有2000家门店,现在阿迪一开始反思,就把所有店都关了。
说的好听点,叫壮士断腕,说的难听点,就是承认当时脑子进了水。
03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曾经的“顶级品牌”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库存问题呢?
从逻辑上推导,库存高企的直接原因是卖不动了。
更深入点讲,借用德鲁克的一句话,
企业有且只有两件事:创新和营销。
这两件事几乎全是阿迪的软肋,在创新上,除了足球系列产品在用户眼里的评价还不错,其他产品的设计都不够吸引年轻人,十来年了还是那个鬼样子。
好像大家分不清楚什么是经典,什么叫落后一样。
好不容易出了个椰子,还因为政治正确谈崩了。
拿不出有吸引力的“www.czybx.com新设计”、“黑科技”,阿迪在“埋头苦干”lBCeOxTdia和“另寻出路”两条路上,选择了后者。
但是,运动品牌的主要营销方式是什么?
是靠先进的运动科技帮助顶尖运动员提升比赛成绩,从而带动大众消费。
但阿迪现在主打的科技仍然是2013年推出的Boost平台,新产品不受认可。
于是,阿迪就选择了流量明星来带动粉丝消费。
你很难说这些明星的代言有没有起作用,但是对阿迪来说,靠代言人,而不是自身产品优势集聚起的人气,注定就是不忠诚的目标客户。
卖不动之后,阿迪怎么办呢?
打折。
但是,就连打折这种基本的营销方式,阿迪内部也很混乱。
不仅折扣周期长、力度大,连覆盖的产品范围都杂乱无章,你甚至能看到一个奇特的场景,在门店标价500的正价商品,转手在奥特莱斯就能花200买到。
甚至为了快速提高销售额,阿迪还把很多高溢价商品资源给“特殊店铺号”,专门用来做团购和特卖,导致专卖店都是过时货,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和经销商利益。
在这种“自废武功”的促销政策下,经销商赚不到钱,吃不到肉,就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没有人老老实实遵循你的价格政策了。
04
其实,阿迪的每一个改进方案,都不能说走错了。
创新一时半会干不好,那我就尽量把产品做及格,努力把营销提升到90分。
但盲目的促销,大乱经销商体系,长期的折扣又损害了品牌价值,流量明星的代言,更是一种投入产出比极低的浪费。
我想,阿迪的管理层并不是不懂这些问题,而是船太大,转身太难。
公司上下十几万张嘴要喂饱,你一个人想转身又谈何容易呢?你有足够的魄力吗?白熊资讯网
在22年Q2的电话会议上,阿迪的管理层还是表示下半年会加大折扣力度清库存。
我毫不怀疑,在2023年,阿迪的折扣之路还将继续。
只不过,在阿迪的品牌价值被消耗殆尽,变成贴牌之前,阿迪的病根还能治好吗?
我不确定,毕竟阿迪这艘船太大了,想转身已经太难。
当白熊资讯网然,阿迪遇到的问题,所有的企业都应该经常拷问一下自己,以免“回头太难”。
我的发展路线有没有背弃最初的方向?我有没有忘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创新和营销,我做到了哪一点?
—
责任编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