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3-03-22 专家谈耳念珠菌预防

日期:2023-03-22 22:17:16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浏览:543次 栏目:热点

专家谈耳念珠菌预防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信息,耳念珠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目前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据CDC称,近一半感染了耳念珠菌的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而且在受感染的住院病人中,估计有30%至70%的人最终会死亡。

“这是一种新的真菌,其致死率高、高传染性,容易发生院感,耳念珠菌是耐药真菌,目前缺少特效治疗药物。”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蒋子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们一定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提高对该真菌的认识与科普

新真菌在全球多国发kgvTqpu现,

美国一半感染者死亡

耳念珠菌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酵母菌,因为其最先从外耳道发现,所以称为耳念珠菌。200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近年来,耳念珠菌在全球30多个国家有报道,目前该真菌在美国流行传播较为严重。从2019年到2020年,美国的感染人数增加了59%,达到756人,2021年感染人数增加了95%,达到1471人,2022年感染人数进一步上升,达到2377人。

“耳念珠菌作为一类重要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能够广泛定植于黏膜和皮肤上。”蒋子栋介绍,由于免疫抑制药物、抗生素过度广泛使用变异出了新的真菌,耳念珠菌耐药性高,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耳念珠菌现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 。因其可长时间附着于医院环境和设备上且难以有效消除,成为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源头。

“耳念珠菌能停留较长时间,并且能通过病人和被污染的物体传播。”蒋子栋白熊资讯网介绍,皮肤可携带该菌,不造成感染,但可传播给其他人。该菌可引起重度感染,多重耐药时导致治疗困难,容易播散。

预防是关键,

早诊断避免院内感染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在我国,2019年已有18例患者感染耳念珠菌 。2022年6月,耳念珠菌在某院重症科病区内传播,1例患者发生耳念珠菌败血症医院感染,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出耳念珠菌,这是我国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但在该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及周围环境中未检出耳念珠菌。截至2020年8月,中国公开报道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报道数量已有25例。

接触传播是耳念珠菌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耳念珠菌医院感染,极易在病区,甚至医院内播散。2022年6月6日我国某院重症科1例长期住院患者(章某)检出耳念珠菌,随后在该重症科14例在院患者进行筛查发现,其中8例患者检出耳念珠菌9株。

而章某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多年,长期滞留重症病房,免疫力低下,最终出现耳念球菌败//www.czybx.com血症,抢救无效死亡。但其他7例检出耳念珠菌的重症患者,均无临床正常,考虑为定植菌。经过采取积极防控措施,7例定植患者后期复查均转阴,未在病房内发生暴发流行,由此说明,目前耳念珠菌是可防可控的,即使发现医院感染,也无需恐慌。

蒋子栋提醒,“对于进入过疫区后回国的人,回国前、回国后,一定要认真清洗身体与衣物,并进行消毒,同时,不要接触有免疫力缺陷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最好不要到医院看病人。”

此外,对于预防耳念球菌早诊断非常重要。蒋子栋介绍,如果临床上,医生发现耳道出现感染、并伴有不明原因的高热、腹泻、呼吸困难的患者,一定要其转到上级专业检查机构进一步检查,不要误//www.czybx.com判、漏判,发现疑似患者,要采取相应隔离防控措施,才能避免大规模传播。

责编:李欣

主编:徐婷婷

校对:李益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白熊资讯网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3-03-22 专家谈耳念珠菌预防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21529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