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3-05-02 礼赞劳动者

日期:2023-05-02 11:52:50 来源:光明网 浏览:297次 栏目:热点

“五一”假期,大家玩得尽兴,玩得开心,玩出了新花样。每一份快乐,都要靠劳动创造。这个假期,有的劳动者坚守岗位,苦干实干,他们在工作中也收获着快乐。

扎根一线

神十五在轨满五个月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五一”假期,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五白熊资讯号航天员乘组依然坚守在岗位,维护设备运行,完成日常科研任务。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在轨满五个月。根据计划,这几天他们主要会完成一些空间站环控生保维护工作,并继续保障目前正在开展的各项空间试验和实验。

礼赞劳动者

挺进地下一万米亚洲最深井开钻施工

在新疆,一群劳动者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挺进地下一万米”。1日上午,设计井深超亚洲纪录的 “深地一号”跃进3-3井,在塔里木盆地正式开钻施工。

礼赞劳动者

总台央视记者古峻岭:按照计划,170天后这口井会钻探到地下9472米的位置,这一深度将刷新亚洲最深井的纪录。

礼赞劳动者

“深地一号”所在的塔里木盆地,探明资源量达50多亿吨,已知超深油气资源量位居全国各大盆地之首。

礼赞劳动者

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西北项目管理部经理徐明友:当井深9000米时,井底温度通常达到200摄氏度。地层压力150兆帕以上,在世界上衡量钻井难度的13项指标中,塔里木盆地有7项名列第一。

铁路“蛙人”潜水查隐患 保障大桥安全

“五一”假期,铁路出行人数再创新高,在大家安全出行的背后,是无数铁路人的默默坚守。陕西宝鸡峡的渭河大桥,平均五六分钟就有一趟列车从桥上通过,为了保障安全,中国铁路济南局铁道战备舟桥处的专业桥梁水下监测队,要深入水下对桥墩进行检查。

礼赞劳动者

潜水员入水进行检查,四个小时后,潜水员出水,监测队将把发现的安全隐患制作成报告,供相关单位对桥梁进行安全管理。

礼赞劳动者

“五一”坚守岗位牙林铁路上的工务人

礼赞劳动者

在大兴安岭北部的牙林铁路,最低气温仍在零下。白天冰雪融化流到涵洞中,夜晚结冰就会淤堵排水设施。这200多公里的线路上,分布了大小80多个涵洞,都得在春融期间打通。铁路工人要在孔径不足1.5米的涵洞中清冰疏通,作业时直不起腰,只能采用蹲、跪、趴等方式破冰作业。

礼赞劳动者

苏吉吉纳里水电站的青年突击队

这两天,由中企投资建设的“一带一路”项目重点工程——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项目首条竖井压力钢管顺利安装完成。“竖井开挖”是水电站项目施工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主要关键线路之一。

礼赞劳动者

苏吉吉纳里水电站突击队副队长及技术员隋学华:我在现场工作,马上再有几个月就要到10年的时间了,希望通过在基层的努力,对“一带一路”的发展,作出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劳模精神

四十年如一日 在沙漠筑起绿色屏障

工作带来的快乐,更加深沉。他们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我们贡献着精神的营养。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71岁的全国劳模郭万刚,四十年扎根林场,日复一日治沙造林,他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劳模,他的精神,就是劳模精神。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最大的风沙口,曾是一个只有风沙、没有绿色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甘肃省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等六位年过半百的老汉,以联户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成了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

礼赞劳动者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当时有一句话就叫“八步沙不治,土门子不富”,他们有的辞去大队书记、生产队长的职务来治理沙漠,坚定地走上了这条治沙路。

1983年,六老汉中年龄最大的郭朝明因身体原因病退,31岁的郭万刚辞去工作,代替父亲走进了八步沙。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沙,郭万刚曾经一度想要放弃,但1993年的一场沙尘暴,让他彻底转变了想法。

礼赞劳动者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在下午四点多的时候,西部方向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当时给我的感觉,我们今天就回不去家了。六七个小时以后我们才走出了沙漠,到家后我看到我的妻子泪流满面地说:“我以为你回不来//www.czybx.com了。”听外面的人说,我们有几个娃娃被风沙埋掉了。

从此郭万刚下定决心要把家乡的沙治住。可治沙的经费从哪来,让所有人犯了难。郭万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林场附近,按照政策打一眼机井,开垦荒地,种些粮食和经济作物,贴补造林费用。然而打一眼机井要花将近30万块钱,这对几个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礼赞劳动者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贷款有限额,贷不到,当时根据我们的实际生活情况,一户贷200块钱了不起了。再次动员我们大伙卖猪、卖羊、卖粮食,多么困难也要把井打成,井打成我们的发展就有了保障。

礼赞劳动者

然而,经费问题解决了,沙漠腹地每年100多天5级至10级以上的大风,又让郭万刚的造林之行变得十分困难。

礼赞劳动者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我们在裸露的沙丘上栽树,栽上以后两场风沙就给它刮掉了。通过反复地实验,我们就总结出了一棵树一把草的方法,很奏效。

礼赞劳动者

在郭万刚的带领下,2003年,7.5万亩八步沙的治理任务终于完成,但他觉得这还远远不够。郭万刚又带着治沙团队,向腾格里沙漠深处进发。为了赶进度,他在沙地上挖个壕沟,用柴草搭了个地窝铺住,而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礼赞劳动者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如果在这吃饭,就在这个小屋里。因为西北方向刮来的风烈得很,在外面坐着吃饭,一碗饭就是半碗沙。当时就是不论多苦多累,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礼赞劳动者

从不情愿到不舍得,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角染白的老人,郭万刚和他的治沙团队在八步沙植树1000多万株,在曾经的不毛之地上,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带。2020年郭万刚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礼赞劳动者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我们坐在沙丘上,刮的是清风,我们现在看到这些树木也很欣慰。

礼赞劳动者

如今,71岁的郭万刚没有放下手中的铁锹,还把他的治沙事业传承给下一代治沙人。

礼赞劳动者

甘肃八步沙林场职工 第三代治沙人 郭玺:我们要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一代一代干下去,扎根在这里,把黄沙固住,把沙漠植绿。

一技之长

张文扬:与一根“针”的较劲

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是大批劳动者工作的日常。在福建厦门,有一位和“针”较上劲的医生——张文扬。从事中医工作30多年,他在针灸方面练就了一手“无痛”的“飞针”技艺,他还将这种技艺沿着“一带一路”了海外。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室内,张文扬白熊资讯网正在用针灸,为患者治疗骨伤疾病。

礼赞劳动者

只见他拇指与食指稳稳地捏住金属针,轻轻一弹,针就刺进了患者的皮肤中,随后,他捏住金属针尾端,柔和地调整针刺的深度。

记者:有感觉到痛吗?

厦门市民 刘女士:没什么感觉。

记者:都根本不知道自己扎了几针了?

厦门市民 刘女士:根本不知道。

礼赞劳动者

张文扬说,他从小就对中医很感兴趣。1992年,从原福建中医学院骨针系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医医生。刚工作不久,他就发现,不少患者害怕针刺疗法带来的疼痛,因而产生了抵触心理。如何减轻患者的痛感?张文扬开始和“针”较上了劲。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文扬:有没有得气,就是有没有针下沉紧,针刺的深度、刺激量是不是刚刚合适?比如说胸背这个地方,是特别要注意的。因为你扎浅了没效果,扎深了下面就是胸腔,容易出现这个气胸或者其他脏器的损害。

礼赞劳动者

为了把控这极其抽象却又至关重要的感觉,张文扬不断琢磨、练习针刺的手法。科室里护士用来盛放针管的泡沫板,几乎都成了他练习“飞针”针刺法的工具

礼赞劳动者

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张文扬已经能够精准运用针灸疗法,服务更多患者。从2020年开始,张文扬还成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医学院的兼职教授,将他的“飞针”技艺,通过“一带一路”,分享给更多海外的中医爱好者。眼下,就有3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跟着张文扬学习针灸等中医知识

这3位留学生经过了前四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去年11月来到厦门开始实习。今年9月毕业后,她们就能在马来西亚直接注册,正式行医。

礼赞劳动者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生 陈诗琳:主要是学到了一些像是进针的手法。中医它不是单纯只有医学,还有一些文化底蕴的东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文扬:除了我们对她们医学上的教育以外,还有一些医学人文的交流,传承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我们中华的文化。

攻克极限难题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正在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已经建成了2100多个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然而,在一些关键环节,依然需要技术工人以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钻研,去攻克极限难题,实现创新超越。

中国兵器集团的数控铣工马小光正在加工的是装甲车最精密的零部件之一,一体式行星架。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马小光:必须全神贯注的,有任何操作上小的差别都会对最终产品精度产生影响。

礼赞劳动者

一体式行星架上有五个圆孔,如同行星一般均匀分布,无论是垂直角度还是平行角度,最小公差都必须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礼赞劳动者

刚接到这个生产任务时,工人都是机械加工后,再进行手工打磨,不但效率低,并且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礼赞劳动者

一体式行星架关系着国防设备的升级换代,面对急迫的任务期限,马小光提出,用数控机床进行批量加工。

礼赞劳动者

马小光的同事姜凯旋:不太现实,想法太大胆了,零件精度特别的高。

虽然数控机床是高精度加工,但是结构偏差、刀具磨损等多因素带来的微米级误差叠加起来仍然超过了行星架要求的精度,然而,在马小光看来,高超的狙击手绝不能完全依赖瞄准器击中目标。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马小光:如果说我们机器能达到什么精度,我们操作人员就加工什么样精度的零件,只能是一名操作工。加工出机床所达不到的精度要求的零件,这是我们一个工匠和一名带头人,他的职责和使命。

马小光逐一测量机床的部件,一次次试验、计算,终于校正了机床的一个个微米级的误差,然而行星孔直径尺寸还是不达标。冥思苦想中,马小光终于发现了一个只存在于教科书、平时工作中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马小光:车间内厂房能达到三十六七度,而我们实际检测这个零件时候,它的恒温是二十度。

高精密零件如同脆弱的花朵,环境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它的完美展现。马小光日夜守在机床旁边,将早中晚不同时间的车间温度和机床运转的情况记录下来,一遍遍耐心验证,最终掌握了其中的变化规律。一体式行星架终于实现了数控加工,精度稳定控制在了0.01毫米以内。

25年来,马晓白熊资讯网光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他提出全新的U型数控加工单元,颠覆了沿用几十年的生产流程,让数字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中国兵器集团首席技师马小光:作为新时代的工人,我们也是肩负着传承老一代兵工人精神的这种职责和使命,要主动去拥抱更多的专业知识,去完成每一个攻关的挑战。

来源: 央视白熊资讯网新闻客户端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3-05-02 礼赞劳动者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22905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