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 奋跃而上 激扬青春力量
百年前,一批热血澎湃的青年擎起真理的火炬,开辟经天纬地的事业。
百年后,无数意气风发的青年担当历史的重任,投身民族复兴的征程。
时光流转,时代巨变,青春一脉相承。
志,气之帅也。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民族的未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做有理想的青年
做敢担当的青年
做能吃苦的好青年
做肯奋斗的青年
穿越历史风云,责任担当始终是进步青年的鲜明特质。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青春之火,为民族而燃烧;青年之心,为祖国而跳动。
青春的记忆,永不褪色。
言语谆谆,承载着最深的期许。
青春的韵律,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许岁月以不朽的荣光。
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正因一代又一代“青春之我”接续奋斗,才有今日“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深情告白,才有今时“平视世界”的自信底气。
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新时代青年更须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矢志奋斗,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③
仲 音《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1 版)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从寄语“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到提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从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到嘱托“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奋斗”是个一以贯之的关键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珍惜这个伟大时代,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才能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回望过去,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观察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眺望未来,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奋斗前后相续。只要广大青年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变为现实。
一往无前,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广大青年一定能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
奋发有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人们。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广大青年要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心系家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加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新时代中国青年必能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路网发达,彰显强大的交通基建实力
快捷舒适,彰显强大的运输服务能力
——智慧机场、数字车站,出行更高效。
——注重细节、优化体验,服务更周到。
——坚守岗位、各负其责,运输更安全。
平稳有序,彰显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
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人民论坛)
张 凡《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4 版)
五四青年节之际,一部献给中国青年的网络电影引发关注。不同年代的青春故事,传递出穿越时空的青年力量。
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
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国家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民族复兴呼唤青年接力奔跑。广大青年珍惜青春、积极进取,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广阔乡村挥洒汗水,在工厂车间争创一流,在科技战线贡献才智,在风雪边关威武守护,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让青春的光谱更加广阔,明天的中国才会更加美好。
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广大青年一定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抵达梦想的彼岸。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青年人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广大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上勇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人民观点)
——紧紧锚定开展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④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5 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真理之旗、掌时代之舵、扬复兴之帆,在实践中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着世界
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
“咱们今天一起想想咋沿着总书记指的好路子,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学思想、论村情、谋发展。9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提“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引领深山苗寨实现从深度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巨变。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又成为大伙儿致富路上的“金钥匙”。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实干担当促进发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五个方面具体目标之一。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转变透支资源的发展方式,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佼佼者。以“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遵循,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贯彻“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的要求,徐工集团加强技术研发,22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关键指标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达到100%。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真理之旗、掌时代之舵、扬复兴之帆,在实践中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着世界。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面对前进路上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我们既要依靠学习提升能成事的真本领,也要依靠实践练就敢担当的宽肩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必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一笤一帚 扮靓环境(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郁 港《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5 版)
生活在整洁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去年,我入职一家环境服务公司。这才知道,在每天的夜色中,都有环卫工人用手中的一笤一帚努力劳作,细心清理每一个角落。正是这些“城市美容师”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城市的整洁和文明。
初到公司,我主要是通过跟班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从协助数据统计、员工管理、物资发放,到了解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内容、保洁工序,我对同事们所展现的担当精神和负责态度,以及对这座城市的熟悉和热爱,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环卫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不断更新各类环卫设施和作业车辆,更好适应和满足城市环境卫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除了做好日常保洁工作以外,我们还承担着应急抢险的重要职责。作业中心和机扫车队都常备应急支援队伍,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和特殊情况,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恢复路况,确保人们正常出行不受影响。在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同时,我们还进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提供便民服务,向更多人普及环保理念。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还记得参与公司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时,有居民主动递上水,就飞快跑开,都没给我们留下说感谢的机会。以前这样的故事只在新闻上看到,生活中还是第一次遇到,我心里特别感动。跟同事们说起,他们也分享了很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暖心事。这生动体现了社会各界更加注重爱护人居环境,形成了尊重环卫工人劳动的良好氛围。这让我对环卫人的职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做好环卫工作的决心。
环卫事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卫工人是推进环卫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离不开环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广大环卫工人的不懈努力。奋进新征程,我和我的同事们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人们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评论员观察)
——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开创事业新局⑯
周人杰《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5 版)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要绿色低碳,消费观念和日常习惯也要节约环保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北京延庆,冬奥场馆深入实施赛后利用计划,开展多业态经营;在河北邢台,企业运用新技术建造高层工业厂房,节地近90%;在浙江衢州,“公务餐”改革打通市域范围496家食堂,供干部开展公务活动前在线就近预约,全市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同比减少约30%……今天,节约理念融入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环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节约资源,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动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2012年至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6.4%,单位GDP水耗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58%,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形成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和初级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给我国资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粗放利用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推进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一体化节约、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推动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确保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安全,才能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经济发展不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贫守青山的“缘木求鱼”。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要处理好利用和节约、开发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既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资源风险,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这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治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上,应加快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生态损害成本、环境污染代价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和逐步提高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能耗、水耗、物耗标准,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和节约高效利用。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要绿色低碳,消费观念和日常习惯也要节约环保。在上海,快递包装“绿色革命”提速;在广东广州,全市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在湖南,到2025年长株潭都市圈50%的居民小区要具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条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党政机关要严肃财经纪律,坚持过紧日子,带头将节约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全社会共同努力,将全面节约战略落细、落实、落好,必能为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作出积极贡献。
忆往昔——
赶骡马,过溜索,翻山跨河邮路艰辛
看当下——
增人力,保投送,全通邮便利百姓生活
谋长远——
通5G,开直播,新邮路助农产品“飞”出深山
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思想纵横)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③
夏锦文《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9 版)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这既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对我们党探索现代化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
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正”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定和质的要求,“新”可以理解为新的理论认识和创造性实践探索。守正创新,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判断、进行新创造、推动新进步。守正创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恪守正道、革故鼎新观念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进行实践创造的重要经验。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追求民族复兴,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入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得通、走得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守正,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守好这些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好环境好生态,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守正中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扬帆远航,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专题深思)
汪 燕《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9 版)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统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调整利益格局之复杂世所罕见。新征程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凝聚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这要求我们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基层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建立与巨大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工作力量和工作机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在维护当事人物质利益的同时保障其精神利益,在解决纠纷的同时纠正认知偏差、解开思想疙瘩、理顺负面情绪;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在化解基层涉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的矛盾纠纷时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既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也调节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强化涉外法律服务,更好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纠纷特征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呈现一些新特征新变化。矛盾纠纷涉及的主体范围更加广泛,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争议内容也更加多样,既有关于财产权等传统权利的,也有关于数字权利等新型权益的;矛盾纠纷既出现在现实场域,也发生在网络空间,并且现实与虚拟交织、跨地域跨领域的矛盾纠纷显著增多。这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新的更大挑战。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需要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征新变化,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要在党的领导下,调动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经营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多元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加强新技术运用,努力在最低层级、用最短时间、花相对最小成本解决问题。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支撑。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增强基层多元解纷合力,做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中更加注重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切实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制定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党内法规,依法明确基层党组织、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在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中的职责;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制度通道;形成制度化的协作衔接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加强联动,强化非诉讼和诉讼对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确保各项制度接地气、有特色、真管用,为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提供多层次制度保障。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叶兴庆《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09 版)
内容提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深入理解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和目标要求,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深入理解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和目标要求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和我国国情农情,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和中国特色并进行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持续提高,对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需求显著增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不断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扩大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释放农业农村增长动力和发展潜能。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才能有效防范涉农白熊资讯网领域安全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基础。
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建设农业强国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体现中国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发展理念等特色。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顺应小农户分化和技术变革趋势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家庭经营和白熊资讯网统一经营各自优势。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倡导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节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四是赓续农耕文明。我国农耕文明中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的种植经验,精耕细作、用养结合的种植理念,桑基鱼塘、农桑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及顺天应时、共生共荣,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产和消费观念等,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将两者贯通起来,可以创造出新的现代农业模式。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和农业支持政策的普惠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要锚定供给保障强,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跟上需求增长步NHbXdmTzB伐,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主要品种储备调控能力。锚定科技装备强,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面向农业生产需求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整体提升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推广普及的创新体系效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锚定经营体系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白熊资讯网务体系。锚定产业韧性强,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科学应对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锚定竞争能力强,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
准确把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着力点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增强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加强党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2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面向未来,我国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针对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分解产能增长目标,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提高产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律,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展乡村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白熊资讯网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底线任务,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这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两大驱动力量。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活资源、要素和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产业急需为导向,集中力量组织技术攻关。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配套、进村入户。要深化农村改革,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循环,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推进农村“物”的现代化,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进农村“人”的现代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科学素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挖掘出生活里的故事 表现好故事里的生活(艺海观澜)
黄 渤《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4日 第 20 版)
文艺创作要经得起时代检验和历史沉淀,文艺工作者就必须厚植人民情怀,投入时代洪流,激发青春理想,用有温度的作品感动观众,用有深度的作品激励观众,用有高度的作品引领观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呼唤新创作,新时代造就新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表现好中国人民的精神气魄,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这句话我很有感触。我们的生活从不缺乏好故事和值得书写的人物。要让故事更生动、人物更鲜活,就一定要回到生活本身,从人民的奋斗中吸取养分和力量。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我饰演工程师林治远。他负责制作电动升旗装置,让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开国大典上升起来。百废待兴之际,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林治远为保证升国旗准确无误、万无一失费尽周折。
在深入角色过程中,我了解人物事迹,发现他的动力来自对祖国深深的情感,以及迎接新中国成立时溢满心胸的自豪。林治远知道,天安门广场升起的这面国旗意义有多重大,所以他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拍摄当天,我爬到20多米高的旗杆顶上,看到整个广场时,更真切地体会到林治远的心境——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支撑他的是什么,心中燃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作为表演者,我为之感动,为之震撼,更深切地感受到扎根人民的深厚力量。
作为一名演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故事里还原生活。只有真正扎根人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才可能塑造出有温度的人物。在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我饰演农民发明家“黄大宝”。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让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黄大宝同样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也称得上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发明家”。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人生价值。
创作过程中,我们特意拜访了很多这样的农村发明家,就是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快乐,展现出生活的大智慧。这次采风让我体会到,“黄大宝”这个人物的生动,离不开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当看到自己的家乡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时,他们的感动是真实的,是带有温度的。把握住这个基调,在演绎人物时,我用了很多喜剧手段,通过轻松诙谐的氛围,突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脱贫攻坚事业的坚定、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让观众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内心是真挚、坚韧和充满感情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蕴藏着无数令人感动又振奋的故事,需要我们紧贴时代脉搏去感受、去表现。
当年我作为青年演员得到前辈提携,才有机会登上大银幕,开启自己的追梦之路。我深知文艺事业需要年轻力量,青年人才需要前辈扶持。2016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开展“新导演助力计划”,为有电影梦的优秀青年导演提供平台和资源,为打造优秀电影作品提供帮助,鼓励他们用更新的创作语言和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受观众喜爱的好作品。
文艺创作要经得起时代检验和历史沉淀,文艺工作者就必须厚植人民情怀,投入时代洪流,激发青春理想,用有温度的作品感动观众,用有深度的作品激励观众,用有高度的作品引领观众。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始终提醒自己要对观众怀有赤诚之心和敬畏之心,谦虚谨慎为人,踏踏实实工作,挖掘出生活里的故事,表现好故事里的生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3-05-04 奋跃而上 激扬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