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3 四位格斗人眼中的《八角笼中》
7月8日,王宝强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八角笼中》接棒《消失的她》,登上单日票房榜榜首,并蝉联至今,展现出非凡的后劲。累计票房突破10亿、豆瓣7.6的开分,也印证了观众对其品质的认可。
影片根据2017年引起社会热议的四川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改编,讲述了向腾辉(王宝强 饰)带领一群来自大山的穷苦孩子,通过练习格斗突出命运重围,探寻人生出路的故事。
由于“含格斗量”太高,所以对格斗不够了解的观众,对片中部分细节的认知会比较模糊,甚至有所误解。影视独舌近期对话了四位不同类型的“格斗人”,一方面为片中的格斗细节答疑解惑,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他们眼中的《八角笼中》是否会有所不同。
第一位格斗人,是资深的格斗赛事推广人张太海。他是多家格斗赛事的特邀解说嘉宾,现场解说场次超过1500场。他同时也是一名电影人,曾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担任兵器顾问,也曾自编自导院线电影《三流勇士》。
第二位格斗人,是昆仑决75公斤级世界冠军、北京日照东方格斗俱乐部创始人郑召玉。他11岁开始接触格斗训练,2013年转为职业选手,曾在多项赛事中夺冠。
第三位格斗人是80后的老郝,曾经接受过6年的专业格斗训练,后因伤退役。虽然没能踏上职业赛场,但格斗成为了他现在强身健体的常用手段。
第四位格斗人是90后的小宋,曾通过练习格斗减掉了70斤的体重。因工作远离格斗训练数年后,他于今年春天再次走进伊力夏提拳击运动馆,找回了曾经的快乐。
四位格斗人,四个别开生面的视角,为您带来《八角笼中》的别样解读。
不够燃?
虽然全片围绕格斗展开,但王宝强使用现实主义手法,深挖了故事之下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力量,使其与传统体育题材热血、高燃的观感大不相同。
小宋觉得《八角笼中》拍得很不错,但并不燃。“片中给我触动最大的台词,是向腾辉说‘我再也不碰格斗了’。可能他觉得他活成那样,若再拿格斗去赚钱,就是对格斗的一种侮辱吧。
和《激战》血脉喷张的感觉不同,这片子更打动我的是角色内心的纠结。接触过格斗的人,DNA会动。”
老郝则被片中的训练段落燃到了,因为这些空击、沙包、对练、实战、体能等项目都是他曾经练过无数次的,很容易触动到他的青春回忆。片中最打动他的也是文戏——向腾辉和母亲的对话。
张太海和郑召玉都认识影片的人物原型。两人均表示影片对人物和故事的改编非常出色,提炼出了人物原型恩波、苏木达尔基身上独特的人格魅力,抓住了格斗孤儿事件中的戏剧矛盾。
郑召玉表示,片中准确地还原了一些古老的训练方法,但最惊艳的并不是片子的比赛段落,反而是其传达出的“每个人都要挥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拳”的精神,非常触动他的心。
张太海结合自己拍摄《三流勇士》的经验,讲到:“电影行业内的武术指导都是武校出身,擅长的是传统武术,对竞mvpTu技格斗的技术动作了解往往不够深入。而格斗运动员又不太懂影像。再加上演员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动作,想拍出既严谨又好看,还新颖的格斗比赛,几乎做不到。”
张太海在《三流勇士》片场指导演员
在郑召玉看来,影片最后苏木(史彭元 饰)打的比赛并不是一场完整的格斗比赛,也就没有展示出技战术层面的看点。
两人只是完成已经套好的招而已。“最后苏木获胜,是源于精神激励,气势起来了。”
对于苏木的反败为胜,老郝表示不太信服。他认为十字固一旦做成了就很难挣脱,片中给出的挣脱十字固的方式,有点儿不太现实。小宋则表示虽然自己预料到了哪个节点要上演反败为胜,但依然信服。毕竟在现实的体育比赛中,有很多最后时刻反败为胜的奇迹时刻。
练格斗,很赚钱or很烧钱?
《八角笼中》最现实的社会议题,在于向腾辉给了苏木等大山里的孩子一条出路。虽然练习格斗并不是现实中穷苦孩子唯一的出路,但从片中环境来看,如果他们不跟着向腾辉练格斗,人生走向可能会极其灰暗。
于是便引出一个问题,练格斗真的很赚钱吗?
郑召玉(中)曾获得昆仑决75公斤级世界冠军金腰带
郑召玉虽然尚未退役,但已经创建了自己的格斗俱乐部。对于练格斗是否很赚钱,他最有发言权。“目前职业格斗选手的收入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打各种比赛的出场费,一个是兼职当教练的课时费。”
“只有极少数的冠军级明星才能接到代言。观众在看比赛直播时所看到的广告,都是赛事的赞助商。
格斗俱乐部很难像足球队、篮球队那样得到品牌商的赞助。
普通的职业格斗选手,年收入大概也就五六万人民币,远低于人们的想象。”
张太海将职业格斗选手形容成“还在上学”。“很多人以为打上职业比赛就是工作了。其实更像是考上了大学。
职业选手都是一边学习一边比赛的。他们需要给俱乐部交‘学费’(成绩好也可以‘免学费’),还需要去上体能训练课等‘补习班’。打比赛就相当于定期交作业。
只有你成绩够好,从‘学生’晋级成‘教授’了,才能通过当教练、开拳馆等渠道把学费赚回来。”
郑召玉透露,一名职业格斗选手,为了维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一年的支出大概要15万元左右。
即便是业余练格斗,花费也挺多的。老郝舍不得在格斗俱乐部办年卡,通常借用健身房的操厅来训练。小宋则笑称自己是“装备党”,在购买拳击鞋、拳套上的花费已经超过了1.5万元。
小宋(白色帽子)喜欢佩戴自己购买的拳击手套训练
“《八角笼中》的热映,可能会让大众对格斗的认识有所改变,看到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一面。但具体到俱乐部招新上,可能帮助并不大。”郑召玉并不认为影片能带动一股“格斗热”。
演员的肌肉究竟能不能打?
《八角笼中》虽然口碑很好,但仍有挑剔的网友质疑苏木的饰演者史彭元不够敬业,没能练出一身“能打”的肌肉。
对此,四位格斗人的看法也出现了分歧。老郝直言“看上去确实差点儿意思”。郑召玉则表示可以理解,因为角色原型苏木达尔基本人便是体重不到60公斤的轻量级选手。“苏木的选角,至少在形象上、气质上,和我认识的苏木达尔基很像。”
上:苏木达尔基 下:苏木
我们特意将苏木达尔基的比赛照片,和史彭元在片中的剧照拿给了乐刻健身的私人教练晓鹏对比。
据他目测,苏木达尔基的体脂率大概在8%左右,而史彭元的体脂率可能要接近20%。
这是导致两人观感差别的根源。
据郑召玉介绍,职业格斗选手的力量及格线是:卧推至少体重的1.5倍,深蹲至少体重的2倍,硬拉至少体重的2.5倍。虽然这个水平在健身房里已经足以位列“大神”级别,但由于格斗是一项更重视技术、反应速度、灵活性的项目,所以选手们不会刻意追求肌肉量。
张家辉曾经为饰演《激战》中的格斗选手而大幅增肌
晓鹏教练表示,职业格斗选手的肌肉线条是长年累月的训练磨砺出来的,一般人只靠格斗训练短时间无法接近。不过,如果能请到专业的健身教练来制定饮食和训练计划的话,演员大概1-2个月的时间就能将体脂率降低10%,从而在视觉上更为“逼真”。
小宋则给出了另一个视角:“你若看过一些格斗明星的社媒账号,会发现他们在非赛期也经常喝可乐、吃汉堡。那肚子上的肥肉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少。只不过他们比赛时展现的身材很好,所以很多人就觉得格斗选手身材必须很好。”
张太海认为,职业格斗和演员行业白熊资讯网其实非常像,都是“老天爷赏饭吃(先天条件)排第一,祖师爷赏饭吃(后天努力)排第二。”
亚洲mvpTu首位UFC世界冠军张伟丽(左)和张太海(右)
容易忽略或误会的细节
在聊天中,四位“格斗人”还特意提出了片中的一些细节。他们觉得如果缺少专业知识,这些细节可能会被观众白熊资讯网忽略或误解。
张太海指出影片中所使用的词汇“格斗”其实并不严谨。
在回忆段落里,青年向腾辉练的是散打,而后期孩子们参加的比赛,明显采用的是MMA(综合格斗)规则。“格斗也好、搏击也罢,都是一种泛指。细分下来有散打、拳击、摔跤、跆拳道、泰拳、自由搏击(KICK BOXING)、综合格斗等多种类别,只有练过的人才能分清。电影为了照顾普通观众,就都统一//www.czybx.com为了格斗一词。”
郑召玉提到小孩刚开始练格斗时,有一段在沙土坡上不停击打的片段。普通观众可能误会这段戏在表现格斗的耍勇斗狠。其实,这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训练,叫“地面锤击”。
“我们现在通常用布人或胶人等道具来辅助练习地面锤击技术,但片中小孩刚练格斗时向腾辉还很穷,条件有限,只能让他们在沙坡上练。”
老郝在看片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虽然孩子们的格斗动作都很规范,但王宝强在片中为数不多的几次出手,却带有传统武术的影子。“他是‘少林俗家弟子’,一些发力习惯可能很难彻底改变了。”
小宋则想提醒大家,片中很多对练段落并没有把护具穿戴齐。“虽然能够理解影片是为了突出这群草根拳手的不容易,但我希望大家意识到对抗练习的危险性。我们做对练,还是应该把护具带齐。什么体重就配什么拳套。避免受伤还是很重要的。”
张太海还有一个担心,《八角笼中》关注的是格斗圈中起点最低的一群人,观众不要因此就觉得格斗圈素质低、环境差。其实随着近几年职业化的发展,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普遍有了提升。
郑召玉坦言,虽然现在格斗选手的文化水平大都为初高中,但职业俱乐部普遍和一些院校机构有合作,只要选手自己有意愿,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训练之余,完成学历上的提升。“职业体育更尊重选手的个性发展和选择自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很多格斗题材的影片里都会设计“服用违禁药品”的桥段来激化戏剧冲突,但其实这种事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郑召玉解释道:“我从没听说过格斗选手利用违禁药品来提升竞技水平的。一方面是咱们国家对这方面管理非常严格。另一方面,格斗不是纯粹比拼力量和速度,违禁药品并不会立竿见影。”
“现在格斗行业对运动科学越来越重视,不仅训练器材更丰富,训练体系更科学,而且还可以聘请运动生理学、康复学的专家来为选手保驾护航。科学的进步,才是竞技水平提高和运动寿命延长的最好保障。”
【文/满囤儿】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