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7 央媒评1.3亿科研经费转化率为零
广西一所高校3年获1.31亿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化率为零,成为了大家争论的话题,这事让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钱花www.czybx.com了事没做好,这钱花得不值得。不过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声援高校,认为搞科技研发零转化很正常,和部分媒体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www.czybx.com
根据审计发布的数据,这所高校2020年至2022年三年期间实施了862个科研项目,具体有没有成果不知道,只知道的是成果实现市场转化是0.另一所高校获得1.79亿,实施了702个科研项目,也仅仅只有5个项目实现市场转化,这个0转化差别不大。
从审计的情况来看,这9所高校的研发能力确实不足,也就是有钱都没法办事。其中有四所高校居然有6682.28万元的研发经费闲置了,没有项目盘活这些资金。
当很多人在关注广西高校1.31亿元研发经费市场转化率为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高校的科研能力为何如此之差:
1、钱花了为什么出不了科研成果,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为什么很难实现市场转化?
2、高校为什么不敢大胆花钱?
3、有的高校为什么花不完科研经费?是没有科研能力吗?还是老师们和学生们太懒,躺平了不愿意干活?
在科技兴国的当下,西方对中国科技上的封锁越来越严,高校理应该承担起科技研发的重任,但当看到高校还如以往那般,不思进取,总想靠拿来主义,大家对高校总是恨铁不成钢。从广西高校的研发经费审计情况来看,高校里的老师和研究生们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老师和学生们都缺乏研发的动力,没有危机感,把科研当任务,即使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要能毕业就行;
二、高校的研究生们本来就不喜欢搞科研,读研只是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他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增加学历的厚度,然后找一份好工作,他们哪里坐得了实验室,也从未打算在学术界发展;
三、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让高校学生缺乏了创新求知的意识。高校的一些学生们从小就是拼成绩,读死书,没有激发求知欲。
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占主导地位,让做什么做什么,没有主动性。根本上没有脱离灌输式教育习惯,没有创新思维。
五、高校的科研心态不好,国内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还是像煮大锅饭,什么都扔进去煮一煮,看着熟了就捞出来,给个学位就走人。至于学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有没有自己的目标,都是不清不楚的。
科研经费是评价大学学术研究实力的核心指标,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广西的这几所高校,他们是三年才一亿多研发经费,还花不完。看看全国那么多高校,一年就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了,他们在科研上有什么样的成绩呢?
2022年部分高校科研经费
2022年部分高校科研经费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近50所高校的科研费用达到一亿元以上。天津大学2022年科研经费超42亿元,与往年经费相比再创新高,拥有2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7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大学科研经费破35亿元,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620项;昆明理工大学科研经费超27亿,南京理工大学科研费用破20亿。
此外,全年科研经费在15亿以上的高校还有2所,分别是:深圳大学(约19.56亿)和北京交通大学(15.//www.czybx.com8亿)。深圳大学成果转化金额较上一年增长2.07倍之多;北京交通大学自2020年晒出年均科研经费破10亿大关的“成绩单”后,三年时间已历史性达到15.8亿,增长率超50%。
2019年高校科研经费排行
而在2019年,中国大学科研经费排名100强中,全国共有3所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突破100亿。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最多,高达153.75亿;浙江大学130.98亿居第2;上海交通大学108.15亿居第3;北京大学91.43亿列第4;复旦大学88.34亿列第5;同济大学80.34亿列第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9.28亿列第7;中山大学78.12亿列第8;华中科技大学78.01亿列第9;天津大学75.70亿列第10。
当然,在讨论广西高校科研能力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广西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在年度经费预算上本身就有不小的差距。在教育厅公布了高校2023年高校年度经白熊资讯网费预算中,就可见其巨大差异。
2023年高校预算总收入
2023年,清华大学的年度经费预达到410.93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大学222.47亿元,排列第四。在前100所高校中,有24所预算经费超过100亿元,有50所高校超过50亿!名列前十的分别是:清华、浙大、交大、北大、中山、复旦、哈工大、山大、同济、武大!
当然年度经费预算和财政拨款还是有区别的,北京大学虽然高达410亿的预算,但财政拨款仅占11.59%,为47.62亿元,北京大学的财政拨款为47.15亿元,位居第二;浙江大学以37.04亿位列第三。这也说明了这三所学校具有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对广西高校1.31亿科研经费转化率为0这件事,网友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网友都是对广西高校表示理解支持的。
对1.31科研经费转化率为零表示理解支持的一方:
网友一:科研是科学研究,成败不定尚且不说,市场转化更不是科研的任务。 你现在能把陈景润的1+2这个世界第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吗? 这种唯利是图的科研观念,迟早会毁掉正经科研,催生出千万奇葩,如打磨芯片,学术造假…
网友二:这部很正常吗,科研投资一定要有回报的话,那三年超英,五年超美不是梦。
网友三:按道理来说,某项科学研究零成果同样有意义的,但这么多的项目都是零成果还是值得深思的。
网友四:真要搞学术就别一双眼睛盯着成果转化的指标看,要想赚快钱就别往学校投钱,又要搞科研又想要短期内赚钱,最后结果就是导师摁着学生做横向来保住自己头上压着的指标,学生就灌水乃至搞学术不端的小动作就为把文凭拿到手。
当然也有对高校1.31亿科研经费转化率为零表示不支持的一方:
网友一:大部分科研就是混经费用的,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不可能出现太多进步了,那么多大学的那么多老师,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做出任何贡献的。
网友二:确实转化率太低,咱们国内的大学大部分都不是科研www.czybx.com型的,大部分都是教书育人普及知识类型的。不能说大学科研转化率低,就说大学没效果,是不能画等号的。期待我们有些高校能够成为研究型的。
网友三:我们的大学主要考核的科研论文“成果”,现在高校录用的教师也大多是一路读书读出来的博士,对于产业、市场等知之不多,要他们向市场转化,实在难为他们了。
对于高校从事科学研究,我们确实持有宽容的态度。对此有网友还提议,可以采用西方的对科研部分的考核方式,完成一次科技研究实现市场转化,资金分配会有加权,反之,比重会降低,如果你几次没有结果,再次申请资金就难了,只能去教学或者离开,如果自己能找到风险投资的,那就没有限制。
针对广西高校1.31亿科研经费零转化的事件,我们应该听听网友理性的分析,在加强资金监管的同时,要多多鼓励支持,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