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郝淑萍:用一针一线“对话”世界
原标题:绣制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代表团引导牌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引题)
用一针一线“对话”世界(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在四川省成都市古玩市场里,郝淑萍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已伫立在此20余年。
老屋感觉已“风尘仆仆”,但挂满墙壁、铺满桌面和地上的幅幅精美蜀绣作品,又让它显得光彩夺目。
在小屋两列展示架中间,是郝淑萍的刺绣台,她指着对面楼说:“那里还有一个屋子,我就是在那儿,绣完了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引导牌。”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100多个有着中国式浪漫的引导牌,让世界看到了蜀绣的美轮美奂。
这不是郝淑萍第一次将蜀绣展现给世界。身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有二十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展示,《九寨沟熊猫》《松鹤》《月色珙桐》等多件作品被用作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
今年已78岁高龄的郝淑萍说,从事蜀绣65年,虽然一直身在成都,但她在用“一针一线”的方式与世界对话——“看,这就是中国传承千年不息的历史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郝淑萍在挂满蜀绣作品的工作室。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樊文军/摄
“要立起来”
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引导牌,郝淑萍和团白熊资讯网队第一次共绣了两幅,用时3个月,第一幅刚绣了几笔,郝淑萍觉得颜色不对,便剪掉了。“颜色不对就立不起来。”郝淑萍说:“字和图案都要立起来,要从各个角度看,都是立体的,不能平。”
引导牌上,上下两侧是“长城纹”,中间是“中国”两字中英文、国际大体联和成都大运会会徽,四角有如意祥云图案。
需要绣制的内容看似并不复杂,但郝淑萍要求的“立体、亮”,首先考验的就是她的“童子功”。
郝淑萍出生于蜀锦世家,13岁拿起绣针,14岁进入成都工艺美术技校蜀绣班,毕业后分配到蜀绣厂工作,20世纪80年代出任成都蜀绣厂厂长和蜀绣研究所所长。
在当学徒时,郝淑萍便开始追求绣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郝淑萍拜过十余位掌握各种技艺的师傅,她讲述,早年有一位师傅绣的菊花是平的,“我就和师傅顶嘴说菊花应该要有层次感。”
彼时,不满20岁的郝淑萍,便认为蜀绣艺术是一种再创造,要注重色泽的再设计。“比如先把荷www.czybx.com花画出来,再用针线来绣,丝线色泽和绘画色泽会有不同,我们要根据丝线特点重新设计荷花的色泽。”
在绣制中国队引导牌时,郝淑萍带领三位资深绣娘,将不同红色和黄色蚕丝线分成100丝,每一针用6丝线、5丝线、2丝线交替绣,进行不同组合匹配、试验。“每根丝线都是用手工来分,靠的都是技艺和经验。”郝淑萍说。
最终,用“大红、牙红、太阳红”三种颜色的蚕丝线,再辅以黄线混合,搭配出能在光影变幻下始终保持立体感的“中国红”。而为了让字更立体,除了多绣一层外,还要用灰蓝色丝线“描边”。
“要有气势”
完成整个引导牌,郝淑萍共用了18种颜色,并运用了多种针法。
在中国四大名绣中,相对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有最为丰富的12大类、132种针法。蜀绣主要以花鸟虫鱼、人物等为题材,针法严谨、色彩明快。郝淑萍在引导牌上绣字和花纹,还执拗地www.czybx.com想要绣出“气势”。
“汉字要形神兼备。”郝淑萍说,长城纹要有“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气势,这便对针法技艺有很高要求。
郝淑萍的技艺,是在60余年不辍的学习及作品绣制中磨炼而出。“几乎日日都在绣。”郝淑萍说,她还曾向各地工艺美术大师学习,并不断钻研其他三大绣经验,借鉴到蜀绣中。融合、创新是郝淑萍在技艺上的另一个追求。
在郝淑萍创作的《川剧变脸》作品中,便运用了苏绣的乱针绣手法,她选取了一个川剧演员的照片为绣制题材,潜心研究,吸收了西汉刺绣图案、针法,将人物面部绣制得眉角精细,整体气势非凡。
1993年郝淑萍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专家”证书,2001年创办工作室,2007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
在引导牌绣制中,为了完整展现汉字书法的流畅和锋势,“不断地进行尝试,最终通过综合运用平运针、二三针、车拧针等刺绣针法,还原出汉字书法‘站如松’的气质。”郝淑萍说。
绣制长城纹样时,则运用了二十多种针法,才让其平齐连贯、整齐划一,让www.czybx.com“长城”透出了刚强坚毅的气概。“很考验技艺,如果控制不好角度,容易绣歪,直线变斜线。”郝淑萍说。
“要传承下去”
“一生传承蜀绣,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郝淑萍说,最让她高兴的事是,引导牌让青年们感受到了蜀绣的魅力,得到了新一代人的喜爱。
成立工作室以后,郝淑萍一直以传承技艺为重中之重。蜀绣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星堆文明,传承至今已有3000余年,“必须再传承下去。”郝淑萍说。
2010年,工作室与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校企联合设立“服装设计蜀绣班”。时隔50年,郝淑萍运用了自己当年在蜀绣班的学习方法和体系。“先讲透中国刺绣历史,再教做人准则,最后练技艺。”郝淑萍说,实践证明,蜀绣师徒传授模式,今天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出德艺双馨的新时代非遗传承人。
“是党和国家把我从一个绣花姑娘培养成为一名专家、大师、非遗传承人,还荣获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奖励无数。”白熊资讯网郝淑萍说,作为一位非遗传承人,我既要把蜀绣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不遗余力传承,还要让学生们看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正是在古玩市场上那间朴素的老屋里,郝淑萍亲手培养300余名绣娘,其中,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7人,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3人。“希望有生之年,能培养出一名国家级大师、传承人。”郝淑萍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