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3-09-17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日期:2023-09-17 21:08:20 来源:开屏新闻 浏览:559次 栏目:热点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说到普洱茶、古茶树,相信不少人会首先想到云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资料图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自此,云南的世界遗产数量增加为6处。

关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你知道多少呢?今天跟随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的报道,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1)

初识遗产地

5茶林+9村落+3防护林

构建完整生态和景观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

其中

●遗白熊资讯网产区面积7167.89公顷,涉及澜沧县惠民镇的景迈、芒景两个村,内有10个村寨(其中9个为传统村寨);

●缓冲区面积11927.85公顷,涉及惠民镇景迈村、芒景村、芒云村和糯福乡勐宋村,内有5个村寨。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景迈山 绿色部分为古茶林文化景观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遗产要素简单来说包括:

5片古茶林、

9个传统村落、

3片分隔防护林。

具体来看

▽▽▽▽

●保存完好的5片古茶林

面积1180公顷,根据样方调研,茶树种植密度超过1000棵/公顷,估算古茶树数量超过120万株,大多茶树树高2—5米,较大的古茶树接近12米。

作为遗产要素的五片古茶林本身规模在清代18世纪成型后基本稳定,古茶林生态系统和整体景观也未有大的变化。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古茶树 资料图

●古茶林中的9个传统村落

布朗族、傣族先民来到景迈山以后,最早分别在芒景上寨后山以及景迈大寨建寨,随着部落人口的增加,为了减少统一集聚带来的火灾隐患并寻求更大的生产空间,部落开始分散建寨。

大部分寨子建成以后没有变换过地址,有的寨址则因为水源、疫病等原因迁移过,如翁基、翁洼、糯岗等。

1949 年以前,各村落在空间规模上变化不大。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村寨发展,芒景上寨、芒洪、翁基、翁洼、景迈大寨、糯岗等均在原来老寨以外另行建设了新寨,而勐本、芒埂、芒景下寨等则在老寨四周向外扩展。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景迈山翁基古寨 江文耀 摄

●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

3片分隔防护林面积617.65公顷。早期均为分隔不同古茶林片区的分隔防护性森林,其中景迈与芒景、糯岗与景迈之间的分隔防护林还是村寨主要水源地,后被逐步开垦轮作,但依旧保持着较好的森林生态。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原来的森林通过退耕还林逐步演替为天然次生林,景迈与芒景、景迈与糯岗之间的分隔防护林还列为省级生态公益林,严禁毁林开荒。其内的耕地逐步退耕还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景迈山千年茶山之心——芒景村! 资料图

遗产地居住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汉族等5个民族,向世界完整呈现了9个传统村寨,以及他们世代经营和管理的古茶林,茶树。同时,遗产地茶林生长所需的3片分隔防护林和从河谷到山顶的完整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住民生产生活完整的空间环境也得到全面呈现。外围11927.85公顷的缓冲区则有效保护了古茶林的生态完整和景观完整。

(2)

遗产地价值

森林-古茶林-村落

传承千年保持高度真实性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普遍价值六项评估标准中的两项:

标准Ⅲ——能为延续至今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标准Ⅴ——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资料图

具体来看:

标准Ⅲ——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

这一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并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十分独特,显示出了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智慧。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标准Ⅴ——申报遗产地是世居民族保护并合理利用山地和森林资源的典范。

世居民族利用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垂直利用技术和村寨选址、建设技术等传统知识体系,通过以古茶林为核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的山地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此外,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特别是古茶林的位置形成后再未改变过,古茶树的品种也未改变,是真实的;

●古茶林的种植者和维护者是真实的,各村寨人口和劳动力一直以世居民族为主;

●特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和技术是真实的,传承千年而依旧充满活力;

●森林-古茶林-村落的空间关系,以及由独特茶文化维系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保持着高度的真实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3)

遗产地历史

故事从茶树起源说起

随时间和人茶关系演进

故事得从第四纪冰期说起,中国西南地区的茶组植物在这一时期存活下来,成为世界茶树的起源。

时间来到公元10-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时发现野生茶树,于是在森林中建寨,在村寨周围人工栽培茶树,并通过长期探索逐步认识到普洱茶树的生产特性,形成了智慧的林下茶种植技术。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根据村寨、茶林景观形成的时间以及人茶关系的演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演变可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原始森林景观

(公元10世纪以前)

布朗族、傣族先民进入以前,景迈山还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

虽然景迈山的这些野生茶树可能后来逐步演化,目前未有发现,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中现存的具有4条花柱的茶树,极有可能为曾经在景迈山上的野生大理茶与普洱茶的杂交后代,是野生茶组植物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2.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初始期

(公元10-13世纪)

唐宋时期。以茶树的引种栽培及布朗村寨格局的基本形成为特征,也是古茶林早期雏形阶段。

布朗族早先以狩猎为生,其祖先在迁徙途中发现茶,茶叶拯救了病疫中的布朗族,他们从此认识并铭记住了这一神奇的植物,并称之为“腊”。首领帕哎冷率领族人到大森林中找回野生茶苗、茶籽,种植在寨子内外、房前屋后,开始对野生茶树进行驯化。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供图

随着古茶树的栽培,景迈山当地居民将茶树种植作为主要的生产活动,茶叶的功能也由药用发展为食用,形成了以茶当菜吃的茶饮食文化。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腊’(茶)不行”。

这个阶段的茶林,从发现到驯化,茶树种植规模较小。

3.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发展期

(公元14—17世纪)

元、明、清时期。以傣族进入和古茶林经济功能增强为标志。

经过长期的驯化,茶树得以大规模栽培。初期人们将茶与他人以物易物,换取盐、布匹、生产工具、粮食和生活物品等。

14世纪,傣族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茶叶种植加工技术。饼茶的出现,又极大地方便了茶叶的存储和长距离运输。茶叶不仅是药材和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成为www.czybx.com了饭后和休闲时的独特饮料,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礼尚往来的奢侈品,古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商品。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自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景迈山古茶被指定为贡茶后,古茶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茶叶产量进一步提高,古茶林成为世居民族的重要经济来源。

从古茶种植的区域来看,傣族进入景迈山最早的定居点是现在的景迈大寨,也有认为是勐本或芒埂的,根据相关考证,以景迈大寨为多。而后逐步向勐本、芒埂、糯岗以及班改等地迁转,至此,景迈山的村寨格局基本成型。因此,该阶段景迈山茶叶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古茶林文化景观基本格局形成,茶叶成为当地经济支柱。

4.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繁荣期

(18世纪-1949年)

进入清代、民国时期。普洱茶在清代被确定为进奉给皇室和朝廷大臣饮用的贡茶后,其知名度和种植、交易量都得到大幅提升。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在攸乐山(今景洪市基诺山)设立普洱府攸乐同知,负责监管六大茶山,包括景迈山的茶叶生产及运输事宜,并负责采办普洱贡茶。

公元1735年,普洱府攸乐同知迁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普洱贡茶亦由思茅同知采办。这是普洱茶历史上的繁荣阶段。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景迈山糯岗古寨 谭春 摄

景迈山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因为知名度和效益的提升而有所增加。同时,景迈山古茶林孕育了极为丰富的茶文化,不仅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更深刻地影响着景迈人民的民族性格、道德伦理。

他们在茶文化中感受到“和”,更好地尊重自然,保护茶林,建设家园。村寨、茶林规模比原来扩大并成型。糯岗寨子因为疫病而搬迁至现在老寨的位置。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5.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稳定期

(1949- 现在)

尽管村寨建设规模有所增加,但近些年制定的村庄规划以及环境整治等对村寨的规模和景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古茶林的规模、景观保持较好,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整体进入稳步延续期。

(4)

13年申遗路

保护结出累累硕果

申遗途中一路生花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10年6月启动,迄今已有13年时间。

启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后,遗产申报地同时受到中国最高级别的文物、生态、环境、森林、物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法律的保护,当地政府还为申报遗产地出台了量体裁衣式的法律保护。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供图

此外,还建立了政府、村民和专业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保护管理体系,通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迈古茶园文物保护规划》《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规划》《景迈山村庄规划》等,结合传统的政府-村民-当地传统和宗教信仰三位一体的治理方式,为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古茶林、村寨、分隔防护林和环境的保护状况得到了全面监测。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供图

13年的申遗历程

  • 2010年6月,启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 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同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2013年3月,景迈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7年3月,申遗文本正式递交到国家文物局。

  • 2019年6月,国家文物局召开2021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专家评审会,建议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2021年中国申报世界遗产推荐项目;同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复函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2021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报请国务院批准;同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成功举办“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 202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世界遗产正式申报项目,5月完成申遗文本报送,并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格式和内容审查。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支持申遗工作。

  • 2022年9月6日至11日,由菲律宾籍专家马龙马丁先生代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行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场考察评估任务,现已顺利完成。

  • 2023年9月10日至25日,中国2022年提名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市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审议并通过。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供图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正如77岁的普洱茶祭茶祖仪式省级非遗传承人苏国文所说:“申遗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的保护工作更伟大。”

未来,遗产地法律、法规、管理机构和管理规划将进一步完善。

管理者将不断加强各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提高遗产地专项《保护管理规划》的有效性,规范遗产要素的干预措施,降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减缓和消除申报遗产区面临的村寨建设压力、古茶林自VeUwXSe然灾害压力、潜在旅游压力,使其遗产要//www.czybx.com素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供图

相信,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加强,将进一步促进景迈山自然、文化、社会、经济得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知道多一点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白熊资讯网、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云南已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保护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之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等6项世界遗产,占中国总数量约1/10。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文 周明佳 摄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刘超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3-09-17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前世今生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29433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