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3-10-25 亚残运会轮椅篮球赛场边的靓丽球迷

日期:2023-10-25 09:31:4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浏览:248次 栏目:热点
亚残运会轮椅篮球赛场边的靓丽球迷

朱檑(右)和同事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杭州人朱檑从被助到助人,从残疾人运动员到亚残运会志愿者——

换个身份回赛场

10月24日上午,记者在杭州市残联碰到朱檑时,他正在为几天后的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志愿服务练习一些简单的手语问答。而就在22日晚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当亚残运会开幕式结束,热情和欢呼随着观众离场慢慢散去后,静谧的“大莲花”中层看台上,璀璨的灯光不时照亮着朱檑的身影,他看起来腿脚略有不便,但是却细心地检查着每一处观众座席。

相比于不久前在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的志愿服务岗,朱檑这次更加接近主火炬塔,直线距离只有50米左右,服务的观众人数也更多。虽然服务点位面对舞台,视野绝佳,但是他的目光却时刻留意着观众席是否有人需要帮助。

当中国代表团进场时,朱檑还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梦想,换了一wPeww种方式实现了。”朱檑告诉记者。他是中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如果不是因为在训练时膝盖韧带拉伤,错过了这次亚残运会的选拔,他也有机会站在赛场上。“之前比赛的时候,吃、住、行都离不开志愿者的服务,这次虽然没法参加比赛,我也想参与其中,作为一名志愿者,也算弥补遗憾吧。”朱檑说。

朱檑罹患先天性脑瘫,从小四肢不协调。初中时期,一次康复训练中,体校老师发现了朱檑的运动潜质,自那以后,走路都困难的他开始向跑步发起挑战。

每天训练6个小时以上,几乎全年无休,朱檑一练就是16年,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他拿下多个全国性比赛的金牌。

在朱檑身上的每段故事,都能读出他坚韧的性格、拼搏的精神。志愿服务也是如此。

今年年初,在得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朱檑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是杭州人,这个家门口的盛会,更应该参与。”

朱檑在此次杭州亚残运会志愿服务中主要负责开闭幕式的观众座席引导任务。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开幕式是晚上开始,他们下午2时30分就赶到了场地。搬物资,确定服务区,然后就是等待第一波观众入场,前前后后,朱檑站了七八个小时。

负责的区域里观众们的需求都要从容应对,诸如座椅位置在哪、卫生间怎么走、地铁口怎么走比较近,甚至会有一些来自国外技术官员的问题,得用外语沟通。

“在赛前培训阶段,类似的问题都已经演练多次,早就内化于心,就和跑步时的肌肉记忆一样。”朱檑笑着说。

当被问到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时,朱檑透露下一个目标是2025年全国残运会。“再拼一拼,争取拿到金牌。”由于疾病的影响,朱檑的语速并不快,但当他一字一顿地说出自己的目标,反而传递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

亚残运会轮椅篮球赛场边的靓丽球迷

王晓珍夫妇为盲人门球运动员理发。受访者供图

听障理发师王晓珍为盲人门球运动员免费理发——

一双巧手剪出美丽人生

杭州亚残运会盲人门球项目开赛以来,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门球馆很热闹。场馆外不远处,王晓珍一直默默关注着赛事,听到中国队捷报连连,她打心里高兴。

王晓珍夫妻俩都是听障人士,在临平区塘栖镇经营着一家理发店。一走进店内,就会看到醒目提醒:“您好!我是聋人,您想要怎样的发型?请以笔代语或发型图片给我看,谢谢!”除了日常经营,2020年起,夫妻俩空闲之余就会参与当地的志愿活动,其中就包括为在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训练的国家队、浙江队及其他省队盲人门球运动员公益理发。

视障运动员与王晓珍之间如何有效沟通,才能剪出合适的发型?

王晓珍拿出一张已经有些陈旧的纸给记者示意。纸上写着几类发型,如平头、西发、光头、三刀头等。每一类发型后面还有细分:平头是要方形还是圆形,是要留高一点还是低一点?碎发的层次是要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圆头是想留2毫米、3毫米,还是6毫米、9毫米?“每次理发前,我都会拿这张纸给陪同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帮忙说给视障运动员听,选好需求再指给我看,我就知道了。”王晓珍以笔代语写着。

聊到这,王晓珍拿出手机,指了指视频里的男孩,又指了自己,露出得意的表情。原来,最近备受网友关注的“突破二次元壁垒”的运动员——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盲人门球运动员胡明耀(视障)的发型,就是出自王晓珍之手。

“大多数运动员对发型的需求,都是简单、好打理,有时候我也会根据他们的样子加点设计,时间久了就有了默契,不说我也知道怎么剪。”王晓珍继续写道。

3年志愿服务,盲人门球运动员对这wPeww对夫妻的手艺赞不绝口。这并非只是找到了有效沟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王晓珍从未放弃过学习。

在王晓珍这间不大的理发店内,记者看到柜子上摆满了她努力的痕迹——法国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美发项目冠军、亚残运会火炬手……这些足以证明,眼前这位个子小巧、笑容灿烂的听障人士在自己赛道上的收获。

王晓珍很珍惜与盲人门球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她认为:“我们互相明白彼此的不容易//www.czybx.com,我们也都相信,拥有一技之长能够看到更大世界、能站在更高舞台。”

亚残运会轮椅篮球赛场边的靓丽球迷

“霞姐”(中)和手语老师在亚残运村教运动员做衍纸花艺。拍友柏艺雨摄

杭州市“手语姐姐”志愿服务团队——

温柔的指尖让爱发声

杭州亚残运会期间,“手语姐姐”身兼多职——既是亚残运会开幕式演职人员,又是赛场“小青荷”,在开幕式文艺演出《心相约》篇章中,一位视障女孩的心灵独白让大家印象深刻,而在她身边进行手语伴演的,就是“手语姐姐”毛董莱。

场外,百余位“手语姐姐”随时待命,为听障人士架起沟通桥梁。

10月24日上午9时,00后谭凤玲准时赶到邵逸夫医院,前一晚,一对70多岁的夫妇通过“无障碍服务在线”预约了手语翻译服务。“老人说,最近睡不好、吃很少、走路痛……”用手语和老人沟通后,谭凤玲便准确将病情告知主治医生。

过去一年,这样的服务谭凤玲已“接”下千余单,她是杭州市“手语姐姐”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服务队成立13年,最小的18岁,最大的62岁。”杭州市“手语姐姐”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柏艺雨告诉记者,这是一支“多元”的队伍,既有残联系统的手语老师,也有专业手语学校的师生,还有来自社会面的志愿者。截至目前,“手语姐姐”累计帮助3万多位听障人士,志愿时长超1万小时。

去年5月,谭凤玲从手语学校毕业,成为一名专业手语老师。“一开始,我只是觉得手语很优雅帅气,所以高考报考了这个专业。”谭凤玲说,来到“手语姐姐”大家庭后,她日益感受到,手语是一门美丽的语言,能帮助听障人士融入这个世界。“听障人士看起来和健全人没什么两样,他们的需求容易被忽视,特别是在就医求职、法律咨询等方面,他们会因为沟通有碍感到孤独,这也是‘手语姐姐’存在的意义。”谭凤玲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对于很多杭州的听障人士来说,“手语姐姐”的陪伴是一辈子。不久前,志愿服务队日常办公所在的“荷湾暖咖”就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听障客人,他们来找“手语姐姐”吕育蔚,咨询孩子上学事宜。“我看着他们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妈妈每次产检也是我陪的。”吕育蔚和身边人说,“一眨眼,认识已有十年,现在我们无‘话’不谈。”除了陪伴,“手语姐姐”还会协助社区,定期开展咖啡师、烘焙师等课程培训,帮助更多听障人士掌握一技之长。

和记者聊起听障这个特殊群体的故事,“手语姐姐”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但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瞬间。那是发生在几天前的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59位听障人士受邀参加,当中国代表团入场那一刻,所有人突然站起了身,主动用手语“唱”起了国歌,不少人眼眶湿润。每每回忆起这个镜头,加入“手语姐姐”已经两年的田美佳,都会用鼓舞和震撼来形容,“虽然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是可以看出来,大白熊资讯家都有一颗澎湃的心,为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这样的自豪,也正得到回馈。在“荷湾暖咖”,每年初夏到“十一”,听障烘焙师吴静霞都会准备爱心凉茶,为配送小哥、环卫工人带来清凉,社区举办老人集体生日,她还会准备一个生日蛋糕,大家都会用“手语”喊她“霞姐”。翻开《亚运志愿服务手语服务手册》,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与人沟通,用他听得懂的语言,他会记在脑子里;但用他自己的语言,他会记在心里。”

这,不仅是“手语姐姐”团队的初心,也正变成一种双向奔赴的爱。

亚残运会轮椅篮球赛场边的靓丽球迷

宋芷蓁(右)和同伴正在固定支架。受访者供图

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田赛投掷区志愿者宋芷蓁——

从20分钟到43秒的转变

扎着马尾辫,大大的眼睛,一阵小跑,刚忙完上午比赛的宋芷蓁气喘吁吁地出现在记者面前。宋芷蓁是浙江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三学生,也是杭州亚残运会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的一名志愿者。

这次的亚残运会,宋芷蓁主要协助裁判员开展相关工作,所在的区域是田赛的投掷区。亚残运会中,投掷项目分为坐投和站投,坐投需要铁质支架,用绑带把运动员固定在支架上进行试投。宋芷蓁和同伴除了要和参加坐投项目的运动员沟通上下场事宜、竞赛事宜、联系引导员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运动员固定坐投支架,以便于他们在投掷中发挥最好的状态。

记者在赛场上看到,底部的铁质支架为长方形,其中短的两边有6个孔,长的两边有7个孔,中间是一个铁质的坐投座椅,座椅通过四根粗粗的铁链和小孔连接固定。“每个运动员投掷的习惯和角度都不一样,上场前会跟我们沟通他们所希望的最佳角度,而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支架固定。”宋芷蓁说。

固定支架的工作,4名志愿者为一个小组,每当有选手上场,他们就要和运动员沟通。宋芷蓁打开一段训练视频解释道:“支架的固定需要使巧劲,做到动作迅速不耽误赛程,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同时发力,以免受力不均导致支架角度偏移影响运动员成绩。”

戴着白色工作手套,计算出最佳方案wPeww并且固定铁链,既考验动手能力又考验数学。对这些志愿者来说,这样的工作刚开始时并不容易。宋芷蓁说,比赛的赛程安排精确到分钟,这对他们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前的培训中,只要一有空,宋芷蓁和同伴就会来到训练场练习,除了手上的速度要快,大家还会讨论最佳的固定方案。辛勤的付出总有收获,他们固定支架的时间从第一次的20分钟缩短至现在的43秒。如今,宋芷蓁和同伴的皮肤晒黑了,虽然戴着手套,手心也磨得红红的。不过,这些在宋芷蓁看来并不算什么。这两天,赛场上的一幕幕让她感动。“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让运动员放弃拼搏,这也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宋芷蓁说。

亚残运会轮椅篮球赛场边的靓丽球迷

康羽鑫(右)在运动员休息区等待运动员。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志愿者团队供图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运动员赛后管理志愿者康羽鑫——

我是那个“抓”运动员的人

中国计量大学大二学生康羽鑫笑称自己是“抓奖的人”。

自杭州亚残运会游泳项目开赛以来,作为场馆运动员赛后管理岗位的一名志愿者,她始终忙碌着。她所在的志愿服务岗位是为每场比赛的获奖运动员服务,从比赛结束运动员进入赛后混采区的那一刻,到运动员进入颁奖等候区前,这段时间都需要该领域的志愿者一对一做好引导。

为此,康羽鑫和小伙伴准备了一套规范的表达流程,“见到运动员后,先跟他们说颁奖时间,然后表示祝贺,还要询问运动员是否需要去热身池放松一下,以及引导运动员去换颁奖的衣服。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时间,随时提醒运动员,确保在颁奖前进入等候区。”

对康羽馨来说,时间是她所在志愿服务岗需要特别注意的。游泳赛事,场馆每天都会产生20枚左右的金牌,赛程紧凑。“我们一共分了4个组,每组3人,轮流服务每场赛事的3名获奖运动员。一天比赛下来,每位志愿者都至少要引导4至5名运动员。”她说,即便如此,有时候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

比如,游泳比赛每天的颁奖都在晚上,一般比完约6场赛事后开始当晚的颁奖,但志愿者一共只有4组,这就意味着其中2组需要在服务完前一场的3名获奖运动员后,继续服务所负责的第二场运动员。康羽馨告诉记者:“在亚残运会测试赛期间,就曾出现过由于赛程紧张而未及时‘抓到’运动员的情况。不过正式开赛以来,我们积累了经验,每天都在查漏补缺,及时规避了类似情况的发生。”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康羽馨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志愿服务。由于亚残运会赛事分级多,赛程会比亚运会更加紧凑。每天上午,她和小伙伴都会提前查看当天的赛程,做好规划,并按照运动员名录对应运动员的姓名和样貌。不仅如此,在服务残疾人运动员方面,细心很重要,“比如在引导视障运动员时,会从运动员的角度来指导方向,陪同期间要做到细致用心,不放过每个细节。”康羽鑫说。

“虽然每天都在争分夺秒,但很开心。”康羽鑫说,能在国际综合性大赛中为运动员服务,这段经历很珍贵,特别是当获奖运动员跟自己分享喜悦的那一刻,这种感觉很奇妙。

(记者 沈琳 应陶 刘健 姜晓蓉 施力维 沈听雨 通讯员 褚陈静)

来源:潮新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3-10-25 亚残运会轮椅篮球赛场边的靓丽球迷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31509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