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哪些项目能获得增发国债的支持
#秋日生活打卡季#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043篇原创文章
#我国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 有何深意#
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
平地里一声惊雷。
这个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2023年10月24日,新华社发布一份有关增发国债的通稿,具体要点如下:
1、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3、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图片来源:见图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舆论热议,以及头部媒体集中发布。
如何理解最新国家1万亿国债增发动作以及其对后续中国经济的影响?
万亿规模的真金白银刺激,不是一件小事,而且,能够关联到绝大多数身处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的普通个体和家庭的经济体感。
对于这一万亿的增量国债,有不少分析和观点,是直接下沉到经济产出层面去理解,想去计算拉动了多少GDP,然后又如何如何。
但是,这一万亿的意义不止于此。国家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这样的动作,信号意义和长远考量,更值得重视。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中国国家明确要发布一万亿国债的最新动向详细梳理,基于对过去几次特殊国债发行的复盘研究,结合当下经济现实和实际诉求,对本次一万亿国债动向所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以及后续能够给中国国内经济带来的可能影响,进行一次有态度,有深度,有依有据的专题深入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白熊资讯网。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国家增发一万亿国债,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2023年10月24日晚间,
全国人大批准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将增发1万亿国债,并将2023年的赤字率从3%提升到3.8%。
图片来源:网络
10月24日,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
其中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白熊资讯网年使用5000亿元。
10000亿元具体是花在这8方面:
1.灾后恢复重建
2.重点防洪治理工程
3.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4.其他重点防洪工程
5.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6.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
7.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
8.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1万亿按“特别国债”管理的增发国债,赤字率临时调往3.8%。堪称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平地里一声惊雷。
中央财政增发国债,但具体资金使用全部都在地方,这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
不管最后的钱干什么用,重要的是,这些钱将要花出去,然后通过货币效应带动更多的GDP,这才是真正的大动作、及时雨,这才叫救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真金白银的刺激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国债的类型,还是特别国债,(
债券形式方面,这一次选择了特别国债而非普通国债,并且之前并没有相应的披露,说明本次决定具有一定的“突然”性。
)和一般日常发行的普通国债,有明显区别: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发特别国债」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中央名义将向机构借钱,主要是银行。
2、债务记在中央政府上。
3、花钱主体是地方政府。
4、花钱方式是实用主义,主要是灾后重建、农田建设、水利工程www.czybx.com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特别国债与央行放水完全不一样的,后者是央行资产负债表扩表,而财政手段就是为了避免放水。
这是一种非货币手段的国家层面加杠杆模式。
宏观上第一时间想到的问题是国债如何撬动实际工作量。
但更值得关注的,或许是3.8%的临时赤字率释放的信号。
中国一度以3%为财政赤字的红线,其来源是1992年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用以管理其成员国内部巨大的财政立场和现状差异。对这一红线设定合理性的争议持续存在,就像近些年对美联储“2%通胀目标”的设定一样,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无论合理与否,要在操作上突破它,其实没有那么容易。
一万亿特别国债,赤字率突破,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复盘中国建国以来的特殊国债几次发行:都对应了哪些影响和信号?
特别国债在历史上一共发行过四次,用途比较特殊。
特别国债一般不列入赤字,由中央政府偿还,为满足特定时期特定需求而发行,而非用于一般时期的经济建设。
历史上四次发行特别国债,分别用于:提高国有行资本充足率(1997年)、成立中投购买外汇(2007年)、支持抗疫(2020年)和对2007年特别国债续作(2022年)。
这里为大家详细复盘这四次特别国债,也就是
建国后的4次特别国债:
第一次,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批准,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
第二次,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批准发行一万五千五百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第三次,2020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发行特别国债 。6月15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为筹集财政资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共 1万亿元。
第四次,2022年12月9日,财政部网站公开了《关于现今年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称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现今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发行日期为12月12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7500亿元特别国债,是用于偿还2007年发行今年到期的7500亿元特别国债,属于借新还旧。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新发行国债 。
来张图:
图片来源:网络
上面都是特别国债的一些关键信息,而主要需要关注其传导作用和对市场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一般来说,发行特别国债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2020年5月中央发行的特别国债由中央发行后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地方财政,与之前转贷的方式不同,地方政府实际使用,但偿还责任归属中央,属于中央加杠杆,主要用于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而非进行经济建设。而2022年12月发行的特别国债仅为2007年特别国债的续作,并非是加杠杆行为。
总的来看,历史上几轮特殊国债发行的时间,都非常具有特点,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国家应对宏观维度的潜在风险,而做出的非常动作。
特殊国债,在中国经济环境中,完全可以看作是国家带头,经济启动全面反弹的关键决定性信号。
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一定是利好信号,没有争议。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本次万亿级别的国债发行,释放了什么信号?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一如其名,特别国债,因“特”而生,立足于特定背景或突发事件,也正因为这个“特”字,历史上发行次数少,只发行过3次且具有特殊目的:
1998发行2700亿元,用于为工农中建四大行补充资本;
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用于作为中投公司的资本金;
2020年发行1万亿元,用于抗疫。
显然当前发行的直接由头跟上述三次发行比,分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完全可以通过常规手段解决相应的资金需求,所以本次发行还要看到“特”字背后的另外两层含义,一是“快”,二是“可控”。
所谓“快”,是指流程上没有那么复杂,特别国债的发行由人大常委会决定即可,而普通国债则需要年初在两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另外对于借新还旧的,即续期的特别国债,国务院决定即可。
所谓“可控”,是在发行方式上,特别国债一般为定向发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境内有关银行定向发行,然后人民银行将面向有关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意味着特别国债的实际承接者为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仅仅起到短时间的搭桥作用,不会对债券市场形成挤出效应,而普通国债则往往选择市场化发行。在近期特殊www.czybx.com再融资债券海量发行的背景下,特别国债无疑潜在冲击更小。
使用安排方面,一半今年,一半明年。考虑从发行落地到转换为实物工作量存在一定的时滞,所以本次发行目的主要立足于明年而非今年,更确切说是明年春节之后,因为从目前的看,4季度经济继续向好是大概率的事儿,这没有什么争议。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选择的时间点,以及这个发行特别国债的动作,所释放出来的信号:
相较于98年和08年,这一次的一万亿更多的是缓解地方财政缺口和预防接下来的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
。
当然也从侧面反应了当下中国国内经济,已经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临界点状态了。
这次的手段是中央政府借钱,直接发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刺激经济。今年还有三个月不到,所以刺激的效果必然能出来。
更为关键的一点,从国家发行特别债券这个动作叠加赤字率提升,大家能看出什么关键信号来?
1,经济三大部门,企业,居民,政府;
2,居民部门杠杆率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已经明显加不动了,而房贷利率又高于国内无风险收益率,所以当下居民部门更倾向于修复负债表;
3,企业部门因为需求不足,也没有加杠杆的空间和动力,反而在需求收缩的情况下,主动去杠杆的需求强烈。
4,那么,要想保持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环境稳定,只剩下政府部门能加杠杆了。
综上,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正式进入政府信用部门带头加杠杆的阶段了。
实际上美国,日本都走过这个阶段。
面对经济下行周期,高负债的居民跟企业都躺平了。
央妈放一年水,不停降息降准,钱不断在金融系统里面空转,居民企业怎么刺激都硬不起来。
而影响层面,并不复杂:相比较那些不痛不痒的政策, 1万亿元的财政扩张是实打实的刺激,是真金白银,足以扭转短期的情绪,直接利好国内经济环境,以及资产和金融市场。
就好比家长借钱给孩子,从国家到地方,手上有钱还愁没地方花,不知道怎么花?
太复杂的经济分析没有必要,简单说一点:地方政府有了钱,公共服务和城市运行成本,是不是就降下来了?公务员工资收入有保障,搞什么罚款和税收的力度降下来,对经济环境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短的,金融市场市场在特别国债刺激下,必然迎来一波修复行情;
中期,能够一定程度缓解很多城市和地区对于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进一步给楼市房价市场化提供空间;
长期,还是要看花钱的水平,钱花在哪里,回报情况如何了。
总的来说,国家发行国债,是真金白银的利好,而且国家信用保障,不要质疑中国这个国家想做成一件事的决心和定力。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从流动性的现实情况入手,应该看到怎样的关键本质?
文章最后,把格局拉高一点,结合中国当下面对的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一个关键分析:
从大环境来看,美元高利率货币政策的情况,会导致一个必然的结果,那就是利率差和强美元双重吸引力,将持续从全球的经济环境中,抽取流动性。
流动性枯竭,那么资产和金融就会出现泡沫破碎的风险,最差也是极限承压,而流动性决定需求,需求挤压实体,对于中国来说,也不例外。
从外因看,国家能力竞争的核心是财政竞争。
最近美国“找回国家”的速度明显加快,财政的推力支撑了经济异乎寻常的韧性,强化了它技术竞争的优势,无疑,它正在经历又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这台财政机器一旦开动,战胜过轴心国、战胜过俄国人,而要赢过它,不仅需要高深的战略谋划,也需要相匹敌的财政能力。
如此考量,“紧日子”里财政的怠速未必安全,“化债-造血-重启”,可能没有时间依次执行,甚至需要几乎同时启动。
所以,流动性揭示本质:本轮中国国债,其实是给国内经济环境补充流动性,当然,是国家掏腰包主动负债进行补充,也侧面说明了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因为流动性枯竭而达到了一个风险临界点。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金融博弈,大道至简。
而从内因来看,当下共识,
中国当前最大的三个“灰犀牛”分别是“房地产泡沫、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带来的风险动荡以及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说白了,还是和流动性问题直接关联,特别是房地产经济在中国经济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换锚工作尚未完成,金融市场一身破洞,毛病满满,烂泥扶不上墙,典型的青黄不接尴尬阶段。
这个时候国家还不出手,不真金白银掏钱出来稳住基本面,刻不容缓。
原本指望居民部门消费和加杠杆,
三年大疫,信心和预期备受冲击尚未恢复;
企业部门又因为大国博弈导致的需求不稳定,加不动杠杆。
地方政府城投债和国企央企身上的杠杆,也积累了很多风险和问题。
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国家要出手,往自己身上加杠杆了。而且,中国这个国家,
杠杆率仅只有21.4%,远www.czybx.com低于国际警戒线60%,真是全球极低那一档。
都这个时候了,已经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没得选的现实了。
基于本质分析,几个后续判断:
1,中国国内利息还会继续下降调整;
2,国债还会继续大幅增发;
3,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式转向,是本轮国家主导国内经济刺激调整的重要节点;
4,四季度经济稳了,没有悬念争议;
5,政府加上了杠杆,地方就有可能把隐性的债务转化为显性的。财政政策向着极限操作的方向去了,无非是世界各国都在走的路子。
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耐力比拼,进入新阶段,国家加杠杆,是中国换气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底牌。
6,接下来短期股市楼市企稳是必然,消费市场和实体经济环境出现进一步复苏态势,但是这样的修复表现并不是基本面决定的,而是短期的货币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刺激的必然结果。
真正的修复和增长,从中国这个制造出口贸易为马,消费投资为车定位的国家经济结构来看,还是需要中美博弈以后,外贸的增长才能实现。
不要被短暂的虚假繁荣所迷惑,看清主线,抓住本质,尤为重要。
大概就分析这么多,独家观点,不一定对,欢迎留言理性文明讨论。
以上,就是对最新国家发行万亿级别特殊国债的动向,进行的专题梳理和深入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