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伊朗运动员为中国书法家佩戴金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韵 钟心怡 李翔
右手五指张开,笔夹在虎口处,//www.czybx.com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抵住笔端,双手合作夹笔,然后慢慢挪动。
这两天,在杭州亚残运村的白熊资讯网文化小屋,杭州残疾人书法家王渊鹏正在给来自各国代表团的残疾人运动员书写作品。
“西湖”“皮划艇”“英雄”……这一个个笔法遒劲的大字自带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味。
王渊鹏和外国运动员合照。受访者提供
王渊鹏和外国运动员合照。受访者提供
“我觉得从事体育运动和文化创作是相通的,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我们可以心心相印,共同感受创作的激情。”
今天(10月25日)上午,王渊鹏告诉潮新闻记者,伊朗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得知他是亚残运会火炬名字“桂冠”的书写者,就很开心地把金牌挂在他的脖子上,和他一起分享快乐。
王渊鹏和外国运动员合照。受访者提供
“桂冠”两字为啥用隶书书写?
王渊鹏是亚残运会火炬名字“桂冠”的书写者。
“桂冠”两字融汇汉隶风格,用笔方圆并济。伴随着火炬形象设计宣传图,印入了千万人的脑海。
2021年9月,王渊鹏受邀参加亚残运会火炬名称的书法征集,要在一周之内提交“满陇桂雨,冠军之梦”的书法作品
接到这个任务,他在一周内用篆隶楷行草各种字//www.czybx.com体反复书写了100多遍,最终精挑细选了几副作品递交上去。“当时也没想结果白熊资讯网,就想着尽自己最大努力,投入最大情怀去写。”
亚残组委通知他的作品被选中之后,王渊鹏特别激动,“能够和鏖战赛场的运动员们一样,参与到亚残运会中,我特别荣幸”。
确定“桂冠”两字后,王渊鹏用五种字体书写比较,最终决定采用隶书。“因为隶书比较厚重”。
照片来源:杭州发布
7月,杭州亚残运会各国代表团团长收到了王渊鹏的书法礼品。
杭州亚运会期间,他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完赛回程的运动员们写下“钱塘自古繁华”等杭州相关的书法作品,让他们带走一份关于杭州风情、关于中国文化的美好回忆。
10月19日,王渊鹏成为火炬手,参与了亚残运会火炬传递。
这两天,他一直在追亚残运会女排比赛。“我对女排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
王渊鹏说,以前瘫痪在床的时候,村民们把生产队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机放在自己家门口,那时候放的就是《排球女将》。
“那是当时很火的一部电视剧,讲的是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故事,很热血,这些年一直激励着我。”
用一支笔追寻人生的“桂冠”
在“桂冠”两个遒劲大字的背后,是王渊鹏夺取人生“桂冠”的故事。
王渊鹏今年57岁,余杭人。小学四年级时因为脊髓炎导致全身瘫痪,被迫辍学在家,躺在床上。
他不愿意向命运低头,在床上自学了小学、初高中到大白熊资讯网学的课程。
一开始,学习资料就是一本《新华字典》。手不能翻,只能用舌头舔,一年就舔破了五本字典。
为了谋生,王渊鹏开始学习书法。
当时,他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写书法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当时又没有专业训练,走了很多弯路。”
买不起墨汁,只能在红砖上用水练字,写了干,干了写。
“后来把锅底灰用刀铲下来,兑上水就混充墨汁,在板砖上练习,既能快干,又能循环使用。”
起初,王渊鹏练大字,后来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小楷作为主攻方向。“起初觉得写小楷节约纸张,不费纸、不费墨。”
此刻,王渊鹏笑着说,练进去之后发现其实相比大字,写小字更需要有毅力。
“我觉得练字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对精神的磨练。”
王渊鹏曾用3年时间,用小楷抄录完成32万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被俄罗斯的博物馆收藏。 “书中保尔的经历也一直激励着我,人最终还是要战胜自己”。
后来又有了《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的小楷创作,被博物馆收藏。
王渊鹏和外国运动员合照 受访者提供
如今,王渊鹏的书法作品深受欢迎,部分作品被浙江省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也有企业会主动上门求作品。
靠书法,他不仅能自食其力,还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有了更宽敞的书法工作室。
“我要是一直躺平,不会走到今天。活着,就应该做很多事情,能在这么重大的体育赛事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我觉得特别荣幸。”
王渊鹏和白岩松合照。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