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医院门诊爆满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唐卓雅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近几日的社交媒体上,关于小朋友发热的讨论十分频繁。话题大都集中于北京、天津等北方儿童医院或是发热门诊人满为患,由此也引发了国内公众对于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关注。
不过,国内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是常态。在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内现阶段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国家正密切关注肺炎支原体、新冠感染、流感等流行情况。而也正是以流感病毒、支原体为代表的感染,造成了舆论中的“齐发热”。
接诊量在增长,医院表示“已加班”
北京的“发热潮”是目前舆论关注度SGKSHf最高的。对于近几日北京出现的“发热潮”,11月23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副主任晁爽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可能是我们医院开院以来,儿科压力最大的一次”。
平日里,晁爽所在医院儿科的单日门急诊量仅约300人次,现在已经突破了800人次,数量翻倍。目前,在该院接收的患儿中,感染支原体肺炎的人数最多,感染甲流的人在增加。另外,长庚医院在9月底就出现了单月接诊量较8月增加2000的情况,10月甚至增加了5000。而对于现阶段形成的感染急剧增加的情况,她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需要反复经受病原体的考验,如果长时间没有接受这种考验,人体不就恢恢复出厂设置了吗?”
除了长庚医院,北京其他医院的儿科也“局势焦灼”。
据央广网记者11月21日实地探访北京儿童医院(全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就诊患儿和家长络绎不绝,输液中心内坐满输液患儿及家属。此外,该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向央广网记者介绍,目前医院内科日均接诊患者超7000人,远超医院承载能力,医院已经向内科、发热咳嗽门诊倾斜了资源。
另据《新京报》记者11月22日实地走访,北京儿童医院接诊形势依旧严峻;北京儿童医院、首儿所(全称“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儿科医院的门诊就诊病例中,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发病前三位,肺炎支原体目前位居第四。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成松介绍,由于多病流行,医院正举全院之力应对,已经增加了工作人员数量,延长了工作时间,保障临床需求。
同样进入紧张状态的还有朝阳医院(全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据北京市卫健委官网11月22日发布的信息,朝阳医院已经在11月21日召开应对冬季流感高发季调度会。在朝阳医院官网上,该院没有公布更为详细的接诊情况。
不过,前述会议上,朝阳医院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明刚表示,院党委高度重视目前急诊医学科、发热门诊及儿科的接诊工作,要求各科室通过多渠道对发热门诊目前高运转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要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对发热门诊、急诊、儿科等职业暴露风险比较高的区域加强管理,保证医务人员健康。
11月23日,界面新闻记者查看了中日友好医院官方预约挂号小程序,发现该院当日本部和西区的知名专家号、副主任医师号、特需专家号都已经约满;另在京都儿童医院官方预约挂号小程序中,该院的呼吸科在11月23日至11月26日都显示为“无号”。
另在11月23日,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从11月初起,患者明显增加了,目前主要白熊资讯网是流感,少数是支原体感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他还发现,今年主要是年轻人就诊多,往年流感以中老年人为主。
除了素来繁忙的公立医疗机构,目前,在一些头部的高端民营医疗机构中,也出现了接诊忙的状态,显示了当前“发热潮”的威力实则不小。
11月23日,和睦家方面表示,自11月以来,受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影响,该机构下属门急诊的患者量同比增长近1.5倍,住院量在北京和上海地区均出现同比增加约4倍的情况。同日,嘉会医疗儿科方面表示,儿科(不包含儿童保健门诊与儿专科门诊)目前每日门诊量在250-300人左右,和此前肺炎支原体高峰流行的阶段相比略有增长,但基本持平。儿科应急门诊(Urgent Care)如遇高峰期,需等待2-3小时。在感染情况方面,肺炎支原体、甲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均有检出,但以肺炎支原体、甲流为主。
嘉会医疗儿科王斐医生认为,依据以往接诊经验,此轮感染尚未到达峰值,预计感染情况会一直持续到12月、1月直至春节后下降;与往年相比,今年幼托所、校内在读学生之间交叉感染情况明显。由于呼吸道感染的外在症状大体类似,家长无法精准判断,建议一旦孩子发烧时间较长、咳嗽剧烈且无好转,应及时就医。
在北方头部医院“爆满”后发声表示已进行了积极应对的同一时间,南方医院的繁忙也不是秘密。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1月13日官方公众号的消息,11月至今,仁济医院儿科门诊就诊量超800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5%。该院还介绍,今年2月以来,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等儿童感染疾病影www.czybx.com响下,仁济医院南院区儿科病区//www.czybx.com接诊量始终处于饱和状态;9月后,受肺炎支原体病毒影响,就诊人次再次骤增。
另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1月15日官方公众号消息,11月11日-12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含发热急诊)人次比11月4日-5日减少800多人次,下降超两成,其中发热急诊人次下降近两成,处于高位平台期的儿童支原体感染或已出现拐点。
不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提出,一方面,由支原体感染引发的肺炎虽不难治,但易感人群容易出现反复感染;另一方面,11月份低温因素叠加流感高发季节的来临,因此,该院认为今冬防病形势依然严峻。
11月23日,有上海市浦东地区呼吸科医生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上海最近的发热患者也很多,且以流感、支原体感染为主。另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新同日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其观察,近期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没有增加,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在儿童多见,成人较少,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都可以在家庭成员中聚集性发病,包括大人和小孩。
此外,在当前的冬季呼吸道疾病大潮中,相关药物的销售额也有所反应。根据中康瓴速系统监测的数据,自11月以来,该数据库下属的全国零售药店中,感冒用药/清热类、退热贴、止咳祛痰类三大品类的每日店均销售额、每日店均订单量都有所提升。其中,感冒用药/清热类药品中,每日店均销售额增加64.2元,每日店均订单量增加1.43单。
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促成“发热潮”
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发热情况,国家卫健委也已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公众关切。
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国家卫健委已指导各地对外公布本地区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就近就医。例如,上海发布公众号在11月7日就发布了“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请查收”的相关推文。
国家卫健委还在11月23日表示,由于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同时,根据专家建议,建议患儿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频繁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嗜睡、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除了给出应对建议,国家卫健委此前已经给出了对国内眼下这一波“发热潮”的宏观分析。具体而言,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国内现阶段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情况。综合各位疾控、呼吸道疾病研究专家的发言可知,国内当前之所以出现了发热人群数量急剧增长的现象,通俗理解就是因为各类病毒感染“赶一块了”,引发了各类呼吸道疾病,而疾病的一般临SGKSHf床表现为发热。
其中,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国家正密切关注肺炎支原体、新冠感染、流感、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等流行情况。
针对今年呼吸道疾病是否增多,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回应称,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常见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会比春季或夏季活跃,导致感染的人群增加。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实时监测,显示目前国内已进入流感季,且以甲型流感流行为主,也有乙型流感流行。
另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国内各地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3月中上旬左右,一般在1月份左右达到峰值。近期国内南方省份、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持续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
除了流感病毒感染,童朝晖的回应中还提及单核细胞增多症。所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指主要由EB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以发热、咽喉炎、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为主。
单核细胞增多症也被称作“接吻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命名,是因为此类感染往往是通过接吻这种途径传播,同时,与他人共用饮水的杯子、分享食物或咳嗽也可以传染此病。童朝晖表示,单核细胞增多症也是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疾病,目前来看,其发病率并没有比往年增加。
在支原体感染方面,童朝晖认为,近三年全球范围监测支原体感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但肺炎支原体自身存在流行的规律——每3-7年出现周期性流行,因此,今年儿童支原体肺炎呈流行趋势,希望公众做好个人防护。这类疾病北方地区在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在夏秋季流行,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
童朝晖还介绍,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低龄化趋势。支原体肺炎原本是国内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流行中,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感染,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但病情没有明显加重。
另外,针对新冠疫情,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近期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自8月下旬至今,全国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已连续10周下降,全国发展门诊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也呈均呈持续下降趋势。
童朝晖认为,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公众采用了严格的呼吸道防控措施,因此包括支原体,流感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确实下降,但随着防控常态化,今年这些疾病回归到疫情前的发病率水平,属于正常现象,但公众会感觉今年呼吸道疾病增多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