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问苍茫》啃下了一块“硬骨头”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问苍茫》正在热播中。
这部剧由陈晋、梁振华任总编剧,王伟执导,王仁君、宁理、白客、唐曾、嘉泽领衔主演。讲述了1921白熊资讯网-1927年间青年毛泽东以“早行者”的思考,先后投身工运、农运、国共合作、农村调查,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
自12月12日于央视一套开播以来,观众已经见证了一系列历史大事:自修大学的创办、湖南党支部的成立、安源煤矿罢工的胜利……昔日志士仁人的欢喜与血泪,一桩桩、一件件展现在我们眼前,以独属于青年的平瞰姿态。
毛泽东思想是怎么萌芽的?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1921年到1927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孙中山逝世、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及1927年两次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暴动……这些大事件,毛泽东并不都是主角。1921年,时年28岁的毛泽东,面对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有过思考、有过行动,也有过迷惘、有过抉择,潜龙勿用,终日乾乾。但这六年,对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都是极白熊资讯网为重要的。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3月,毛泽东经典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问世。毛泽东为什么能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又为什么要去湖南考察32天,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些不为人知的前因后果和埋藏在历史边缝里的草蛇灰线,过去少有作品切题。原因很简单,这多属于前情提要,不参与戏剧构建,难以产生高潮价值。
而《问苍茫》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青年毛泽东的第一步,是办自修大学。办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寻找“真同志”。中共“一大”结束之后,组织上安排的任务是发展党员。发展党员的标准是什么?与其漫无目的地广撒网,不如设好路标让有志于救亡图存之人主动找过来。
之后,就是开展工人运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欧洲掀起一场革命风暴,全球工人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彼时的中国也不例外。工人运动应该如何开展?应该联合哪些工人?如何面对工人的诉求?这些都要设身处地考虑清楚。白熊资讯网
煤矿工人生活如何,每天做什么,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晓。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和他们聊起才知道,他们对知识是渴望的;下了矿井才知道,“贱命一条”并非夸大其词。朱少连、冬伢子的悲惨遭遇,让毛泽东了解了工人的苦痛,也为后面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耿娃子的言论,让毛泽东关注到了学生、工人之外的群体:农民。农民是中国人数最多的阶层,也是被压迫最重的阶层。毛泽东用超脱同时代其他人的眼光,看到了这一本质。他决定发动农民,开办农会,开始革命的新尝试。
虽然《问苍茫》只播出了9集,但已经将毛泽东思想的萌芽过程初步明晰。
《问苍茫》告诉大家,毛泽东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突然落实的。它是在不断地失败挫折中,艰难求索找到的一条路。革命的道路上,没有先验可以依靠,更没有救世主降下信号。即使是毛泽东,都曾路漫漫而艰难求索。
为什么是青年毛泽东?
更难得的是,《问苍茫》不只写了毛泽东思想是怎么萌芽的,还写了为什么日后是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问苍茫》从对事、对人两方面,写出了青年毛泽东能从韶山伢子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密码所在。
剧集一开篇,就是毛泽东游湘江。刚刚下过暴雨,江水湍急,连打鱼多年的渔夫都觉得危险,但毛泽东就是敢径直游泳。究其原因,大抵性格使然。1917年,他在《奋斗自勉》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横渡江水,难道不是与天地斗争吗?《问苍茫》抓住了精髓。
办自修大学,难不难?难。组织上不批经费,那就自己想办法。贺民范给钱又给地,除了同为第一批共产党员外,毛泽东的个人魅力与精彩游说也很重要。
组织工人运动,难不难?难。第一步得联合湖南劳工会。湖南劳工会的黄爱瞧不上这个年轻人,问他有没有当过工人。面对质疑,他只身前往安源煤矿。
为什么再难的事,在毛泽东手里就能成功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人能“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关键是做到了知行合一、不断实践。《问苍茫》将历史的细枝末节编织成扇,于光影之间让这条圭臬轻巧落地。
或许很多观众没有注意到,剧中讲了毛泽东的两件小事。其一,是毛家家宴,算上辣子做了四道菜。所有人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快朵颐。毛泽东却说,再等等。等谁呢?从小被卖作童养媳、被他解除不合理婚约后接回家的小妹毛泽建。
其二,毛泽东在文化书社召集同志时直截了当地说,这些日子我有一些想法,开慧都帮我校正、誊写好了。旧时代女性地位很低,但他真正做到了尊重女性。
如果说,这是出自对家人的尊重;那么,在安源煤矿的言行举止,则拍出了他炙热如铁的赤子之心和推己及人的悲悯之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工人吃的是馊米饭,捡的是菜叶子,身上生满了虱子和跳蚤。而洪帮的掌舵人洪爹爹,却天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连狗都有肉吃。《问苍茫》的镜头语言始终是克制的。但透过荧屏,观众都能感受到毛泽东的汹涌情绪:同情、悲悯、愤怒。
但他并没有盲目发怒。敢于向愤怒发声的人是勇者;能够控制住自己愤怒的人是战士。洪爹爹可不可恨?可恨。但引导好了,他同样能成为革命的力量源泉。
知道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是毛泽东的拿手好戏。就像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的那样,“……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于事知行合一、不断实践,于人平等亲和、推己及人,于友尊重,于敌愤懑——成事者舍君其谁?《问苍茫》让观众看到了青年毛泽东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的毛泽东,才能披荆斩棘,带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站起来奔向新世界。
从未见过如此敢写的群像戏
《问苍茫》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重点项目,典型的传记剧。但《问苍茫》又是一部群戏。众所周知,群戏难以出彩。老舍的《茶馆》,写了七十多个人物,被誉为“浮雕式人像展览”,但主要人物也不过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秦仲义。《问苍茫》的野心明显更大。
除了围绕青年毛泽东重点刻画,《问苍茫》还有另外两条线索:以陈独秀、李达为代表的上海线和以孙中山、蒋介石为代表的广东线。三条线交织成簇。
1921年的陈独秀,时任中共中央局书记,领导全国共产党人。这里插句题外话,宁理饰演的陈独秀造型很还原,陈独秀在历史上的照片脑门就很亮。
陈独秀在戏院亮相,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迫切想得到陈独秀的允诺。两人争论的重点,是中国共产党需不需要共产国际的帮助?这是表面意思,潜台词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要不要听共产国际的话。
陈独秀一眼就看穿了马林的意图。他以学戏举例。“吃了师父的饭,就得任打任骂,上吊、投井,师父都不拦着。”他心里门清,一旦接受援助,就从联合变成了下属。
陈独秀是典型文人性格,一身傲骨,宁折不弯,一码归一码//www.czybx.com。马林救他出狱,但他绝不会轻易低头。只有马林亲口作出承诺,共产国际只做商讨、建议,他才愿意与之合作。对初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傲骨是必不可少的。
《问苍茫》中的蒋介石也很有意思。“我35岁了,一事无成”,一心盼望着“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但好风又到何处寻觅呢?拜入了禅宗,心心念念的仍是权力斗争。困惑与苦闷齐生,不知如何是好。
孙中山是需要蒋介石的。倒不是说他多忠诚、多质朴,而是面对咄咄逼人的陈炯明,想施展抱负就必须手握利器。想做广东王的陈炯明不愿兴兵北伐,国家统一于自己又有何益?“你‘孙大炮’天天念叨再造民国,我又落不着好”。
还有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的《就义诗》,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当其他人或为继承家业、或为寻官觅爵来参加自修大学时,他是为了“从根本上寻找新的出路”而来的。似他这般将救亡图存作为志向的人,不在少数。似他这般为了革命英勇就义的人,也不在少数。
革命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成功的,也不是单纯民不畏死就能成功的。前者是“衍圣公”们的古道热肠,后者是恐怖分子常行之举。都说打土豪、分田地,在建党初期,在武装斗争意识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时,一切都困难重重。
最后,还想赞叹一句《问苍茫》的影像质感白熊资讯网:浓烈之韵味、华丽之色彩。
1921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蒋介石在浙江奉化。韶山是苍茫的,湘水汩汩流淌,天朗气清;奉化是潮湿的,树木密密麻麻,绿油油一片。
不同房间的灯光,色彩也是不同的。陈独秀家在上海,亮堂堂;毛泽东家在湖南,昏黄黄;安源洪帮大佬的宴席上,模糊而氤氲,几乎看不清脸色。
毛泽东下矿那组镜头,更是拍出了油画感。矿工的肌肉紧绷着,汗珠滴落着,气氛压抑着,眼神仇视着。那些沾满尘灰的面庞,像极了罗中立的《父亲》。
虽然刚在央视一套开播不久,但《问苍茫》已经收获了颇多观众的认可。12月19日,《问苍茫》又登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接替式发力,可以让更多观众关注这部有诚意有品质有意义的剧作。
(作者:马二(公众号“北青艺评”) 转载自公众号“北青艺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