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克什米尔冲突再起 印军被曝虐囚
文/胡毓堃
编辑/漆菲
2023年最后一个月,向来敏感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陷入擦枪走火的潜在风险之中:先是印度最高法院12月11日做出裁决,认可莫迪政府2019年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该地区特殊地位和自治权的有效性;十天后,当地武装分子伏击两辆印度军车,导致印军“报复性”调查审讯,造成3名平民死亡。疑似虐囚视频传出后,引发民众愤慨与外界非议。
疑似印军虐待平民的视频。
这是2019年以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再起波澜。与四年前类似,印政府(军)、当地武装分子和平民之间起了冲突,争议焦点依然关乎该地区的政治地位和安全形势,时间上也再度与大选周期重合。这背后,究竟是莫迪故伎重施的竞选策略,还是印度已然形成的国家发展战略?
时隔四年,类似剧情再次上演
“如果印度不发起与巴基斯坦的对话,克什米尔将变成另一个加沙。”
谈及最近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局势,印度联邦议会议员、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原首席部长法鲁克阿卜杜拉(Farooq Abdullah)并不乐观。他之所以担忧印度可能“面临与加沙和巴勒斯坦相同的命运”,是因为自2023年年末以来,这个高度敏感的地区连续出事,危机似乎一触即发。
12月11日,印度最高法院五名宪法法官做出裁决,支持莫迪政府2019年官方决定的有效性。该裁决判定,宪法第370条——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享有特殊地位和自治权——属于宪法临时性条款,莫迪政府四年前废除该条款、取消该地区自治权的政令不违宪,该地区将降格为非自治的“拉达克联邦直辖区”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且将在2024年9月30日前举行地方选举。
这一裁决意味着莫迪政府以《2019年宪法令》取代原宪法第370条将不再有任何法律与程序阻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将失去原有的除国防、外交、通信之外的高度自治权,包括本地区制宪、立法,自行设置永久居留权、房地产所有权、限制印度其他地区民众移居或置业的权力。
曾在2016年至2018年担任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首席部长的梅赫布巴穆夫提(Mehbooba Mufti)在社交媒体X(前身为推特)上哀叹:“这一裁决支持了中央政府非法、违宪的步伐,如同死刑消息——不只是宣判了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死刑,更是印度理念的死刑。”
而该地区民众的激烈反应,早在2019年便显露无疑。在穆斯林人口占据三分之二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莫迪政府的做法被当地人视为迎合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打压当地穆斯林,它将进一步鼓励印度教人口涌入、改变当地穆斯林占人口主体的现状。
面对民间骚乱可能的失序,莫迪政府一方面指责抗议民众和武装分子中有不少巴白熊资讯网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同时派遣军队维持秩序,并让当地连续“断网”五个月,这让印度当年关闭互联网的次数高居世界首位。此后几年,印度仍多次切断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互联网服务。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民众对印军虐杀平民的事件表示抗议。图源:美联社
这一次,印度最高法院对印控克什米尔自治权的“死刑判决”,掐灭了当地人“合法维权”的最后希望,从而引发了后续一连串风波。
12月21日,当地武装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的本杰(Poonch)地区袭击了两辆印度军车,造成4名士兵死亡,另有3人受伤。这里临近高度军事化的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极具敏感性。
第二天,印军进入当地一个村庄,至少带走9名平民进行审讯。当地居民称,这些人在拘禁期间遭到印军残忍的殴打,其中3人被折磨致死,遗体上有清晰的酷刑痕迹。
事发后,一段疑似印军虐待受害者的视频在社交网络引起轩然大波:军人不仅殴打平民,还向其私处撒辣椒面。尽管国际媒体无法独立证实视频的真实性,但有当地村民认出了该名受害者正是被印军拘禁的居民。视频经过互联网的迅速传播,引发印度国内外民众的愤慨。
事件发酵后,印度准军事武装士兵在当地高度戒备。图源:美联社
为了不让事态升级,莫迪政府再次祭出老办法——自12月23日上午开始,暂停本杰和附近拉朱里地区的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服务。政府还表态称将采取法律行动,并赔偿每户受害者家庭100万卢比(约合85000元人民币白熊资讯网)。印军一面强调士兵是在执行抓捕白熊资讯网“恐怖分子”的行动中遭到袭击在先,一面表示将展开调查、调离涉事的高级军官。
然而,从受害者家属到整个地区,乃至以印度国大党为代表的反对党和邻国巴基斯坦,各方对于莫迪政府的做法并不满意。抗议活动已经出现,愤怒情绪仍在蔓延,印政府只好在当地部署更多军警力量、封锁部分道路。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bUuxV(Raj Nath Singh)更是亲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视察安全形势、安抚受害者家属。
此次冲突是否会扩大升级,酿成类似2019年的动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政府和军方后续采取的行动。但在莫迪政府坚持对印控克什米尔“去自治”的大势之下,类似冲突只会愈演愈烈。
印度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前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视察,与3名遇难者的家属交谈。
与莫迪的连任之路息息相关
2019年是印度最近一个大选年,也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乃至印巴//www.czybx.com冲突频发的一年。这次该地区再起波澜,时间点距离2024年大选不到半年时间(按计划于4月至5月举行)。这显然不是巧合,而再度证明,克什米尔问题与莫迪的竞选连任之路息息相关。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2023年12月7日发表的《解码印度2024年大选竞争》一文中指出,克什米尔的持续危机,特别是印度据此对巴基斯坦“恐怖分子训练营”发起报复性打击,“有助于产生民族主义狂热,从而被莫迪巧妙利用,为竞选活动服务”。
尽管在莫迪上台之前,印度大选也经常伴随安全危机——例如2009年大选前的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1999年大选前的印巴卡吉尔战争,但安全问题特别是克什米尔问题对大选的实质性影响,直至2019年才体现得淋漓尽致。
印度各机构的出口民调显示,随着2019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危机的发酵,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下称“印人党”)支持率得到显著加强,从一度预计达不到议会半数席位到取得比2014年更多的得票率与议席,执政地位更加稳固。
近半数印度民众不认为反对联盟有能力在2024年与莫迪对垒。图源:Times Now
待到2024年大选,莫迪和印人党的对手可谓来势汹汹。2023年7月28日,由最大反对党国大党牵头,28个来自不同政治光谱的反对党组建了竞选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其英文缩写正好与印度国名重名,明显是针对高举另一国名“巴拉特”(Bharat)、强调印度教民族主义叙事的执政联盟。
印人党之所以能在前两次大选赢得绝对多数,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碎片化、互相争斗的反对党阵营,因此这一次,国大党、印度共产党各派别、在南部泰米尔纳德邦执政的德拉维达进步联盟等政党打算协同作战,其目标和希望足够明确,就是要“下架”印人党。
对此莫迪早有准备。就反对联盟而言,尽管看似声势浩大,但不如执政联盟有着明确政纲,也缺乏明确的核心领导人,甚至没有就议席分配、选区配合作战的策略协商一致。将各反对党过去几次大选的得票率相加,可以逼近印人党,然而作为联盟依然缺乏实质整合,尚未形成“化学反应”。
印度反对党组建的联盟。
相比之下,拥有执政优势的莫迪,只需“以我为主”、逐步推行其施政计划,便是最好的竞选策略。而克什米尔局势的走向,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在最高法院支持印政府取消该地区自治地位后,莫迪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络上大赞这一裁决,称其“不仅是合法判决,还是希望的灯塔,承诺了更加光明的未来,证明了我们有集体的决心来建设更加强大、团结的印度”。
在印军虐杀平民事件发酵的同时,莫迪在首都新德里和来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约250名学生进行了交流,据悉讨论了该地区丰富的体育文化、铁路桥建设等具体项目。既要以强制性政令改造该地区,同时以政策红利和情感交流拉拢当地居民,进入竞选周期的莫迪可谓“软硬兼施”,试图将克什米尔议题变成自己的加分项。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民众高喊抗议口号。
目前来看,这一举措再次生效。综合印度各家媒体和机构2023年12月发布的民调,执政联盟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支持率有了小幅提升,预计赢得的议席有望突破330席,再度单独过半;而反对联盟不仅支持率有微弱下滑,在单一选区选举制度下赢得的议席或将减少上百个。
美国晨间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的调查发现,78%的民众对莫迪政府的施政表现感到满意,满意度比不满意度高出至少60%。这种满意度自2019年8月(即莫迪政府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尔自治)以来保持稳定,其背后体现的强大民意基础,决定了连任对莫迪而言似乎不是问题。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列出了2024年印度大选的五大看点:地方选举与全国性大选的弱相关性,反对党的结盟,落后的“种姓制度”之争,社会福利政策竞赛,将外交政策变为大众化议题。事实上,即便大选结束,这些看点所折射出的政治生态仍不会过时。
更不会过时的,是印度两方力量所代表的国家发展愿景之争——印度到底要成为以印度教文化为根基、辐射地区、影响世界的强国,还是会延续立国之初世俗、多元的现代国家这一定位?
印控克什米尔是一个风向标,大选之后印度政府的治国方向,将影响整个南亚地区乃至全球地缘政治的走向。
(作者系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专栏作家 )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