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中产涌入三亚扎堆买房子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三亚的新房实现环比10连涨。在楼市整体下行的周期里,三亚似乎成为一个独特的样本。从年初到年末,三亚的人潮几乎就没有停息过。中产像是更愿意在三亚买房了。这背后是人们购房观念的集体重塑。寒流里,这片不缺热度的岛屿,成为承载平静和希望的地方。而阳光和温暖不只是三亚才有,一些和三亚相似的文旅小城,也再次被聚焦。
文|邬宇琛
编辑|楚明
图|(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供图
寒流里的复苏
2023年年初,春天还没来,王洛和丈夫徐睿回老家贵州过春节白熊资讯网,湿冷的空气穿透水泥墙,寒得人发抖。徐睿突然跟家人说,自己想在三亚买一套房子。
王洛知道,老公一直有一个三亚梦。尽管他们只去过一次三亚。
七年前,怀着二胎的王洛和家人一起到三亚过春节。在她的记忆里,那是个温暖也欢乐的春节。一家十几口人租了两间大房子,除夕夜聚在一块儿吃喝聊天,还拍了很多张大合影。徐睿开始对三亚念念不忘,他询问爸妈:「要不要去三亚买套房?」老人二话不说就否决:「三亚距离远,而且过年过节还是在自己家乡好。每年就住这么一次,用得着花几百万买房吗?」
尽管被拒绝,但此后,几乎每年过冬,徐睿都会提出想在三亚买房。王洛了解丈夫的性格。他有强烈的家庭责任心,不做不在规划内的事儿,也不会无视经济状况瞎买房。她决定这次「推他一把」。他们时隔七年再次去了趟三亚,交了定金,签下购房合同。
三亚梦做了太久,终于实现了。这也是西北人张小艾拿到购房收据,走出售楼大厅的感受。那年她29岁,沙尘暴把她所在的城市晕染成一团黄色,她在窗边看着,感觉肺有点难受,而打开朋友圈,一个在三亚买了房的朋友在棕榈树下享受阳光。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一年买一套三亚的房产。她熬夜做Excel,把三亚的楼盘几乎调查了一遍,最后初步筛选出了十几个小区。一周之后,她和父母到达凤凰机场,开始了实地选房之旅。
三亚向来吸引人前往。得益于先天温暖的气候和热带环境,这里是北方人热衷移居的目的地。三亚也曾是炒房客的天堂。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出台的第7天,三亚单价6.5万元的凤凰岛一期700多套房源就在开盘当日被抢购一空。之后,三亚几经涨跌,也有炒房客付出代价。
岛外人涌入三亚购房不是新鲜事,但有一点是新鲜的: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各大城市的楼市寒流里,三亚却和它地理位置一样似乎躲避了冷空气,在逆势中保持上涨的姿态。2023年,三亚的新房实现环比10连涨,堪称「独立行情」。前10个月,三亚的房屋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了88.2%。中指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在2023年临近结束的11月,全国100个城市里,有99个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都在环比下跌,其中唯一环比上涨的城市,就是三亚。
除了房价还能维持,三亚的房租也在涨。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50个重点城市里,只有19个城市住宅租金累计上涨,而其中三亚的租金累计涨幅在3%以上。
源源不断的入岛者宣告着岛屿的繁荣。吉林人陈涛从2016年就在三亚从事房地产中介,他提到,除了疫情那几年行情比较冷淡,三亚的房价一直白熊资讯网保持坚挺。和几年前相比,他肯定了最近一年来三亚楼市回温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正在涌入三亚,并且支撑着这里的市场。
三亚逆势上涨背后是中产近年来购房观念的集体重塑。一些人逐渐放下对房产升值的执念,越来越追求居住品质本身。在这个卷不动、躺不平的时代,有人想找到一个暂时休憩的地方。文旅地产在这样的趋势下有了复苏迹象。
张小艾的小区
中产城市
北京人林婉妮今年36岁。她说自己选择在三亚买房,是一次「冲动消费」。
作为一家医疗公司的创始人,也是投资人,2022年,她被朋友邀请到属于「大三亚」的陵水县清水湾旅游。从酒店出门遛弯儿时,她看到的是一片「生活化」的场景:一路上都是超市、便利店和菜市场,老人牵着孩子们在沙滩上走。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在一个旅游城市,而是在一个生活配套齐全的宜居城市。
在此之前,林婉妮多次来三亚度假,但从来没有在这座城市置业的冲动。那些变化让她萌生这个情绪化的想法,「我一定要在三亚买一套房子」。
她开着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沿着北纬18度线往南开——这条线被公认是一条天然的价值分割线,往南,冬天更温暖,景观更好,房价也普遍比北部更贵。她跑了10个左右的湾区,和200多个小区,最终决定在清水湾买了一套单价3.5万元的二手房。她想,就当是送给自己一个有些昂贵的礼物。
人们去三亚买房,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比如环境、温度和健康,那是这座城市的定量。早在10年前,三亚85%的商品房销售给了外地人,彼时,在三亚养老的异地老人已经近40万人,哈尔滨籍的老人就占了一半。那年,三亚的住宅成交单价集中在1.5万-1.8万元。
在陈涛记忆里,三亚最好卖房的时候是2016年左右,那会儿沙滩上除了晒太阳的老人,就是行走的中介。房价涨得汹涌,也有投资客纷纷抢滩。房产经纪行业空前发达,「随便就能成交」,他猜测那会儿三亚中介的人数能够达到四五万人。
2018年,海南发布了最严限购令,力度甚至超出许多一二线城市,此后,三亚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疫情期间,三亚楼市再度冷却,2022年里有两个月,三亚的商品房预售数量都是0,中介们相继撤离。陈涛估计现在的三亚中介人数,可能在1万人以内。人们来去匆匆,成为「候鸟」,制造了这里的淡旺季。某种意义上,岛屿逐渐交接给中产。
过去十年,三亚的豪华酒店在沙滩上拔地而起,香格里拉、凯悦和威斯汀在这里站稳脚跟,光是希尔顿就有三家。海南的离岛免税店已经有12家,每到节假日,奢侈品牌的店门口排起长龙。这座城市还有8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加上临近的陵水清水湾,总共有10家。这足以娱乐,但还不足以生活。三亚近几年的物价越来越高,「是内地的两到三倍」,陈涛说。
最明显的中产化或许不是高档酒店和公寓的林立,而是三亚楼市里小户型的消失。过去,老人们到三亚养老,只买40平米左右的一房户型或者六十七平米的两房户型,但现在,三亚楼市里基本上都是100平米左右的房子。陈涛说,「2023年里最好卖的房子是100-120平米的,甚至买更大的户型也不奇怪。」
林婉妮能够感受到早些年间,亲戚长辈在此处购房的逻辑,可能就是为了打高尔夫,或者看海。除了三亚之外,早期买房的人也偏好乐东、东方等地。但现在,人们购房的需求更加精密、复杂,追求生活化。
她像做投资尽调那样,把跑过的小区和湾区都汇总成了excel表格和PPT,再把成果「汇报」给自己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丈夫,让他帮忙做挑选。他们算了一下,清水湾的房子离三亚最好的301医院距离45分钟,这个时间尽管不短,但对常年生活在北京的人说,则显得「太方便了」。小区的别墅区有小型家庭私立园,整个湾区还有三四所幼儿园,校车可以沿着清水湾大道停在小区门口。
林婉妮家的窗景
张小艾看中的小区在崖州区,高铁崖州站就在附近。小区周边有超市和市场,离海边有半小时的车程,除此之外,张小艾看中了楼盘附近的崖州古城,「有些文化底蕴,我比较迷信,南海观音也在那边」。
在三亚,王洛和徐睿把房子买在天涯镇的一个楼盘的三期项目,中介为他们推荐了一套顶层带阁楼的房子,相当于有两层楼,而且价格和其他楼层一样,折下来单价2万多元。这对夫妻为大空间换来的性价比而高兴。尽管他们纠结过天涯镇稍微落后的生活配套,但也认为一家子能在大房子里「躺平」就足够放松和舒服。天涯镇有不同于三亚市区的网红街区。「那边有很多网红民宿,和有情调的咖啡店。在海边有四五条街,和那种大酒店完全是两回事儿。」
王洛家附近的网红小镇
某种程度上,三亚楼市最近一波的逆势火热,是因为新建项目愈发适应了中产们的需求。蓝天大海一直都在,中产们的眼光从酒店、高尔夫球场和冲浪转向医疗、教育和菜市场。
在林婉妮看中的清水湾,有新建的农贸市场和码头,以及计划中的4万平方米商业街,还有最好的贵族学校,校名主打「未来领导力」。
中介陈涛也佐证了这一点。他说,早些年,人们来三亚买房的需求不多,而且更简单,比如倾向于挑选开发商,点名要买某央企的房子,或者挑区域,看中未来能升值,「大家现在习惯看周围交通方不方便,有没有菜市场、超市和医院」。
网红商品房的卖点层出不穷,每一条都试图长在中产们的心尖上。外立面用铝板和玻璃幕板,除了好看还讲究「环保低碳」。精装修是惯例,配套的还是高科技的智能家居和物业系统。有的开发商甚至贩卖一种价值观,口号是「中产的乌托邦和理想国」,还有中介在视频里明确喊话:「养老别来,这是中产年轻人的诗和远方。」
现实里,三亚正在被一些人当作休养生息的喘息之地。林婉妮想,搬到了清水湾,老人可以不用窝在室内抽烟,还能在户外种菜。她5岁的小孩在北京上的是优质幼儿园,「双减」严格,不能教拼音和英语,而她在三亚挑选的私立幼儿园,学费比北京的便宜,并且「可以提前接触更多知识,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北方有过敏性鼻炎,林婉妮担心他的容貌因此都发生变化。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她打算将小孩和老人安置在三亚生活。
林婉妮的家人在小区里散步
中年的落脚点
从内陆流动到三亚,是一条近十年一直温热的动线,但这条动线里的人却在不断发生变化。
陈涛的感受是,过去,过来看房买房的是老人居多,老年人的面孔随处可见,最近几年,看房的几乎都是中年人,许多人是拖家带口过来的。三亚正在被中产占据,而购房群体的年龄线,也正在往下推移。
这也得益于三亚不断叠加的政策支持。2018年,海南发布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此后两年,2万多人相继落IBDkV户海南。到了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被印发,海南自贸港正式开始建设。
一些年轻中产嗅到岛屿的机遇。那年,林婉妮果断放弃了北京户口,通过「人才引进」在三亚落户,那时她甚至没想过买房,只是觉得「如果未来还有哪个地方还有红利,肯定有三亚一份」。在国企金融岗工作的张小艾,也在方案里看到,三亚要推动金融开放,于是查找了一些部门的对外招聘要求,因为工作年限不够,她没达到要求。她觉得,或许三亚未来的金融行业可以接纳她。
2023年4月,三亚宣布将在2025年年底前适时启动封关运作,也就是海南全岛成为一个「境内关外」区域,海南岛内可以享受零关税等优惠政策。听闻这个消息后,一些人纷纷「抢滩登陆」。陈涛还提到,许多老板把企业注册在三亚,顺便再将家人移居过来。
在那些中年人眼里,三亚如同一个承重之地,既可以托举起养老和养育的期待,还是一个象征着未来的海岛。
2022年,张小艾第一次收到单位延迟发薪的通知,第一次目睹国企内部裁减人员。行业的震动和年龄的变化,让她突然一下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作为一个「小中层」,她发现有很多行业内的新知识还不懂,需要补课。她还自学画画和日语。没有任何缘由,只是她觉得,或许未来有一天用得上。
「中年恐惧」,张小艾这么形容决定在三亚买房时自己的状态。那年,看着窗外的漫天沙尘,她觉得前途和眼前的景色一样迷茫。毕业后她曾南下深圳,但还是被父母叫回老家从事安排好的「稳定的工作」。2022年,单位有机会外派深圳,她想也不想就主动请缨,但考虑到家庭,她几个月后就结束外派回家。她憧憬三亚是下一个能够施展能力的空间,这让她有所希冀。
5年前,她第一次考虑买房,看中了广州和三亚,后来因为资金问题,暂时耽搁。此后三亚的房价一路高歌。她担心在30岁之前再不作出决定,人生就会永远陷入这样并不绝对稳定的「稳定」里。
在选房的最后阶段,一套陵水县的海景房和另一套崖州区的房子让她纠结,尽管陵水县环境优美,但崖州区的规划让她有所期待。「深海科技城在那边,而且那边有很多大学,很多有钱的小区,还有一个知名的医院准备落在那边,在我看来都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她补充说,「毕竟陵水是陵水,但崖州属于三亚。」
三亚崖州区崖城城区(图源视觉中国)
王洛和丈夫徐睿在北京打拼了20多年,在稳定向上的时间里,他们结婚、买房、生子,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步。2004年,他们在北京五环买了第一套单价3000元的经济适用房后,几乎每隔五年就置换一套更好的房产,这是他们生活向前的证明。在经济增速最快的十几年,他们依靠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相比于更年轻的张小艾,他们在三亚买房的决定上更加游刃有余,但同时也心怀不甘。
「人过了40,中年人了,有很多的无奈,这几年看到更多的人生病,孩子抑郁,看多了就会心态不一样。以前大家都会讨论,这个房子够不够档次,能不能得到回报,现在不一样了,可能买房子这个事儿也是在这个契机里出现的。」王洛说。
王洛和徐睿是同行,早年自己在建筑设计院工作,徐睿则在施工单位。2012年,因为建筑设白熊资讯网计院繁重的压力让她生病,她索性离职后去开淘宝店、做自媒体、教人编织,靠这些获得了收益,个性也似乎更加自由松弛。
伴随着地产行业的衰落,施工单位比过去压力更大,徐睿似乎卷入了一种快节奏的人生,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7点出门上班,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大部分时候,他在工地上,没工作的时候,还得去应酬,就算是完全没安排,也要出门打个牌。在家时,徐睿就窝在沙发上,看一些「不动脑筋」的电视节目。王洛觉得丈夫迫切需要最简单的休息,而三亚以及围绕它的期待,可以帮他满足这种情绪上的需求。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让观念在摇摆。去年开始,王洛第一次感受到楼市如此惨淡。她和徐睿在北京最好的学区之一拥有一套房产,随着小女儿逐渐长大,想挂牌置换,却在这两年遇上淡季,挂牌两个月,问价的人都无法给到理想价位,她索性把房子下架。
「过去我们都白熊资讯网觉得房子买了是一定会升值的,但现在完全摸不着头脑,所以北京的房子我们不敢动。买三亚的房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总价比北京的相对来说少很多,购置它可能比在北京换房伤害要小。」王洛说。
买房前,徐睿把天涯镇的未来规划都看了,还听说楼盘附近会建一个海上机场,就跟妻子王洛说:「海上机场如果建了,那我们周边一定会很繁华,免税店之类的就会在我们家附近建起来。」王洛知道,尽管徐睿忙得未必真的会去三亚住几次,但三亚的房子会让他安心,有成就感,那是他没有辜负家庭的证据。
王洛家旁边的海
平替三亚
三亚毕竟已经变贵了,为什么不试试温暖宜居也便宜的城市呢?
周周就是这么想的。周周是云南红河人,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某家互联网大厂工作。伴随着互联网公司红利期的消逝,她对大厂的日子感到疲倦。杭州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她想自己迟早会回到家乡。2022年,她辞职回到昆明,想要缓慢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西双版纳就是在那个时候浮现在眼前的。朋友邀请周周到西双版纳去做客,顺便感受下那里的生活。一个在当地做房地产销售的朋友告诉周周,「这边房价很低,只要你有点钱,就可以随便买一套房子。」周周有些心动。那几个月,她在西双版纳看见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当地人上午11点开始工作,夏天中午天气炎热,好多人下午3点才上班,夜生活还丰富。周周有鼻炎,但在西双版纳,每天都有阳光和蓝天,她觉得呼吸通畅了,心情也变好了。
2021年开始,同样受到疫情影响,西双版纳的房价开始下行,到2022年当地二手房的均价在6000元上下浮动。尽管在旅游业恢复热度后,房价短暂回暖,但二手房均价最高也在8000元上下。周周关注到西双版纳楼市时,新房的价格仅在5000-6000元。房子的选择很多,开发商近几年也在这个小城发力。周周在看房时,首选的是市内较大的央企新盘。
「西双版纳比三亚可能好一点的是租售比比较好,五六十万的房子,一个月的房租旺季可以到五六千元,但月供只要2000元。」周周最后在一个楼盘的促销下交了5万元的定金,买下一套高层两居室。
在西双版纳,周周转行合伙做民宿业。冬季后的大半年,北方购房者的房子空置,周周和朋友们把这些房子包下来运营。她认识了来自北京退休的大哥,内蒙的自由职业者,还有当地的傣族居民。「大家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就在这里聚着休息,挺好的。」
尽管西双版纳的医疗、教育等配套并不算完善,但低房价和宜居的环境依然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外地人到这里定居。2023年年初,有300万人涌入西双版纳,克尔瑞云南机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月西双版纳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上涨了27%和41.5%。当月全国200个城市里,能像西双版纳这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环比上涨的城市只有17个。
在一个讲究性价比的时代,平替的文旅地产盘在逆流里反而受到青睐。三亚的北部,海南的省会,房价更低的海口和三亚手牵手涨价了11个月。山东威海——「平替的韩国海边」,二手房和新房均价八九千元的城市——跟热捧时的价格高点还有差距,在2023年的销售面积达128.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8%。广西北海,曾经经历大跌的海边城市,房价5000元上下,在2023年的1-8月也实现了新房房价的八连涨。
这些经历过潮起潮落的文旅地产,在这样一个需要放松和休养的时刻,好像又找回了它们的价值。
周周和朋友围炉煮茶
和三亚共处
三亚并不是完美的。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百分百保证让你生活幸福,充满希望。
2023年,张小艾才真正收房。因为开发商称资金链断裂,网签程序走了整整2年。这期间,张小艾不断地申诉,终于催到了网签,但至今房产证还没到手。2022年,在三亚居住的第一个月,她被隔离在岛上,家里空无一物,床也没有铺好,只好在地上睡了大半个月。
到了夏天,她把父母带到三亚生活了几个月,天气太热了,父母调侃说,「以后再也不来了。」槟榔虫和蚊虫很多,被咬上一口,又痒又疼。
张小艾暂时还没办法离开现在的工作。目前,三亚能够对口的就业岗位依然不多。她心心念念的梦想落地后,房子大部分时间在空置中积攒灰尘。最近一次,她想过年带父母去三亚,发现一个人来回的机票就要2000多元,再加上家人,这个负担对她来说有点大。
对三亚抱太高期待,也可能会落空。在徐睿和王洛买的天涯镇的小区附近,有关海上机场是否落地一直面临争议,一度因为环评问题被叫停建设。去年,三亚宣布推进机场围填海项目及生态修复,至今,海上机场项目依然没有动静。王洛并不在乎机场是否修建,她甚至还担心机场会太吵、家附近人太多,但徐睿则感到「有些心凉」。这也让他担心过,从资产投资的角度来说,这是否会是一个「失败」的标的。
三亚始终是一个落点,在三亚这样的文旅城市买房,某种意义上更多成为一种提供「情绪价值」的行为。
去年在三亚,张小艾每天早上醒来都跑去海滩边光着脚散步,海风从远方拂来,没有一丝尘土。她在海滩上摸搁浅的水母,把贝壳捡回家再用相框裱起来。她还发帖子,接网友的单子,代他们在沙滩上写字。
她听到爸爸跟朋友打电话,感慨自己的胃在北方不舒服,但是在三亚却神奇地好了。她笑着想,「有那么神奇吗?不知道真的是气候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在作祟。」
暑假,王洛带着家人来了两次三亚,开始捣鼓自己的理想小家。在那里,她白天在家和女儿一起装修房子,傍晚就去吃海鲜。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是身处北京「鸡娃」最狠的海淀区,但她庆幸自己能在海岛留一处空间,让孩子自由生长。
王洛带着孩子组装家具
夏天海岛的路上特别热,很难熬,但把家具一件件摆进家里后,她感觉又幸福了。再在家里挂上几块丝质白布,海风涌入家中,丝布流动,「那是风的形状」。「换了一个不太一样的生活环境,一天都在刷墙、装家具,体力劳动换来神清气爽。」她说。
王洛还把客厅和卧室之间的墙打通,再把沙发床搬进客厅,这意味着躺起来没有空间和时间限制,那是适应三亚的家居设计。在即将到来的春节,他们一家人可以随时随地倒头就睡了。
(应访问者要求,文中王洛、徐睿、张小艾、林婉妮、周周为化名)
王洛家一角:DIY的桌子,自己刷漆的旧柜子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4-01-21 中产涌入三亚扎堆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