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参与证监会座谈会专家学者名单披露
2月18日至19日,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座谈会由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主持。专家学者、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私募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代表参与座谈。
从多方了解,参与座谈的专家学者包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郭雳,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经济学家华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等。
以上专家学者近期观点一览:
李扬:谈金融支持创新,宏观上要有接受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和出现大量泡沫的准备
李扬1月接受采访表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要遵循金融的发展规律,重点从三大方面着手:微观上要按照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予不同形式的金融工具支持;宏观上正确认识投资泡沫和股市泡沫;管理上则要认真白熊资讯网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阐述的原则,即“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在这里,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至关重要,没有这一条,金融支持科创发展,便可能存在极大的障碍。
李扬认为,中国A股市值排行第一的是贵州茅台,此外是银行、石油等传统金融机构或传统资源型企业。这样的股市结构,比较难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李扬看来,在谈金融支持创新的时候,宏观上要有接受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和出现大量泡沫的准备。上市公司的损失和股市的泡沫,固然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很多问题,但是,它们给高科技行业带来了大量新的资本,泡沫散去,尘埃落定,我们得到的是一系列新兴产业迅速产生。
吴晓求呼吁暂缓IPO,让市场稳定下来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2024年以来,吴晓求数次在公开场合呼吁暂停IPO。1月6日,吴晓求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注册制是市场化的,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上市,但是面临特殊的市场状态,IPO缓一缓不是不可以。在他看来,“如何让市场稳定下来,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1月18日,在第十三届融中资本年会上,吴晓求表示,在注册制之前,每年有堰塞湖七八百家,注册制从试行起到现在四年,每年还是七八百家,堰塞湖根本没有缓解,原因在于排队的制度基础会造成巨大的不公平。他认为,发行人的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中介机构的公允性以及严刑峻法,是注册制成功的三大前提,在这些基础还未夯实的条件下,应该暂缓IPO。
吴晓求强调:“IPO的钱不是给企业进 ICU的钱,不是救命的钱,而是发展的钱,“年轻人越来越多,你干不成有人干得成。”在他看来,当前“止血”的措施主要是暂缓IPO,统筹大资金例如央行入市干预,“越快越好,要坚决、果断”。
1月21日,吴晓求在出席论坛活动时再次提到,考虑到当前资本市场的状况,呼吁暂缓IPO。他指出,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在实践中存在缺陷和不足,这些不足对当前市场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重复观点称,IPO的资金并非用于企业生存,而是用于发展,企业不应将IPO视为“ICU”的救命钱,而应将其视为发展的资金。
贺强:IPO制度该截断大股东频繁套现问题,相信A股一定会拉回3000点
2月,贺强接受凤凰网《封面》专访时表示,应该好好研究大小非问题,即怎么防止非流通股被大量套现。现行减持制度包括设置第一年减持10%、第二年15%,可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认为,应该研究如何从IPO的根本制度和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上解决问题,不然大量的高位套现对市场压力太大。
他表示,相信A股一定会拉回3000点。“股市看起来复杂,有时候也很简单。你相不相信未来资本市场肯定会活跃?能相信这一点你就不要迷茫,不要悲观。” 面对股市的大浪淘沙,贺强建议保持平常心,“不管什么时候,再暴涨不要太乐观,再暴跌也不要太悲观,要有平常心,这样你股票才能投资做得好。”
田轩:暂停IPO并非提振股市治本之策,要反思过去的IPO模式
田轩1月接受凤凰网《封面》专访时表示,注册制其实核心就是把上市的权利交还给市场。设想的是,注册制以后发行节奏市场化,由市场来决定。所以从理论上讲,我是不赞同又回到老路,//www.czybx.comIPO又要暂停,让发行节奏缓下来只是治标。
1月底A股正经历危急时刻,田轩在另一场采访中表示,从短期看,最有效的提振市场信心的举措就是引导大量场外资金进场。从这个角度看,非常规手段有:推出平准基金、暂停新股发行、暂停或取消征收印花税等。
他表示,平准基金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手段,其入市的时间和资金规模,需要进行严格准确的评估。目前,在大盘持续下行的过程中,市场量能得到释放, A股整体处于估值的低点,基本具备平准基金入场的基础条件。
郭雳:新《公司法》有助白熊资讯网于活跃资本市场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郭雳今年1月初发文称,新《公司法》有四个亮点:加大了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规范力度;细化了董事的勤勉义务和忠诚义务;注重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明确了公司债券持有人参与公司治理权利。
郭雳认为,新《公司法》对资本市场将产生两方面的正面影响。一方面,新《公司法》的通过和实施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信心。在中小股东权利保护上,新《公司法》加强了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规范,提供了要求回购股份、实现退出的便利通道,股东提案、以股东代表诉讼保护公司利益等也变得更加容易,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广大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在债权人保护方面,董监高维护公司资本充足的义务、类别股的发行公示、债券持有人的公司治理功能保障等,均为债权人提供了重要支持,有利于资本形成和提振市场信心。
另一方面,新《公司法》优化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第一,董事的忠实义务、勤勉义务得到细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影子董事”“事实董事”也同样受到规范,大幅缓解“一股独大”的专断风险。第二,股东会职能被削弱而董事会职能增加,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和独立地位增强,有利于集体决策服务上市公司发展。第三,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凸显,如监督股东缴资,可弥补监事会的能力缺陷,形成对上市公司事务的监督合力。第四,债券持有人更有途径参与到公司治理,增强了公司治理的债券市场约束。
林义相:建议加大对“伪IPO”的处罚力度,设立金融稳定基金提振市场信心
林义相去年11月接受采访表示,中国股票市场十多年来一直在3000点上下晃悠,背后反映的是中国股市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整个经济体系中、资本市场通过上市公司进行的资源配置机制有待完善以及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关系不平衡等问题。
林义相建议,从短期来看,可以通过改革股票市场的融资机制,建立金融稳定基金等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完善股票市场的交易规则以及严格监管等措施实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恢复中国资产的估值水平,发挥股市的财富效应;从中长期来看,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推动A股健康、高质量发展。
他建议,从IPO的源头上进行严把关,对“伪IPO”严监管。IPO是一个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有了IPO首次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然后才有大小非减持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如果IPO管不好,对进入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没有把好关,对上市公司原始股东行为规则没有设计好约束好,后面就会出现更多的再融资乱象,才会出现更多的有问题的大小非套现,也就是大小非减持。如果再加上转融券,那么定增的问题更多、更严重。
华生给新公司法提三点建议
2024年1月14日至2月2日,经济学家华生在个人微博连发五篇长文,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提了建议,新《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文章主要探讨了新《公司法》中关于认缴出资额需在五年内缴足的规定,这一修hpDDrb订实际上将以往的认缴制变为有期限的实缴制。华生认为,虽然这能够解决认缴制带来的一些问题,但也带来了更多新的麻烦,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和司法成本,可以选择更简单、更直接的办法。另外两点更为关键的建议:第一点建议是针对出资增资。第二点建议是针对倒闭清算。
华生表示,上述三点建议所涉及的问题可能会给创业和投资行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和企业活力。他认为,应该通过法律修正或利用配套的国务院法规、司法解释等方式,对新《公司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彭文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财政扩张、央行扩表”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复苏的有效手段
彭文生2月初一份研报指出,当前经济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具有跨周期特征hpDDrb,背后有全球产业链调整、疫情冲击的长远效应和金融周期下半场等超越传统经济周期的因素。总需求不足在实体层面体现为储蓄过剩,意味经济供求平衡所要求的实际利率的均衡水平下降,同时,预期偏弱在金融层面体现为安全资产需求增加,导致包括风险溢价在内的实际利率上升。促进经济增长回稳向好的关键在于消除实际利率与其均衡水平的缺口,以提振有效需求。
目前看,这个政策方向是明确的,但市场更关注政策实施的路径、工具、节奏。货币宽松可以降低货币(名义)利率,意味安全资产收益率下降,促进风险偏好上升、降低风险溢价。金融的顺周期性可能使得逆周期调节要求的利率下降幅度较大,由此带来对汇率贬值压力和银行利差过度收窄的担心。更有效的方式是货币宽松配合财政扩张,政府加大支出力度以直接拉动需求、提升均衡利率水平,同时国债发行等增加安全资产供给,降低风险溢价。
中国的财政扩张也可能体现在央行的准财政行为,在资产端促进非银行部门(企业和家庭)的支出,在负债端增加全社会的安全资产供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财政扩张、央行扩表”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复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升均衡利率水平、降低风险溢价,支持金融强国所要求的强大货币。
本文源自金融界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