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4-02-26 新一轮“京校外迁”来了

日期:2024-02-26 12:03:57 来源:国民经略 浏览:248次 栏目:热点

文|凯风

央企外迁之后,部属高校也开始动了。

01

新一轮“京校外迁”来了。

日前召开的2024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透露,

北京地区15所部属高校将向雄安新区疏解

,其中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已于去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新一轮“京校外迁”来了

前不久,国家层面明确要求

“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分期分批向雄安疏解”

,如今高校外迁正在全面拉开大幕。

部属高校,是我国高校的第一梯队。

目前全国共有3000多所高等院校,本科院校1270所,但部属高校仅有110多所,而

北京一地就占了1/3强,

这些高校多数都是211高校和双一流大学。

如果这些高校能够向外迁移,无论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还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都是好事。

好的大学,一直都是争抢对象。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入顶层设计,科教的重要性有增无减。

在此背景下,一众城市兴起了

“拼命建大学”、“疯狂抢高校”

的争夺战。引进港澳高校合作办学,吸引985高校异地办学,争取名校建分校或研究院,争抢“国”字头高校……不一而足。

不过,随着官方一纸令下,叫停部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到东部跨省异地办学之后,留给各地的空间就只剩下港澳合作办学、省内名校建分校、自建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可能。

新一轮“京校外迁”来了

而“京校外迁”,

为这轮高校争夺战,带来了新的可能。

这让人想

到50多年前上一轮“京校外白熊资讯网迁”。

1969-1970年,基于当时特殊形势,包括中科大、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在内的13所在京高校外迁移到地方,安徽、陕西、河北、湖北、河南等地成了主要承接者。

改革开放之后,这些高校,部分回到北京原址办学,部分两地办学,部分留在了地方,

中科大就是代表

京校外迁,与之前的“三线建设”一道,为许多大学欠发达省份打下了高等教育的基础,并为后来的腾飞创造了更多可能。

不同的是,上一轮京校外迁分散到多个省市,而这一轮部属高校搬迁,立足的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局,

主要的落脚点在于雄安新区

虽说雄安新区并不完全等同于河北的一分子,但众多部属高校落户,势必有助于河北打破没有“双一流大学”本部的历史,为“uEwNr山河四省”的大学之困扳回一局。

02

哪些“京校”会被迁往雄安?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全力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了北京乃至全国的头等大事,

央企总部和部属高校搬迁

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自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央企总部外迁就已拉开大幕。

目前已有包括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三峡、中国电子、中国船舶、中国稀土在内的众多央企总部搬离北京,

雄安新区、上海、深圳、武汉成了主要承接者。

雄安新区则是最大受益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雄安新区已有4家央企总部,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4家,各类子企业及分支机构达200多家,央企总部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

新一轮“京校外迁”来了

央企总部外迁之后,就轮到在京部属高校了,不存在任何逃避的空间。

当然,京校外迁,并非首次出现,早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就有传闻,但哪些高校外迁、全部搬迁还是异地办学,一直都悬而未决。

最新的消息是,未来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但完整名单仍未见披露。

新一轮“京校外迁”来了

不过,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已经确定的,至少包括

北京交大、北京科大、北京林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等首批搬迁高校,以及去年底获批建设雄安校区的

北京理工大学

而根据各高校规划及相关报道,

北京邮电大学

“十四五”发展规划曾提出部属雄安新区建设,而

北京语言大学

则表示“推动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协同布局、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北京交大、北京科大、北京林大、中国地大、北京理工、北京邮电、北京语言等部属高校都在疏解之列。

还有更多的部属高校,在路上。

03

京校外迁,究竟是整体搬迁,还是只是新建一个校区?

上一轮50多年前的“京校外迁”,多数都是整体搬迁

,即使新建校区的,最终也都留在当地,成了独立办学的新高校,为地方增添一所实实在在的新大学。

中科大,就是典型代表。中科大成立于北京,系中科院的直属高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京校外迁浪潮中,最终落户安徽并留在了合肥。

时至今日,合肥能拿下最具含金量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在芯片、新能源、新型显示等新兴领域有了一席之地,背后不无中科大的贡献。

这一次京校外迁,到底是全部搬迁,还是简单的异地办学,仍旧存在疑问。

按照最初的表述,上述高校需要在2035年之前全部搬迁完毕,似乎隐含了整体外迁的设想。

不过,面对这一解读,上述白熊资讯网高校回应称,

建成雄安新校区后,不会整体搬迁,

而是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将“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新一轮“京校外迁”来了

换言之,京校外迁,似乎只是新建一个雄安新区,而北京校区仍旧存在,校本部大概率也不会动。

如果一切仍旧保持现状,这就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南京www.czybx.com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等做法别无二致,均属于名校建分校的范畴。

不过,

央企总部外迁

,一开始也面临重重阻力,但最终都得以全力推进,而且不是新建一个雄安总部或武汉总部难么简单,而是

全面搬迁

,最终实现央企总部的整体迁移。

这就是改革魄力所在,也是京津冀一体化最令人期待之处。

所以,无论央企总部还是部属高校外迁,都非一次性行动,而是刚刚拉开大幕,一切尚在进行时。

04

我国高校格局,已经多年没有变化了。

当下大学地理格局的形成,是历史上几次高校大调整带来的结果。

第一次是195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 ,部分大学院系被撤并,一众新的工科院校诞生,传统大区中心成了最大受益者。

第二次是三线建设时期 ,基于备战和均衡发展的需求,大量高校、科研单位、工厂向中西部地区迁移,这一时期,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成了受益者。

第三次是京校

外迁

。 1969-1970年,基于当时特殊形势,包括中科大在内的13所在京高校

外迁

到安徽、陕西、河北、湖北、河南等地。

不过,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 东部经济强市,开始拼命建大学 ,或从零起步,或引进知名大学的分校,试图改变这一格局。

深圳、苏州是其中的佼佼者。借助强大的财政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两地吸引了一大批985高校跨省办学, 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录取分数,甚至超过了位于黑龙江的本部。

然而,随着 “禁止跨省异地办学” 的禁令下达,这条路子也逐渐走不通了。

之所以从严,原因是高校跨省开办分校,最大受益者往往都是沿海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区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更不利于教育均衡。

不过,虽然跨省异地办学被叫停,但仍留了三个出口。白熊资讯网

一个是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考虑, 鼓励港澳高校在珠三角开设分校。

港澳高校综合实力稳居世界前列。根据QS2023大学排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跻身世界前100。

这些高校,都不乏在珠三角建设分校的考虑。 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正式开始招生,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内地分校也在有序推进中。

二是省内开设分校,虽然也在严控之列,但仍有相应空间。

根据教育部文件,“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

无论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还是刚刚完成更名的东南大学无锡校区,都属此类。

三是在京部属高校向雄安迁移。

北京科技大学等4所部属高校选址的尘埃落定,标志着新一轮 京校

外迁

的开局。

与几十年前的13所京校

外迁

落到各地不同的是,这一次主要布局在于雄安新区 ,但迁移来的资源,无论是央企总部、高校还是其他机构,最终必然惠及整个河北省。

这是雄安的机遇,也是河北的机遇,更是京津冀地区新的机遇。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4-02-26 新一轮“京校外迁”来了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38458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