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7 内蒙古一公安局副局长因公牺牲
据内蒙古阿左旗公安局官微“平安阿左旗”3月14日消息,2024年2月27日,阿左旗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海斌同志在北京执行全国两会安保维稳重大任务时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49岁。
据介绍,徐海斌,男,蒙古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生于1975年11月26日,200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内蒙古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阿左旗公安局超格图呼热派出所工作;1998年至2009年,在阿左旗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历任办事员、科员、中队长;2009年至2015年,先后担任阿左旗公安局温都尔勒图派出所长、古拉本派出所长、吉兰泰派出所长;2015年3月起,任阿左旗公安局党委委员,并先后担任国保大队长、交警大队长、公安局副局长等职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3次;2次被评为“全盟五佳破案能手”,1次被评为全盟公安优秀侦查员,多次被评为旗公安局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徐海斌同志生前照片。图/平安阿左旗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徐海斌牺牲的21天前,2024年2月6日上午,他还到超格图呼热派出所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活动,代表局党委向派出所全体民辅警送上新春祝福及慰问金。在2024年1月5日上午,徐海斌到刑侦大队党支部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牢牢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刑侦大队党支部全体党员民辅警、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
3月15日,“平安阿左旗”发表了徐海斌儿子徐诗洋的《怀念我深爱的父亲》。徐诗洋在文中写道:“在我们赶到北京宣武医院时,依然没有接到父亲醒过来的电话。在急救中心门口,父亲被缓缓推出来,急救的仪器还在运转,我们都愿意相信父亲还活着,哪怕不能说话,哪怕只是呼吸。然而,父亲的身体变得冰凉,如同掉入深井,孤寂地一直往下沉、往下沉……这次父亲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为什么不能再给我和妈妈最温暖的白熊资讯网拥抱?难道他不惦记我们温暖的家吗?不会的,我相信我的父亲,在生命最后瞬间,他想回家,他惦记我和妈妈,他舍不得离开人世间。”
徐诗洋在文中写道:“我年幼时,知道父亲是一名抓坏人的警察,在班里我很骄傲,就想有一天能和父亲一起抓坏人。可当我逐渐长大,却时常不见父亲的踪影,妈妈曾一度被同学家长暗自揣测是单亲妈妈,www.czybx.com直到母亲再也受不了了,严厉要求父亲露面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父亲却也还是姗姗来迟。随着我逐渐长大,我们父子间才有了点默契,他为培养我的兴趣爱好,一有空就带着我打篮球,分享给我世界级斯诺克台球大赛的视频,他希望我有强健的体魄,希望兴趣爱好能陪伴我一生,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弥补缺失的陪伴。”
“而父亲终究不能再陪伴我了,甚至没等到我成家立业陪伴他和妈妈步入晚年。作为人民警察,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生命的代价,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www.czybx.com!他的牺牲令我一时分不清光荣这个词的真正意义,对于国家他是光//www.czybx.com荣的,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却如一道晴天霹雳,生死永别。”他写道。
据阿左旗公安局官微介绍,自2019年起,徐海斌同志连续六hNknVVefQP年带队执行全国“两会”安保维稳重大任务,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积案,为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和安全维护了一方稳定,赢得了组织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今年2月18日,徐海斌闻令而动,亲自带队奔赴北京执行全国“两会”安保维稳工作任务。由于时间紧迫,工作任务繁重,徐海斌在全国人民尚在欢度春节之际就开始了工作谋划,到达北京后马不停蹄立即开展工作,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连日来全身心投入工作任务当中,亲力亲为。在工作进展顺利的时候,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早早发出了警告,为了保障工作持续稳定和顺利,徐海斌不顾同事们多次劝告,一边吃药一边继续召开任务推进会,确保工作万无一失,元宵佳节也只能通过电话表达对家人的惦念。
据悉,2月27日早晨,徐海斌在驻地布置完工作任务后,对工作组同志们说:“有点累,不想吃早饭了,想歇一歇”。没想到这却是同事们听到徐海斌同志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一次同事们再也没能等到他平安回来。同事们在他牺牲后整理遗物时,发现他手机里最后保留的通话记录依然是本次保障的工作任务。
徐海斌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图/平安阿左旗
“平安阿左旗”在发布消息中介绍:徐海斌同志殉职后,阿拉善盟委政法委、盟行署,阿拉善左旗旗委、政府、人大、政协,盟旗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其他旗区公安机关代表、旗局各所队负责人和民警辅警代表,纷纷前去吊唁。3月2日,徐海斌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红山公墓举行,自治区公安厅派员、盟公安局、阿左旗各级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前去送别。
文中称:在无数个日夜、在抗疫前线、在安保现场、在艰难险阻面前都有他战斗的身影,他把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公安事业。徐海斌同志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誓言,他是驼乡漠警中的优秀代表,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同事、组织的信赖和称赞。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陈静 校对 赵琳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