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4 26岁成为中山大学副教授是什么体验
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24岁博士毕业
26岁成为中山大学副教授
如今28岁的陈逸伦
正带着多名与自己同龄
甚至年长的研究生
围绕“台风”开展研究
看似“开挂”的人生
曾在步入大学后跌入谷底
直到遇见“大气JHJGRRtV”
陈逸伦对学术的热爱才得以重生
目前,陈逸伦已经以第一作者
或通讯作者身份
在知名期刊上发文20余篇
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等荣誉
陈逸伦给学生上课
因太年轻
他被怀疑能否带好学生
“ 如果你在某一领域特别有想法
(例如气象元宇宙)
我也可以跟着你做!”
陈逸伦个人主页上的招生语
尽显95后导师的开放活泼
“台风圈”是陈逸伦做博士后时的导师、
中山大学教授黎伟标建的微信群
陈逸伦当导师后
建立了自己团队的微信群
“台风圈分舵”,任“分舵主”
在这支由9名90后、95后
组成的“分舵”里
陈逸伦和学生像打成一片的伙伴
每周组会,陈逸伦总会请客吃饭
有时还会被学生们拉去唱歌
他们的微信群除了学术探讨
还有生活杂谈
陈逸伦和学生一起去唱歌
其实,陈逸伦最初招生并不顺利
2022年4月
虽然他获批副教授、硕导资格
但当年的考研复试早已结束
没赶上面试的陈逸伦
从调剂生里
“捞”到了自己的第一名研究生
这个女孩没有大气科学背景
为了带她赶上进度
陈逸www.czybx.com伦经常在半夜十一二点
认真解答对方发来的问题
经过一年半的手把手教学
这位学生在去年年底
参加了全国大气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代表小组汇报成果
对此,陈逸伦显得很“淡定”
“她自己很努力,所以进步非常大”
陈逸伦在学术会议中作报告
第二年招生时
陈逸伦的工作顺利了很多
还可白熊资讯网以跟其他导师联合带博士
他坦言,曾因年龄小
被质疑能否带好学生
陈逸伦说,他不看学生的第一学历
思维和能力最重要
“我会很明确告诉学生
第一,保证手把手带
第二,不拿学生一作
第三,杂活不让学生干”
有博士生这样评价陈逸伦
“科研上,他很严谨、责任心很强
也很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
在生活上,陈老师很随和
和他怎么‘玩’都行”
2023年底陈逸伦和学生们聚餐
被“大气”拉出低谷
陈逸伦的学习生涯
并不是外人想象的一帆风顺
1995年,陈逸伦生于陕西西安
15岁时,//www.czybx.com他考上中国科大少年班
但开学时的英语分班考试
陈逸伦成绩排名靠后
后来在期末考试时
甚至有两门课重修
巨大的落差感包围了他
陈逸伦的母亲曾做过测绘
父亲是通信领域的科研人员
这使他从小就爱仰望天空
长大后更是爱琢磨
如何让“天地空”相连
第二年选择专业方向时
大多数同学选了数学和物理
陈逸伦却挑了相对冷门的
地球和空间科学大方向
并在第三年钻进更“冷”的大气科学中
2004年9岁的陈逸伦参观首飞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中科大的傅云飞教授
是陈逸伦走进大气科学的领路人
他早早发现了陈逸伦的编程天赋
研一时,傅云飞交给了陈逸伦
一个颇具难度的任务
用编程的方法
从海量卫星资料中识别出“雨团”
没想到仅过3天
陈逸伦就编完了程序
这让傅云飞刮目相看
基于此,他们提出了
几何形态与物理特性相结合的
卫星遥感雨团识别技术
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此后还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
获得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一度在网游里找存在感的陈逸伦
被“大气”拉出了低谷
陈逸伦在给学生上公选课《空中浩劫:气象危机》
“用中国自己的卫星做自己的事”
中科大博士毕业后
陈逸伦进入中山大学做博士后
出站后,陈逸伦留校开展工作
一方面,在考虑
各类型云和降水的整体特征基础上
设计系列卫星遥感反演算法
另一方面,持续探索
云降水精细化特征和物理过程
以解决天气预报“报不准”的问题
陈逸伦设计的算法
依托风云四号光谱仪器
最终实现了
静止卫星表征云降水精细化垂直结构
此外,他带领团队研究出
多源卫星弹性融合反演系统
持续服务于气象部门和科研院所
今年,是陈逸伦成为导师的第3年
教学任务繁重
科研成果数量增长也放缓了一些
不过陈逸伦并不焦虑
“作为老师,教学肯定是最重要的
看到学生进步,是最有价值感的”
展望未来
他说自己心里一直有个声音
“用中国自己的卫星做自己的事!”
陈逸伦副教授,继续加油!
来源:科学网(文:卜金婷 田瑞颖)、中山大学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来源www.czybx.com:作者:人民日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