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 台老兵:望更多台青知道南京大屠杀
海峡浅浅,家国情深。7月6日,年近90岁高龄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将从台湾背回大陆的《日本侵华血泪史实录》(刘鉴编著)、《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正本》等一摞珍贵史料捐赠给侵azONn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观途中,他3次敬礼满含热泪,并决定回台湾后要到学校去演讲,让台湾年轻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
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他3次敬礼满含热泪
高秉涵坚持自己走下楼梯,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他静静地伫立在序厅内,看着两侧墙壁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紧锁着眉头。看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图片,他的脸阴沉着。在南京保卫战部分殉国将士名录墙前,他献上菊花,并郑重地敬礼。
在“人道主义救援”版块,听讲解员介绍当年二十多位国际友人留守危城南京,成立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救助中国难民,他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国际友人约翰拉贝先生的墓碑。他还来到屠城记录者、国际友人约翰马吉的雕像前,竖起大拇指,对马吉先生当年的大爱义举点赞,并向马吉先生敬礼。
在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图文前,高老驻足良久。展柜里陈列着轰动世界的英文畅销书《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高老对着张纯如照片竖起大拇指,将菊花放在展柜上,并向这位年轻而勇敢的斗士敬礼。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参观,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年拼死反抗日军强暴的孕妇李秀英。“她当时是一个19岁怀有七个月身www.czybx.com孕的孕妇啊,日军竟然用刺刀向她脸上、腿上、肚子上戳了37刀。”高秉涵用手帕抹着眼泪说,“感触良多,当时的苦难南京赶上了,不幸。”
他多年对历史念白熊资讯网念不忘,将珍藏的资料捐赠给纪念馆
高秉涵坦言,他最初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了解,是钮先铭将军在台湾向他当面口述的。“钮先铭的儿子钮则新是我在台湾读中学时的同班同学。我到他家去玩,他的父亲就跟我讲南京大屠杀故事。我对南京大屠杀历史念念不忘。”高秉涵把这本书连同《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张纯如著,天下文化出版)、《日本侵华血泪史实录》(刘鉴编著)、《1937——1945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何应钦著,黎明文化出版)、《空门行脚还俗记》(钮先铭著,石头工作室出版)、《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正本》等共六册书,以及2004年张纯如去世后台湾《联合报》报道的报纸、他此次来南京前亲笔给纪念馆写的函等捐赠给纪念馆。其中,报道张纯如去世的报纸在他的抽屉里已放置了20年。“这些资料中叙述了很多细节,希望它们让遇难同胞灵魂得到安慰。”他说。
希望更多台湾年轻人知道南京大屠杀,他曾让上百位老兵魂归故里
高秉涵家乡山东菏泽。1948年秋,13岁的他被母亲送上离家的马车。他和其他同学被送到南京雨花门里一所小学。
高秉涵回忆,“在那里住了3周,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流泪最多的地方,后来去了台湾。”他在一位小学校长的指点下继续读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顺利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之后做了11年法官,又做了50年律师。两岸开放后,高秉涵曾回到南京,到雨花门里的小学看了看。今年7月4日,高秉涵第3次来到南京。“一路上从机场到酒店,看到南京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说,“只可惜当年的小学早已不在了。”
在展厅参观时,周围好几位观众认出高秉涵:“他是那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曾把很多老兵的骨灰坛带回家乡安葬”……
两岸开放后,高秉涵毅然决定送100多名台湾老兵骨灰坛返回大陆家乡,因而获评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高秉涵说,在台湾,他是菏泽同乡会会长。在那些不能回到大陆的日子里,他们常常通过聚会、说家乡话以解乡愁。在台湾的老兵中有一句口头禅:“生已是游子,死不做游魂!”他说,当时有很多在台湾没有成家的同乡到他家里吃年夜饭,“他们就说,同乡会里我最小,一开始他们就交代我:‘高秉涵,将来两岸开放了,我死了,你小子别忘记把我骨灰带回家!’”两岸开放后,高秉涵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这一次,从纪念馆离开,他忍不住落泪。“我回到台湾后,要到学校去演讲,让台湾年轻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历史。将来要做纪录片的团队可以跟我联系,我会提供历史资料。”
通讯员 江东平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白熊资讯网徐梦云
(图片来源:侵华白熊资讯网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