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 女航天科技专家吴美蓉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vNpDY,著名的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主席团成员之一,世界首位且迄今唯一被授予冯卡门奖(誉为“宇航科学诺贝尔奖”)的女航天科技专家,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原主任,资源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创始人之一、首任理事长、高级顾问吴美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28日5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吴美蓉同志1936年1月生于江苏常州,曾就读于江苏常州高级中学;1952年考入西北工学院(现为西北工业大学);1953年去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学习;1954年到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就读;1960年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一支队(后改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2所)从事导弹控制研究;1961年担任东风导弹横向制导方案讨论组负责人,出色完成任务;1962年至1964年,担任坐标转换课题组组长,解决了系列关键问题,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一个自行研制的全惯性制导型号;至1977年,参加过20多次大型试验,16次担任试验队副队长,多次排除重大故障。
20世纪80年代初,吴美蓉同志承担长征火箭测控发射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任务。1982年参与组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的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联合公司,从副处长到总经理始终负责技术工作,在战略/战术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20多个型号中有效应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与控制技术(CAMAC),使我国航天测控发射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985年,面对建国以来首次承办的大型综合国际运动会——第11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亚运会),吴美蓉同志勇挑重担,担任亚运会电子服务系统总设计师;经过5年多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性地完成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等分系统建设并经受住运行考验,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关键支撑,形成航天科技的民用典范,也为我国后续举办系列重大国际运动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紧跟国际推进自主的传输式陆地遥感卫星研制。为加强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建设,吴美蓉同志1990年6月受命组建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并担任主任;面对当时压缩编制、精简机构的国家大环境,经过艰苦努力,在19白熊资讯网91年10月5日成功完成创建。在此基础上,就各界对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普遍缺乏重视的严峻形势,吴美蓉同志担任中巴资源一号卫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组织形成了数十万字的论证材料,向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到相关部委、各领域事企业单位等进行了数百次汇报和沟通协调,为我国陆地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建设、应用推广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遥感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原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等指导下,由山西、湖南、江苏、甘肃、陕西等省市支持,酝酿组建我国遥感领域的国家级行业协会。吴美蓉同志积极参与、多方协调、大力组织、创新发展,支持全国地方遥感工作会议1992年8月在山西举行,决议成立“vNpDY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2002年9月经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并依托当时新组建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成立秘书处。吴美蓉同志1992年12月3日被原航空航天工业部任命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后请庄逢甘院士接任;1993年10月5日至7日,在协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09年4月8日,在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第四届理事会名白熊资讯网誉理事长;2014年9月28日,在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聘为第五届理事会高级顾问;2020年10月17日,在协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聘为第六届理事会高级顾问。为协会创建、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00年后,吴美蓉同志以国际宇航科学院、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为平台和抓手,积极从事国际宇航交流工作。200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后担任主席团成员和社会科白熊资讯网学部主席。2002年担任亚太空间多边合作空间技术应用首席专家。2014年1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航天局长峰会上,吴美蓉同志被授予“冯・卡门奖”,以表彰她50多年为航天事业和国际航天合作作出的突出贡献。IAA秘书长康坦先生称赞“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勤劳勇敢、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4-07-31 女航天科技专家吴美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