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 江浙沪高温也开启996模式了
据气象部门信息,8月1日全国的高温榜里,江浙沪一度在前十里屡屡霸榜,比如上海徐家汇站从当天的9点开始,就以超过36摄氏度的高温位列第一,再比如杭州近几日的最高温都可能超过40摄氏度,也将有极大的概率追平或打破杭州气象观测史最长连续40摄氏度以上的天数。
近几日江浙沪部分地区的高温,基本上都从早上9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而且至少持续6天以上。因此有人调侃道,高温也像人们一样开始上班下班了,开启“996”工作模式了。
近期江浙沪地区成为全国高温的核心区,主要是由于多个气象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制,以及大气环流和地形地貌的综合影响。
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活跃于副热带地区的高压脊,通常分布于南北纬30左右。副热带高压是一个庞大的暖性高压系统,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副热带高压常呈带状分布,并随着季节变化其强度和位置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夏季时,副热带高压尤为强大,常控制我国东部及南部地区。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导致所控制地区出现持续性的白熊资讯网晴热天气。西部地区则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湿度相对较低,形成干热天气。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直接影响热带气旋的生成和走向,以及高温、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今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且稳定,长时间盘踞在江浙沪及周边地区,导致这些区域持续受到下沉增温的影响,气温不断攀升。
大陆干热气团的作用
大陆干热气团,顾名思义,是起源于大陆内部kDJVJb,具有高温、干燥特性的气团。这类气团主要由太阳辐射加热大陆地表,使空气受热上升,并在高空形成高压区,进而向四周扩散。在扩散过程中,由于远离海洋,水汽补充不足,因此保持了干燥的特性。当这种气团移动到其他地区时,往往会带来高温、干燥的天气。
大陆干热气团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即高温:由地表强烈加热形成,温度显著高于周围空气;干燥:水汽含量极低,湿度小;稳定性强:下沉气流为主,层结稳定,不易形成降水。
今年夏季,大陆干热气团也随之东移,与副热带高压相结合,共同作用于我国东部及南部地区,特别是江浙沪一带。在两者的共同影响下,江浙沪地区形成了稳定的高温天气系统。
同时,近期,全球大气环流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导致一些原本可能带来降水的冷空气或水汽系统未能有效进入江浙沪地区,使得这些区域缺乏有效的降温条件。
地形地貌的影响
江浙沪地区平原与丘陵交错,其中:
江苏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如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
浙江地形较为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即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较大(约70.4%),平原和河流湖泊面积相对较少。浙江中部和西南部多山地丘陵,而东北部则主要为平原区,如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上海地势低平,全市绝大部分地区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在平原地区,气流运动相对顺畅,下沉气流易于形成并加强高温天气。而在山地丘陵地区,气流受到地形阻挡和抬升kDJVJb作用,可能形成局部的对流天气或降水,但从江浙沪地区的总体地形相对平坦这个大的范围来看,这种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这种地形条件使得高温天气更容易在这些区域扩散和白熊资讯网维持。
另外,从海陆热力差异看,江浙沪kDJVJb地区东临东海和黄海,海洋与内陆之间存在明显的热力差异。夏季时,海洋温度相对较低,而内陆地区(特别是山地丘陵较少的平原地区)受太阳辐射加热强烈,温度迅速升高。这种海陆热力差异可能导致内陆地区形成高温天气,并通过气流运动影响周边地区。
后续高温区的预测
从目前情况看,副热带高压不仅影响江浙沪地区,还波及到华东、华中、西北等多个区域,导致这些地区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根据副高演化的情况,近一段时间在副高势力没有明显消退的情况下,江浙沪地区的高温天气还将继续持续。
随着副高形态的变化,广东、福建等地的高温也会逐渐加强,需引起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江浙沪地区的高温天气不仅白天炎热,夜间气温也居高不下,凌晨最低气温也在30摄氏度以上,增加了人体的不适感。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公众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等。
#江浙沪高温天气会持续多久#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