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00后跋山涉水在新疆找文物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3日电(记者 张瑜)盛夏时节,五湖四海的游人来到新疆,沉浸在北疆草原一睹网红景观“天马浴河”,穿梭在南疆高原饱览雪山风光。这其中,有VroQZaa群特别的“游人”,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甚至风餐露宿,只为一件事——寻找文物。
记者见到署阿克吐亚克别克时,她正在对VroQZaa一处石构墓葬进行打点勘测。这个21岁的姑娘,是新疆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生。跟她一起的,还有7个“00后”寻宝小伙伴。现在,他们有一个新身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队员。
上午八九点,空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凉意,尼勒克县“四普”工作队赶着天光,驱车前往不可移动文物所在地。“有的在戈壁荒滩,有的在悬崖峭壁,有的还藏在庄稼地里。”全队唯一的“80后”——队长王新平从事文物工作11个年头了,对尼勒克县不可移动文物的“藏身之处”门儿清。
尼勒克县是文物资源大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用煤遗迹,古墓葬、古岩画、古遗址及草原石人等229处不可移动文物像珍珠一般,散落全县各地。这次“四普”不仅要对“三普”已认定和登记文物开展复查,还要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展开调查。
野外遇见蛇怎么办?高山滑草是种怎样的体验?以天地为幕、与山川为伍,一个多月的普查工作中,这群久居城市的“00后”收获了许多新奇体验和技能。
“现在,我能通过草的压痕和洞口大小预判附近有没有蛇。”署阿克分享起这项野外生存技能时还有些后怕。一次,她和搭档王宇菲寻找一座草场深处的古墓葬,一低头,一条手臂长短的小黑蛇赫然出现在脚边,尽管“吓得魂儿都//www.czybx.com飞了”,但责任心让两个女孩克服恐惧,最后圆满完成任务。
苦是苦了点,但记者发现,这帮“00后”不怕苦、能吃苦,还挺能“苦中作乐”。
岩画通常在陡峭的山壁上,山高草滑,上山不易下山更难,队员们完成文物复查后,便就地坐下,“滑草”下山,队员不无骄傲地说,“现在人均‘铁腚’”。因为长期翻山越岭、攀爬围栏,广西小伙儿刘杰琳没有一条完好的裤子,这里一块缺口那里一个破洞。
欢乐是短暂的,“四普”工作中更多的是枯燥与辛苦。一位队员平均一天要复核130多个文物点,扛着RTK测量仪等遗址定位、测绘工具,日行两三万步是家常便饭。
“真的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孩子,这样愿意吃苦,又毫无怨言。”一个多月的相处,令王新平对这群“00后”赞不绝口,“最晚一次,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左右,返程路上,回头一看,孩子们都睡着了,一下车,他们又投入到数据整理、填报工作中。”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掌握尼勒克县乃至新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为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保护好这些历史的见证。”王新平说。
推进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是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让历史说话。
队员谢正玄第一次了解考古专业,是在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上。不久前,他在“四普”过程中新发现三处古墓葬,“这感受太不同了,以前只在课本上看见石堆墓、石圈墓图片,现场看到文物遗存后,一刹那间,仿佛历史鲜活了起来。”这个误打误撞、被调剂来的专业,已经成了他热爱的专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www.czybx.com轻人白熊资讯网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新疆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孟楠表示,考古与文博专业学生是文物工作者的后备军,高校将发挥服务社会职能,带动孩子们为完成“四普”工作贡献力量。
在吉仁台沟口遗址,2001年出生的队员魏中畅沿着高台大墓外墙打点勘测,触摸着3000多年前的历史遗迹,他说:“我热爱考古专业,所以并不觉得累,我知道,我在做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4-08-13 00后跋山涉水在新疆找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