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5 画像石里的中秋图像
文|张鑫
画像石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中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一种精美的石刻艺术。汉代画像石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和宗教信仰等,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重要资料。
神话传说是汉代画像石中较为常见的描绘内容,其中不乏对中秋故事的艺术呈现。玉兔捣药、金乌玉兔、常羲捧月、嫦娥奔月等都是和月亮、中秋密切相关的图像。尽管这些故事大致相同,但妙手匠心的石匠艺术家们却设计出了丰富多变的图像内容,他们创作的画像石构图多变、风格多样,为我们呈现出精彩纷呈的中秋图白熊资讯网像文化。
玉兔捣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玉兔和明月有着密切的联系。“金乌长飞玉兔走,www.czybx.com青鬓长青古无有”,这是诗人韩琮用金乌玉兔的飞走代表日月交互运行,感慨青春不常。其中所提到的“金乌”和“玉兔”,便是三条腿的乌鸦和捣药的兔子,它们曾是西王母的侍者,在此却成了太阳和月亮的象征。诗人欧阳修在《答圣俞白鹦鹉杂言》中也有“兔生明月月在天”之语。画像石中的玉兔捣药常出现在西王母图像附近。汉代流行黄老思想,受此思想影响,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养生方式,就是幻想像嫦娥那样,吃了长生不老之药后升天做神仙。当然,这种药凡人是很难得到的,只有西王母才有。为西王母捣制长生不老之药的就是两只玉兔。
汉代画像石中的玉兔捣药,如同舂米一样,两手持杵向石臼中用力冲击。玉兔动态各异,非常生动,跃动感极强。欣赏玉兔捣药的图像,静止的画面似乎也要动起来。玉兔捣药为西王母的周围增添了一种活跃的气氛,也呈现出仙界的神秘性。
在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玉兔捣药的记载。《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散为兔。”《山海经》曰:“大池山有兽如兔,鼠首,以其背飞,名飞兔。以背上毛飞去。”傅玄《歌辞》曰:“兔捣药月间安足道,神乌戏云间安足道。”《典略》曰:“兔者,明月之精。”《乐府歌诗》曰:“采取神药山之瑞,白兔捣成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音盘)。”这些典籍的年代各不相同,但是都集中描写了玉兔故事和玉兔捣药的传说,它们也共同反映出玉兔文化在历史中的传承关系。
蟾蜍伴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文中提到的玉兔捣药图像里,有的石臼被直接放在地上,而有的石臼则被一只蟾蜍高高举起,蟾蜍双腿叉开,浑身用力,身子挺立,将石臼高高地举过头顶,这般模样俨然化身为一位大力士,诙谐可爱。蟾蜍托臼的图像反映了蟾蜍和玉兔是亲密的伙伴,也反映了蟾蜍和月亮之间的密切关系。
《淮南子精神训》中记载:“月中有蟾蜍。”汉代刘向的《五经通义》中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这是认为月中有兔子和蟾蜍两种精灵。在画像石中,太阳中往往单独出现金乌,而月亮中则有时同时出现玉兔和蟾蜍,有时单独出现玉兔,有时单独出现蟾蜍,其中蟾蜍单独出现的图像较为常见。
1955年陕西绥德征集的画像石中,有太阳和月亮的形象,它们分别在“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画面的两端,其中玉兔和蟾蜍同时出现在月亮中,而金乌单独出现在太阳中。山东滕州官桥镇大康留庄出土的一件画像石上描绘有日月星辰的场景,这是一幅以日月为主体的完整画面。画面中凤鸟载着日轮,月轮之外绕着一条大龙。日轮中刻着三足乌(另一只动物似乎是天狗),月轮中刻着玉兔捣药和蟾蜍。天空中群星密布,云雾缭绕,星辰闪烁其中,神鸟翱翔起舞,伏羲女娲为凤鸟喂食。而在陕西米脂县出土的一件画像石中,金乌和蟾蜍分别单独出现,代表着太阳和月亮,周围云雾缭绕,象征广阔高空。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名为苍龙星座的画像石,画面中苍龙的身躯蜿蜒缠绕,似正www.czybx.com在高空飞舞。苍龙四周分散有十八颗星。画www.czybx.com面的左上方为一轮圆月,圆月中刻有玉兔和蟾蜍,其动态甚是灵动:左侧的玉兔四肢腾空,抬头梳耳,似正在空中飞奔,右侧的蟾蜍四肢舒展,背对画面,身躯扭动,似乎正在空中起舞。该星座由角、亢、氐、房、心、尾、萁七宿组成,这就是古人眼里的四宫二十八星宿之“东宫苍龙星座”。整幅画面元素丰富,动感十足,营造出空中神奇瑰丽的奇异景象。
常羲捧月
我国古代有“羲和主日”说和“常羲主月”说。
据说羲和是天帝的妻子,她是太阳的母亲,生了十个太阳。而常羲也是天帝的妻子,她生了十二个月亮。《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意思是常羲在给月亮洗澡,这样可以使月亮变得更加明亮。月亮有圆有缺,一年中有十二次反复,也就是月亮的生与死。有的学者说,这十二个月亮可能代表着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来源,它与十个天干合成六十年甲子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在河南南阳出土的画像石上,有的将羲和与常羲刻在一起,她们人身蛇尾,分别手捧日月,头向相反,各占一头(天干与地支),两尾交缠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河南南阳出土了多件绘有常羲捧月形象的画像石。其中一件画像石中刻一女子为常羲,人首蛇身,头梳高髻,身着上襦,有双爪和双翼,双手捧着一轮满月,月亮内刻有蟾蜍。另一件出土于王庄的常羲捧月画像石雕刻得更为精致。画面中常羲将月轮高高地举过头顶,身体扭曲,一爪蹬地一爪翘起,似乎正在疾走,长长的尾巴弯曲缠绕。人物周围还有云雾、神鸟等图案,共同烘托出常羲所在的高空。
为何画面中的神仙不是美艳的女子而是人兽合一的形象呢?据专家解释,在中国早期神话中,人兽合体、半人半兽的形象极为常见,比如,女娲人首蛇身,西王母虎齿豹尾。这来源于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的原始崇拜,女人被神化的现象多和部落图腾中的动物有关。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画像石中也多见对这一内容的艺术呈现。
1964年,南阳小西关出土了一件嫦娥奔月画像石,石长143厘米、宽60厘米、厚12厘米。这件画像石后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如今收藏于南阳汉画馆,是南阳汉画馆的镇馆之宝。画像石中,一女子人首蛇身,头梳高髻,身着宽袖长襦,后拖曲尾,双手前拱,面部表情兴奋欢快,双爪散开,面向月轮呈飞升状。背景中散布着九颗星宿,云雾缭绕。画面左边有一圆月,月内有一蟾蜍,月亮外侧有锯齿状环形装饰物。整幅画灵动神秘,体现了汉代的天文观念和人们的信仰,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1999年3月16日,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了《汉画像石》邮票,全套六枚,展示了全国多个地区的画像石,其中第六枚就选择了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这幅精品“嫦娥奔月”。2012年6月,“嫦娥奔月”的拓片还搭载神舟九号飞船实现了太空之旅。
南阳出土的嫦娥奔月主题画像石共四件,除了前文中提及的最为著名的一件外,其他的几件也各具特色。比如,一件画像石画面左上位置刻有一轮满月,其下一女子为嫦娥,头绾高髻,身着宽袖贴身锦裙,裙摆随风微动起伏,摇曳生姿。飘带与细长的蛇尾略有缠绕,相映成趣,纤盈舒展。画面中一人与嫦娥侧身相对,后有奇兽长颈、双首、独角,乃传说中四瑞兽之玄武。画面布局富有平衡和谐之美,飞扬灵动,生意盎然。
如今的南阳,依然流传着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传说以及相关的风俗活动。在南阳地区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嫦娥家的大黑牛”故事。据说嫦娥在奔月以前,她家养了一头大黑牛,有个神仙去赴王母的蟠桃宴,便把大黑牛骗到了天宫,献给王母娘娘。有一天,嫦娥去天宫借牛耕地,王母娘娘不同意,大黑牛便偷偷回到月宫,因此被王母娘娘打入东海受苦。嫦娥疼爱大黑牛,便派遣癞蛤蟆精把大黑牛搭救出东海。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又派遣神兵天将前往捉拿,大黑牛钻进地洞,被天将封在里面。大黑牛只好越变越大,但始终没有撑破地皮钻出来。从此,平地隆起一座八百里伏牛山。这就是南阳伏牛山的由来。
欣赏了画像石中灵动的玉兔、可爱的蟾蜍,领略了画像石中常羲和嫦娥的风姿,我们不禁被古代匠人们杰出的构图能力和精湛的石刻技艺所折服。石头是最坚硬的物质载体,而巧手匠心的艺术家们却在这些石头上创造出了最为灵动的艺术之花,开创出精彩而丰富的艺术世界。
欣赏画像石上的中秋图像,我们也仿佛穿越回了两千年前的汉朝,见证彼时庆祝中秋的美好时光。时光流转,斗转星移,这些石头上的美丽图画却亘古流传,在历史的洗礼中愈发熠熠生辉,一如中秋的//www.czybx.com圆月,古人今人若流水,而这轮皎洁的明月,却承载思念、光耀万年。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4-09-15 画像石里的中秋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