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4-09-20 我们的电子设备安全吗

日期:2024-09-20 01:58:31 来源:南方周末 浏览:309次 栏目:热点

退出人们视野多年的传呼机(又称寻呼机、BP机等),在这个九月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回到了全球视野。

当地时间2024年9月17日下午,黎巴嫩多地发生BP机爆炸事件,已造成12人死亡,约2800人受伤。9月18日下午,黎巴嫩多地再次发生通信设备爆炸事件,这次爆炸的除了BP机,还包括对讲机以及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等。甚至,黎南部多地的电力系统也发生爆炸。新一轮爆炸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450多人受伤。

黎巴嫩真主党将以色列视作此次传呼机大规模爆炸事件的罪魁祸首。但以色列方面则没有正面回应。

BP机、爆炸、伤亡、国际冲突……这些充满了不可能的新闻元素汇集到了一条新闻里,以至于让很多人有了穿越之感——BP机是大约三十年前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最流行的科技产品。

这起发生在异国他乡的国际新闻,在国内一石激起千层浪。BP机爆www.czybx.com炸后受害者血肉模糊现场一片狼藉的照片、视频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

BP机这个古早的通讯工具,在2024年再一次唤醒了自打电子设备诞生之后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科技产品的莫名焦虑ymYvcEOWsE——那些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特别是非国产的品牌,到底会不会存白熊资讯在为人操控、爆炸起火的风险?在互联网上甚至有人开始担忧,苹果、特斯拉这些国外品牌的电子设备,会不会也存在被“引爆”的风险?

就连“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都在社交媒体上感叹,“试想如果有一天出厂的iPhone内部塞满爆炸物,媒体就会明白今天发生的是一件多么可怕的先例”。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

大可不必过度恐慌

首先需要明确澄清的是,因为黎巴嫩的BP机爆炸而担心自己的苹果手机出现风险,这种对于科技设备的过度恐慌是大可不必的。

虽然在爆炸发生之初,有消息称是BP机中的电池被远程引爆,引起不少网民对通信设备、电动汽车等电子产品尤其是国外品牌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但这一说法很快就被证伪了。

从国内外权威媒体的报道来看,黎巴嫩此次BP机对讲机爆炸事件并不是因为电池起火爆炸,而是被人为添加了爆炸物,然后远程引爆。根据权威媒体报道,这批BP机、对讲机,很可能在运输甚至是生产过程中就被敌方的情报机构渗透,在机体内安装了微白熊资讯网量的炸药以及远程引爆装置。这些微量的炸药虽然威力有限,杀伤力不是特别大,但一旦爆炸,也可以炸伤手、眼、脸等部位,如果爆炸时的位置凑巧,也可能炸伤携带者的股动脉或颈动脉等而造成大出血引致死亡。

也就是说,黎巴嫩之所以发生大规模的通信设备爆炸事件,根本原因是黎巴嫩真主党的通信设备供应链被敌人渗透,他们采购的通信设备被加装了爆炸装置,成了可以远程引爆的定时炸弹。

讽刺的是,主角黎巴嫩真主党之所以会在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的年代里依然选择使用BP机这样古早的信息交流设备,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认为BP机类似于收音机,只是单向接受信号,而不会像手机一样发射信号,不会被追踪定位。真主党在组织内部大规模使用BP机,始于2024年2月,时间并不长。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采购的设备中竟然会被敌人安装了微型远程引爆炸弹。

普通人通过正常的市场渠道购买的电子产品,不用过度担心会爆炸。商业化产品,没有任何理由会事先安装炸药等等会造成人身伤亡的东西。以众人最为担忧的苹果产品为例,中国市场一直占据着iPhone销售额的半壁江山。2023年,苹白熊资讯网果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首次超越了美国本土,成为了苹果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库克还是苹果,没有任何动机和利益驱动要伤害中国市场的信任度。

况且,国内销售的苹果产品绝大多数是国内工厂代工的,大多数零部件也来自国内的供应链,这些供应链上的公司,更没有理由在其零部件中增加额外的部件,尤其是危险的部件。网络上还有很多博主会对苹果的新产品进行拆机,如果批量生产的机器内有额外的部件,不可能不被发现。

不被额外加装易燃易爆部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出现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其实已经是小概率事件。这就像是高速公路难以避免会发生交通事故一样,完全的100%的安全在现实条件下是不存在的,任何科技都可能存在风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果按照完全杜绝风险的逻辑进行推理,那么人类就不应该用火,因为用火对人类的安全也存在威胁。

经过多年的发展,锂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改进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锂电池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在生产工艺环节,电子设备制造商也必须遵守各种国际和国家标准。此外,各大厂商还会进行额外的安全测试,以确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

电子产品中的锂电池虽然在极端条件下也可能发生爆燃,但是其爆炸威力要小得多,更多情况下是较长时间的燃烧。而且性能良好的锂电池,其发生爆燃的几率并不大。现在的手机,通常都把散热能力作为重点来设计,要通过软件让手机锂电池过热爆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普通人不用对此过于担心。

信息不对称引发安全担忧

很多时候,公众对电子设备安全性的担忧主要还是源自于信息不对称。类似本次黎巴嫩的BP机爆炸事件,这是因为新闻本身就是对于小概率事件的报道,而并不会关注那些绝大多数保持正常运行的设备,而且在流量至上的传播模式下,这种小概率事件往往容易被放大,加之人类天生对未知事物抱有恐惧感,尤其是在面对可能威胁自身安全的情况时。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人们更容易去相信最坏的结果,从而加剧了对电子设备安全性的担忧。

相信没有人会否认,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升,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人类的福祉——我们能够用手机下单、看视频、即时通讯,而不用焦急等候BP机的寻呼和回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应当对于科技保持相当的乐观,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双刃剑”,相比焦虑和担忧,更重要的还是尽快建立起对应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机制,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爆炸事件或引发蝴蝶效应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由于技术边界和网络手段的不断更新,也确实存在一些监管和安全防火墙的漏洞,这种风险虽然不会影响普通人,但还是成为了全球政治安全政策制定时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前提。

对于时刻连接在互联网络中的电子设备来说,虽然远程引爆电池不太可行,但通过“后门”进行监听或者远程瘫痪设备,还是有可能的。美国就被曝出曾对盟国领导人进行监听。

现在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球各国的重视。不少国家的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在积极推动制定更严格的网络安全保护法规。

这一担忧的存在,也导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监管和企业之间旷日持久的博弈。从中美在科技上的限制和冲突,再到欧洲近年制定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落地,无一不是这一担忧的外化表现。特别是在关键基础设施和敏感行业(如汽车、通信、金融等)中,对国外供应商的代码进行安全审核已成为一种常态。欧盟的GDPR、美国的CISQ(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oftware Quality)倡议等,都是为了确保信息安全。中国的电子设备数据安全保护也在不断提速。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早在2003年,中国官方就与微软公司签署了政府安全计划源代码协议,可以查看微软产品的绝大部分源代码,以保证其产品的信息安全。

可以预期的是,在本次BP机爆炸事件之后,各国出于安全考虑,都会进一步加码对于科技自主可控的布局,割裂和不信任成为了更主流的倾向,人们不愿意再尊崇以往全球化时代合作的逻辑,而这恐怕是黎巴嫩BP机爆炸事件之后,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的最大蝴蝶效应之一。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陈白

责编 辛省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4-09-20 我们的电子设备安全吗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47701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