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 北方大范围飘雪 你那里降温了吗
10月1日国庆节,卫星云图上北方几乎所有降雨都被冷空气打包带走,不过从西南到江南依然被锋面云系笼罩;18号台风山陀儿已经进入南海东北部,外围云系刚刚在东南沿海上岸。总的来说今年国庆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都适宜出行,就算现在下雨的西南地区明天雨水也会减弱收缩,只有东南沿海要警惕山陀儿带来的风雨。
一、北方突然大范围飘雪
但实际上,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早上,山西大同的天气给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的惊喜。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竟然狂风大作,鹅毛大雪纷飞,不仅外地游客感到惊讶,连本地居民都被突如其来的暴雪吓了一跳。这场意外的降雪,是典型的“雪飑线”天气。
10月1日早晨,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带状云系快速横穿内蒙古中部,并在早上9点半左右掠过山西大同。短短一个小时内,当地的天气从晴空万里急剧变化成狂风大雪,降www.czybx.com雪持续不到一小时就结束了。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天气现象与夏季常见的“飑线”雷雨极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这次的“飑线”下的是雪,而非雨。
那么,今年大同为何会在10月初就迎来初雪?这要归结于天气“三大条件”的完美配合。首先,温度必须足够低白熊资讯网。10月1日早晨,内蒙古中部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气温接近零度//www.czybx.com。对于华北地区而言,10月初气温如此之低并不多见。
其次,需要有充足的水汽。华北地区常年“贫雪”,并不是因为冷空气不足,而是因为冷空气来的时候往往缺乏充足的水汽。而这次大同的降雪,却在冷空气到来之后,意外地获得了两股额外的水汽来源:一股来自贝加尔湖。这个季节,贝加尔湖尚未完全封冻,湖面的蒸腾作用使得大量水汽顺着猛烈的西北风输送至我国北方;另一股水汽则来自内蒙古大草原。自8白熊资讯网月底以来,蒙古国及我国的内蒙古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两倍以上,土地湿润得长出了蘑菇,冷空气经过时,白熊资讯网顺带捎上了土壤蒸腾出来的水汽。
最后,产生降雪还需要对流抬升条件。10月1日早上,大同迎来了冷空气的主体南下,更冷的气团“追尾”了前面不那么冷的冷空气,形成了冷锋过境的效果。此时,大同国家气象站的气温骤降至0.2度,风力达到6级。就这样,所有条件都齐备了,降雪也如约而至。
除了大同外,这次的冷空气影响范围还波及了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河北张家口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降雪,甚至北京的门头沟山区都有网友记录到下雪的现象。如此大范围的初雪,无疑是此次冷空气强度的直观表现。
二、强冷空气已到广东!
这波冷空气为何如此“生猛”?从天气图上看,台风山陀儿无意中成为了“推手”。今年第18号台风山陀儿生成后,迅速增强,并在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缓慢移动了一段时间。受其影响,西北风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强烈的“牵引作用”,冷空气顺势南下。而这次的冷空气源自西伯利亚地区,在移动过程中未受到明显的地形阻挡,直接冲破了阴山山脉的阻隔,使得冷空气迅速覆盖了内蒙古中部及华北北部。
在内蒙古一带,地面温度已经普遍降至零下,形成了大量的冷流云。这些冷流云在山脉地形的影响下,继续向东、向南扩展。由此,大范围降雪现象蔓延到了华北北部更多的地区。
10月1日傍晚时分,强冷空气的锋线已经越过了南岭群山,逐步影响广东北部地区。当天傍晚,清远市区和广州北部的气温迅速下降,风力明显增强。这次冷空气的南下速度如此之快,得益于台风山陀儿的“助攻”。通常情况下,南岭会成为冷空气向南推进的“屏障”,但这次台风的存在使得冷空气“轻松”突破,直接影响到广东北部。
随着冷空气已经抵达广东,北风会将湿热的空气迅速赶走,困扰华南多地的闷热体感即将一扫而空。那么,这场强大的冷空气南下让北方多地下雪,是否意味着今年冬天会特别冷?从目前的气候趋势来看,冬季天气的波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过去几个冬天,大家已经见识到了“大冷大暖”的反复交替,因此,简单地根据一次冷空气过程就断定整个冬季的冷暖还为时尚早。
此外,今年秋季的台风活动相对频繁,对冷空气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未来几个月,如果类似的“台风+冷空气”组合继续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会增加。然而,这并不等同于整个冬季气温将持续走低。更需要关注的是,未来是否会出现极端的冷暖交替,这将对冬季的气温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这次国庆期间的降温过程,虽让大家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但并不意味着今年冬天一定会格外寒冷。正如北方大同的“雪飑线”来去匆匆,这次冷空气的威力虽然强劲,但持续时间并不长。未来几天,冷空气的影响将逐渐减弱。比如今天下了雪的山西大同,在国庆假期后半段将逐渐升温。
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这次降温同样“短平快”。广东北部和华南地区的冷空气影响将在几天内逐步消退,气温很快会回升至30度上下。因此,虽然今年秋天的天气“戏剧性”十足,但距离真正的寒冬还有一段路要走。大家不妨保持平常心,静待冬天的真正到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