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资讯网 - 娱乐资讯_女性资讯_母婴健康_情感文章_百科知识_星座运势

手机版
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2024-11-17 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会举行

日期:2024-11-17 09:23:05 来源:极目新闻 浏览:554次 栏目:热点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谨以此书献给伊犁的、新疆的乡亲父老,我永远不能忘记你,我的第二故乡——伊犁!”近日,《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书作者、“人民艺术家”王蒙回忆起在新疆的点点滴滴,直言书写新疆于他而言是一种深情。

从1953年创作《青春万岁》开始,王蒙先后发表作品2000多万字,被译成30余种文字。不久前,笔耕不辍七十载的王蒙迎来90岁生日,进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拥有充沛的创造力。近日,记者通过《在伊犁》出版方——作家出版社了解到了这本书创作背后的故事,见证一次用文学书写时代的生动实践。

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会举行

记录伊犁所见所闻

1965年,王蒙来到伊宁市巴彦岱镇。他和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跳麦西热甫……这6年的经历,成为他后来创白熊资讯作“新疆叙事”系列作品的宝贵源泉。写于1983年至1984年间的《在伊犁》系列作品,正是以他的这段经历为背景的。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介绍,《在伊犁》1984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首次结集出版。此次重新出版的《在伊犁》,在重新编辑修订的基础上,特别恢复了后续版本没有使用的代序——《故乡行——重返巴彦岱》一文。这篇文章写的是1981年王蒙再回新疆时的故事。在离开新疆近两年后,他重新回到了巴彦岱,见到了那些熟悉的农民兄弟,他们拥抱、流泪、大笑,围坐在葡萄架下,品着刚摘的果子,互诉别情。王蒙将对这片热土的深情化成笔端流淌的文字,也给新时代读者了解新疆、认知新疆打开了一扇窗。

王蒙在后记中写道:《在伊犁》,收篇幅长短不一的小说8篇,记载在伊犁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人和事。另一篇小说《鹰谷》,尽管写的不是在伊犁的生活经历,但因为写法、事件、情绪与上述8篇一致,也被收录在这本书里。

“1965年至1971年,我www.czybx.com在伊犁生活6年,也许这在我的迄今为止的经历中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这一段经历确实难忘、奇特、珍贵。”王蒙写道,谈论在伊犁的生活,唤起并互相补充那些记忆,寄托对伊犁的乡亲、友人的思念之情,快要成为他和家人谈话的永恒主题。不论什么时候谈起来,都那样兴高采烈、感慨万千,不但历久不衰,而且似乎时间过得愈久,空间距离愈远,那时的生活反而愈加凸现和生动迷人。

后来,王蒙到伊犁调研,又一次回到这片他曾用汗水浇灌过的土地,故地的发展变化令他欣喜,“我和阿卜都热合曼老爹、赫里其汗老妈妈住过的小土房子已经拆掉,现在是居民区的一条通道。笔直的道路和水渠,整齐的、成块的新居民点,有条有理,方便漂亮。巴彦岱的农民弟兄们,安定了,轻松了,富裕起来了。”在后记中,王蒙提笔写下: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像天山上的明月一样光亮饱满。

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会举行

新疆人民对我恩重如山

一个多月前,首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暨2024新疆书展在乌鲁木齐举办,王蒙如约而至。

记者眼前的他,依然头脑活跃、求知欲旺盛。在他身上,似乎有一股鲜活的生命力,生动诠释了什么叫作“青春不老”。

王蒙与新疆之间,生长着绵长繁茂的根系。

1963年底,风华正茂的王蒙告别北京,举家来到新疆。尽管要面对诸多不同,但他依然兴奋不已:一个阔大雄浑、大不相同的地方就要到了。

在新疆的1www.czybx.com6年里,王蒙先是成为自治区文联的一名编辑,后来又走到乡村,和乡亲们抡起坎土曼、挖过地窝子,手上的茧结了一层又一层;曾坐在锅灶前,学着把金黄的包谷馕掰成小小的碎块,泡在奶茶里……在那段最困难的时光里,巴彦岱的父老乡亲成了他的知己。王蒙坚信:作家深入生活,要与各族人民心连心,要与人民“恋爱”。

“话换话,心交心”,他像一块海绵,尽情地吸收着新疆人民生活的汁液。于是,在他的书中,读者看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穆罕默德阿麦德、野心勃勃的依斯麻尔、智慧老者穆敏老爹、热烈淳朴的爱弥拉姑娘等众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1979年,王蒙带着不舍离开新疆,30多位各族朋友到火车站送别他时,他落了泪。他当时坚信,还会频繁回来,这是终生的缘分,是刻骨铭心的爱。

回到北京后,王蒙以喷薄之势再次开启文学和人生的新篇章,新疆辽阔大地上色彩丰盛的生活,早已融为他积极乐观、幽默自信的生命底色,更成为他广饶多姿的文学创作资源。

2015年,王蒙创作的《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一位评论家说,这本书是展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伊犁各族百姓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书中,不仅能看到新疆独特的壮丽景色、风土人情,大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小到如何打馕、做抓饭,还有普通人善良美好、真诚热情的故事。跨民族的友谊,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作家的心田。

王蒙常常说新疆人民对他恩重如山。过往,他曾在多个场合提到一个小故事:1971年,因为工作调动,王蒙离开巴彦岱前往乌鲁木齐,分别时,一位名叫阿西穆玉素甫的老支书拉着他的手说,“不要有什么顾虑。放心大胆地去吧!如果他们不需要你,我们需要你。如果他们不了解你,我们了解你。你随时可以带着全家回来,我这里时刻为你准备着。”

离开40多年来,王蒙回新疆近40次,这让他觉得新疆并未变得遥远。当重新审视自己写新疆的作品和在新疆的16年时,他多次感叹:“即使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重的年月,生活仍然是那样强大、丰富、充满希望和勃勃生气。真是令人惊异,令人禁不住高呼:太值得了,生活!到人民里边去,到广阔而坚实的地面上去!”

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会举行

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

有人说,《在伊犁》这部作品能够时隔40年再版却力量不减,究其原因,是作家对一方土地和人民的真情实感,是一次文学援乡的深情书写。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评价,《在伊犁》的艺术魅力来自生活和人民,书中那些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写作手法创造出来的典型,他们身上传递出的勤劳、善良、坚毅,他们对生活保有的乐观和热爱,激励一代又一代读者发现生命之真、人性之善、生活之美。

“阅读这部书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你用文学的眼睛去看世界、用文学的情怀去写世界,所有的经历其实都是财富。伊犁或者整个新疆,对王蒙而言正是如此。”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表示,《在伊犁》是新疆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作品所写的虽然是过去的岁月,但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会举行

作家出版社多年来出版了王蒙的《加拿大的月亮》《苏联祭》《青狐》《笑的风》《从前的初恋》等20多部作品,《在伊犁》便是其中之一。“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资源,多民族语言文学构成了丰富的图白熊资讯网景。期待更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为这个伟大时代奉献更多的精品力作。”鲍坚说。

新时代以来,王蒙、刘亮程、李娟等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把手中的笔和新疆这片沃土的脉搏心跳紧紧贴合在一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出一部部优秀题材文学作品,极大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来自文学的力量。

王蒙在《在伊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上分享了这样一段话:“在写作这些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是民族共同体,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历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是生活的共同体,也是文学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深情,也许是40年后再出《在伊犁》的意义所在。”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www.czybx.com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4-11-17 王蒙《在伊犁》新书发布会举行

文章地址: www.czybx.com/redian/50377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