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2 安万:秦腔界的“刀郎”
作者(右)与安万师傅“西北花脸王”张兰秦合影
王永强
他是农家子弟,却成为秦腔奇人,享有“西北秦腔王”赞誉。
他出生于在甘肃会宁县一个叫老君乡的地方,那里长年干旱少雨,靠天吃饭,人们生活非常苦焦。
他叫安万,1978年6月30出生,天生花脸,自幼患血管瘤,半张脸长满红色疙瘩。农村人把这种事,常说是“老天爷打下记号的人”。这个“记号”使他成为“怪人”,从小不受人待见,小时候没有玩伴,羊、狗、猫、驴是他的玩伴,父母只好把他塞进小学教室最后一排。
因脸部血管瘤的缘故,安万自小很自卑,唯有从收音机、录音机中听秦腔时,才让他忘记所有。“我没有同桌,没有玩伴,走在路上总是躲着别人。”八九岁的时候,村里唱戏缺人,他就到台上顶替。舞台上,脸上涂了油彩的安万用翻跟头和劈叉赢得了无数掌声。
从那时起,安万下定决心:一定要唱戏!
1990年小学毕业后,12岁的安万翻山越岭只身来到静宁县大寨子戏校学戏。该戏校创办于1985年11月,校址在大寨大队村部,有11间土坯宿舍。学校由大寨子村村民刘建安创办并任校长,聘请陕西人徐培任教。刘建安时任大寨子社的社长,由时任村支书徐建扶助,第一批招收学员47人。4个月后徐建退出,刘建安任村主任后,由他一人承办戏校。教师徐培时年43岁,是陕西省户县祖安镇人,专业戏剧演员,给学员主要教练功、唱腔、排练剧目等。戏校总共开办了7年,先后培养学生160多名。学员出师后大都很有成就,其中有学员李宁在陕西三易社担任花脸角;李静霞、邹小玲在静宁县秦剧团担任旦角,王翠娥在静宁县剧团担任生角,王海早在平凉市剧团担任正旦,魏亚东在平凉市剧团担任武生,张三虎在平凉市团担任司鼓,杨小军在咸阳市剧团担任小文生,刘小凤在榆中县剧团担任文生,刘结冰在兰州业余剧团担任文生,马玉女在西安业余剧团担任武生,吉掌掌在庄浪县剧团担任花脸,方向虎在业余剧团担任板胡师,刘龙平、何佩霞在兰州办茶园,王永州在定西市剧团担任生角,陈淑玲曾在银川市秦剧团担任武生。在业余班演出的还有陈巧梅、吕小霞、魏进芳、李重兴、王文科、杨建民(司鼓)、张省义(板胡)等。杨云峰和姚计划(姚博)、杨建军、赵元福、吴晓红在静宁县剧团工作。
安万剧团演出剧照
戏校投资1.8万多元,购置箱具。当时排练了12本剧目,如《铡美案》(生死牌》《周仁回府》《雁塔寺祭灵》《双教子》//www.czybx.com《馕斋》《金碗钗》《玉龙钗》《玉堂春》《卧薪尝胆》等。排练的折子戏有《别窑》《探窑》《悔路》《杀庙》《回荆shylPL州》等40折。戏校剧团演出地分别在静宁县的大寨村、靳寺村、咀头村、尹岔村、王川村、新华村、新胜村、新集村、店子村、南门村、隆德县桃山村、庄浪县南湖村等。
当时,虽然每个学员每月收学费4元,但是因戏校花销太大,欠账很多,校长刘建安坚持7年之后,由于种种困难,无法再办下去,只好解散了戏校。
“由于比邻大寨村,小时候对戏校还有点记忆,尤其是在那时候的冬日凌晨,气候非常寒冷,大寨川的冬小麦结着厚厚的白霜,出了村口就漫川能听到咿咿呀呀的秦腔声,那是戏校的学生在吊嗓子。据说戏校聘来的陕西把式本事非常了得,生旦净丑文武场面都能拿得下。我记得李宁比我大不了几岁,当时他叫李宁子,还在大寨子林场照看苹果园,这个苹果园就在我家庄跟前,我那时上高湾小学就必经林www.czybx.com场,经常能看到李宁子拿着一把铁锨,当作关羽的大刀舞得飞快,并且边舞边大喝秦腔。真没料到李宁现在成为国家一级演员,是西安三意社的优秀演员之一,李宁的表演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凭借其出色的表演,荣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和第33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安万说。
静宁大寨戏校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由于万安的最近“火起”,笔者又翻出了大寨戏校的“峥嵘岁月”,不得不为这所乡村民间的戏校做出的贡献产生出一种由衷的敬意,又不厌其烦把他培养出的优秀学员的名字一一列举出来,投放在热爱秦腔的父老乡亲的心间。
在戏校学艺两年后,安万开始辗转陇东多个剧团,先后在静宁、庄浪、永登、临潼等多个剧团实习演出。后来在兰州深造期间承蒙多位著名秦腔老艺人任复兴、蔡治、张兰秦、王镇江等指点颇有长进。2008年6月拜张兰秦为师,2010年到庆阳市声韵剧团工作,主攻须生、花脸,以艺谋生。安万唱戏嗓音宽厚,激情饱满,昂扬激越,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秦腔乱弹,表演功底扎实,精准到位,很能精细塑造戏曲人物,深受广大戏迷观众好评。代表剧目主要有《金沙滩》《兴汉图》《斩李广》《下河东》《铡美案》等六十余部戏,花脸、须生、丑角乃至打鼓吹唢呐都能信手拈来。刀剑铮铮闪耀,演绎古代文武人物,是他人生最大的向往。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千年的秦腔,更是融汇在西北五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血脉之中。
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北五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秦腔那熟悉的旋律和曲调一吼,便吼出了远方游子浓郁的乡愁,也吼出了人内心的大悲大苦,以及热情与韵味!
秦腔会使人激情燃烧,会使人爱憎分明,会使人心肝仗义,会使人肃然起敬,会使人泪眼婆娑。大吼一声秦腔,就能吼出灵魂,吼出不屈,吼出不甘,吼出shylPL不公,吼出抗争。
其实唱秦腔戏是个非常吃苦的行当。
安万很吃苦,也很好学,天生一副好嗓子。他知道自己没念多少书,也不甘心当一辈子农民,修理一辈子黄土地,他爱秦腔爱得要命,爱得死去活来。
他做梦都想当主角,当都因为长相只能当幕后的配角。秦腔艺术讲究“三才”,其中貌才是第一位。他不为自己的“脸丑”所屈服,在别人的剧团当不了主角,他自己办剧团,自己当主角,自己的剧团自己做主。
万事开头难,创业难,创秦腔的业更难。安万的第一个戏班子终因经营不善以失败告终。他曾因负债躲进一间屋子,屋内只有四箱方便面,他有一个念头,方便面没有的一天,也是他生命该结束的一天。在这种万念俱灰的时分,他的朋友来了,借给他5万元,叫他先把血管瘤手术做了。有了这5万元,他第一时间还了拖欠演员的工资。在生存最绝望的时候,他一气烧了戏箱,他想这辈子可能与秦腔没“戏”了,于是他到兰州打工。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茶园子”跌荡起伏的秦腔声又抓扰着他的心,他闲了就在“茶园子”唱自乐班,以高昂的唱腔声名大震。后来接触了网络,就开始在抖音、快手平台直播秦腔,当时直播一天,只有一个粉丝观看,这个粉丝就是他的妻子。在家人们的支持下,安万毫不气馁,坚持直播,讲他自己的秦腔故事,分享他的秦腔才艺,渐渐吸引了众多粉丝,目前拥有了百万粉丝成为秦腔网红,收入依靠唱戏及直播带货。
秦腔的根永远是要扎在民间,戏台是高台教化文化的讲台。上天收走他的容颜,他却以另一张脸惊艳世人,展示秦腔魅力。
安万凭借着自己勤奋,到处跑场子,唱秦腔,逐渐也挣钱了,秦腔改变了安万的命运。他分别饰过《斩韩信》的韩信;《兴汉图》里白熊资讯网的吴汉;《伍员逃国》里面的伍员;《三对面》的包拯;《大升官》里面的徐彦昭;《黑虎坐台》的赵公明;《八件衣》里面的仁义;《窦娥冤》里面的张驴儿;《杨三小》里面的杨三小;《三娘教子》里的老薛保;《打台戏》里面的天官;也曾经反串过《五典坡》里的王宝钏。
“做好人唱好戏”是他的人生信条,“戏比天大”是他的人生信念。
2024年安万创办了秦腔艺术剧院,拥有演职人员158人,规模宏大,文武场面好,深受西北广大戏迷热爱。先后在会宁、天水、静宁、宁夏等地区演出。安万排练的《兴汉图》堪称秦腔界一绝。安万为人忠厚,待员工如亲人,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广大戏迷的热爱和拥护。尤其是安万创新的万人唱潼关,唱出了自己的苦难,唱出了辛酸,唱出了人间悲苦,使得台下台上无数人感动。
“潼关以内白旗展,老娘的尸身掩下边,恸地捶胸把天怨,你杀我吴汉为哪般。”
台上台下,男女老少,慷慨激烈的唱词从每个人的胸腔吼出,西北人的狂放和豪迈扑面而来……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人的朋友圈,被一场“秦腔演唱会”刷屏了。
今年8月以来,安万剧团辗转会宁、静宁、秦安、清水,赴宁夏红寺堡,甚至远到浙江乌镇,演出场次达百场。
12月24日,安万剧团将赴西安进行为期8天的演出。安万剧团西安演出时几万人怒吼秦腔,压力给了西安易俗社、三意社、陕西戏曲研究院。
第一天安万剧团演出,天气十分寒冷,在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周围涌入几万观众来看秦腔演出,西安当地警方为了安全,不得不几次叫停演出。现场来了几万人疯狂围观,这种场景是在贾平凹的散文《秦腔》里描述,1980年代关中人看戏里才有的,可以说,这一次安万剧团在西安刮起了秦腔风!
安万剧团演出剧照
有人老说秦腔落伍了,说秦腔没有人听了,来自甘肃民间的安万秦腔剧团能让老百姓如此痴狂,说明秦腔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是秦腔没有人爱听了,是一些秦腔艺术工作者无法输出让人爱听的秦腔了。
安万剧团从甘肃来到西北腹地——秦腔发源地西安演出,是带着非常大的勇气和诚意,正如安万所言,剧团每个演员到西安来演出,是终生的梦想,感谢西安人民的热情,为了感谢西安父老乡亲,谢幕时安万当场跪向西安观众,感动万人飞泪!
安万剧团来西安巡演,引发几万人围观,安万用心演出,老百姓看得如痴如醉,安万用真诚接地气的秦腔,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这一次 ,安全剧团在西安巡演多日,引发群体性轰动,对于秦腔发源地的西安来说,压力非常大,但是也给了西安戏曲界很大的信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爱看,秦腔才有了价值,秦腔才有了艺术生命力。
演出结束后,戏迷不愿散去,还未卸妆的安万走上台口,拿起麦克风,再一次唱起他主演的《兴汉图》中吴汉的唱段。“想老娘……念贤妻……肝肠裂断……”苍凉高亢的唱腔,响彻整个一条街。
一个来自甘肃偏远地区的民营安万秦腔艺术剧院,为何会如此深受市民热爱?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他们抓住了人民群众,他们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演出,台上台下大联欢,就是最好的阐释。
安万秦腔在古城西安演出,唱出了西北汉子的硬朗,弘扬了秦腔文化,受到了媒体的跟踪报道,为陕西的寒冬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为甘肃人争了光。
天降大雪,零下几度的天气里穿着厚棉袄的戏迷从四面八方赶来,沉浸式感受秦腔的魅力。安万和演员们在冰天雪地里演出。谢幕的时候,安万不止一次提醒:“姑舅爸,高高兴兴看戏,安安全全回家,年轻人把老人搀扶一把……”
“姑舅爸”是西北民间把姑姑、舅舅、爸爸辈人的统称,是至亲的人。安万每次演出,都把观众当作“姑舅爸”,当作至亲的人,观众就是安万的衣食父母。
安万的秦腔,是这个冬天的“陇原一声惊雷”。安万的秦腔事迹,就是一部甘肃男儿的奋斗史,在任何艰难困苦中,朝向理想目标,永不放弃。
秦腔界的安万和歌唱届的刀郎一样,身怀绝技,但他们都是草根,为父老乡亲倾情演出,演出是最好的报答。他们都是以难能可贵的精神力量,撼动了观众的灵魂!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2025-01-02 安万:秦腔界的“刀郎”